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寫作陣地轉移到社交網路之後,香港「才子」陶傑觀察到了什麼?

寫作陣地轉移到社交網路之後,香港「才子」陶傑觀察到了什麼?

大多數人開始熟悉陶傑,是在 1991 年他受金庸邀請從英國返港擔任《明報》副刊副總編輯之後,他的專欄事業從《泰晤士河畔》和《黃金冒險號》起步,逐漸獲得廣泛的關注。

陶傑「入行」其實很早,中學時他就開始向報刊投稿,並曾借散文和詩拿過香港徵文競賽的多個冠軍。在英國獲得本碩學位後,他曾在 BBC 任職八年,併兼任香港電台的駐英記者。寫作之外,他還擅長繪畫,曾師從香港著名畫家歐陽乃霑學習西畫,儘管是業餘興趣,但是他的畫作也會不時現身香港的藝術展廳。

香港人,常稱他為「才子」。

不過人們對他的態度,常走向兩端。由於文筆辛辣,文章內容不時涉及中西文化的對比,並常有對中國文化時事的直白批判,陶傑常被批「言論過激」,也同時會被稱讚「一針見血」。

陶傑本人,也如人們對其的評價一樣矛盾。他曾同時為兩家立場相左的報紙寫社論,傳遞出的政見彼此衝突,引發過不少爭議。事後,他給出了解釋:「給報紙寫社論,你是社論的持筆人,你寫的不是你的意見,而是報紙的立場……就像律師,他上庭為一個人辯護,他必須把自己從自我的角色釋放出來,做好律師的本分。」

儘管不時會拿「小農 DNA」、「醬缸」等辭彙來譏諷中國的社會百態,但他又熱衷研究中國文化,自學中國水墨畫,也欣賞唐詩宋詞與戲曲京劇。

這些特質構成了他的個性。

陶傑與金庸有著不錯的私交。

儘管如今紙媒盡顯疲態,開設在報刊上的專欄也不如過去火爆,但是陶傑仍然沒有淡出公眾的視野。他在 Facebook 上開設了個人專頁,像撰寫專欄一樣,勤快地更新著內容。

撰寫專欄時的諸多特質,被陶傑自然地轉移到了新的平台上。他仍像過去一樣對熱點事件保持著靈敏的嗅覺,也知道哪些內容能戳中香港人的神經,因而總能推出一些爆款,獲得過萬的瀏覽量和過千的點贊量。

有關內地和香港的關係、中國社會生態及國際時事的討論,在他的 Facebook 頁面佔據了較大的比重,也最容易積攢人氣。他很清楚市場的需求:「社交媒體要自我養活,你自己要維持,就得有收入,收入就是廣告,廣告這個商品就要看你的點擊率,最後還不是要市場導向。」

而在維持熱度以賺取一定的廣告收入之外,他還希望能「啟發民智」:「這裡面什麼都有,短的長的都有,我自己去調節,文學藝術、繪畫、政治、社會,什麼都有。全都是政治,不行。」他將 Facebook 專頁視為自己的一件新產品:「社交媒體有這個好處,要善於用,不要把垃圾放上去,要有一些能啟發人思考的,或者分享品位的內容。這有別於一般人的臉書,去什麼北海道,吃了什麼都放上去。」

「香港人看 Facebook 看得很勤快,低頭族嘛。所以有的時候我就把一些閱讀的,文化藝術的東西,灌進 Facebook 裡面,不要讓它老是就是拍個食物,然後發發自拍什麼的。」陶傑說。

與撰寫專欄不同的是,文字的長短及其與圖片、視頻的搭配,都被列入了考慮之中:「寫的方式不一樣,因為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對象。Facebook 上句子要短,要精練,不要讓人家看得累,因為他們都是在等人的時候,喝咖啡的時候,或者坐地鐵的時候看的,所以不要啰啰嗦嗦。周末的(帖子)可以長一點……社交媒體要圖文並茂,什麼時候用圖,什麼時候用文,文字什麼時候長什麼時候短,而且用圖是用圖表、漫畫還是照片,還是用視頻,都要對市場和讀者的反應有客觀準確的評估。」

