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一個可以匿名點呸的世界
前段時間一直有人在呼籲,為什麼只有實名點贊,沒有匿名點呸呢?難道我就沒有不喜歡別人發的東西的權利了嗎?!
終於在今天,匿名點呸的功能在我們這兒獨家上線了,在可以匿名點呸的世界裡,規則只有兩條,非常簡單:
迫不及待地先去給亂分享謠言文章的親戚們匿名點個呸:
您的朋友分享了一篇文章「快看!待會兒就刪了」
呸,就不看!
兄弟剛脫單就刷了滿屏的狗糧?
給你點個祝福呸!
「哎呀好煩啊,最近又胖了體重都快到90斤了」
讓不讓人活了,嚶嚶嚶呸!
這樣一個可以隨時表達負面評價的世界,想想還是很爽的吧。
但你知道,匿名點呸的世界遲遲沒有到來,是因為它還有另一條規則,那就是:
從此,你就過上了這樣的日子——
心情不好發了一段感慨,點開消息提示,收到一堆呸,彷彿在嘲諷你的負能量怎麼那麼多,於是心情更差了;
出去玩得挺開心,拍了稍顯做作的照片發朋友圈,回來一看全是呸,只有2個遺世獨立的贊,來自忘了屏蔽的爸媽;
曬offer秀恩愛什麼的,那是要被來自全世界的呸淹沒的……
只能點贊的世界是美好而和諧的,就算是看到非常無語的朋友圈,大家滑過去就行了,也最多就是屏蔽掉,很少有直接在別人朋友圈下面硬懟的。
但匿名點呸的世界是真實而殘酷的,我們就或多或少會因為他人的負面評價而心塞,這下倒好,社交網路都能匿名點呸了,心簡直要塞成晚高峰的北京三環路。
所以,並不是各大社交軟體的開發人員不願意推出匿名點呸,而是開發大大們知道,偶爾出現一個diss我們都受不了,可以隨意匿名點呸的世界可能是要炸裂的。
不管是直接diss還是匿名點呸,其實本質上都是他人對我們的負面評價,所以今天想借這個情境,來跟大家聊聊如何處理來自他人的評價。
點呸一時爽,發po火葬場
差評他人有時候是很爽的,無論是匿名直接懟,還是跟別人吐槽;而被他人差評,真的難免玻璃心。
負面評價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會影響到我們對自己的判斷和信心。
本來以為自己挺美的,起碼不難看吧,好吧,起碼ps過了吧,發個自拍也就是圖個高興,結果大家都給我點了呸,還匿名的,不知道誰點的,總之就是大家覺得我不好看唄。
那些匿名的「呸」像是一隻只小鬼,七嘴八舌在耳邊說:「你就是不好看啊」,「大家都不喜歡你」,「看到了吧,你果然還是不行啊。」
我們有時也會看到一些微博大V發這樣的人生格言:不要因為評論里有1個人說你不好,就忽略了另外那99個說你好的人。
會發這種感慨的基本都是有些血淚史的,我們自己可能也會有相似的經歷,買了新衣服發個自拍,其他人都說好看好看好看,只要有一個人說「這衣服過時很久了,而且也太丑了吧。」
就這一句話,能讓其他所有誇你的話都作廢,一個負面評價,就足以讓人懷疑自己。
未發生的負面評價,嚇得我瑟瑟發抖
像我就是在網上很容易跟人吵起來,現實生活中倒是很少。可即使沒有人當面給我們負面評價,我還是一位退堂鼓十級選手。
因為我在做很多事情之前,腦中都會盤旋著一個問題:「我這麼做的話別人會怎麼看我啊」。
參加比賽之前,想著「輸了怎麼辦多丟人啊」,索性就不參加了;
下班了大家都不走,想著如果就我走了,大家該怎麼想我啊……然後就在「為什麼大家下班都不愛回家啊,是家裡電腦不好玩嗎」和「啊啊啊好想走啊但我又不好意思」的掙扎中,毫無效率的加著班。
這種「別人會怎麼看我啊」的想法,常常讓我們變得畏首畏尾,負面評價尚未到達戰場,而我們已經繳械投降。
負面評價殺傷力max的時候是……?
