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8個大英雄
所謂的英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位標準,因此,對於最窩囊的英雄是誰也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我們之所以有爭議也是站在不同的立場,下面一起看看引起討論的「生前豪傑,死時卻很窩囊」的英雄吧!
1、李牧——被追兵殺掉,死不得其所
在春秋戰國時代,李牧是一個絕不被忽視的人物。戰國時代他是趙國對秦作戰最具戰功的將軍,廉頗趙奢皆不及他。被美譽胃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戰神之一。
李牧的赫赫功業是對匈奴的戰績上,此前的趙國一直受匈奴威脅。趙軍屢敗於匈奴,以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知恥而後勇。趙軍從裝備和作戰方式上高度學習匈奴,建立了讓六國震驚的騎兵部隊。但騎射終非漢人所長。任趙國騎兵如何在中原縱橫馳騁,對匈奴戰爭依然是屢戰屢敗。畢竟,以騎兵對抗匈奴,對於當時騎兵戰法還相對幼稚的漢人來說,無疑是以己之短擊彼之長。這種情況直到李牧戍守長城後才得以改變。本來李牧被發配北疆,是趙王中了秦國反間計的結果。但感謝秦國的反間計,因為李牧的到來,從此中國有了農業民族戰勝游牧民族的第一個成功戰例。
可惜李牧下場不大好。事先已經知道趙王要殺他,單騎出逃,結果逃到半路居然被趙王派來的追兵追上並殺掉,死不得其所。如果李牧逃掉,肯定不甘心隱姓埋名,不知道哪一個國家會受益呢。
2、項羽——一代霸王死後被五馬分屍
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項羽是武將世家,祖上是楚國大將項燕,他身長八尺有餘,力能舉鼎,天賦過人。少時書劍都沒學成,他叔父項梁責備他,他說:「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體現項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戰,前兩戰體現了項羽卓越的軍事天才和英勇氣概,而垓下一戰則造就了千古悲情的西楚霸王。巨鹿之戰,項羽殺掉主將宋義,率五萬義軍渡河救趙,破釜沉舟,燒掉營壘,只攜帶三天的乾糧,以表與秦軍決戰之心。一到巨鹿就包圍王離,九戰九勝,大敗秦軍三十餘萬,斬蘇角,擒王離,逼涉間自盡。此一戰一舉扭轉天下局勢。彭城之戰。劉項兄弟反目,劉邦借項羽殺主之罪名率五十六萬聯軍攻佔楚都彭城,聞訊後項羽又一次展現了他他的軍事天才,他親率三萬精兵回救彭城,晨時開始進攻,中午即大破聯軍,將劉邦所部擠壓於谷水、泅水之地。
以後項羽缺乏戰略和政治頭腦就顯現出來了,約劉邦單挑決天下,然後又放了太公呂后,與劉邦和議,劃界鴻溝。項羽依約東歸。劉邦卻聽從張良、陳平之勸,越過鴻溝,追項羽於陽夏,並邀韓信、彭越共40萬大軍與10萬楚軍決戰於垓下,結果項羽中韓信的十面埋伏,被圍垓下,夜聞四面楚歌
後來項羽再次為漢軍包圍,項羽率軍再次殺入漢軍,再斬一都尉,殺百餘人,又突圍逃到烏江。漢軍搶奪項羽屍體自相殘殺者數十人,最後王翳等五人分了項羽的屍體,都被封侯。
3、韓信——以謀反罪名被殺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自幼熟讀兵書,懷安邦定國之抱負。因家境貧寒,常食不裹腹。曾受鄉間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楚霸王項羽,但不受項羽重用。後又投奔漢王劉邦。初始劉邦看不起貌不驚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韓信,經丞相蕭何力薦,才始拜韓信為大將。
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劉邦雖用韓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在這一段索寞的日子裡,他與張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來的兵書,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兵書整理,為我國軍事學術研究奠定了科學的基楚。公元前196 年,呂后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鐘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4、張飛——死在自己士兵的刀下
