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農民起義軍最愛的一招大殺器,屢次化險為夷,最後殺進北京

明末農民起義軍最愛的一招大殺器,屢次化險為夷,最後殺進北京

崇禎三年(1630年)正月十五,陝西米脂縣銀川驛站的驛卒們聚在一起吃了最後一頓散夥飯。

朝廷的文件在這天正式送達到銀川驛站,政府在全國範圍大規模裁減驛站及驛卒,銀川驛站的驛卒們在這一天全部收到了下課通知書。

沒有一分遣散費,事實上他們已經一年多沒有領到朝廷的一分工資了,但有飯碗端在手上,就還有討薪的希望。現在,一切成了泡影。

年近六十的站長老周將跟隨自己多年的黃狗殺了,抱出珍藏多年的那壇老米酒,請手下的兄弟們痛快吃喝了一場。

第二天,驛卒們醒來的第一眼就看到了老周已經把自己掛在了樑上。

無妻無子的老周被驛卒們埋在了驛站後面的黃土坡上,一張草席、兩刀黃紙,老周的人生就這樣簡單而凄涼地結束了。

為老周添上最後一鏟黃土的,是一個叫李鴻基的年輕人。

十四年後,李鴻基來到了北京城,向大明皇帝朱由檢變本加厲地討要朝廷當年拖欠他和老周的工資。

十四年後的他,已經換了一個名字,叫李自成!

關於明朝滅亡的原因,除了傳統史學界一成不變的末代王朝共同基本定律(如吏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苛捐雜稅過多、士兵戰鬥力低下)外,近年的史學界還有了一些新的聲音。

一個是氣候對於這個王朝的影響。明天啟六年(1626年)六月,山西靈丘大地震,死亡五千餘人,而北京、河南、河北等地均有餘震。大地震後,甘陝等地從崇禎元年(1628年)開始了連續六年的旱災,寸草不生,赤地千里,是當時五百年未遇的大旱災。

北方旱災,南方廣東等地卻降暴雪,全國各地都有程度不一的災情。四十年的時間裡,全國大大小小的旱災達八十多起,這對於一個農業為主國家來說是致命的。

在科學並不發達的當時,大多數人們一致認為,這是明帝國的氣數已盡。而二十一世紀的氣象學家們則研究發現,那是因為當時明帝國處於「小冰河時期」,氣溫驟降帶來降雨區域的南移和低雨量及天氣異常。

一直不被傳統史學家所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大明帝國末年遇到的「金融危機」,崇禎皇帝手裡沒銀子了。

注意,是沒銀子,不是沒錢。

此時的大明帝國,白銀是最主要的流通貨幣,但大明帝國並不是白銀的主要出產國,他的白銀需要從西屬美洲及日本等國進口(據統計當時國產白銀量只佔進口的十分之一)。

在唐宋時期以銅錢為基本貨幣時,中國本身的銅產量是富足的,拉N車銅來進銅幣製造廠一鑄,錢就出來了。但在明帝國需要更多貨幣的時候,原材料白銀卻需要看日本商人或西班牙商人的臉色,而如果一旦國際情況有變,大明帝國就沒有貨幣原材料——白銀可用。

有人很誇張地說,是白銀拖垮了整個大明帝國。雖然有些言過其實,但明帝國的白銀危機,在明亡後也反覆被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學者提及。

崇禎皇帝朱由檢是一個很勤奮的皇帝(這點恐怕在明帝國的皇帝中只有開國洪武皇帝能比),但他的運氣實在是很不好,他當的這個家,缺糧、缺錢,更缺人。

沒糧,活不下去的農民要造反。

沒錢,指使不動手下的士兵替自己賣命。

天啟七年(1627年)二月,在陝西澄城縣,沒糧食填飽肚子的農民鄭彥夫帶著一幫兄弟提著殺豬刀衝進了組織催征糧稅工作的縣長張斗輝的辦公室,張本人跑到了家中的床下躲了起來,被鄭彥夫等人追至家中,亂刀砍死。

鄭彥夫的這幾刀,提醒了陝西各地的農民兄弟們,地里種不出糧食,可以搶。

從此陝西各地農民起義井噴,吃不上飯的農民,失去工作的驛卒,沒領到工資的士兵,都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

