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曾國藩:越清淡的人,活的越有趣

曾國藩:越清淡的人,活的越有趣

曾國藩:越清淡的人,活的越有趣

你的心態能否清淡,全看自己

如你要喝濃茶,就可以多取一點茶葉,你要想竭淡茶,就可以少放一點茶葉。你要想費心,就多牽掛一些事。你要想淡心,就少為一些事煩惱,這樣快樂就會從天而降。南懷瑾曾言:「智慧真到了極點,就是最清淡的人。

看透人生種種難堪的局面,才能知「清淡之心」多麼有用。曾國藩淡泊名利,即在於能淡化物慾,以心養身。

清淡是曾國藩崇尚的人生涵養,在他看來:

涵養深,有容量的人品德就高尚,遇事忍耐的人事情才能成功。這是因為,容量大就能原諒他人,有忍耐就會好事多磨

那些有一點不滿意就勃然大怒,有一件小事違背自己的意願就憤然發作,有一點優於他人的長處就向眾人炫耀,聽到一句讚頌的話就為之動容之人,都是沒有涵養的表現。

古人說器量隨見識而增長,遇事不喜不驚,才可以擔當大事業。的確,「有容德乃大,大忍事乃濟

由於曾國藩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知識分子,所以他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視為平生待人接物、處世治事的基本原則。但曾國藩主張,修身必須首先結合實際去進行。不管是讀書做學問,還是待人接物;不管是帶兵打仗,還是為官從政,都有修身的大學問體現其中。要做到這些,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立足精神修養,即治心

曾國藩:越清淡的人,活的越有趣

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觀

在曾國藩看來,精神的修奍,全是內心所要做的功夫。所謂治心之道,如懲仇窒慾,靜坐養心、平淡自守、改過遷善等等,都屬於精神方面的修養。因而,他主張,精神修養必須按照靜坐、平淡、改過這三個步驟去進行。

心不靜,幸福來不了

所謂靜坐,這是儒道佛三家所共有的初步門徑。自東漢以來,儒家的積極人世人生哲學,與老莊自然淡泊的消極出世人生哲學,始終是互補的。至於佛家所說的「明心見」,更要求人們先有靜的境界。因而,它們都強凋一個「靜」字。

曾國藩綜合儒道佛三家之說,把靜字功夫看得非常重要:

最是「靜」字功夫要緊,大程子是三代後聖人,亦是「靜」字功夫足。王文成是「靜」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動心。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剛惡柔惡,各有所偏,溺既深,動輒發見,須自己體察所溺之病,終身在此處克治。

在他看來,靜可以看清楚自身的毛病、修身的問題,哪怕是極其細密的問題,也可以看清;面對棘手的事務需要處理,也能夠看清道理;每一個人總是有偏好、有愛憎、有剛柔,沉溺其中某一方面,就可能導致錯誤。靜是治理他們的良方。

曾國藩對靜字的認識也有獨到之處,他認為:「心靜則體察精,克治亦省力。」心靜那麼就能夠體察事物的本質,發覺事物的精微;處理事情也能夠省力,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他極其推崇「靜」字功夫好的人。

當我們忙的疲憊煩亂的時候,有意思的事會越來越少。這時候,不妨靜坐,讓自己沉靜下來,做一個有趣的人。

曾國藩:越清淡的人,活的越有趣

甘於平淡,才算真正到了境界

所謂平淡,主要是對老莊淡泊寡慾之說的繼承和闡發。一個健康的人,如果世間之事不能看得平淡,一切都視為至關重要,都想去得到它,那麼他的心境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被外物所擾亂,精神就會時時要受到牽累,常常會因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耿耿於懷,就會影響到待人接物,處世治事的好壞成敗。

因此,曾國藩在強調靜字的同時,還主張要有平淡的心境。

他說:「思胸襟廣大,宜從『平、淡』二字用功。凡入我之際,須看得平,功名之際,須看得淡,庶幾胸懷闊。」並表示要「以莊子之道自怡,以荀子之道自克」,要把「世俗之功名須看得平淡些」。因為他認識到,一般人之所以胸襟狹窄,全是物慾之念太重,功名之念太深。更具體些說,則是私慾擾於心,精神無安靜之日,自然也就產生不偷快的心境。

他這裡所謂的宜在「平、淡」二字上用功,即是要使心中平淡,不致為私慾所擾亂,務使精神恬靜,不受外物之累,使自己置身於物來順受,然後可以處於光明無欲的心境。

曾國藩:越清淡的人,活的越有趣

改過,從心開始

改過,用曾國藩自己的話說,是指當一個人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然後用心去尋求內心無法平靜的原因,而後針對這個原因對自己進行嚴厲、苛細的質問,再帶著這個問題去反思,去改過。他為了提高自己的德行,一生中寫日記從不間斷,並以此自律。

綜觀他寫下的一百多萬字的日記,內容有相當—部分是自艾自責的語句。譬如,他在朋友家中見到別人奉承賣唱之女子,「心為之動」;夢中見人得利,「甚覺艷羨」,等等。

於是,他痛責自己:「好利之心至形諸夢寐,何以卑鄙若此!方欲痛自湔洗,時本日聞言尚怦然欲動,真可謂下流矣!