在他看來,數字化對香港的出版業衝擊很大,「賣書會越來越難」,香港出版業經營成本過高、香港人讀書功利的問題也在助推這股趨勢。

陶傑在香港書展的 CUP 展位前


數字化對香港出版業的影響:

「因為全球化的問題,印刷媒體慢慢走向衰弱,手機、影像、視頻比較發達,對出版市場形成很大的衝擊。所以這幾年,我們看到一些變化,小的出版商,今年就沒有攤位了,大的書店,今年的攤位也縮小了……而且因為香港人住的地方,房產價格的上升,越來越小,他們買的書,拿到家裡,擱到哪兒呢?這也是那些人不是太敢花錢的一個理由。今年的出版社,賣書越來越難,有普世的原因,也有香港區域的原因。」

香港書展舉辦 28 年,香港讀書風氣的變化:

「香港有自己的,形成香港的基因。1842 年開始,它是商港,外貿慢慢做大了,來香港的基本上都是四面八方來做生意的。所以香港從誕生開始,你不能夠希望它能有什麼文化的深度,它沒有這個歷史。雖然 1949 年之後,有一部分南來文人,帶來了一些讀書的風氣。30 年代深港澳是一體,那時民國清末整個文化氣氛的底子還在,但是今天沒有了。所以香港沒有大陸那樣有很多暢銷過的書,很好看的書,像小說《白鹿原》,在香港不要說沒人看,聽都沒聽過。」

「我剛才說了,香港是一個商港,不知道過了幾代,到今天的年輕人,到日本都是吃、玩、去溫泉酒店花多少錢,他們需要的是資訊的輸入,而不是旅遊日本知識的輸入。香港年輕人好像很喜歡日本,但是你出一本大正年代的日本風情和文化,沒人看,但是如果是京阪神最新的火車怎麼坐,酒店哪兒划算,吃的哪幾家好,就會很暢銷。即便這種書,過兩三年,資料就落伍了。

香港年輕人這一代,不懂得分辨什麼叫資訊,什麼叫知識。資訊我們上網都看得到,從東京怎麼去神戶,何必買書,而且還會有人分享攻略。買這些資訊的還有美容、護膚,子女上英國什麼學校、留學要注意什麼事兒。香港人就是講實用。看書是為了得到資訊,多於攝取知識。」


香港與內地在出版空間與讀書需求之間的差異:

「因為這個地方從 97 年前後(開始),人家覺得沒有明天,活過了今天,明天再說。香港是一個缺乏長遠戰略的地方,而且還缺乏歷史的根基。即便香港有基本法保障的、一國兩制之下的出版自由、言論自由,但是我覺得好像香港人沒能夠好好利用,國家一國兩制給他們的保障。就好像這個空間像這個房間這麼大,但是香港人的出版自由就用這麼多,其他的都沒用到。

沒用到不是他們不知道,而是這個市場不去買。所以就變成了,你要在香港自資開一個出版社,你要租辦公室,還要租倉庫,書賣不完就得擱在那兒。所以在香港做出版社,你不能眼光走偏,你最好是一版、二版、三版(地印),你不能出一版,印刷 2000,但是只賣 200,1800 永遠都擱倉庫里,成本很貴,不要說請編輯,請技術人員,還有印刷廠的成本,紙是從日本買來的還是德國進口啊,因為現在消費的要求高嘛。所以這個生意非常難做。

在內地,本來在 80、90 年代,是印刷品很蓬勃的時代,一直到 2000 年初,印刷市場都非常蓬勃。郭敬明、韓寒,比他們更早的余秋雨,書都可以賣幾百萬。但是中國現在很快進入網路時代,我擔心未來十年,印刷的書也會下降。但是在內地有很多書不能出,能出版的書和網上能看的書越來越少,所以是沒有空間,但是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在香港是(反過來),有很大的空間,卻有很小很小的需求。這個是很不幸的。」