大大小小的隊伍如超市中的商品琳琅滿目,首領們的名字也很拉風——飛天虎、飛山虎、王和尚、混天王、大紅狼、小紅狼、上天龍、過天星。

西北亂了,亂世出英雄,在無數的起義隊伍領袖中,總有人會成為改變一個時代的英雄。

李自成原名李鴻基,是陝西米脂雙泉堡人,出身貧民家庭。祖父輩都是老實巴交靠天吃飯的農民(李自成當皇帝後說自己的先祖是西夏開國始祖李繼遷,說這話他也不臉紅,党項人早讓蒙古人給滅了),早年給地主放羊。二十一歲時求菩薩拜神仙,終於找了個固定的工作到銀川驛站當驛卒,可幹了還不到兩年,老朱家驛站大撤員,李鴻基光榮下崗。

下崗後的李鴻基沒有選擇,順應時代大流選擇造反,拉著一幫兄弟投到了王左桂的農民起義部隊。

王左桂有幾千人馬,分成了八小隊,李自成畢竟還吃過幾天皇糧當過公務員,於是讓他當了第八小隊的隊長。

隊伍里通常叫他八隊闖將。

王左桂投降明軍後,他投奔不沾泥,不沾泥也投降了,他又率領著余部投奔了當時的闖王——高迎祥。

對於陝西的農民起義,最初陝西巡撫胡廷宴對朝廷秘而不報,認為不過是集結尋食的饑民,等天下雨了,自然就各自回家種地了。後來勢頭髮展不可阻擋,他才向崇禎皇帝彙報了實情。崇禎皇帝派出楊鶴為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為延綏巡撫,杜文煥為總兵,負責平定起義。

三個人分工比較明顯,楊鶴負責安撫,洪承疇、杜文煥負責武力鎮壓。楊總督的大體方針是安撫為主,朝廷也一度拔給了他十萬兩銀子當工作經費。

楊鶴的工作做得很到位,在一段時間內,各路起義軍拿了他的銀子後,都消停下來。但半年後,死灰復燃燒,原因很簡單,銀子花完了,要吃飯,還得繼續造反。

崇禎沒有這個經濟實力讓楊鶴天天燒錢發救濟款,他免了楊鶴的職,讓洪承疇成為一把手。

洪承疇是福建南安人,家世顯赫,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最初在刑部任職,後來外放,在浙江呆了一陣後,升任陝西督道參議。

陝西農民大起義後,讀書人洪承疇丟掉書本,帶領七拼八湊的隊伍與農民軍死磕。

讀書人發起狠來,通常都比較可怕。

洪承疇領導的這支隊伍成了農民起義軍的剋星,原因很簡單,他的隊伍有狠勁,手中還有農民軍沒有的裝備。

接替楊鶴的位置後,洪承疇只干一件事——殺。

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

一支支農民起義軍倒在洪承疇的槍口下,血濺到洪承疇臉上,這個讀書人擦也不擦。

沒被洪承疇滅掉的陝西各主要農民起義軍,都進入山西,如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

進入山西的起義軍獲得了他們事業上的第一次飛躍。同樣餓肚皮的山西農民跟著陝西老大哥們一起造反,府谷縣人王嘉胤成為了陝西農民義軍的總舵主,王嘉胤死後為綏德人王自用(也叫王和尚或紫金梁王),這時的陝西義軍已有三十六營,號稱兵力二十萬。

崇禎當然不手軟,調集各地兵馬鎮壓在山西活動的義軍,延綏的李卑、艾萬年、賀人龍,臨洮的曹文詔(此君也是一名悍將),昌平的左良玉(後來成為張獻忠的死敵),京營的倪龍、王朴,各路人馬紛紛殺到。

