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爆笑 >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當個「不負責任」的家長?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當個「不負責任」的家長?

現在大家都知道做父母需要各種知識儲備和不斷的學習,但具體需要哪些知識儲備,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當個「不負責任」的家長?

太「負責」的家長

一次乘坐地鐵,偶遇一對母女。母親端莊嫻雅,女兒娟秀矜持,個頭比母親略高一點兒,應該是正讀高一、高二的學生。車廂擁擠,母女倆面對面站在過道里,有說有笑,猶如姐妹般親熱。我心裡不由暗贊,多麼平等友好的一對母女啊。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卻讓一旁的我大吃了一驚:母親伸出右手輕輕地理了理女兒略顯凌亂的劉海,隨即又整了整女兒的衣領,眼色里滿是憐愛慈柔。女兒沒有流露出任何的不快之色,甚至還對母親笑了笑,隨即從斜挎的包里掏出手機,低頭閱讀起什麼文章來。

直到我三站後下車的時候,女兒一直埋首於手機屏幕,期間沒有和母親說過一句話,也沒有抬首看過母親一眼。母親則一直站在那裡,側臉微笑著看著女兒,眼色里一如既往地滿是憐愛慈柔。

也許,周邊的人絲毫不會留意到這樣的細節,更不會察覺到細節背後的含意,但許久之後我卻依然會清晰地回憶起當時的細節,母親的兩個「小動作」意味著什麼?女兒為什麼是那般反應?女兒的反應又意味著什麼?

一個十六、七歲的高中生,一個個頭比母親略高的花季少女,內心裡充滿了「我已長大」的驕傲與自豪、滿懷著「我要獨立」的憧憬與渴望。可是,母親卻在大庭廣眾之下為自己理劉海整衣領。試想一下,女兒當時該是如何的彆扭與尷尬!於是,她埋首手機,她不再言笑。也許,她的內心裡還在千般嘀咕萬般埋怨:媽媽,你管得太多啦。

我相信,這是一位深愛自己女兒的母親,但是,也是一位對女兒管得太多的母親、對女兒「太負責」的母親。

如果這位母親當時不是親自伸手為女兒理劉海正衣領,而只是輕悄悄地在女兒耳邊提醒一下:頭髮有點亂、衣領有點歪,該是怎樣的效果?

是的,伴隨著對階層分化、社會競爭、貧富差距焦慮程度的增加,今天,尤其在一些中產家庭,家長對孩子的希望越來越大,期望值越來越高,對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也越來越強,像上文中那位母親一樣對孩子「太負責」的家長便越來越多。如果您有機會到各個學校、甚至幼兒園的家長微信群去遛一遛,便會發現家長們的這種「責任心」已經膨脹到了令人不可思議的程度。

在我們的周邊,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太負責」的家長實在比比皆是:

嬰幼兒時期,吃飯的時候,生怕孩子沒吃飽,滿地追著喂。其實,餓不餓,「寶寶」自己完全知道的,真餓,不用喂,一定狼吞虎咽。

上幼兒園了,孩子一萬個不願意,淚眼婆娑頻回首,腳步蹣跚還停足。父母往往一千個放不下,一萬種情牽掛。其實,離開了父母的視線,孩子也許立即就和小夥伴玩起了遊戲,喜笑顏開了,同伴比父母有趣多啦,遊戲比父母好玩多啦。

上小學了,生怕孩子忘帶了文具書本作業,第二天挨老師批評受委屈,睡前還得親自檢查一遍。其實,就算孩子忘帶了什麼被老師批評一次,說不定孩子反而因此吸取教訓,學會了自我管理的方法哩。何況,老師未必都如想像中的「凶神惡煞」,今天的老師其實大多對孩子太「友善」了。

孩子年齡稍長點,特別是到了中學,生怕孩子學習跟不上,不管孩子願不願意,給孩子報上一大堆培訓班,弄得孩子整天在各種培訓機構之間來回奔波。其實,孩子大都希望學業成績好一點,有的是學習方法不對,有的是學習興趣不在,有的是社會交往障礙,原因各不一樣,如果不能對症下藥,補習再多,於事何補?

高考了,有些父母殫精竭力幫孩子填志願、選專業,還要打著「都是為你好」的旗號。其實,孩子有孩子的理想,孩子有孩子的興趣,未必喜歡父母選擇的學校和專業。這樣的例子還少嗎?