張飛(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張飛為人勇猛,曾率二十騎兵於長坂嚇退曹軍。而且書法不錯,擅畫美人,現今仍有其墨寶、畫像留下。張飛對有學問的人很禮遇,如劉巴初降,張飛立即到其家拜訪,但劉巴沒有和他說過一句話,張飛雖然氣憤,但沒有抱怨說一句。張飛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嚴顏時,嚴顏寧死不屈,張飛敬重其為人,將嚴顏收為將領。可是張飛脾氣暴躁,對士兵非常嚴厲。劉備時常勸張飛:「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不聽。果然張飛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試想一下如果張飛不是被張達﹑范強(演義中寫作范疆)之輩暗殺,在當時「呂布死典韋亡,趙雲馬超是一幫」的時期,又有何人能在沙場上與之匹敵呢!張飛死後,其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並分別建有張桓侯祠和張桓侯廟。
張飛是劉備手下的一員猛將,力敵千軍,戰功顯赫、卓著。劉備先後封給他宜都太守、征虜將軍、車騎將軍、司隸校尉等要職。但張飛性情暴虐,對士兵動輒打罵,濫施鞭笞、刑殺,其下官兵對他懷恨在心。劉備常戒之:「此取禍之道也。」但張飛聽不進劉備的告戒,依然故我,暴性不改,終於釀成殺身之禍。一次,劉備派張飛率兵萬餘攻打孫權,出征中,張飛的部下張達和范強把他殺了,持其人頭投奔孫權邀功領賞。
張飛一生輾轉沙場,出生入死,沒有死在敵人的手中,而是死在自己士兵的刀下,真是可歌又可悲!
5、薛仁貴——被自己的兒子誤射而死
薛仁貴,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個酷哥,自幼貧寒,習文練武,有臂力,善騎射長成務農武藝高強,善騎射。唐貞觀末年時要遠征高麗,644年,薛仁貴參加了張士貴(又是讓小說冤枉的好人)的部隊,張士貴部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薛仁貴聞訊後,單槍匹馬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於馬鞍,降伏餘眾,救君印回營,第一次出手就勇冠三軍。高宗在位時薛仁貴屢次擊敗高麗,契丹人。
薛仁貴作戰勇猛,並且善用奇兵,屢敗北方各族,還曾任安東都護數年管理朝鮮一帶,理政才能也是不錯的,不過殺戮過多,做官又玩忽職守,縱容手下,與演義中的人物相比武功並無多少誇大,人品則顯不足。不過他在演義中的結局更是窩囊,居然被自己的兒子誤射而死,不僅死不得其所,還讓他兒子背上一世罵名。
6、秦瓊——70高齡與尉遲恭舉石獅子累死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人。秦瓊之父曾任北齊時期的咸陽王錄事參軍。隋大業年間,秦瓊效力於隋將來護兒帳下,因其志向高遠和勇猛強悍,深得器重。秦母去世後,來護兒曾派員專程到秦瓊家弔唁,全軍上下大為驚異。
隋末亂世,義軍群起,秦瓊投歸隋將齊郡郡丞苯張須陀,在下邳(今江睢寧北)與義軍首領盧明月交戰。當時,雙方力量懸殊,張須陀部隊僅一萬來人,義軍則有十多萬人,相持十多天後,須陀已是人困糧絕。就是這急於撤退而又怕追趕的緊要關頭,秦瓊與羅士信挺身而出,願帶領一千人偷襲對方軍營,以掩護大隊人馬安全後撤。秦瓊與羅士信憑藉自己的智勇,使突襲獲得成功。張須陀則乘機回師追擊,取得了脫逃後的勝利。僅此一仗,秦瓊的勇猛多智便很快揚名于軍中。