雙拳難敵四手,起義軍好漢不吃眼前虧,他們做了個一致的動作——舉雙手投降。

投降隊列中站著賀雙全、高迎祥、李自成、張妙手、張獻忠、羅汝才等六十一個首領。

明帝國軍隊中像洪承疇那樣心狠手辣殺降兵的部隊。畢竟很少,畢竟將軍們都是有點文化和素質。

在那樣的年代,只要能生存下去,一切皆可為。

舉雙手投降是最好的方式。

是真降還是假降已經無可考證,但是即使農民義軍想真降,明廷也沒那麼多銀子來解決幾十萬人的吃飯就業問題,這點各個農民起義軍是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的,所以舉起手那天,他們就開始左顧右盼尋找逃跑的路線。

崇禎六年(1633年)冬,黃河結冰,投降的義軍們渡河逃跑,轉眼消失在明帝國大軍的眼皮子下。從此,他們開始轉戰千里,在河南、河北、甘肅、陝西等地打起了游擊戰,打一槍換一地。

陝西起義軍開始從單一省份發展到橫跨晉、豫、陝、川、湖數省,明帝國方面的軍事總指揮的官階也一再提高,崇禎派出新一任的剿匪總指揮的名稱已經變成了晉、豫、陝、川、湖五省總督,戴上這頂官帽的是山西人陳奇瑜。

陳奇瑜這頂官帽子沒多久就下課了,只是因為中了農民軍百試不爽的計謀,打不過跑,跑不掉降,降完後再反。

崇禎已經厭倦了這種貓捉老鼠的遊戲了,他徹底失去了對這幫流民的仁慈心,任命洪承疇為新的五省總督,殺吧!殺光,整個帝國就消停了。

他錯了,此時的農民軍已經殺不光了。

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了。

主力轉移到河南的陝西農民義軍(準確來講不是轉移,是被逼進河南),在河南滎陽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七十二支義軍部隊參加了這次規模空前的義軍聯合大會,共同商討與政府軍的作戰方略。

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老回回、革里眼、左金玉、羅汝才等農民起義軍頭目都參加了這次重要的會議。

起事這麼多年,不是被追就是投降,陝西農民軍們也感覺到了挺窩囊,他們決定要反守為攻,讓政府軍嘗嘗陝西純爺們的厲害。

他們做得很絕,闖王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過天星、掃地王幾支部隊聯合出兵攻下了鳳陽——朱由檢的老家,並挖了老朱家的祖墳。

祖墳被挖的崇禎帝欲哭無淚,下了罪己詔進行自我反省,同時加大了剿滅力度。有鑒於敵人太狡猾跑得太快,光有一個洪承疇是不夠的。崇禎八年(1635年)的時候,崇任命盧象升為總理,農民軍入關則由洪承疇負責,在關外則由盧象升負責剿滅。

盧象升也是讀書人出身,但同樣是一個狠角色。盧象升先是在崇禎九年(1636年)的時候在滁州大敗高迎祥部,之後數次擊敗農民軍。打光了二十萬部的高迎祥在黑水峪口被孫傳庭所俘,押到北京砍頭。李自成也基本打光了自己的隊伍。

農民運動迎來了第一次低潮。

正當盧象升挽起袖子。準備徹底打垮農民軍,為明王朝立下不朽功勛的時候,北邊出事了。

女真人入侵,盧象升被調到北邊抗擊清兵。

接替他的是楊鶴的兒子楊嗣昌,楊嗣昌在盧象升的戰果上,發明了十面之網的圍剿方針。這次崇禎皇帝給他增加了十二萬兵馬,還增加了二百萬兩銀子軍餉。

處在低潮中的農民軍,李自成成為了新的闖王,他率數十部進入四川、湖廣、陝西交界的大山中,暫時過上了野人的生活,而張獻忠又一次選擇了投降。

崇禎十一年(1638年)八月的時候,洪承疇終於在給崇禎的年終述職報告上,加上了全面平定陝事這一條了。

但事後證明,這只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崇禎十二年(1639年)五月,張獻忠、羅汝才再次反叛,一舉攻佔襄陽、洛陽,後轉戰四川。而新的闖王李自成趁明軍大部圍剿張獻忠部的時候,再次從大山殺出,自商洛地區進入河南。

