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與儒家:君子愛茶,沏茶品茗,修鍊品性
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
儒家認為要達到中庸和諧,不可忽視禮的作用。荀子說「發乎情,止乎禮義」,意指人天生的性、情、欲,可以通過引導、修飾、加工,使之成為善。孔子強調「禮之用,和為貴。」把禮作為古代調整人際關係的行為規範。
《禮記》云:「夫禮者,自卑而尊人。」禮要求以謙讓的精神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果每個人都能按照禮的精神律己待人,社會就會非常和諧。由於儒家的重視和提倡,中國人特別看重禮,自覺地以禮規範行為,力求以禮達到和諧的境界。
儒家將茶葉視為具有靈性的植物,稱茶為靈草、瑞草魁、靈芽等。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詩云:「性潔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儒家茶人在飲茶時,將具有靈性的茶葉與人的道德修養聯繫起來,認為品茶活動能促進人格修養的完善,因此沏茶品茗的整個過程,就是陶冶心志、修鍊品性和完善人格的過程。
茶葉的中和特性也為儒家文人所注意,並將之與儒家的人格思想聯繫起來。陸羽《茶經》開宗明義地指出,茶「宜精行儉德之人」,以茶示儉、示廉,倡導茶人的理想人格。
劉貞亮提出「以茶可雅志」,通過飲茶達到修身養性之目的,表現出人的精神氣度和文化修養,以及清高廉潔與節儉樸素的思想品格。
茶道寄寓著儒家企求廉儉、高雅、淡潔的君子人格。正如北宋晁補之《次韻蘇翰林五日揚州古塔寺烹茶》詩曰:「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節。」讚美蘇軾具有中和的品格和氣節,如同珍貴名茶,即使身處惡劣的環境之中,也不會改變節操。
儒家的人格思想也是中國茶道的思想基礎。吳覺農說:「君子愛茶,因為茶性無邪」;林語堂也說:「茶是象徵著塵世的純潔。」茶是文明的飲料,是「飲中君子」,具有「君子性」,其形貌風範為人景仰。
蘇軾《和錢安道寄惠建茶》稱讚建茶,「建溪所產雖不同一一天與君子性。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蘇軾又在《葉嘉傳》中讚美茶葉「風味恬淡,清白可愛。」
司馬光把茶與墨相比,「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陳;茶欲重,墨欲輕,如君子小人之不同。」
周履靖的《茶德頌》盛讚茶有馨香之德,可令人「一吸懷暢,再吸思陶。心煩頃舒,神昏頓醒。喉能清爽而發高聲,秘傳煎烹瀹啜真形。始悟玉川之妙法,追魯望之幽情」。文人將茶品與人品相聯,說茶德似人德,將茶的高潔比作人的高潔。
本文轉載自「神州茶韻訂閱號」,轉載請註明。
※張岱年:修身與養心
※天宫里的精灵,敦煌壁画里的“飞天”
※諸葛亮一生的學問精神,都濃縮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
※天宮裡的精靈,敦煌壁畫里的「飛天」
※20個字,跟古人學習禮貌敬語
TAG:大道知行 |
※獨愛花君子,崇尚君子品德
※美麗的細葉君子蘭的品種大全!
※福鼎白茶與「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茶則
※君子最珍貴的品格
※李亞:君子之品
※君子蘭的品種和鑒別
※把「香蕉皮」留著用,家裡君子蘭、橡皮樹,葉子油綠、反光!
※畫梅蘭竹菊四君子好的畫家,石開藝術鑒賞
※品讀《孟子》十句經典:養浩然之氣,做正人君子!
※君子蘭的常見品種!
※茶道六君子:欲善茶事,先利其器
※儒家的君子之德
※名家石開梅蘭竹菊四條屏國畫欣賞,品味四君子之美
※茶道中的奢華——海黃老料製作的茶具四君子
※君子之風 閔蔭南書畫作品欣賞
※攪動風云:茶道六君子之茶匙
※人性是天生選擇善良的嗎:康德的「善人」與儒家的「君子」
※君子之藏——精品拓片欣賞
※名家梅蘭竹菊四君子國畫,石開畫家作品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