在之後的作戰中,秦瓊因為有功而被任命為建節尉。後在對義軍李密進擊時,張須陀成敗而亡。秦瓊率殘兵敗將歸依了裴仁基,而後又隨同裴仁基投降了義軍首領瓦崗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非常高興,加以重用讓他作驃騎將軍。在跟隨李密作戰中,有一次李密被流失射中,墜於馬下,昏迷不省人事,此時左右隨從四散,追兵就要趕到,情況十分危急,多虧秦瓊拚死護衛,並重整隊伍,這才擊退了追兵,從而使李密大難不死。後來李密失敗,秦瓊又為隋將王世充收得,被任命為龍驤大將軍。後因不滿王世充的狡詐,遂與程咬金等人脫離王世充投向李淵並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幹事,因其勇猛過人,被委任為馬軍總管。
此後,秦瓊跟隨秦王李世民,先後鎮壓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多路義軍,為唐王朝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淵曾派使者賜予金瓶以示褒獎。之後,又因戰功,多次受到獎賞,先後拜為秦王右統軍,加授上柱國。後又進封為翼國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秦瓊不僅在唐王朝創建伊始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且在唐王朝內部鬥爭的「玄武門之變」中,堅決站在秦王李世民一邊,一起誅殺了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為李世民當太子奪皇位掃清了道路。
唐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八月接王位,改號貞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秦瓊也因有功,拜為左武衛大將軍,賜給七百戶的封邑。後來,秦瓊多病纏身,自謂:自幼戎馬轉戰,身經大戰二百餘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幾十斗之多,元氣大傷,怎能不病? 到貞觀十二年(638)終於因病去世。而演義中說其為了挂帥征東,在70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到地,以至病死,豈不冤哉!
秦瓊死後贈徐州都督,改封胡國公,並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石馬,以旌戰陣之功焉。」 (《舊唐書》本傳)他的畫像也上了表彰大功臣的凌煙閣。秦瓊的傳奇人生後被演義進了戲劇以及說唱文學之中,並且被人們譽為「山東好漢」。濟南一地也附會出了不少關於秦瓊的遺迹,像秦瓊賣馬槐、秦瓊府、秦瓊墓等等。至今在濟南王龍潭仍留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故宅」的石碑。
7、趙匡胤——猝死成千古謎案
宋太祖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從後周孤兒寡母手中奪得政權,建立北宋。然而北宋當時在中國也僅僅是一個比較強的割據勢力而已,如果它像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這五個朝代一樣,短短几十年而亡,人們也不會過多的表示驚訝。但是雄才大略的趙匡胤天才的通過「杯酒釋兵權」和平解除了高級將領的威脅,剷除了五代以來「皇帝輪流坐,明天到我家」式的頻繁政變的土壤,同時在國內進行了政治經濟一系列的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經過短短數年的發展,北宋政通人和、經濟繁榮,重新一統華夏的歷史責任,也就當仁不讓的被宋太祖承擔了下來。從乾德三年開始,北宋在趙匡胤的指揮下,進行了捷報頻傳的大規模的兼并戰爭。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的「統一之手」開始不可阻擋的指向了北漢,然而,死亡又一次葬送了華夏民族統一的願望。當年10月,趙匡胤在給後人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謎團後,離奇的崩逝於汴梁萬歲殿,享年五十歲。
宋太祖的離世,使北宋喪失了統一中國的大好良機。即位的太宗軍事上顯然遠遜於太祖,雖然北宋隨後滅亡了北漢,卻兩次大敗於契丹,導致具有重要戰略價值的燕雲十六州始終未能收復。終北宋之世,這種巨大的戰略被動一直壓在皇帝和臣民的心頭--一個連長城都被北方游牧民族佔去的政權,究竟還能存在多久呢?