此時的河南和陝西一樣的遭受大災,遍地的饑民全加入了李闖王的隊伍。李自成的部隊迅速發展到了十萬,李岩、劉金星、宋獻策等人紛紛來投,對這支農民軍隊伍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攻佔了洛陽,殺福王,繳獲福王府百萬之資,給了明帝國沉重的打擊。

之後,有錢有糧有人氣的李闖王的部隊發展到五十餘萬,而羅汝才也脫離張獻忠加入了李家軍,肥肉上添膘。

崇禎皇帝此時已經迷茫了,因為北邊,皇太極又出兵了,張獻忠、皇太極、李自成,他該去對付誰呢?能打點仗的大臣,死一個少一個。打農民軍最厲害的高手洪承疇投降了清軍,盧象升在遼東戰死,楊嗣昌在四川戰死,還有誰能去對付在戰場上一次又一次死裡逃生的李自成呢?

從崇禎十四年(1641年)四月到崇禎十五年十一月,李自成在中原五戰明軍,明帝國前後三任總督被李自成砍下了腦袋,而李自成的起義軍則擴展到了近百萬。

此時的農民軍,已經漸漸脫離了流寇性質,開始把攻城掠寨,進行根據地建設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

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月十二日攻克西安,佔據關中,佔據整個西北。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建立大順政權;二月,攻克太原,佔據山西。

大明帝國失敗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是清兵先打進北京,還是農民軍先打進北京或許是此時唯一的懸念。

崇禎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兵分兩路:李自成親率大軍出寧武,經大同、陽和、居庸關逼近北京;南路軍由劉芳率領,經河南北上逼近北京。

三月初,崇禎皇帝在大臣們的逼迫下放棄了南遷,也放棄了自己的最後一線生機。

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終於看到了北京城的城樓,確實要比自己幼年放羊的那家地主家的院牆高得很多很多。

此時的北京僅有五萬餘明兵,而北京外城內城大大小小的城堞就有十五萬個(平均一人守三個)。

只花了一天的時間,李自成就攻下了大明王朝二百餘年的都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煤山選擇自殺。

明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狼文史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一串冰糖葫蘆的歷史淵源與宋朝一位皇帝有關,你不知道的歷史
秦皇宋祖六大開國君主誰能稱得上千古一帝,先看誰對功臣最仁慈
原來這句「皇后只能是皇后」才是刺痛皇上,導致他們死生不復相見
霸王別姬,其實歷史沒有傳說中那麼凄美浪漫
二戰後美國人鼓動日本搞軍備,這位日本首相卻打死不同意,這才是真正高明的政客

TAG:夜狼文史工作室 |

您可能感興趣

最解氣的一次農民起義:殘酷殺掉一個人,全中國卻歡慶
有誰還記得白朗起義軍?中國最後一次農民起義,獨創了游擊戰術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農民反侵略戰爭,為何最終以失敗告終?
農民起義爆發次數,宋朝歷史最多,為何宋末農民軍反過來幫宋朝
一農民殺人後,直接造反起義,後成開國皇帝,卻被村民亂刀砍死?
中國近代最悲慘的城市, 因為一次農民起義, 兩次被屠城
美軍拍攝的八路軍敵後戰場,拿起農具是農民,拿起槍就是中流砥柱
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下場:李自成最慘,張獻忠最壯烈,只有他最冤
農民起義的隊伍又去鎮壓農民起義,真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明末農民軍的絕唱,小闖王的最後一戰,李來亨帶著三萬人殉國
農民起義最多的宋朝,為何最後起義軍成了朝廷的幫手?
農民起義的巔峰,洪秀全曾一度掌握強權,為何最終走向覆滅?
4次失敗的考試引發的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中國古代最慘的王朝顛覆,明末皇族不分順逆,盡遭農民軍誅戮!
扮演農民博取同情的明星,最後一位被韓紅怒罵
傳教士進入中國,無惡不作,農民殺了兩個洋人導致清朝危機
他領導農民戰爭,推翻明朝,逼死崇禎,最後卻被村民一鋤頭砸死!
歷史上的哪次農民起義最弱智?
此漢奸提出「剃髮令」,讓漢人受盡侮辱,最後被農民起義軍殺害!
直擊外媒選出的中國最牛農民,平民百姓的發明讓人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