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們為什麼要做LIFE 演講?

我們為什麼要做LIFE 演講?

《人,詩意地棲居》現場

我第一次登台演講是初二那年的開學典禮,當時在大操場上,各個班級都像豆腐塊一樣整齊排列。講的內容早就忘了,我只記得,當時講完之後,在掌聲之中踉蹌跑下台的我,因為緊張,竟然找不到自己的班級了。

這是演講留給我的初印象——不同於小型沙龍,演講者在舞台上的時候,是看不到台下每個聽眾的臉龐的。或者說,講者面對的不是一個個具體的個人,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人群。

今年5月底,當我坐在第二場LIFE+的現場,聆聽周雲蓬的演講時,他也表達了類似的感覺:「因為看不見,所以我在演講的時候,不管台下坐著多少人,我都像是在面對一個很具體的人。」

對一個人說話,和對一個群體說話,這可能是一個好的演講所要做到的平衡——既要有面向大眾講話的激情,同時還要有面向個人講話的真誠。

作為一個倡導品質生活,聚合生活家的平台,當松果生活在思考如何在現實中創建一個舞台,為那些有思想、有態度的人提供一個面向大眾說話的通道時,我首先就想到了演講這種古老卻經久不衰的形式。

什麼樣的講者?講什麼? /

《王小波與逝去的90年代》現場

我們要找什麼樣的人演講呢?可能大部分人第一個念頭就是:有名氣,第二重要的是口才要好。對於一個演講者來說,這些很重要,但我卻覺得這並非最首要的。名氣是包裝出來的,口才可以集中訓練加以改進,但有一個東西卻是很難包裝的,那就是經歷和故事,用直白的話說就是「有料」。

這個「料」,並非高深的知識,也不一定非得是深邃的思想和觀點,而是要有獨特的經歷,要有動人的故事。我一直覺得,知識和思想可以通過很多渠道傳播,但情感的共鳴,最好的接收方式還是面對面的共情。

現在人生活節奏這麼快,每天被各種資訊狂轟濫炸,喧囂之中,人們期待接收什麼?娛樂節目可以讓人放鬆,但哈哈大笑之後,仍舊是揮之不去的虛無感。想像一下,有多久我們沒有被真正觸動過了,有多久沒有被一個陌生人所觸動了。這就是我們選擇演講者的第一要義,也是我們對演講內容的最大期待。

到目前為止,登上LIFE+舞台的講者也確實如此。社會學家李銀河、民謠歌手、詩人周雲蓬、原住民歌手胡德夫、作家梁鴻等等……都是在某個領域裡有真才實學的引領者,他們心中的「料」要比社會名氣更加誘人,演講娓娓道來,像是智者的自述,也像朋友的對話。

除此之外,幾場演講中,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兩位講者——編劇李靜和紀錄片導演秦曉宇。李靜戴著眼鏡,文文靜靜,很像一個普通的出版社編輯。她在「王小波與逝去的九十年代」演講中,談到了早年與王小波的交往經歷,講到為王小波的書修訂文字,再到王小波的猝然離世,真情流露之時幾度哽咽,讓在座的觀眾也情不自禁眼含熱淚。秦曉宇帶著對中國打工詩人群體的關注來到LIFE+演講舞台,他是一個感情含蓄內斂的人,用極其克制與平淡的語氣,講述了三位打工詩人的親身故事,但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卻讓現場600多位聽眾潸然淚下,只能用掌聲致以敬意。

我想,他們的演講之所以能打動人,還是跟真實的生活體驗分不開。這不是粉飾過度的心靈雞湯,也不是每日轟炸的成功學,而是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在默默堅守的真實生活。

其實,《三聯生活周刊》何嘗不是如此!20多年來,這本雜誌之所以獲得了一大批忠實讀者的厚愛,就是因為我們一直在關照真實的生活。三聯的文字不徐不疾,不溫不火,也不擅長製造新詞,某種程度上與現在擅長營銷與包裝的新媒體語言有些格格不入,但唯有真實,方才具備觸達心靈的力量,綿綿悠長,回味無窮。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場LIFE+演講,其實就是一本立體的、面對面的雜誌,是一個大眾與被採訪者的交流與碰撞。只要是對這個時代有所影響、有所反射的人,是值得被這個時代所記錄的人,無論名氣大小與口才好壞,LIFE+演講都會張開雙臂歡迎他們。

