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帆:設計師像是戴著腳鐐手銬的舞者

張帆:設計師像是戴著腳鐐手銬的舞者

「設計師像是戴著腳鐐手銬的舞者,無論帶著多重的腳鐐手銬,還是要跳出一支最美的舞蹈,從這裡體現出你的專業技能你的實力。」

一路乘計程車從廣州市中心向廣汽研究院所在地——化龍鎮方向去,高樓漸疏,道路漸寬,樹木也越發高大茂密,艷陽照耀下,一派蔥鬱濃烈的南國風光。

而筆者前去拜訪的,正是現任廣汽研究院副院長、概念與造型研究中心主任張帆,這位曾在賓士供職8年後卻毅然回國的青年設計師。

他的辦公室在10樓,遠遠望去是開闊的空地和影影綽綽移動的施工設備。在這裡的7年時間,張帆見證了一雙兒女的出生成長,廣汽汽車城拔地而起,廣汽研究院從數百人成長到3000餘人,概念與造型設計中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見證了中國車市由1800餘萬輛以罕見的速度成長到如今的2400餘萬輛,也見證了飛速成長的中國品牌汽車設計從模仿,到借鑒,再到形成自己的汽車文化。

在2002年題為《未來新市鎮交通工具設計研究》的畢業設計中,張帆勾勒了未來社會的交通體系藍圖,十數年來,也一直未停止對這個問題的思索:中國消費者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汽車(交通工具)?而中國文化又能給汽車發展留下什麼樣的脈絡?

不停息的FAN

張帆的英文名為「FAN」,與「風扇」諧音,至今辦公室還掛著30歲生日時賓士同事送他的一幅小畫——滿是各種富有設計感的風扇,下側是「FAN:30 years of evolution & the secret to staying cool」(帆:卅載進程,酷旅之道)。而他本人的確如不知疲倦的風扇一般,甚至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尋求全新的挑戰。

相比國外那些從小玩兒車、愛開車、愛賽車的狂熱PETROL HEAD,所謂「汽油腦袋」,張帆認為自己更屬於那批對設計、創新、形式、時尚感興趣,隨後又跟汽車相結合的人。

他真正與汽車結緣始於同濟大學,學校與上汽大眾的深厚合作關係讓他第一次領略到國外最前沿的汽車教育模式,隨後在參加「2002德國國際設計的競賽」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激活。

憑藉「東勝EASTSCENE」品牌設計,對一些極富中國特色圖案加以借鑒和演繹,如騰龍盤繞的形態、陰陽八卦的互動、討口彩的數字8的形狀等,張帆獲得了「最佳品牌獎」。站在如今的高度看,張帆給當時設計的評價為「非常幼稚」,稱其為「典型的反面案例」。

考慮到當時的比賽命題就是「建構一個具有本國文化特色的汽車品牌,並選擇一款針對年輕人的車型深入設計,做成模型」,「東勝」的「為設計而設計」也無可厚非,因為當時「沒有時間與市場和消費者接觸,對消費者的認知比較膚淺。」

但是據此為新的起點,張帆一隻腳已經邁入了汽車設計的大門。他從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畢業後放棄了留校執教的機會,來到了賓士,這8年里,從一個愛思考的學生成長為對汽車設計的基本要求、技能、方法、標準和流程有徹底了解的專業設計師。

在斯圖加特這座曾孕育出大眾甲殼蟲、賓士和保時捷的德國汽車文化名城,張帆開始嶄露頭角,入職不滿兩年就得到賓士的終身設計師合同,成為其中唯一的華人面孔。2011年4月在上海車展出現在公眾視野時,張帆已經是賓士德國設計本部外觀造型設計高級設計師,懷著與寶馬1系和奧迪A3一決高下的想法,打量著紛繁熙攘的人群。

彼時,時年36歲的張帆達到了其在豪華品牌的頂點,面前是更加宏偉浩瀚的未來與時代。

先難後易之路

「您最滿意的作品是什麼呢?」略一躊躇,張帆的回答是:「作為20萬元左右價位唯一一款中國品牌車,GS8具有特殊的意義。設計作為一個引爆點,引爆了這個車型,引起了市場的矚目,打動了一些我們從來不敢奢望的那群消費者,把中國創造從行業上樹起一個標杆來,形成中國汽車工業真正做大做強的印象。」其實,他操刀設計的GS4銷量要高得多,長期以來在SUV榜單排行第二。

在「市場換技術」政策的指導下,中國品牌自成立成長之初就殊為不易,積貧積弱,無論是技術還是設計,靠「逆向研發」勉力站穩腳跟。但在國際市場上,仍舊未能摘掉「山寨」的帽子,就在今年上海車展,還被海外媒體冠之以「COPY CAT」(山寨)。