畢業找工作了,有的父母甚至還要陪著孩子一道去面試,認為即使不能與孩子一道面對面試官,待在外面也好,能夠給孩子安全感。殊不知,面試官很可能因此認為孩子缺少獨立自主的能力而把孩子給刷了。

總之,從小到大,從小事到大事,不少父母都把責任牢牢地扛在自己肩上,沒事找事,有事包辦,總以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還小,孩子還沒有長大。

殊不知,有時「太負責」,就是不負責!家長「太負責」,孩子永遠都長不大,永遠都不能長大,永遠都不會長大。

家長的「七大責任」

「子不教,父之過」。在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家長當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我看來,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主動承擔起這七個方面的責任:

1底線的堅守者

做人要有底線,傳家須立規矩。底線和規矩是絕不允許逾越的,比如誠實,孩子從小不能撒謊。無論什麼時候,沒有底線,任意妄為,無理取鬧,潑皮耍賴,都是不被允許的。除了長遠的人生底線和規矩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家長還有責任在與孩子共同協商的基礎上,約法三章,明確階段性的底線和規矩,比如上網的時間安排等。家長作為底線的堅守者,要保障孩子生活在一個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的家庭環境中,並督促孩子按照規章行動,這是家長的基本責任。

2價值的引領者

做人要有追求,傳家重在立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價值在哪裡?家長的責任是要通過講故事、指導閱讀、以身作則、話題討論等,引導孩子從小進行思考,逐漸確立人生的理想,做一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追求真理的人。

3興趣的鼓勵者

興趣是人生最好的導師,是成長的動力,是事業的支點。家長有責任在觀察中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並通過指導激活孩子的興趣點,在鼓勵中強化孩子的興趣點,同時有責任包容和接受孩子的獨特點,支持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進行不同的嘗試探索,寬容孩子的各種折騰,樂於接受孩子嘗試和探索中的失敗。

4方法的指導者

待人接物處事,生活學習工作,都有規律,都有方法。家長的責任是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發展實際狀況,適時給孩子以正確方法的指導,而不是時時陪護,事事包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的責任就是要將「漁」授予孩子。

5情緒的疏導者

情緒變化是孩子內心世界的晴雨表。家長要善於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特別是踏入青春期的劇烈變化階段,孩子很可能因為敏感、困惑等而導致劇烈的情緒波動,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和阻礙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家長有責任仔細觀察,及時疏導,引導孩子消除負面的甚至抑鬱的情緒焦慮,確立積極的樂觀的情緒,排除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隱形障礙。

6友好的信任者

信任是最好的愛護。家長有責任關心孩子的生活、關心孩子的學習、關心孩子的交往,關心孩子的一切,但關心不是嘮叨,關心不是干涉,關心不是監視。家長要懂得「留白」,給孩子足夠的空間,樂於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讓孩子自主做決定,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始終相信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務,讓孩子儘早形成獨立的人格。

7錯誤的包容者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遭遇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失敗,只要不是突破了底線、逾越了規矩,家長都要有包容的心態、寬大的胸懷,在寬容和諒解的同時,與孩子共同分析原因,一道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在同一個地方第二次跌倒。

前不久,美國現任首席大法官羅伯茨在兒子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刷屏手機,羅伯茨法官表達出了一個真正有責任心的家長的心聲:

在未來的歲月中,我希望你不時遭遇不公待遇,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公正的價值。

我希望你遭受背叛,唯有如此你才能領悟忠誠的重要。

抱歉,我希望你時常感到孤獨,唯有如此你才不會將良朋摯友視為理所當然。

希望你偶爾運氣不佳,唯有如此你才能意識到機遇的難得,理解自己的成功並不完全是應當的,而別人的失敗也不完全是命中注定的。

當你失敗的時候,希望你不時遭遇對手的冷嘲熱諷,唯有如此你才能理解良好的競爭風度是多麼重要。

我希望你被忽視,唯有如此你才能知道傾聽他人的重要性。

我希望你承受痛苦,唯有如此你才能讓你學會感同身受。

無論我怎麼想,這些遲早會降臨在每個人身上。而你能否從中獲益,取決於能否參透人生苦難傳遞的信息。

願家長們能從這段演講中得到啟發,明確自己在孩子教育中所應承擔的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敢不敢,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敢不敢,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你敢不敢,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看你有沒有金主爸爸的膽!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為愛痴狂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他這樣為愛痴狂……至死?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高級灰!
「以後再對她不好,你就不要在我家了」「先問問他同意不」
問問自己,誰才是真正在乎你?
想要「只長胎不長肉」,准媽媽需要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問問自己,誰是真的在乎你?
想要問問我敢不敢,像我說過那樣的坦然
想問問家長們:你準備的那些吃的,夠不夠孩子挑的?
問問自己,誰真的在乎你?
分手後在猶豫要不要挽回?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你就明白了!
老師,想要問問你敢不敢,這樣布置寒假作業!| 特別關注
你迷茫嗎?如果你真的覺得生活不如意,不妨問問自己這4個問題
男生「追你」不妨先問問這是三個問題,看看他對你是不是真心
如果你過不了外遇的心結,先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原諒了對方
問問自己,誰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