生活需要一點儀式感 /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與無處不在的碎片化,可能儀式感已經是離我們越來越遙遠的事情了。不是有句話來形容現在的年輕人嗎,就叫「你若端著,我便無感」。

儀式感,不是端著,不是裝,不是高高在上,也不是冷若冰霜。我所理解,儀式感,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就因為現在物質豐富,資訊發達,似乎任何東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來得容易,也便無需珍惜。無論是冰冷的商品,還是有感情的朋友親人,也許物理距離很近,但心理距離卻很遙遠。我們擁有,卻並不珍視。

從謀劃LIFE+演講開始,我們就在琢磨,如何才能讓人關掉手機,暫時遠離喧囂,全心投入進來,做一次短暫的心理逃離或遠遊。所謂儀式感,首要的不是為了視頻拍攝好看,而是能夠讓講者和聽者都能全情投入。

《Fit & Healthy,不負人生好時光》現場

首先從內容上來說,LIFE+的每一場演講都會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所有講者完成每人15分鐘的獨立演講之後,主持人會組織大家有一個對談環節。這雖然讓LIFE+看起來不那麼像一場標準的演講,但嘉賓們之間的碰撞,卻極大地增加了一場演講的信息含量。

與現在流行的所謂互聯網演講節目不同,這要求講者降低表演的成分,而是增加乾貨。對於觀眾來說也是如此,來聽演講的人,不再是配合視頻拍攝貢獻掌聲的群眾演員,而是變成了有機交流的一部分。我們最欣慰的就是,當一場演講結束,觀眾們在我們微信上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剛剛嘉賓提到的書,有沒有書單?」如果因為一次演講而願意打開一本書,這真是最好的結果了。

其次是地點的選擇。LIFE+演講創辦之初,我們就在思考,它應該在一個什麼樣的場域里發生?最後,我們選擇了劇場,這樣一種古老而略顯莊嚴的地方。

燈光暗下,大幕拉開,講者走到舞台中央,一束光打在他的身上……LIFE+的舞台很簡單,甚至有些簡陋,沒有炫目的舞美設計,沒有五彩的燈光效果,有的只是舞台中央的那束光,以及被光所環繞的講者。只有這樣,才能讓舞台下面的聽者,專註聚焦,用心聆聽。我竊以為,那些光怪陸離的花哨效果,是智能手機里每天都在輸送給我們的,唯獨清凈與專註,更加稀缺。

當然,按照我們的設想,未來的LIFE+演講,也可以走齣劇場,甚至有一天完全擺脫對物理舞台的依賴,它可以發生在喧囂的街頭,也可以發生在安靜的公園,甚至可以在一列飛速行駛的火車上……到了那個時候,演講才能超越儀式感的成分,變成一種無處不在的獨角戲。而這,也正是LIFE+這個名字的初衷——生活本就五彩繽紛,只要勇敢做自己,精彩無處不在。

本文作者

魏一平

《三聯生活周刊》松果品牌創始人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顏值到底值多少?
再談伊利:健康 運動,不止跨界,而是有回憶的合作
「無現金社會」就是消滅現金嗎?
一場由《天使愛美麗》引發的攝影展
陳嘉映:人還會有自然的生活嗎?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CORNER | 我們是誰,我們在哪,我們在幹什麼?
全球化的LoRaWAN協議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什麼我們想要像Galaxy X那樣的「可摺疊」手機?
果粉歡呼:這款iPhoneX,才是我們想要的
NBA一言不合辭退教練!LOL:我們還是太弱了!
IDEALENS CEO蘇文濤:我們要做VR教育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重回時裝周的VETEMENTS,這次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
沒有水,我們就失去了一切 《Ayo:A Rain Tale》向我們講述水的珍貴
Olivia Palermo向我們演繹了什麼叫做名媛式穿法
我們不一樣,iPhoneX 定製版告訴你什麼才是個性
沒有水,我們就失去了一切 《Ayo: A Rain Tale》向我們講述水的珍貴
Valentino不再浪漫?錯!這次她告訴我們什麼叫個性!
這兩個產品PK,我們為什麼更推薦它?
我們採訪到了ONE OK ROCK,他們說還想來上海第三第四次!
這也是我們關注NBA,喜歡NBA的原因之一吧!
戰勝癌症,我們能,我能!WE CAN,I CAN!
給小轉打Call!我們需要您的一票!
光榮力挺Switch:不管什麼需求 我們都會去做
香港 l 我們不一YOUNG
國家Pick!是令我們驕傲的EXO沒錯啦,願時光善待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