張帆認為,「抄襲模仿在新事物發展過程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階段,就像小孩通過模仿學習一樣,關鍵在於什麼階段做什麼事情。」在經歷30年發展之後,無論從體量,還是資源配套供應商體系,中國車市有了30年的積累,企業已經沒有理由再去走抄襲的路線。通過模仿,摸索自己的品牌特徵、設計語言,然後樹立起家族化特徵,去打動消費者,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而惡意的抄襲模仿對自身品牌形象是毀滅性的打擊,即使悔過自新也會因前科而變得非常困難。

至於聘請國外的設計師,張帆表示,肯定是具有兩面性的。優勢是可以短時間內迅速彌補這些企業設計能力上的欠缺,把設計品質帶到一個比較高的狀態;起碼保證了設計有一條腿是站得穩的。而在創新方面,絕大多數品牌的主戰場還是在中國,而且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如何讓做出來的東西真正讓中國消費者買單,就很需要功力了。

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無論是產品開發也好,迭代更新也好,西方的汽車工業已經慢慢形成了7~8年的周期節奏。但在中國,人們一直生活在快車道上,相比較而言,就像一個是高速公路一個是鄉村路。中國的消費者也在快速成長變化,他們對車的認知,品味,挑剔程度也是在快速地更新。

在張帆看來,以前三五萬就能買輛車,現在,民眾越來越富裕,手裡的錢越來越多,他們對購買車的期待、他們在市場上可挑選的餘地也越來越多,那麼他們的期待、要求、關注點,也越來越細化,僅僅把車做得越來越像外國車,並不就是他們想要的。那麼在創新的過程當中,面對一些新的技術風潮、新的使用體驗的要求,能不能快速地轉變,還是說,甩掉過往的一些包袱,這個也是對外國設計師們的考驗。

從設計到戰略

相比有些設計師的稜角分明,張帆要「圓融」得多,調用更多可調動的資源帶領團隊來實現設計理想的同時,格局也從設計師轉為企業的戰略思考者。

作為廣汽研究院的副院長和概念與造型研究中心主任,張帆的角色逐步轉向管理。對內,要讓設計中心和市場調研團隊的工作順利開展起來,做得有效率,有足夠的前瞻性,在產品、尤其是一些設計上面能夠保持領先,保持市場的吸引力;對外,要考慮怎麼去拓展,接下來的產品規劃如何去布局,什麼時候該有什麼樣的產品,怎麼去和競爭對手角逐,怎麼樣去支撐集團十三五的發展目標等。

在張帆看來,「設計師像是戴著腳鐐手銬的舞者,無論帶著多重的腳鐐手銬,還是要跳出一支最美的舞蹈,從這裡體現出你的專業技能你的實力。」就是說,既遵循企業的準則,又保持設計的獨特性。

至於設計和工程之間的矛盾,張帆認為,汽車的本質還是一件商品,要滿足消費者全方位的需求,一定是一個平衡與妥協的過程。一方面設計師要保證外觀來看有吸引力和衝擊力,另一方面也要符合法規、公益性、NVH、風阻和碰撞等一系列嚴苛要求。

正是因為張帆的圓融,也使得整個決策流程更加流暢。綜合領導、消費者和設計部各方的意見,然後由設計專業團隊把領導給出的方向具體化和完善化,各司其職,廣泛聽取意見,保證盡量不會走偏。

2016年11月初廣汽研究院首次開放時,曾有同行問了王秋景院長這樣一個問題:張帆在研究院里的權利有多大?王秋景爽朗地笑著說「具體的我還真很難說,但我可以告訴你權利很大,我們這邊好多事情都歸他管。」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哲學

「我們所能看到的設計現象或設計作品、風格或流派、新理論與新方法都是對「資本或商業或技術」羞答答的臣服(僅僅關注式樣、時尚、流行的設計)或是無力的抗爭(忽視了關於環境與人性的設計)。」在給廣汽研究院的一次講座中,張帆的恩師柳冠中教授旗幟鮮明地亮明了立場。

深受柳門事理學理論的影響,張帆眼中的設計師是要探索汽車的存在、發展、背後的驅動因素,去研究市場的脈絡,然後基於這些需求、內因、外因去解決問題,「中國特色」也絕不僅僅是如借鑒雕花窗欞、大紅門、紅燈籠等的「中國元素」。

在張帆看來,汽車是現代工業的產物,既非在中國誕生,也不在中國發源,與中國傳統文化並無直接聯繫,要生拉硬扯地將中國特徵、中國文化之類的元素搬進來,出來的作品會比較怪異,設計人士開發起來也比較困難。

「也許轉換一下的思路,為什麼要用中國元素,尤其是用視覺元素去表達中國特色呢?當我們拋開這一切,更多地想像一下,當下的中國大多數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車型,他們具備什麼樣的特點呢?」

