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印宗秦漢」就是整日不停地臨秦漢印嗎?

「印宗秦漢」就是整日不停地臨秦漢印嗎?

「印宗秦漢」已為所有學習篆刻的新人所共知的一條學習篆刻的方法,但究竟要如何宗,宗點什麼?這一直是一個問題,之前寫過很多篇關於「印宗秦漢」在技法上「宗」什麼的文章,涉及「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各個方面,討論的算是較為詳細了,但近日在與印友討論的時候,依然還是就這個問題困惑不已。

字法上對繆篆的熟悉,篆法上對字法的相應處理,章法上的任疏任密,均分印面等原理,刀法上的」鑄、鑿、碾「印對刀法的的不同處理等固然是」印宗秦漢「需要仔細思量,但似乎如此之外,還有一件更要緊的事兒需要學習。

「印宗秦漢」就是整日不停地臨秦漢印嗎?

(漢印「太醫丞印」)

群里有幾個朋友終日臨漢印,他們的臨印進度大概是慢的一周四到五方,快的則每天一到三方,但很快就陷迷茫,覺得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努力,每日就是陷入上石,奏刀,修理細節,大部分的時光都消耗在這些日常的技法積累上,似乎覺得總也不見長進,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回答這方面的問題。

印宗秦漢這個概念當起始於吾衍、趙孟頫,後經明代篆刻大家文彭、何震、蘇宣、汪關、朱簡這些大家的一力崇尚,而明代篆刻風氣內的「印宗秦漢」,基本還是基於上面我提到的這些技法上的因素,而到了清代浙派宗師丁敬,「印宗秦漢」的理論才完全成熟。所謂的完全成熟,是丁敬明確提出了宗秦漢主要是「宗」「神流韻閑」的氣息,而不是宗技法表面的東西。

丁敬提出這些理論除了論印詩外,主要是集中表現在幾方印的邊款上:

一方是王德溥印,丁敬在印的邊款上說:「秦印奇古,漢印爾雅,後人不能作,由其神流韻閑,不可捉摸也。今為吾友容大一仿漢鑄一仿漢鑒,容大用至耄耋期頤之年見其渾脫自然,當益知其趣之所在矣。」

「印宗秦漢」就是整日不停地臨秦漢印嗎?

(丁敬刻「王溥德印」及邊款)

一方是「金石契」,丁敬在印款上說:「秦印之結構端嚴,漢印之樸實渾厚,後人之不能摹擬也。」

丁敬這裡所謂的「後人之不能摹擬也」,大概就是指,只是簡單的臨摹,「比葫蘆畫瓢」一樣的一筆一刀的模仿是得不到真正的精髓的。

丁敬之前,大家已經把「比葫蘆畫瓢」或者說「照貓畫虎」的臨摹秦漢古印走到了極致,因此有了所謂的古板缺乏活力的「明人習氣」。工藝化到了極致,柔媚甜熟到了極致。整個印壇印風缺少陽剛之氣,丁敬以刀立派,以碎切徐進的刀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化入「神流韻閑」的氣息,由此開宗創立浙派。

但丁敬自己解決了「秦漢氣息」這個問題,並沒有給後世提供如何在篆刻學習中更快的獲得這種「氣息」,只隱約在「曙峰書畫」印款中提出「古人托興書畫,實三不朽之餘支別派也。要在人品高,師法古,氣韻自生矣」給印人提出了要求,學篆刻重要在於氣度遠大,學養深厚,學篆刻要有師古之心,而不是簡單地擬古之貌,要重內在氣韻,而不僅僅是學秦漢印的外在形式。

「印宗秦漢」就是整日不停地臨秦漢印嗎?

(丁敬刻「曙峰書畫」及邊款)

丁敬也開了藥方,提了要求,只是後人忽略了。

吳昌碩曾經懷疑,我們現在都臨秦漢印,說秦漢印是印學正宗,那秦漢人又是學誰的呢?「古昔以上誰所宗」,因此,我們所謂的「印宗秦漢」不是簡單的臨摹秦漢印的刻法,而是學習秦漢印的氣息,而且,這是「印宗秦漢」的重點。

再看近代名家們對漢印的學習的看法以及他們的收穫:

趙之謙說學漢印要學漢印的「渾厚」(「何傳洙印」邊款),並且他認為吳讓之「息心靜氣,乃得渾厚」(「會稽趙之謙撝叔印」邊款),趙之謙的認識是準確和精到的,由此為基,趙之謙學到了漢印重要的章法原則:「一聚一散」;

「印宗秦漢」就是整日不停地臨秦漢印嗎?

