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練全身完整的具體措施傳統楊式太極拳三步功夫「練體、次練氣、後練神」,學楊式太極拳者,望勿等閑視之

練全身完整的具體措施傳統楊式太極拳三步功夫「練體、次練氣、後練神」,學楊式太極拳者,望勿等閑視之

李雅軒老師所取得的成就,我們見了才知道太極拳的真正可愛。說太極拳是我們的國寶,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可惜,在他生前推手和一些打鬥的場面,未能攝成電影,生動地記錄下來,留傳後世,這實在是國家的損失,無法彌補了。拳師一死,人拳兩亡!空留磋嘆,使後人景仰不已。

學習傳統楊式太極拳功夫的次序,分為三步:即先練體、次練氣、後練神。

嚴格說來,這三步功夫,幷不能截然分開。但強調先練肢體的柔順,次練內氣的充盈,後練神經的寧靜。從外到內、由實到虛,由動入靜,是十分有理有利的。

初學太極拳,在跟明師學會了拳架之後,即應努力刻苦練功,稱為盤架子。通過每天的盤架子,從慢、勻、輕、節節貫串中,去求得自身鬆柔程度的不斷增加。其中慢較易,勻極難,細心的學者,大約都能對這兩項加以重視。唯有"輕"(指用力小)與節節貫串兩項,與生活中用力的習慣,矛盾很大,最易被人忽視,或者認識極為膚淺,做得極為粗糙,不精不細。這是很多人學了很多年,而依然拳味不對、進步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須知輕是鬆柔的前因,不輕就永遠沒有走向鬆柔的可能,而鬆柔正是太極拳的靈魂。節節貫串必須從中脈開始,是依先後次序打通各個關節的極為重要的有效措施。輕與節節貫串是渡到鬆柔那個彼岸的渡船。

太極拳很重視全身的完整性,即拳譜上要求的"一動無有不動"、 "上下相隨"與"內外相合"就是為了這一目的而提出的口訣。

在學拳架子的時候,一手一式都應首先做到上下相隨。不是上面手在動,下面腳也在動,就叫上下相隨,而是每一式手腳都應同時開始動,也要求同時到達每一式的終點。此外,如轉腰、沉氣、開檔、弓步等等,都應在此同一瞬間,配合得恰到好處。粗看容易,因為太極拳要求細緻精確,其實就相當困難。

未得真傳、或者粗心的學者,每易腳下的弓步先成,手上的定點後到,或者開檔不足,這就是未能做到上下相隨;也即是不完整。象這樣練下去,就不會取得技擊功夫上的成果,到推手時,必然化勁化不好,發勁也發不出來。

至於內外相合,要在一趟拳架已學完,上下相隨已基本上做到之後,再來留意。大體說來,就是從身體的正中線開始,用思想引導,依先後次序,運動各關節,做到節節貫串,動作內收、蓄勁時,要將心意都隨之收回至極小;動作外開,沉氣發勁時,心意也要與之相隨放大至無窮大。手、腳、身的運動,要作有帶動周圍的空氣至若干距離之意想。

練太極拳很強調運用想像力,說起來抽象,其實很有道理,這就是由精神到物質。久練就能收到與眾不同的氣魄雄渾的效果;將太極拳從技術上升到藝術的境界中去。雅軒老師的拳架,神態即含蓄蘊藉,又透露出無盡的潛能,即渾厚沉著,又到了神氣飄逸的境界。看他的拳照,就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其實也就因為他的想像力發揮得比我們更為細緻豐富的緣故,將拳理全都落實到拳架上去了的結果。

上述是練全身完整的具體措施,學楊式太極拳者,望勿等閑視之。

拳架即已漸熟,肢體已漸柔順,一手一式,已不比再費心思去記憶動作。由於動作緩慢,呼吸就自然深長,按雅軒老師傳楊式太極拳,有一百一十五次深呼吸,這就是氣功。

說到氣功,不少人認為很有點神秘色彩,這是受了武俠小說的影響,其實一點也不神秘。氣功、就是練氣的功夫,也就是練呼吸的功夫。太極拳雖是武術,但武術文練,斯文優雅,動作緩慢,呼吸深長,所以太極拳是天然的氣功;是以練武為主而又兼練了氣功。

只要拳架的規格正確了,動作熟練了,練氣是極自然的事。雅軒老師晚年不主張用呼吸硬性去配合動作,呼吸自然會去與動作配合,好比水往低處流一樣的自然。

有的人主張一手一式去配合,初學時由於每人練拳的速度不同,體質的強弱也不一樣,呼吸的長短,自然會有差別。硬性去配合呼吸,好比多背了一個包袱,反而使一趟拳練得很不自然,容易顧此失彼,不如聽其自然,於身體更為有益。

喜歡推手,研究技擊的人,蓄勁時吸氣,發勁時呼氣,也是極自然的事。

有個別拳師把動作配合呼吸說得神乎其神,看成是不傳之謎,故弄玄虛。或者認為配合好了,就可以產生異想天開的效果,都不過是欺人之談。

功夫練到這一步,因為內氣充盈、五臟六腑受到的鍛煉多了,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最為明顯。

到此階段,應該加練推手,學習聽勁。隨時隨地都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練拳的興趣,也會更濃。在日常生活中,漸漸也會運用太極拳的原理了。例如:走路可以輕快而不累,工作可以精神旺盛而不易疲倦,在各種勞動中,都懂得省力而效果良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練氣的階段中,當然也還在繼續練體,在太極拳功夫中,是通過盤架子這一基本功,來逐步追求它的各種成就,不存在只練氣不練體的問題。不論練體、練氣、以及以後的練神(動中求靜),都是通過盤架子來達到的。但事實上,功夫雖分為三步,即不能明顯地分開,每一步也沒有止境。