張帆認為,中國市場當下的消費者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方面,他們在消費審美趨勢上面,對於時尚文化和流行元素,跟世界上其他人們有很大的共同點;但另一方面,作為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長起來的人,他們自然會帶有很多幾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而這些因素,實際上是會影響中國人在購車用車上的行為的。」

了解這些特點,才是解鎖中國汽車市場的關鍵。中國人的用車理念,是將車當做身份、地位的象徵,同時非常注重空間,舒適性和實用性。進入廣汽研究院多年,張帆團隊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設計哲學——Form Follows Emotion(形動、心動)。GS8上市時,張帆將其造型提煉為「外剛內柔」,從一個側面體現了中國的文化特性,既高大威猛,滿足「面子」這種社會屬性,又要加長,從而滿足「空間大」、「內部舒適」這一特性。

當技術把人類從機械化、工具化的汽車空間當中解放出來,當車越來越變成一個可移動的人居空間時,人們對汽車情感化的文化的訴求也會更加豐富。「如何把消費者對於文化、情感和中國特色這方面的訴求融入到我們未來產品當中,是一個設計師未來必須要做的準備。」

下一塊神秘黑石

張帆拿起桌上的iPhone 5,說,「這像不像《2001:太空漫遊》中的那個黑色盒子?人們打開它就像打開了世界。」

出於對設計的偏好,張帆現在的手機仍然是iPhone 5。作為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的擁躉,張帆覺得屏幕黑黑的手機與那個黑色的神秘立方體有異曲同工之處。大黑石一次又一次出現的過程中,人類突破了認知的界限,成為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智能手機雖然一眼看一上去只是方方的小盒子,打開的卻是五彩斑斕的世界。

在張帆看來,未來的汽車設計也必然如此。技術並不是阻礙這些東西的關鍵,關鍵是有沒有想到這些,想到未來的這些需求可能會發生變化。在蘋果智能手機出現並風靡之前,人們並沒有在屏幕上去觸摸所有東西的需求和體驗,而用慣了這種一個按鈕發一個指令的諾基亞。這種勇敢地去創想,深入的對用戶潛在需要的洞察,對於設計師來說至關重要。

張帆認為,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對於汽車行業的衝擊,將會帶來汽車車型新的變革。今後的新能源車或者純電動車,不應該只是一個動力總成的簡單替換,而是因為在應用的平台技術上會變得更加簡單,更加集成,由於它和智能聯網有一個更好的連接,和大數據云端平台有更好的交流,由此將帶來用車體驗全新的提升。

汽車和汽車行業在不斷進化,給設計師帶來新的挑戰,設計師們更要預先感知並做好準備。汽車行業的下一塊黑石出現時,都準備好了嗎?【END】

本文節選自《汽車公社》雜誌8月刊封面故事。

速度 深度 態度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汽車公社 的精彩文章:

他們是點石成金的人
以為眾泰是軟柿子,福特的得意算盤明顯打錯了
邵景峰:用設計贏得下一個五年
東風裕隆「自我變革」 納智捷U5 SUV首發
他們可以從青年蓮花身上學到什麼

TAG:汽車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戴著腳鐐跳舞吧
新娘在床上帶著腳鐐,這又是什麼新玩法?網友:口味太重了
SOS!帶著腳鐐、夾住嘴的黑臉琵鷺,危在旦夕
科技成果轉化,說好的陽關大道卻戴著腳鐐?
婚禮當天新娘穿著婚紗雙腳被腳鐐鎖住,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戴腳鐐的男人不要靠近
結婚當日,新娘雙腳被腳鐐鎖住,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此人戴著手銬腳鐐鎖在牢寵里,二十分鐘後神奇逃脫,眾人一看驚呆
高雲翔被保釋成功後首露面,一頭光頭造型,穿長腿襪有意遮擋電子腳鐐?
此人戴著手銬腳鐐鎖在牢寵里,二十分鐘後神逃脫,原來是這麼回事
一個朋友小時候和他爺爺的故事,你聽到過腳鐐聲嗎?
戴著「行政化」腳鐐跳不了「市場化」的舞
高雲翔在家禁足不能接觸受害人,帶著電子腳鐐的他確實讓人同情!
大話降龍:嫦娥換了一身裝備,換上皮衣帶上腳鐐,玉帝一下就慫了
肯達爾香奈兒腳踝包成下個IT BAG故事多,設計靈感來自和高雲翔一樣戴腳鐐的她
搞笑GIF:新娘一定是被搶來做壓寨夫人的,不然上腳鐐幹嘛?
什麼樣的情況下才能夠對犯人使用手銬和腳鐐?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清末真實照片,犯人戴腳鐐流放,大內侍衛看守皇陵,宮女自謀生路
戴電子腳鐐,繳納千萬保釋金,高雲翔這次有救了?
高雲翔生日沒一個好友送祝福,目前仍舊在澳洲戴腳鐐孤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