诸葛亮的这个侄子,深受孙权赏识,最终却身死族灭
1
诸葛恪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侄子,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年少时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
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以左辅都尉的职位,为东宫幕僚领袖。孙权死后,诸葛恪为太傅,执掌政权。
少主新立,处在政权交接时期的东吴,政局不稳,发生了诛杀孙弘的政变。君主年轻,朝臣内斗,曹魏以为有机可乘,便想趁虚而入。
2
诸葛恪于吴神凤元年 (公元252年)率众在东兴会师。孙权在世的时候,想在巢湖附近修筑东兴堤,因为此前孙权将东吴的国都从苏州迁到了南京,东兴堤一旦修成,可以保证南京不受巢湖水患。
孙权的动机是好的,效果却适得其反。后来东吴进攻魏国淮南地区时,反受其害,无功而返,于是就停止了修建。
来到东兴的诸葛恪,在东兴堤的原有基础之上,于濡须山和七宝山之间,修筑了两座城池,每个城池设有千人的守军,并派全端、留略统兵。
3
魏镇东将军诸葛诞就此事上书大将军司马师,接着,魏国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都上表魏帝,请求率兵攻打东吴,并且提出了三条不同的出兵方法。
魏国嘉平四年、东吴会稽王建兴元年十一月(公元252年),魏国出兵十五万,分兵三路,从东、西两个方向进攻东吴,试图东西夹击,重创东吴。
东吴方面,诸葛恪领兵四万,“晨夜赴救”。魏国方面,大军在东兴修建浮桥,“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因两城城墙高峻,魏军未能攻下。
4
时值冬天,天气极寒,又降大雪。魏国诸将领聚众喝酒取暖,根本毫无戒备,吴将丁奉发现魏军前部兵少,便命令士卒手执刀、盾,冒着风雪裸身沿堤而上。
吴军登上堤岸后,奋力杀向魏军,此时吴将吕据等也率兵赶到,魏军惊慌散走,乐安太守恒嘉等同时并没,淹亡和互相践踏而死者数万。
在西部担任进攻江陵和武昌任务的魏将王昶、母丘俭听到东部战线作战失败,也立即烧营退军。
5
诸葛恪接位极人臣不过数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如此大胜,一时颇孚众望,春风得意。他也因功迅速达到了政治事业上的最高峰。
诸葛恪因胜而骄,十二月才刚刚结束战事的东吴,因为拥有一个战斗激情澎湃的当家人,迎接春天的同时也迎接来新一轮战争。
面对诸葛恪异常的战斗激情,东吴的百官纷纷劝谏,认为国家需要休息,不能盲目再兴战事,诸葛恪一概仅当耳旁风。
6
此时的诸葛恪心中,除却他自己,别人都是尚未开悟的愚痴人。“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
诸葛恪制订的计划是先带领军队去“曜威淮南”。他的下属并不糊涂,劝阻他说:“今引军深入,疆场之民,必相率远遁,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新城困,救必至,至而图之,乃可大获。”
诸葛恪一听有理,就“回军还围新城”,可是“攻守连月,城不拔”。这时候已经到了暑热季节,士兵远来作战数月,又因为喝不到新鲜的水,“泄下、流肿,病者大半,死伤涂地”。
7
“魏知战士罢病”,于是命司马孚、毋丘俭趁势率军增援,合击吴军。诸葛恪一看大事不妙,只得下令退兵。此战之后,诸葛恪“由此众庶失望,而怨黩兴矣”。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年一手将诸葛恪扶上马的孙峻,此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又有了新的盘算。
孙俊“构恪欲为变”,十几岁的孙亮一听,自然上当,下诏请诸葛恪进宫饮酒,将诸葛恪骗进宫里,伺机诛杀。
8
诸葛恪赴宴这天,“精爽扰动,通夕不寐”。洗漱的时候总是“闻水腥臭”,侍者伺候他更衣,他竟然觉得“衣服亦臭”,几次换水、换衣,还是觉得“其臭如初,意惆怅不悦”。
等他好不容易更衣完毕,要出门的时候,家里的狗咬着他的衣服不放,诸葛恪很意外,只得回去坐着,几次要走,都是如此,最后诸葛恪没办法,“令从者逐犬,遂升车”。
此时宫中,孙俊早已在帷障中埋伏好了侍卫,见诸葛恪迟迟不到,担心事情有变故,索性出门亲自去迎接诸葛恪。这时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秘密派人送信给诸葛恪说:“今日张设非常,疑有他故。”
9
诸葛恪看到密信后立即有所警觉,“省书而去”,在宫门口偶遇太常滕胤。诸葛恪说:“卒腹痛,不任人。”
滕胤事先并不知晓孙峻要暗害诸葛恪,只是秉公劝他说:“君自行旋未见,今上酒请君,君已至门,宜当力进。”滕胤说得恳切,也合乎情理,诸葛恪尽管有所疑虑,还是“踌躇而还,剑履上殿。”
酒过数巡,孙亮借口去内殿休息。孙峻借口上厕所,趁机换上灵巧的便服,朝殿内早已埋伏好的士兵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
10
诸葛恪一听,“拔剑未得”,孙峻的刀已经砍了过来。“武卫之士皆趋上殿”,孙峻厉声说:“所取者恪也,今已死。”
不仅如此,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都被杀。曾盛极一时的诸葛家族,就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TAG:忆城千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