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金器大賞:大理

中國古代金器大賞:大理

大理國的金器製作極富地方特色。以當地信仰的觀世音像為例,其不僅有唐代楊柳觀世音形象,還有高冠聳寬肩、細腰豐肌和溫文甜美的形象,反映出其造型不僅受到當地民間傳說、中原密教的影響,還受到了印度南部、爪哇等地佛教的影響。

阿嵯耶觀音是唐宋時期雲南地方政權大理地區最典型的佛教密宗造像之一,為大理本土崇拜阿吒力教派(佛教密宗的一支)供奉的主要神祗,白族最崇拜的偶像,也是自古以來大理皇家供奉的主尊觀音,被稱為「大理觀音」或「雲南觀音」。

(大理國銅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1989年昆鐵路公安移交,雲南博物館藏)

此件阿嵯耶觀音體像形豐滿柔和,面相圓潤,神情寧靜祥和,面露微笑,五官秀麗;身材比例協調,勻稱雋秀。輪廓線條流暢簡潔,衣紋線條簡潔幹練。上身多為素麵,下身裝飾紋路舒展自如,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簡潔剛勁的線條與溫和的面部表情形成對照,形成剛柔並濟的美學效果,產生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大理國銅鎏金阿嵯耶觀音立像,1989年昆鐵路公安移交,雲南博物館藏)

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立像金質,背後附有銀質舟形鏤空花火焰狀背光。高髮髻,髻上束繞絲帶編成連續的左11、右10瓣花結長垂於雙肩,髻內藏有化佛。面相和善,略帶笑容,雙眉間點有「白毫」。

(大理國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立像,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胸頸佩聯珠項鏈、花瓣瓔珞,雙臂和右手腕環聯珠形釧,肩寬腰細,上身袒露,下著輕薄長裙,腰部飾寶相花結,右手彎曲至胸前結妙音天印,赤雙足,足下有方形榫,便於插座。清瘦的面龐和蜂腰(俗稱「細腰觀音」),說明這是男性觀音像,也是迄今雲南發現的最大的一尊金身觀音像。

(大理國銀背光金阿嵯耶觀音立像,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金剛杵又稱寶杵、降魔杵,原為古代印度的武器被冠以金剛之名,象徵摧滅煩惱的菩提心,具有無堅不摧的法力。這件金剛杵從大理崇聖寺三塔出土,為同時期金剛杵之典型器!

(大理國銅鎏金金剛杵,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此杵體量碩大,中股碩壯,收尖的曲線弧度較大,股尖尖銳挺拔,側股飽滿,龍首吐出側股,側股彎曲部分弧度極大,八瓣蓮台蓮瓣肥美,有雕刻紋飾顯現脈絡。較為獨特的是蓮台下已經不是人面,採用了卷草紋飾,說明金剛杵由印度風格開始向中原風格轉變,但是從總體來看還保留著早期金剛杵的特徵。

(大理國銅鎏金金剛杵,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1978年,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中出土了一件木雕蓮花形佛龕和佛像。佛龕通高10.2厘米,系整木刨制而成,底作束腰須彌座,龕身精雕五重蓮瓣紋,前後皆有門洞,內空,發現時內置佛教造像三尊。

(大理國木雕龕佛像,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主尊為釋迦牟尼佛造像,高3.9厘米,金質,正坐於一蓮台之上舉右手作說法狀;左邊造像為烏沙摩,高5厘米,銀質,頭戴寶冠,豎發呈火焰狀,兩手分別持金剛杵和結拳,胯下壓一毗那夜迦像;右邊造像為阿修羅王,高5厘米,銀質,三面六臂,戴寶冠,貫瓔珞,手分別持盂、鏡、柳枝、金剛杵和大吉利印,結跏趺坐。佛龕和造像構思獨特,鑄刻精細,觀之令人有賞心悅目之感。

(大理國木雕龕佛像,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金阿閦佛坐像為金質,通高8.3厘米,重120克。佛的髮式為束髮,高肉髻,大垂耳,身著雙領通肩密折衣,結跏趺坐,右手舒五指,撫右膝,左手平展,手心向上,置於左膝上。佛陀面部表情惟妙惟肖,兩眼微合,笑容微露,神態輕鬆自然,給人以慈眉善目之感,十分逼真,就連衣紋的表現,一折一皺,也顯得生動而自然,線條簡練,製作精美,工藝水平極高,卻又不落入俗套。

(大理國金阿閦佛坐像,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金阿彌陀佛像為金質,通高8.6厘米,重125克。佛頭上髮式為肉髻,水波式束髮,身著通肩式大衣,衣紋呈細絲狀。佛像面帶微笑,慈眉善目,手結禪定印。就此尊金阿彌陀佛坐像而言,具有宋代佛造像面相豐圓、方頤突出、衣紋裝飾細膩生動等特點。

