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郎神和玉帝有仇?別扯了,二爺看了調兵旨意,跟喝了蜜似的

二郎神和玉帝有仇?別扯了,二爺看了調兵旨意,跟喝了蜜似的

了解楊戩劈山救母那段傳說的朋友,大多數認為楊戩與玉皇大帝之間的關係不好。

《西遊記》也曾提到這段傳說,原著道:「大聖道:我記得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楊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罵你幾聲,曾奈無甚冤讎,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這郎君小輩,可急急回去,喚你四大天王出來。」

這件事並不光彩,是楊戩心中的痛,更是玉皇大帝心中的痛。

《西遊記》張紀中版

作為玉皇大帝的妹子,思凡下界,還生了孩子,把玉帝的臉面都丟盡了。

玉帝也是無奈,不處罰不行,處罰只能被認為無情。可是,為了天庭,為了更好的統領三界,他只能忍痛處罰。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推測,二郎神跟玉皇大帝的關係,不可能好。

但,這只是我們根據神話傳說做出的一個判斷,在《西遊記》里不同。

孫悟空大鬧天宮,無人能敵,觀音菩薩向玉皇大帝舉薦了二郎顯聖真君。

只是,觀音菩薩沒有資格前去調動,因為昭惠靈王二郎神楊戩聽調不聽宣。

聽調不聽宣,說明二郎神是一方諸侯,沒有玉帝的調兵旨意,誰也別想讓他出兵。

這點,體現了玉皇大帝對二郎神的重視。

自己妹子下界是醜聞,但二郎神總歸是自己的外甥,還是要重用的。

正是這道調兵旨意,讓我們看到了二郎神與玉帝之間的關係並非我們所想的那樣。

原著道:「二郎即與眾兄弟,出門迎接旨意,焚香開讀旨意……真君大喜道:天使請回,吾當就去拔刀相助也……這真君即喚梅山六兄弟—乃康、張、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將軍,聚集殿前道:適才玉帝調遣我等往花果山收降妖猴,同去去來。眾兄弟俱忻然願往。即點本部神兵,駕鷹牽犬,搭弩張弓,縱狂風,霎時過了東洋大海,徑至花果山。」

《西遊記》張紀中版

「大喜」,說明二郎神非常願意為玉皇大帝效力。

這哪像有仇的樣子,跟喝了蜜似的。

二郎神有此表現,像是好久沒被調用,心中疑惑,以為玉皇大帝不再信任他一樣,聽到被調,很高興。

從這點來看,二郎爺爺與舅舅玉皇大帝之間,沒有嫌隙,更沒有仇恨。

玉帝信任自己的外甥,二郎爺爺信任自己的舅舅,這就是《西遊記》里他們二人的關係。

二郎爺爺為何有這樣的態度呢?與他的「聽調不聽宣」有關。

《西遊記》里,「聽調不聽宣」的仙人很多,二郎神是很明確指出的一位,另外真武大帝也是一位。

孫悟空受制於黃眉大王,曾有求於真武大帝,但他並未親自前去,原著道:「我當年威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今蒙大聖下降,不得不行;只是上界無有旨意,不敢擅動干戈。假若法遣眾神,又恐玉帝見罪……」。

真武大帝的所以說的很清楚,他也是一方諸侯,也是「聽調不聽宣」的,你有困難我可以幫助,但沒有玉皇大帝的旨意,我不能輕動。

真武大帝說的很委婉,其實也是告訴孫悟空,你沒有資格調動我,我不能去。假如去了,把玉帝放在何處?

相比真武大帝,二郎神更加自由一些。孫悟空求他幫忙對付九頭蟲的時候,他沒有推脫,直接出手。

這是面子問題,二郎神給孫悟空面子。當然,也有二郎神與玉帝有親戚關係的原因。

一方諸侯,有特權,但也更容易受到猜疑,一旦做的多了,便會引起帝王的不滿和猜疑。

《西遊記》張紀中版

「聽調不聽宣」,代表自己成為一方諸侯了,其他仙人需要努力幾千上億年,二郎神不需要。

玉皇大帝如此待他,是信任他,是舅舅對外甥特殊的愛。

能成為仙界的一方諸侯,也是非常榮耀的。

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大家心中也都清楚各個的無奈,也沒有必要繼續保持仇恨狀態了。

與其彆扭著,不如好好的做自己的諸侯王,盡心儘力為天庭效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評閱歷史 的精彩文章:

假如行刺董卓順利實施,曹孟德有成功以及活命的可能嗎?
十八鎮諸侯干不過董卓?不太可能,什麼原因才導致失敗?
孫悟空說過的這句話,打動了菩提祖師,但只持續了10幾年
沒當權的曹操,便學會了「挾天子」,他不當權,誰當權?

TAG:評閱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他父死不守孝、坑死恩人、矯詔調兵,貪財無度,卻一人滅一國,更說了一句霸氣千秋的話…
有了虎符就能隨意調兵遣將?皇帝可不傻 必須對上這幾個密碼!
古代想要調兵,缺了這個,再大的官說話也沒人聽
虎符能調兵的原因是什麼?拋開表面,蕭平旌這句話詮釋了一切
虎符能調兵遣將,為何無人仿製?學者:看看上面的字,你會仿?
為什麼清朝調兵最多幾萬,而明朝一調就是幾十萬?一個原因很重要
為何清朝調兵最多幾萬,而不像明朝一調軍隊就是幾十萬?
虎符是古人調兵的憑證,為何寧願冒死去搶,也不找人仿製一塊?
為什麼清朝調兵最多幾萬,而不像明朝一調軍隊就是幾十萬?
為什麼清朝調兵最多幾萬,而明朝一調就是幾十萬?原因很簡單!
古代虎符能調兵百萬,為何沒有人仿製呢?看完你就知道了
古代的玉璽不能調兵,為何造反時卻要先搶玉璽?原因很簡單
得知敵軍在調兵遣將,將軍笑著說:趕快準備幾十隻羊,我自有妙計
古代真的只憑一塊虎符就能調兵?卻不知還要從皇帝手裡拿這個東西
明清兩朝的軍隊差距很大?明朝一調兵就是幾十萬,清朝最多幾萬!
古代只認虎符不認人,那任何人拿著虎符都可以調兵嗎?看完沉默了
為什麼清朝調兵一般就幾萬,而明朝卻是幾十萬?人口基數差距嗎
古代只要拿著半塊虎符,就能去兵營調兵嗎?想法太天真,真這麼干連火頭軍都調不動
玉璽不能調兵,為何古代造反前卻要先搶玉璽呢?真正目的只有1個
虎符可以調兵遣將,但是為什麼古人們只敢偷,卻不敢仿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