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法治孝」的秦王朝,反而不孝成風 | 短史記

「以法治孝」的秦王朝,反而不孝成風 | 短史記

文 | 諶旭彬




學者秦暉曾謂:「秦制就是赤裸裸的強盜政治」①。古人亦早有定論,「秦國之俗,貪狠強力,寡義而趨利」②。但有意思的是,恰是戰國列強中最「寡義而趨利」的秦國,在推行「行政治孝」、「以法治孝」方面,最為賣力。③



以法治孝




在秦朝(國),「不孝」是一樁大罪,公子扶蘇因之自殺。




據史籍記載,秦始皇車裂「假父」嫪毒,遷太后於咸陽宮,曾遭到齊人茅焦的批評:「陛下車裂假父,有嫉妒之心;……

遷母咸陽,有不孝之行

」,始皇不得已,「乃自迎太后跪咸陽」。



始皇死後,趙高矯詔令扶蘇自殺,偽詔也是以扶蘇不孝為罪名:





「(扶蘇)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

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

」④




在秦朝(國),針對「不孝罪」的刑罰,執行時往往雷厲風行。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問答》記載:




「免老告人以為不孝,謁殺,當三環之不?不當環,亟執勿失。」




大意是:





「問: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免老)告發兒子不孝,請求判處其死刑,應該執行『三環』(一種具體涵義尚存爭議的法律複核/寬宥程序)的程序嗎?答:不應該執行,應趕快將他抓起來,別讓他跑了。」




在秦朝(國),針對「不孝罪」的具體刑罰,常以被告父母的意見為準。




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記載:





「士五 (伍) 咸陽才(在) 某里曰丙 ,坐父甲謁鋈其足,遷蜀邊縣。令終身毋得去遷所 ,論之。遷丙如甲告,以律包。今鋈丙足,令吏徒將傳及恆書—封詣令史,可受代吏徒,以縣次傳詣成都,成都上恆書太守處,以律食。」




大意是:





「士伍咸陽某里人丙,因其父甲請求將他斷足,流放蜀郡邊遠縣分,叫他終生不得離流放地點而定罪,按甲所告將丙流放,並依法命其家屬同往。現將丙斷足,命吏和徒隸攜帶通行憑證及恆書一封送交令史,請更換吏和徒隸,逐縣解送到成都,到成都將恆書上交太守,依法給予飯食。」⑤





圖:睡虎地秦墓竹簡




不孝成風



商鞅曾把禮樂、詩書、良善孝悌、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列為毒害國家的「六虱」。認為國家要想強盛,須剷除仁義、和平、善良、孝悌;只有杜絕「六虱」,兵民才會爭相樂於被國君所用。




秦朝(國)之所以逆商鞅之說而行,將「孝」這一倫理問題上升為法律問題,使用國家機器強制推廣,有著很特殊的原因和目的。




為強化國家對民眾的控制,以汲取更多的資源,商鞅用律法破壞了秦國原有的聚族而居的傳統——「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家中有兩個男丁而不分家者,田賦加倍徵收。結果導致大家庭消亡,原子化的小家庭大量出現。


此種變化,產生了兩大後果:




1、原子化小家庭面對國家機器(比如基層之吏及其所屬機構)時,嚴重缺乏抵抗能力。



2、商鞅推崇「民愚則易治也」、「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主張「國富而貧治」,認為讓國家富有、讓民眾保持貧窮,才是真正的強國之道。諸多原子化家庭處於貧困線上下,會很自然地減少(乃至取消)對父母所在家庭的接濟,進而導致秦人的家庭倫理迅速墮落。




對於第二大後果,西漢初年的政論家賈誼,曾有過形象的描述:





「商君遺禮義,棄仁恩,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嶹,立而誶語。抱哺其子,與公並倨;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而輕簡父母也,不同禽獸者亡幾耳。」⑥




大意是:




「自商鞅變法,拋棄禮義、仁恩,一門心思集中於耕戰進取,不過兩年時間,秦國的社會風俗就壞掉了。秦人家庭富有,兒子長大後就分家單過;家庭貧窮,兒子長大後就入贅他家。借給父親一柄耕具,會流露出恩賜的表情;母親拿了簸箕笤帚,就站在那裡斥責。給孩子哺乳,不迴避公公;媳婦與婆婆不睦,就反唇相譏。一方面慈愛孩子貪圖利益,一方面輕忽簡慢自己的父母,這種行為與禽獸已沒多少區別。」




漢初的另一位政論家賈山,也明確告誡漢文帝:秦有一大弊政,乃是

「亡(無)養老之義」

⑦,漢不可重蹈覆轍。




當然,秦國(朝)並非不知道養老問題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問題在於:

願意/能夠承擔該項責任的正常家庭(聚族而居/藏富於民),已被朝廷之變法所拆散(原子化小家庭/國富民貧);而朝廷又無意承擔該項責任(賈山所謂的「無養老之義」)。將孝道寫入秦律,就成了強迫這些貧弱的原子化家庭,重新承擔起整個社會的「養老責任」的一種武器。



這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辦法。




「孝」是一種倫理道德,但一個社會沒有了「孝」的風氣,絕不會只是倫理方面的問題,也絕非單靠「提高民眾素質」所能解決。秦人「不孝」的根本原因,在於秦制,在於其弱民、貧民政策。不改變這種政策,反寄望於用法律手段強制秦人「盡孝」,進而維持社會穩定,實屬緣木求魚。




事實上,儘管秦法嚴苛,但

秦人「不孝」的風俗,直到漢初仍未有改觀。

按賈誼的描述:「今其遺風餘俗,猶尚未改,棄禮義,捐廉恥日甚……今其甚者殺父兄」——漢繼承了秦不講禮義、捐棄廉恥的舊俗,而且變本加厲,不但不贍養父兄,甚至還有殺害父兄的事情發生。賈誼當然不可能當著漢文帝,惡意貶低其治下的社會道德水準。秦王朝的「以法治孝」沒有成效,在漢代政論家眼中,成了笑話與教訓。





圖:國產歷史劇如《大秦帝國》對商鞅推崇備至,殊不知商鞅的理想國乃是以整個社會的道德大倒退為代價




注釋


①秦暉,《秦制就是赤裸裸的強盜政治》,騰訊文化,2015/11/07。②《淮南子·要略》。③

時下,也有很多人在提倡傳統文化,提倡「行政治孝」、「以法治孝」。

如:湖南新晃縣「編印《古代二十四孝故事集》1萬冊,免費發放到每個(中小學)班級」,見《新晃孝道文化教育列為秋季開學第一課》,懷化新聞網,2017/08/28。安徽省政協委員建議「在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考核中,要將是否孝敬父母列入重點考核內容。……凡有不孝行為的,一票否決。」見《市場星報》2017年8月25日。2013年「常回家看看」被寫入《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乃是「以法治孝」的典型案例。近日,重慶擬立法設立獨生子女「護理假」,也是「以法治孝」思路的延續。見:《重慶擬設獨生子女「護理假」》,重慶晚報2017/08/02。④張功,《秦漢不孝罪考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下文引自該文者,不再贅注。⑤此處譯文,引自:《中國古代法制叢鈔》,光明日報出版社,2001,P312。⑥見《新書·時變篇》。⑦賈山,《至言》。




長按二維碼

,關注「短史記」微信公眾號(微信id:tengxun_lishi);

無法長按二維碼,請在微信中直接搜索「

短史記

,可以獲取更多靠譜的歷史資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為何秘密給胡適送錢? | 短史記
「以法治孝」的秦王朝,反而不孝成風
魯迅當年,幾乎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 短史記
蔣介石為何秘密給胡適送錢?
魯迅當年,幾乎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

TAG:短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汪精衛的「君為其易,我任其難」之說,是不成立的 | 短史記
貞觀盛世,與唐太宗的「表演秀」沒什麼關係 | 短史記
豐臣秀吉為何對「南蠻文化」又愛又恨? | 短史記
孔飛力:清王朝不代表地主階級利益 | 短史記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並非如此 | 短史記
皇帝不喜歡活著的顏真卿 | 短史記
所謂的「貞觀之治」,也只是餓不死罷了 | 短史記
慈禧的硬傷:善權謀而無知識 | 短史記
「賣國賊」曹汝霖,在抗戰中真的保住晚節了嗎? | 短史記
粵艦投效中央:戴笠非常不想要的一樁「功勞」 | 短史記
「床前明月光」這句,不是李白的原詩 | 短史記
日本京都、奈良免遭美軍轟炸,不是梁思成的功勞 | 短史記
《推背圖》「能預言未來」的真相 | 短史記
陳香梅去世,她還原了「飛虎隊」的歷史形象 | 短史記
被李敖罵過的人,如何回應、評價李敖 | 短史記
蔣介石罵人的口頭禪,並不是「娘希匹」 | 短史記
真如高曉松所言,鄭成功是個「大倭寇」嗎? | 短史記
度君子之腹:胡適為何翹著二郎腿與蔣介石合影 | 短史記
蔣介石為何下令不要鋪張宣傳「台兒庄大捷」? | 短史記
沙俄不肯做大清藩屬,這事兒不能讓大清臣民知道 | 短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