僅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冬天,他就連續一個多星期,寫下了諸如說話太多,且議人短:「細思日日過惡,總是多言,其所以致多言者,都從毀譽心起」;「語太激厲,又議人短,每口總是口過多,何以不改?」等語,對於友人的忠告,曾國藩則強制自己虛心接受,力求改過。

此外,從他所做的銘聯箴言以及格言警句單字等,大部分體現了他要藉以提醒自己不忘改過、立志自新的精神。

經過多年仕宦生涯的曲曲折折,晚年的曾國藩總結出十二條治心經,認為終生守之而不改:

無貧無競,省事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欽,

戰戰兢兢,死而後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繼日。

此十二語者,吾當守之終身,遇大憂患,大拂逆之時,庶幾免於尤悔耳。

梁啟超總結曾國藩能成功的原因,就是「自制之力甚強」。自我控制能力弱,輕則傷體,重則罹禍。因此,曾國藩強調保身與「窒慾」並重,尤其對明哲保身有獨特運用。

曾國藩:越清淡的人,活的越有趣

曾國藩的治心經,以儒家為本,同時也融人了佛道的內容。

曾國藩早年在京城時,身體羸弱,又怕平生志向不得伸展,所以常常憂思過度,一天竟吐血數口,日記中遂痛加自責,說這是「大不孝」,表示以後「唯有節嗜欲、慎飲食、寡思慮而已」,但說到容易做卻難。數日後,「『忿』、『欲』」二念皆大動,竟不能止」,他擔心自己「成內傷之病」。連續多日,他翻閱理學家的傳記以及佛教典籍,希圖從中找到解脫精神痛苦的美葯良方。

他在讀《孟子·養心篇》後說:「損忿之心蓄於方寸,自咎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隨後幾天,他又閱讀了佛教經典《雜阿含經》等書,對佛家的「心為法本」,「降龍伏虎」有進一步的體會。

老子曰:「淡兮其若海。」志得意滿時,萬不可驕傲狂妄,得意忘形。對於取得的成績,別人吹捧時,不能忘乎所以,要淡然置處,萬不可有「子系中山狼,得意便猖狂」的蠢行。

於世人而言,在志得意滿之時更應崇尚清淡,既不能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也不可驕奢浮躁,玩物喪志,要心謙身平,腳踏實地,依然故我,追求不息。

京博國學原創,微信首發,今日頭條作為第二發布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njoy成都美食匯 的精彩文章:

看圖猜成語:這些成語雖然不是很難,但是你絕對也猜不全對,看完你就知道為什麼了
細數這些分手的套路、各種奇葩分手理由,看到第5條我也是醉了!

TAG:enjoy成都美食匯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越是虛偽的人,身上越是有3個特徵,非常的明顯
曾國藩相人術:真正的聰明人,從不交三種人,離得越遠越好!
曾國藩:脾氣急躁的人,悟這句話,人生越來越順,越混越好
曾國藩相人術:這三種特徵的人,不可深交,離得越遠越好!
曾國藩:越是有福氣的人,越會說這四句話,人生會很順
曾國藩:真正成功的人,都悟透了這一處世哲學,學會了才越活越順
曾國藩:一個人,越沒有福氣,越有這三個特徵
曾國藩:真正的聰明人,懂得與身邊3種人保持距離,越早明白越好
曾國藩:聰明人要學會這些「不」,越早知道越好,被惹禍上身!
曾國藩的做人智慧:厚道是最高的精明,實在為人勝過圓滑!看完頓悟!
曾國藩:越是有本事的人,身處困境,越會結交這三種人!
「亞洲最野蠻的人」,曾國藩和太平軍卻搶著要他,這個人是誰?
曾國藩: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懂得裝傻
曾國藩識人術:越是自私的人,越不懂這件事!你懂嗎?
曾國藩智慧:人到中年,如果身邊有經常說這3種話的人,最好遠離!
曾國藩,做人的最高境界,是懂得裝傻!
曾國藩:真正活的清醒的人,都明白兩句話,讀懂餘生會活得很輕鬆
曾國藩:最聰明的做人之道,是讓人對你放心。
曾國藩:最頂級的智慧,是做個又穩又笨的人
曾國藩:越有出息的人,越懂得戒掉這三個惡習曾國藩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