趙匡胤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相對而言,亦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恢宏大氣的政治家。雖然他的江山得來似乎有點不夠光明正大,有乘人之危的嫌疑,但他善待功臣,禮遇後周舊戚,與民生息,倡導文教,尊重讀書人,首創偃武修文的文官制度,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相對於五代十國時期各割據政權「輪番登台唱戲」的混亂局面,立國16年後,北宋逐漸恢復戰爭的瘡痍,社會繁榮,人民安居樂業。他理所當然地受到當時社會各階層的廣泛擁戴,也為後世史家、學者所讚譽推崇。他死時正當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經驗豐富的盛年,本該大展宏圖,正意欲北上收復「煙雲十六州」,南下飲馬長江,誰料老天吝嗇,不願再寬限他幾年,壯志未酬身先死,這也是人生無奈之事。太祖的死,在當時已引起軒然大波,一直到今天,都是個無解之謎。
8、袁崇煥——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
大明炮神。有了他,清朝的野心總是成為妄想,努爾哈赤、皇太極……奉袁必輸,哪怕是三千部隊對強大的十萬大軍,袁承煥還是守住了江山,讓敵人望塵莫及!袁承煥駐守邊疆上十年,支撐了明朝國防的半邊天,可結果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死在了多疑的崇禎手上。遙想當年袁承煥被押入京,一時間謠言四起,在幾個慷慨激昂之士的煽動下,整個京城的百姓沸騰了,他們將對滿清的仇恨全部發泄在袁承煥身上,袁承煥是否有罪在那時已經不重要。
袁清貧一生,沒有兒子,當時的妻子和胞弟都流放2千公里,一家的命運都坎坷不已……另外,據說當時袁崇煥被愛國群眾憤怒地吃掉了,但還剩一個人頭沒吃,便被拿到邊境上的九個重鎮如大同、寧夏等地去示眾。後來他的部下佘先生冒著滅九族的危險偷走了人頭,從此北京廣渠門外多了一座孤零零的墳丘和一個守墓的家族,這一守,就是十七代人(直到現在還有個佘老太太)。
明思宗(即崇禎皇帝)在崇禎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將袁崇煥逮捕入獄。囚禁審訊半年後,在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及至城下,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罪名於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棄屍於市。行刑那天,袁崇煥毫無懼色,他被五花大綁,押上刑場,「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袁崇煥卒年四十七歲。
世傳清太宗皇太極施反間計,捕捉兩名明宮太監,然後故意讓兩人以為聽見滿清將軍之間的耳語,謂袁崇煥與滿人有密約,皇太極再放其中一名太監回京。明思宗中計,以為袁崇煥謀反;但是閻崇年等一些學者則傾向於認為明思宗殺袁崇煥是因為朝廷內閹黨餘孽的誣陷,皇太極的反間計只是袁崇煥落獄之因。
袁崇煥在行刑前,念出了自己的遺言: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TAG:鴻晨 |
※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十大英雄
※中國歷史上的3大漢奸,個個遺臭萬年,第二個害死最偉大民族英雄
※中國歷史上死得最慘的五大人物
※中國史上最冤5大忠臣,第一個影響了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上的3大漢奸,個個遺臭萬年
※中國歷史上的6大漢奸,個個遺臭萬年,卻有人說最後一個是大英雄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相,第一個死的最慘
※中國歷史上的5大漢奸,個個遺臭萬年,卻有人說最後一個是英雄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5大漢奸,個個遺臭萬年,但他卻是一個英雄!
※中國歷史上死的最憋屈的皇帝
※1.6億!中國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爭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個人都是誰?
※中國600年歷史,三個朝代的滅亡,都和此國大有關係!
※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四個王朝,第一值得所有國人驕傲!
※中國歷史上的二十個「十大」名人
※中國歷史上最致命的三場戰爭,共死亡人口達到3億之多
※歷史上著名的10大帝國疆域排行榜!中國有5個上榜,有1個有爭議!
※盤點中國歷史上戊戍年的那些大事
※中國歷史上最年輕最美女英雄,18歲當將軍,因得罪朝廷被割上千刀
※消失在地球歷史上的十大超級帝國,中國上榜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