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婁山關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原名婁關,後稱太平關

婁山關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原名婁關,後稱太平關

婁山關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埡。關名可追溯東漢史學家班固所撰《漢書·地理志》稱婁山為「不狼山」。

據清末遵義著名學者鄭珍考證「不狼山」即婁山,亦稱大婁山。

自唐宋元明清以來,戰事頻繁,烽火不斷。明代萬曆年間,播州土司楊應龍在海龍囤大興土木,構築營盤,與明王朝分庭抗禮,又在婁山關「排柵挖坑」,建造13座木關,令驍將苗軍踞守。

《桐梓縣誌》載,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楊端應朝廷之募,率領令狐、成、婁、梁、趙、韋七姓族鄉人收復播州,攆走南詔勢力,分土世襲。

其部將婁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婁姍與另一個將軍梁宗理之子梁關為表兄共戎高岩子,時稱婁珊梁關,年久訛稱婁山關,以此得名。

明時播州楊應龍(楊端29代孫)叛明,被朝廷平定,曾改婁山關為「太平關」,但人們仍習慣稱為婁山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頭條 的精彩文章:

銀鏈墜潭瀑布位於貴州安順黃果樹瀑布下游
進入陵園的大營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中美合作所」閱兵場
四面山山勢南高北低,最高峰蜈蚣嶺海拔1709.4米
這裡是「遠離塵世喧囂、回歸綠色天堂」的絕地方
遵義會議會址是讓後人對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感的深刻認識

TAG:旅行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