「我也覺得自己不太行」
根據Higgins的自我不一致理論,每個人對自我的概念可以分成不同的層面。其中,實際自我(the actual self)指的是自己目前實際的樣子,而理想自我(the ideal self)指的是自己希望成為的、理想中的樣子。
當我們眼中的實際自我無法達到理想自我時,這個差距越大,我們就越會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行」。
這時,如果他人給出關於我們的負面評價,恰好符合我們的實際自我,就會印證我們內心實際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差距,進而讓我們感覺更糟糕。
小編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小說家,中學時代曾經很是費力地寫了一篇十萬字的小說。長大以後翻出來當時的存稿,覺得寫得挺爛的,就有點鬱悶,認為自己不是寫小說那塊料。
然後有個朋友試圖鼓勵我振作起來,說:「哎,你把那小說給我看看唄,我保證不笑話你。」
我不抱任何希望地把小說傳給了她。她看完就笑得停不下來,表示這是她近幾年看過情節最扯、文筆最浮誇的小說,並聲稱下半年就指著這笑話過了。
當時我的感覺就是:哎,我就知道我不行。
「因為他們的評價,我開始懷疑自己」
另一種情況是,本來對自己好或不好,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結果收了一籮筐的負面評價,就覺得自己「真的不太行」。
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缺乏穩定的自我價值感。
我們從小建立起的自我價值感,會長久地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識(Pelham, 1989)。
無論是出於糟糕的童年經歷,還是不靠譜的養育環境,如果我們從小缺乏自我價值感,不覺得自己是好的、值得的,那麼我們就會需要通過外界的認可來獲得並確認自身的價值。
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是不穩定的。別人隨口一句話,隨手點個呸,就會嚴重動搖我們的信念,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在意他人,並不妨礙你成為自己
面對負面評價,我們內心或許是矛盾的。
有時候心態崩了,喪過一陣之後開始給自己打雞血,誓要全方位提升自己,讓周圍人重新喜歡自己,把負評統統刷成好評;
有時候又覺得,自信的自己不需要理會別人的評價。走自己的路,讓其他人說去吧。
結果,「勇敢做自己」的雞湯也沒少灌,「經得起多少詆毀便受得起多少讚美」的名言也沒少聽——道理全都懂,可會在意的那些負面評價,也一次沒少在意過。
絲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是非常難做到的,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小編曾遇見過聲稱「完全不在意他人眼光」的人。大家一起去吃西餐,他們在西餐廳里高聲談笑,引得周圍中外食客紛紛怒目而視,也絲毫沒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
可以說是十分不顧他人眼光了。
有些人認為在意他人的眼光會妨礙我做自己,讓我變得不真實。
但事實上,在意他人的眼光,與做真實的自己並不衝突,也並不意味著一定就要「裝」。
我們可以在接受他人評價和完全遵從自己內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接納一部分建設性的建議,同時也不被外界標準所禁錮。分清什麼事情可以允許負面評價的出現,而什麼事情要內心有所堅守。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人。前行的路上,總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有讚揚、有鼓勵,不可避免地,也會有質疑、有否定。
心理學家巴甫洛夫曾在《給青年們的一封信》里寫:
「不管人們把你們評價得多麼高,你們永遠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借用這句話,也希望,不管人們把我們評價得多麼低,我們同樣有勇氣對自己說:
我永遠熱愛這樣的自己。
——無論人們是否真正了解我,無論我好與不好,無論我是否因為他人的評價而患得患失。
共勉。
References:
Higgins, E. T. (1987). Self-discrepancy: a theory relating self and affect. Psychological review, 94(3), 319.
Cote, J. E., & Levine, C. (1987). A formulation of Erikson"s theory of ego identity formation. Developmental review, 7(4), 273-327373-3273-3277373-3273-325.
Weber J. P., (2017). 4 Ways to Stop Fearing Other People"s Judgments. Psychology Today.
Pelham, B. W., & Swann, W. B. (1989). From self-conceptions to self-worth: on the sources and structure of global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7(4), 672.
更多心理科普文章請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janelee1231)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懲罰自己?
※說!我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
※嫉妒是友誼的障礙嗎?
※被孤立是我的錯嗎?
※那些被孤立過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TAG:簡單心理 |
※這個曾被炒到天價的匿名幣,真的要鹹魚翻身了?
※一封產後17天媽媽的匿名信,就這麼一個小小請求,看哭了幾萬人
※致一個匿名的春天
※杜月笙接到匿名借款,就因這八個字,爽快寄出兩萬元
※匿名圈的由來
※女兒過生日收到匿名玩偶,打開我懵了:跟我死去的情人長一樣
※兩名不知情的王子在匿名拍賣上對掐起來,把這幅畫抬成史上第一天價,買到手竟又換遊艇
※《跑男》是怎麼了?陳赫至少撐起了一半看點,一場匿名投票讓他尷尬
※匿名聊天居然又火了,現在的年輕人口味越來越奇怪了
※澳洲男子海灘撿到一個漂流瓶,內藏著一封來自中國的匿名情書
※兩名不知情王子在匿名拍賣上對掐起來,把這幅畫抬成史上第一天價
※獨生子去世3年,失獨父母每天都收到匿名信,報警弄清真相後愣了
※宿舍舍友接連出事被殺,深夜收到匿名簡訊:下一個是你
※一封去往「天堂」的匿名信
※老公是個二婚男人,我和他結婚當天收到一封匿名信,我取消了婚禮
※此人收到一匿名信,要求他收養一少年,交給警察後神秘刺客出現了
※為保護隱私不在網上透露真名?想找到你,只要3個匿名數據就夠了
※家中半夜來三個男人要匿名捐款,男子收下千萬元後出車禍才知真相
※威尼斯狂歡節面具戲服一樣不少,這是一場匿名者的狂歡
※孤苦老人每月收到匿名錢,臨終那天才知是當年遺棄女兒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