隨著各人思想認識上,或練功時想像力側重點的不同,就會在不同的某些方面,取得不同的成就。這既是各個名家各有優點的理由,推而廣之,也是太極拳各種流派所以形成的原因。

至於練神,則是更高的階段了。到此階段,體已柔,氣已充,大多隻注重精神的涵養,靜境的追求了。體力的消耗更少,精力的積聚更多,身體更健康,只在追求技擊功夫上的虛無變化了。技擊功夫已成高手,推手則已到了化勁人不知,發勁人不覺的神妙境界。

雅軒老師晚年的功夫,真是神妙莫測,與他推手,僅覺微觸其皮膚而已,完全到了捕風捉影、虛空無物的境界。名為推手,實已無手可推,只要你一出手,就站立不穩,兩腳不聽使喚了,總得受他指揮,喊你東就東,要你西就西,你用大力不行,用小力也不行,前進不行,後退也不行,有力無處使,兩手毫無用處了,只覺如蛛網纏縛,全身不得勁,精神恍惚,六神無主,東倒西歪,同時又覺得他有很多手,自己到處都在挨打,舊小說上常說,"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在這種時候,實際上是連招架之功也不可能有的,自己的一切想法,統統無用了。他發勁充實,冷快絕倫、迅雷不及掩耳,令人如墜懸崖,驚慌萬狀,頃刻汗流。

一般水平的推手,開始總要互相找勁,要走化好幾圈之後,才可能將對方打出去,而且每每動作的形跡大,知道是怎樣打的。假設推手一刻鐘,能有一兩次發勁,打得較為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也就算是行家了。可雅軒老師不是這樣,在一刻鐘之內,他可以接二連三地將你打出去二、三十次,而且次次打得乾脆、打得準確、打得精彩,真妙不可言!更妙的是真的到了"打人不現形"的程度,只覺身上有重力一撞,如觸電一樣,就飛出去倒在他的大床上了,起來之後,感到惶惑的是,不知他是怎樣打的,沒有看見他是怎樣打的,但自己剛才確是又挨過了,事後不論怎樣回憶,也還是回憶不起來。

他說:"高手出手難見,不是假話的。剛才是在推手的接觸中打你出去的,我也可以不先接觸,一樣打你出去,你保護好!"我以"雲手"快速護於身前,還是被打出去倒在他的大床上了。起來之後,依然和剛才一樣,只是更為惶惑了:"我明明將自己保護得很好呀"!兩隻手竟一點也沒有起到作用,不知從哪一個空隙打進來了,根本沒有看見他打我的動作,只見他右手還鬆鬆地握著拳頭,想必是用這拳頭打的了。最後,他說:"這才是楊式太極拳的發勁,可很多人智能差,學不到手。所以拳譜上才說:"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說"先師不肯妄傳,非徒擇人,亦恐枉費工夫耳。"

凡是和他推過手的,莫不稱之為難得的高手,嘆為觀止。

當很多人還在對太極拳的技擊作用發生疑惑的時候,在目前很多人推手還是在鬥力的情況下,在有的人著書立說都在宣傳"純柔無剛、難當強敵"的今天,來了解一下這位主張"要大松大軟"的楊派名家李雅軒老師所達到的成就,就能夠振聾發聵,從而促使更多的尚力的"太極拳家"回頭。確信以柔克剛的方法,才是正道,它絕非誇大之詞,更不是假話。只要在理論上掃除那些前進道路上的疑惑論和錯誤的偏見,太極拳才會有光明的未來。至少才可以使更多的人,對太極拳重新產生美好的嚮往,從而滋生出新的鑽研的動力。我確信,後人定將勝過前賢。但願那一天早些到來。

見到雅軒老師所取得的成就,我們才知道太極拳的真正可愛。說太極拳是我們的國寶,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可惜,在他生前推手和一些打鬥的場面,未能攝成電影,生動地記錄下來,留傳後世,這實在是國家的損失,無法彌補了。拳師一死,人拳兩亡!空留磋嘆,使後人景仰不已。

上述練體、練氣和練神的三步功夫,其實也就是拳譜上說的"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這三個階段。不過說法不同,只是更明白易懂而已。

下面分享的李師的兩本絕版書籍

楊式的拳友可以收藏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肝主情志」、「怒傷肝」 肝臟好不好,看中指根!
學練太極拳的二十六個誤區,教你清醒的認識,免於空耗精力之苦!
樁功的千古不傳之秘!但凡樁功,概莫能外!真傳一句話,一試便知!樁功三步功法解密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傳統楊式太極拳練功次序分享!很多人全身沒練完整就開始練氣練神是錯的!
傳統太極拳的文練與武練
如何學練傳統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太極步的練法與要領
太極練勢不練式——淺談太極拳的勢與式
李雅軒宗師拳論系列之隨筆——?太極拳練神練意,絕非練堅硬肌肉功
學練楊式太極拳心得
練太極拳是練拳也是練全
練習太極拳的肢體頻率
傳統太極拳為何優於簡化太極拳?你練的是傳統太極拳嗎?
太極拳三練三不練法則: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
吳式太極拳的松、柔、活怎麼練?
練太極拳的四空
太極拳,練對養身體,練錯傷身體
習練太極拳:「先練好腳,才有好拳」——太極走步常練不綴
太極拳是樸素的筋骨訓練
李雅軒談太極拳內功具體練法和檢驗練拳是否正確的準則
練習太極拳攆步的探索
傳統楊式太極拳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及正弓步實腿屈膝程度的探討
論太極拳慢練與快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