「只要房租、土地價格合理,辦出版的成本就低一點,你就可以辦一些理想一些的產品。但是香港不容許你理想,賣出來一定要走大眾的路線。大眾是不關心歷史、文學,政治有一點點,但是是比較膚淺的,不是深度的。所以非得賣給那些人,閱讀的目的就是馬上要見分曉,吃啊、護膚、美容、炒股票、旅遊諮詢等。」


語言學習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從小我自己看了很多大陸的電影、台灣的電影,(普通話)我自己學的。學普通話我覺得很容易,這是有心的問題,用心來學,你要對那個地方有感情有興趣,你自然學得好。我不懂為什麼香港人廣東人漢語總是說得不好。因為他們不認真,沒有張開耳朵去聽聲調,沒有去分辨,粗枝大葉的,所以學得不好。我從小對各地的語言比較有興趣,上海話、山東話、四川化,我就用耳朵去分析……而四川話和廣西桂林官話有點像,因為那時張憲宗在四川殺了人,跑了一批去廣西,保留了四川的方言,這是地理歷史和語言的關係。」

「香港人學英文,只追求文法正不正確,其實文法正不正確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幼兒園升小學的要求,你從一年級讀到高中讀到大學,還有別的要求,包括你個人要有幽默感和才華。英國人中產階級的隊伍很龐大,平常能出口成文,為什麼,因為他們平時閱讀的風氣,看雜誌看書,說話不溫不火,話裡有話,全都是紅樓夢裡史湘雲、薛寶釵的水平,全民化,不是一小撮。」

陶傑的畫作

「我自己看書看中國的古文,明清散文,還有清朝的筆記,再加上英國親保守黨的報刊,《觀察家》,還有左派的《新政治家》,還有周末的《金融時報》,我閱讀就好像吃東西一樣,食不厭精,像蔡瀾一樣,不好吃的絕不張口。吃是這樣,閱讀也是這樣,既然要花時間看書,就要看最好的,看中文要看最好的經典,看了才有心得,自己融會貫通。其實網路時代很民主,誰都有機會成為作家,機會多得是,但是現在年輕人基礎沒打好,我看到很多博客,文字根底很差,很啰嗦。

但是現在也有很多民間的幽默,現在已經形成,這個很厲害。現在上面壓著。現在因為過分多的審查,只能繞著圈說話,話裡有話,這就是文學很高的表達方式。」

題圖及文內圖來自facebook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社交口碑不錯的 NARS,8月下旬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侘寂之美,民宿的最高境界!
法國頂級芭蕾舞品牌:飄浮在空中的芭蕾舞
北歐43m2,這些地方,你一定想不到還能這樣設計!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沙雕」文化席捲社交網路,它怎麼就火了?
蘋果 請去做社交網路吧!
社交塔羅牌,讓你 如何在社交網路中閱讀您的未來
「甜甜圈牆」走紅社交網路
快手「變老」魔法表情風靡網路 網友:時間都去哪了?
崔雪莉深夜直播,看到對自己的網路輿論後,痛苦流淚
世界盃網路直播卡頓,誰在掉鏈子?
續航時間長才讓我們「沉迷」手機?網友:好想戒掉網路,走向生活
冰島男子拍到「世界最快樂的馬」,「狂喜不已」走紅網路
一個連谷歌地圖都找不到的小鎮,為什麼一夜之間爆紅網路!
「玩耍申請書」走紅網路,「管」出來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楊冪的髮際線竟然又後移了!網路爆紅的「防脫洗頭方法」還不快學起來!
范冰冰青澀舊照走紅網路,看到後你還覺得她整容了嗎?
現在進入網路文學圈子寫作,到底晚不晚?到底還容不容易出頭崛起?
范冰冰事件要反轉了?她的資本帝國遭到了網路大起底
想嗶嗶就嗶嗶之我與社交網路
「豬肉西施」走紅網路,顏值出眾卻單身,網友:看到她的手就怕了
一周不看任何社交網路,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網路接管汽車方向盤,你可以等到了!
《雙世寵妃》之後又一部網路劇即將來襲,網友:是打算承包觀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