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看中美貿易交鋒:美國火力有限 中國掌控全局
美媒稱,隨著特朗普政府著手在知識產權問題上劍指中國,華盛頓會發現自己其實火力有限,中國牢牢掌控著美國的科技企業,並且國際貿易規則可能也會偏向中國。
美國CNBC早前撰文稱,以BAT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巨頭正在通過大舉投資美國創業公司擴大自己的觸角。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3日報道,在特朗普政府準備對中國的知識產權政策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之際,特朗普的助手們正試圖制定一項政策來保護美國高科技行業的未來,同時避免讓企業承受短期陣痛和造成全球貿易體系失穩。
報道稱,針對中國為獲得美國知識產權而採取的做法,特朗普政府計劃發起貿易戰,這確實可以滿足美國國內各方的訴求——民主黨人、共和黨人、自由貿易者、保護主義者以及企業組織。但在這種一致呼聲的背後,解決方案存在不確定性。
資料圖片:2017年1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法新社)
為某美國大型科技公司進行遊說的一位華盛頓說客表示,該領域所有公司都認為這是個問題,但對於希望美國政府對此採取何種行動,的確存在分歧。他表示,最大的擔憂是引發報復,因為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跨國公司無法承擔失去中國市場准入的代價。
報道稱,美國商界對如何應對中國的看法不一。考慮到中國的市場規模和中國政府發展國內產業的決心,許多美國科技公司正尋求與中國公司合作。
科技經濟佔據了美國舊金山灣區經濟的半壁江山。
另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3日報道,科技證明是中美兩國的主戰場,雙方都爭相保護自己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一大批美國公司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或分享研究成果,這是中國打造科技巨頭整體行動的一部分。從智能手機到晶元再到電動汽車廠商,美國企業作出了讓步,因為它們擔心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拒之門外。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正在準備指控中國大範圍侵犯知識產權的貿易案,但中國可以進行有力辯護。根據它通過談判與世界貿易組織達成的規定,中國享有廣泛的自由度,可保留自己市場內部的限制措施。
資料圖片:2017年1月31日,觀眾在寧夏科技館內觀看機器人表演。
報道稱,中國現在視科技領域為其工業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正在極力爭取美國科技巨頭支持該政策,尋求主導全球發展迅速的行業,這些行業可能會為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的一代中國年輕人創造數以百萬計的高薪工作機會。
在晶元行業,一項意在提升中國實力的重要計劃招募到了美國最大的那些計算機廠商,涉及各個領域,從智能手機到無人駕駛汽車。過去四年里,美國最大的那些晶元公司進入了與中國合作的網路。
資料圖片:2016年6月,中國的「神威·太湖之光」奪取了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的桂冠。
報道稱,中國可以根據國際貿易規則採取自己的行動,北京可以迅速要求進行強制性仲裁,並且可能很有希望勝訴。2001年獲准加入WTO時,因為服務和外國投資這兩個領域相當薄弱,中國對這兩個領域的監管能力幾乎未受限制。
如果真的在WTO的申訴中獲勝,中國將有權根據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的限制程度,限制美國出口的商品。中國面向美國的出口始終是進口的四倍。即便如此,中國仍能懲罰那些在中國的業務量非常大、生產和銷售都在中國進行、從美國進口的東西非常少的美國公司。
合則兩利,勿要玩火!歡迎點贊轉發
點擊展開全文
※安倍組閣正火熱,日本專家潑冷水:首相本人才是問題根源
※台媒:蔡英文想讓日本幫忙造潛艇 日本會「見死不救」嗎?
※美媒關註解放軍密集試射導彈:模擬打擊「薩德」就是做給美國看的
※沒那麼簡單?日媒:中日兩國首次在吉布地發生摩擦
TAG:參考消息 |
※韓媒:中國愛上牛油果,致美國漲價澳大利亞斷銷
※美國防報告稱中國欲取代美全球主導地位 華春瑩霸氣反問
※媲美「全球鷹」,中國也將有和美國匹敵的戰略之眼
※沒有中國俄美英如何建造航母?中國接連刷新世界紀錄,壟斷全球!
※中國終於擁有全球領銜技術?美:也許沒人會認為中國會超越美國!
※美媒:不必害怕世界以中國為中心
※中國超越俄羅斯成導彈全球第一?美國聯合西方呼籲中國減緩出口
※挑事?美國新國防戰略直指中俄,中國駐美使館用這四個字霸氣回懟
※外媒:超三成受訪者稱中國是「新領導力量」 美全球聲望史上最低
※我外交部:美國防戰略報告是蓄意歪曲中國國防和外交政策
※美艦擅闖中國黃岩島12海里內海域 菲律賓:不想捲入中美之爭
※美媒:尋求投資,印度東部地區擁抱中國
※韓國人眼中的四大無整容中國美女
※美國高官稱中國才是貿易保護主義者 外交部回應
※泰媒評論中國海警,聲稱是龍的傳人,美國驅逐艦都沒中國船大
※中國版「全球鷹」用途亮相,美國不安?
※國際能源署: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集中供暖管網,但是……
※美國新關稅直指中國,影響將波及全球
※美媒:中國國產航母海試在即,全新航載機彈射技術領先美國
※美報告稱中國為美國戰略競爭對手 國防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