(金阿彌陀佛像,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這三件為塔模,也就是塔的模型,分別為銅鎏金塔、銀鎏金塔,形製為密檐式塔。

(大理國銅鎏金塔、銅銀鎏金塔,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塔最早起源於印度,梵語音譯「窣堵波」,意思是「高顯」或「墳」。傳入中國後稱浮屠或者浮圖,後人又稱之為佛塔,簡稱為塔,我們現在還有「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之說。

(大理國銅鎏金塔、銅銀鎏金塔,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印度的塔和中國的墳墓作用相當,只是,它用來安葬舍利而已。

(大理國銅鎏金塔、銅銀鎏金塔,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塔最初為圓冢,傳入中國後,與中式民族建築融合而形成了中國式的閣樓重疊式佛塔。

(大理國銅鎏金塔、銅銀鎏金塔,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金藤織編整體結構用金絲及金薄片編織而成,色澤金黃。圍繞環體分別由聯珠紋、如意紋、人字形紋組成,四周為二金絲編織成的如意花環,外徑缺口處則由一飾如意紋薄片相連,藤編中央鏤空鑲嵌五朵盛開的金花。這些金絲藤編織成的花朵,規整,均勻,條紋清晰,光彩熠熠,工藝細膩,是藤編工藝的極致。

(大理國金藤織編,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金藤編織原系印度、緬甸的裝飾物。《東華錄》記載:「宋紹興丙辰(1136年)夏、薄等國遣使俄托乖訶進表兩匣及金藤兩個。」可見至少在宋代,金藤編織便在中華大地出現。金藤織飾物有可能為緬甸入朝的貢品,是雲南大理古時與鄰近國家及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大理國金藤織編,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金翅鳥,梵名迦樓羅,漢譯為大鵬金翅鳥,為佛教護法神中的天龍八部之一。傳說金翅鳥原是一種很兇的大鳥,可懾服諸龍,以龍為食,兩翼伸展時可達336萬里,能消除水患。它用巨大的翅膀撥動海水,使之分開,捕食龍,龍族苦不堪言,便去求佛來解救,佛以袈裟護住才免遭捕食。後來金翅鳥皈依佛法,成為佛的護衛神鳥。

(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1978年雲南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出土,雲南博物館藏)

銀鎏金鑲珠金翅鳥體態雄健圓渾,通體鎏金,呈昂首展翅飛翔狀,頭飾美麗的羽冠,尾羽鑲嵌5顆水晶珠加以點綴,呈火焰狀向上展開。其製作,先將頭、翼、身、尾等錐出,經細部鐫刻,再焊接為整體,清晰的羽紋,綴以水晶珠飾,細膩的工藝和絕妙的造型使這件作品精美絕倫,亦代表了大理國金銀器工藝的高超水平。

(遼代鎏金魚形銀壺,1979年內蒙古赤峰市後洞村遼代窖藏出土,赤峰市博物館藏)

注1:文中照片均為作者拍攝。

注2:文字內容參考展覽說明及相關資料。

留言功能已開通

點擊文末右下角「寫留言」,把你的想法告訴我!

如喜歡本文,請在頁尾點擊讚賞支持,

並大力轉發,多謝!!

原創文章

歡迎廣大讀者以個人名義分享至朋友圈。

如轉載,請在文章前註明以下信息:

本文首發於四庫全叔,微信公眾號:skqswx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庫全叔 的精彩文章:

TAG:四庫全叔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無比精美的金器
中國貴州省出土的精美玉器及其金器漆器欣賞
從何家村窖藏到哈達溝窖藏:大唐著名金器專題大賞篇
大美金器之東晉嵌金剛石金指環、蟬紋金璫!讓人讚歎!
明代皇室金器:一個黃金的世界,上演一出盛世繁華的大戲
南京博物院藏金銀、鎏金器
金凈瓶,銀香薰:大宋金器光照今朝
西漢海昏候墓發掘照:大量黃金堆,出土金器數量驚人
西藏古墓出土相當於漢代時的金器
大開眼界:兩千年前精美絕倫的秦漢時期黃金器物!
武漢博物館,珍貴金器文物一覽!讓人大飽眼福!
阿富汗文物金器
館藏42萬件珍寶的南京博物院,國寶金器一覽!價值連城,世之罕見
皇帝后妃的御用之物,帝王金器鑒賞
從四千年前的金飾看漢唐金器
國家博物館館藏精美金器 件件國寶 款款精美
古代貴族如何打造雅緻貴重的金器
金色榮耀:絲路、黃金草原與游牧文明影響下的著名金器
史上規模最大的出土金器大展,來了!
鎏金、包金、貼金、描金、灑金……你分得清金器工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