(趙之謙刻「何傳洙印」及邊款)

吳昌碩雖然學印從流派印入手,但其在漢印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他甚至認為「沒有漢印,就沒有我吳昌碩」,他一生所刻的白文印也基本都以漢印為底,他的觀點是反對「但索形似」的「贗古之病」,他看重的也是漢印的氣息;

黃牧甫則學趙之謙對漢印的認知,他的白文仿漢之作,平正光潔,看似平板,其實藏巧於拙,得到的也是漢印的耐人咀嚼的古穆氣息,由此為基,黃牧甫學到了漢印的重要的精神風貌:「平易正直」;

目前最為熱門的陳巨來也在他的《安持精舍印話》里說:「仿漢鑄印,不在奇崛,當方圓適宜,屈伸維則,增減合法,疏密得神。正使眉目似一恆人,而穆然恬靜,渾然湛凝。」他要的也是漢印的「神」。

具體到我們現在學篆刻要做什麼,牽涉到的方方面面相對複雜,大略可以做的事情無外乎做下面這些事情:

1、認真查查字書,學習秦漢古印所用文字的字源,理解這些字的造字法則,當然可以同《說文解字》理解小篆的造字法則一起理解;

2、多看看古器物,去博物館看看,看看古代的器物、古碑刻,體會古器物、古碑刻上的文字,

3、多寫寫篆書,從書法學習中體會和精熟篆書的成字法則和氣息。

4、可以看看古文學書籍,堅實自己的古文學底子,諸如《二十四史》(特別是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諸如《古文觀止》中的優秀散文,諸如唐詩、宋詞、元曲中的優秀作品,積累自己的古語言學養。

5、讀各種經典的、優秀的現當代文學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讀各種各樣的哲學書籍,以端正自己的三觀,弘大自己的氣量。

6、多深入生活,體驗踏踏實實、鮮活的生活,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累積自己高雅的精神,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

7、再有,就是現在大部分篆刻學習者正在做的事情,踏踏實實地精臨漢印,請注意是精臨,臨一方明白一方、理解一方,而不是慌慌張張、求量不求質地臨很多秦漢印。

以上這些,似乎大部分內容跟篆刻本身無關,但其實,正如學詩歌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一樣「功夫在詩外」。當然,如果是想當一個「印匠」,卻只用大量地臨習秦漢印和名家印就可以了,這種大量的練習也會有潛移默化的吸取到秦漢印的氣息,但究極還是「印匠」的路,而不是「篆刻人」的路,或者「篆刻家」的路。

(【老李刻堂】之177,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米芾,原來你是這樣的調皮藝術家
吳昌碩的兩方「缶廬」印
關於篆刻刀法的親身體驗
民國時期碑學的傳承者,一大國畫大師的書法情節
《中國新歌聲》:我就在奔向夢想的路上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都說「印宗秦漢」,可秦漢印里白文多,朱文少,怎麼辦?
印宗秦漢:秦漢印章賞析
南朝:十方璽印下的秦漢餘輝
古璽和秦漢印大不同
都說「強漢盛唐」,那麼秦漢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篆刻入門:白文「印宗秦漢」了,朱文怎麼辦?
秦漢軼事:秦朝容易戰勝匈奴,為什麼漢朝卻相當困難?
秦漢之間,秦亡劉邦未稱帝的西楚四年應該算一個朝代嗎?來了解下
為何瓊瑤勸說、秦漢跪地痛哭都沒有挽回林青霞?看完這些就明白了
西泠印社名家谷松章示刻草蟲印,印宗秦漢!
陝西秦漢墓地現罕見「搖錢樹」
篆刻:秦漢印章,蒼勁清雅
秦漢不知何為凳
山東不是產馬地,為何自秦漢到晚清一直出馬賊,山東響馬聞名天下
朱復戡篆印摹改《秦漢印選》
為何我們只說「秦漢」而不說秦楚漢,西楚統一全國為何不算朝代
秦漢印章原鈐印譜的開山之作,集古印譜,一經面世居然被搶購一空
為什麼青年毛澤東喜讀秦漢、魯迅盛讚秦漢?
秦漢林青霞秘密領證再續前緣?秦漢正面回應:已婚,老婆是籃球
山東不產戰馬,為何從秦漢到晚清老出響馬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