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製造業從中國迴流英國 英媒:工業史上的奇妙反轉

製造業從中國迴流英國 英媒:工業史上的奇妙反轉

「為什麼一些生產線在從中國迴流英國?」英國《金融時報》27日刊發如題文章。記者喬納森·馬戈利斯(Jonathan Margolis)講述了一個英國眼鏡製造商朋友的故事。處於經濟因素的考慮,這位英國高檔眼鏡製造商正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回英國。作者指出,這樣做的英國廠商並不多,但代表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中國員工團隊來英國培訓英國工人,簡直是近十幾年內工業史上令人稱奇的反轉一幕。」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圖為英國眼鏡製造商湯姆·戴維斯。

湯姆·戴維斯(Tom Davies)是英國一位高檔眼鏡架製造商,公司以其名字命名。2001年,作者馬戈利斯第一次和他相識,寫了一篇有關他創建公司的文章。後來這家公司慢慢發展壯大,在中國有了工廠,在倫敦有了門店,並在全球1000家眼鏡店銷售。

作者稱,由於頭大、耳朵不對稱,這家公司甚至把自己發展成了定製服務的客戶。還有些名人客戶,比如赫斯頓·布魯門塔爾(Heston Blumenthal,英國名廚,肥鴨餐廳創始人)和艾德·希蘭(Ed Sheeran,英國歌手,曾客串《權利的遊戲》第七季)。

2014年,作者和戴維斯在地鐵上遇到,戴維斯那時就表示:「我在考慮把生產線從中國遷回英國,那邊的成本不像以前那麼便宜了,而且『英國製造』將是個極好的賣點。」

作者上周去拜訪了戴維斯,他正在實踐這個構想。建築工人正抓緊將倫敦西部的一個廢棄工廠改裝完工。戴維斯和他的30名員工很快就要入駐,之後還有20人將加入。他是這麼打算的,到2017年年底使英國產量達到30%,並在未來三年內提高到70%。

中國員工團隊來英國培訓英國工人,簡直是近十幾年內工業歷史上令人稱奇的反轉一幕。對他們來說,這看上去像個自殺任務,戴維斯無意關閉中國工廠,只是業務增長也不準備再擴張了。

作者想到,特朗普呼籲讓製造業迴流發達國家,在美國有很高的呼聲。戴維斯會引領英國的新趨勢嗎?

作者向中英貿易協會諮詢了英國公司從中國遷回生產線的相關信息。不過,他們表示並沒有類似的記錄。一位官員稱:「這是企業家門在談論的事,但似乎還未發生。你的朋友可能是個先行者。」

最令人驚訝的是,戴維斯這樣做的動力來自於經濟。他認為在英國生產能夠降低價格。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已經升高,許多中國企業不僅考慮把生產線搬到越南或孟加拉國等廉價的基地,還將眼光投向他處。

戴維斯指出:「深圳2008年平均年薪為2500英鎊(31日匯率:1英鎊=8.5221人民幣),但現在提高到8000英鎊,我的一些重要員工年薪達到55000英鎊。公司的停車場停滿了中國員工的車。」

此外,戴維斯還表示,經營場所成本相差也不大。深圳工廠每平方英尺費用是2英鎊,續約之後將超過4英鎊。而倫敦的廠房每平方英尺8英鎊,儘管翻新廠房還需要60萬英鎊。

戴維斯強調,在倫敦製造眼鏡的物流成本也會降低。但最大的成本節約來自於該行業的技術進步。一台電腦控制的機床曾經需要25萬英鎊,但現在的價格僅為原來的5%——更諷刺的是,它也來自中國製作。軟體越來越便宜,越來越好用。這一切意味著,相比以前,他需要更少的員工,無論是中國還是英國的。

戴維斯稱,「英國製造」的標籤將有助於一家涉足時尚的公司:」美國人會愛上它,對遠東的銷售也有利。中國顧客更喜歡國外製造的東西。」

湯姆·戴維斯眼鏡廣告。

戴維斯最後說,作為老闆和首席設計師,他對不停奔波感到厭倦:「我已經42歲,受夠了倒時差。」他希望深圳的工廠能成為一家自主經營的衛星企業。

作者指出,在全球經濟圖景中,戴維斯遷回生產線只是一個像素而已。但如果成為一個趨勢,對中國來說是好是壞呢?

作者猜測這對中國有利。中國年輕人已經厭倦作為世界工廠。據作者觀察,從中國消費技術的質量和設計來看,中國已經做好準備成為像日韓那樣的創始人,而非分銷商。

作者最後表示,中國升級到2.0版本,一個自信、發達的國家將會擁有自己的、熱銷全球的產品,當然也將面臨新的問題,但那終歸將是一個進步的、穩定的發展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中國和印度之間的和平交往規律
德國外長叫中國不要分裂歐洲 中方:震驚
澳大利亞也玩公投,果然又「撕裂」了
日本想讓非洲幫自己「入常」,東施效顰吧
對峙一下也好,中印的「認知錯位」都清楚了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

您可能感興趣

裴長洪:中國工業史資料的搜集、甄別與創新
回顧歷史 守望初心——讀極簡中國航空工業史
【工業史記】你真的不知道,亞洲第一台數控機床是中國造
「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泰坦尼克號》演員 20年之後的樣子
盤點美國汽車工業史上最經典的發動機,生命周期最長達50多年
一幅行書,寫出一段勵志的民國時期民族工業史
一個氣球能有什麼酷炫玩法?石油工業史上的「911事件」被這群年輕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