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淺談「古琴」的內涵
中國文人撫琴,目地不僅僅是單純將音樂呈現出來而已,其中蘊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與道德觀。
在凡事講求迅捷便利的今日社會,面臨在文化層面的衝擊與日俱增;當人們期待能放慢腳步,尋求身心各面的調和,怡情養性、休養生息……似乎越來越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在工商社會的繁忙與競爭壓力中,許多人迷失了自我,忘記曾經擁有的文化傳承,更不清楚將如何面對未來。
古琴四藝之首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瑰寶,並賦予人們許多處世的哲學與智慧。逐漸被人遺忘的「古琴」就具有這樣的功用。它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修身養性的必修之樂器。嵇康在《琴賦》中說:「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所謂「士無故不撤琴瑟」(《禮記?曲禮下》),「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心也」(《左傳?昭公元年》),可見「琴」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國的文人撫琴,目地不僅僅是單純將音樂呈現出來而已,其中蘊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與道德觀。一個人若心中有所思,撫琴時,從其琴聲與撫琴的姿勢,就能被了解。聽一個人彈琴,如同在讀一個人的心,琴彷彿像一面鏡子,將人內心世界映照出來,藉著琴音的傳達、文人撫琴的姿態與神韻,能了解這個人的性情、喜好。許多古籍中提到「琴德」、樂教、撫琴能修身養性等概念,因為文人藉由撫琴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緒起伏,進而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進一步從外在撫琴時姿勢的改正,以合乎撫琴時的要求,影響內在心理的調整,久而久之便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琴聲淳厚淡泊,能使人的心靈平和安靜,全身舒暢。所以說一個人養身不如養心,聽琴不如親自學琴,自己親身體會、感受在琴中的各種影響力,那種心靈深處的喜悅與滿足感是只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
古琴的琴德
中國五千年來,承繼儒、道兩家的思想,形成極具特色的歷史、生活與文化內涵。中國的「古琴」目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本文將以「古琴」為例,說明在久遠文化的傳承中,「古琴」所具備的深遠內涵,藉以明了其中蘊含的修身養性之道,並從中體會「清、微、澹、遠」的意境,及面對生命的智慧。
談到古琴,往往相映引出對於「琴德」與「琴道」之探究。中國的「古琴」除了演奏外,更具備修身養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等意義。本文試以古琴的「琴德」來探討一個社會應具備的文化內涵。
一、古琴的教化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老一輩的人總是告訴下一代:要積德行善!究竟「德」是什麼?這是個很嚴肅的課題。在儒家思想的傳承中,中國人從家庭倫理開始,將「德」溶進修身養性、待人接物等相關事物之中;也從中教導晚輩重視禮節。儒家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告訴人修身的方法。除了儒家之外,道家與佛家的思想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各種樂器中,古琴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古琴強調「琴德」,而且在學琴前有一些規矩,這些道理與儒、釋、道三家的教導互相呼應,非常值得探究介紹。
蔡邕的《琴操》記載:「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宋史?樂志》:「伏羲作琴有五弦,神農氏為琴七弦。」桓譚的《新論?琴道》文曰:「琴神農造也,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神農作琴。昔神農氏繼伏羲而王天下,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於是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農氏為琴七弦,足以通萬物而考理亂也。」因此伏羲氏、神農氏作琴,周公制禮作樂,古代的聖王以「德」教化人民,順應天道與人心。
古代治國者把樂作為獎勵臣下的手段,通過不同形式的音樂歌舞,可以看出其治民的功績,說明古人十分重視樂的教育作用。在《樂記?樂施篇》中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時熟,然後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諡知其行也。」
此外,在《史記?樂書》中有一段話:「凡音由於人心,天之與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響之應聲。故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與之以殃,其自然者也。故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笙心,故天下治也。」
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也有相關的記載,騶忌以琴見齊威王,受到了齊威王的重用,騶忌獲得「三月受相印,一年封於下邳」的禮遇。騶忌面見齊威王時,以四時、政令作為比喻,陳明治國之道都在古琴以德教化的思想中。《史記》這一段寫到「……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由此可知:騶忌藉古琴比喻在上位者,必須以「德」教化人民的思想,從個人的修身養性,推及到治理天下國家的方法。
《禮記?樂本篇》中有一段話,闡明實現「王道」的重要措施必須以禮樂教化為主,輔之以刑法、政令。「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禮記?樂記》中談到:「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者。」德是人的天性,樂是德之光華。這樣,就把音樂與道德品行等溝通起來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
※兒子女兒一樣好 很窩心的觀念
※讓孩子去開闢自己的天空
TAG:智慧學習型中國 |
※淺談對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
※淺談古代人的厚葬
※在古琴里尋古——淺談《良宵引》
※淺談中國茶文化的內涵
※下一個風口?淺談科創板的一二三事
※在古琴里尋古——淺談《普庵咒》
※鬼谷子淺談(一)
※淺談齊桓公的明昏兩面——春秋首霸,知人善用的一代雄主!
※淺談一下鋼鐵俠與美國隊長這兩人的關係!
※一字一珠,一往情深。李煜《破陣子》淺談
※淺談古代廁所
※淺談一個古老的曆法,九宮八風歷
※古代琉璃特點淺談
※淺談古代的國宴
※藏品淺談——六瑞古玉背後的文化淵源
※淺談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
※淺談歷史的今天
※淺談包漿:它是文玩人的信仰!
※天天拍|掌柜說:泰和堂古茶道美術——淺談茶道之美
※淺談宜興紫砂壺,每一把都是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