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末將于禁,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
只為國家爭勝負,不為一身辨曲直,設使小輸既赴死,一生風骨誰人知,于禁,乃曹營五子良將之一,如沒有晚年節操不保,說他為五子良將之首亦不為過,在和蜀國的對戰之中,為救曹仁,和龐德一起敗在關羽一生最為輝煌的戰績水淹七軍之下,龐德被擒後,誓死不降,最後被關羽處死,于禁卻說:既已被伏,如何不降!從此于禁背負了一生的罵名。于禁,字文則,於文則作戰非常勇猛,曹操東征呂布,於文則在濮陽南城大敗呂布二營,不久之後又率領部下戰勝高雅,在攻打定陶,離狐,雍丘等一系列戰爭之中,接連告捷。曹操在汝南遭到劉辟和黃昭的偷襲,于禁挺身而出確保曹操安全,官渡之戰,于禁自告奮勇擔任先鋒,托住袁紹大部分兵力,協助曹操取得這場關鍵的勝利。
鎮魂街于禁
在和張綉對戰失利的情況下,于禁表現出了非常冷靜的表現,名將如果只是勇猛,那麼也談不上名將,在當時的情況非常混亂,只有于禁率領幾百人邊戰邊退,待和敵人稍微有些距離之後,他快速整頓軍隊,最後退回大營。如果說于禁的作戰勇猛,冷靜穩重足以讓于禁躋身名將之流,那麼于禁的政治頭腦和大局觀,更是確保了他在曹魏不可動搖的地位,于禁奉命前去平定昌豨,對昌豨又是先斬後奏,曹操得知消息之後,表面上雖然不滿,但是最後卻對於禁陞官升職,曹操創業前期,很多地方豪強的立場都不明確,搖擺不定,這對曹操是非常不利的,于禁表面是大義滅親,把和自己熟悉的昌豨殺了,但是這裡也表現出了于禁優秀的政治嗅覺,此舉起到敲山震虎,殺一儆百的作用,從此,曹操對於禁越來越喜歡,于禁也被曹操一路提升,從軍司馬到偏將軍,虎威將軍,左將軍,最後被封益壽亭候,一舉躍升為曹軍名將之列。
鎮魂街于禁
于禁晚年節操不保,投降關羽,得知消息的曹操大為感嘆: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那麼于禁當真是貪生怕死之輩?筆者認為,以于禁的為人性格,不可能為自己的命而屈膝投降,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兵力差距非常之大,很多曹操手下人已經私下和袁紹那邊接觸,準備給自己一條後路,于禁自告奮勇擔任先鋒,又豈不是危險重重,險象環生?如果貪生怕死,于禁為何要自告奮勇擔任先鋒,所以從這裡能看出,于禁絕非貪生怕死之輩,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
鎮魂街于禁
我們先來看龐德為何投降,龐德和于禁不一樣,龐德必然只能戰死,而不能投降,如果龐德投降,那麼他的家人必然要受到牽連,很簡單,龐德以前是馬超的手下,而他的堂兄又在蜀漢出力,龐德投降,弄不好就是滅門之禍,最後龐德選擇不投降,他的家人受到曹丕的加封,單從家族利益來看,龐德的死是有價值得,也是必然的。而于禁和曹操的關係非同一般,于禁明白,就算是他投降,曹操念及舊情,也不會拿他一家人怎麼樣,不說富貴與否,至少不會殺他的家人,背負一家老小的龐德,但求一死,而背負三萬將士性命的于禁,唯有一降。于禁的一生非常讓人感到惋惜,作為一代名將,立下無數戰績,面對敗局成為俘虜,于禁亦不能選擇殺身成仁,我們不妨去設想一下,倘若我們和于禁位置調換,我們又該如何選擇?
※曹丕的兒子曹睿在位時期的表現是否屬於明君
※曹魏第一猛將當歸誰人,此人被譽為鬼神之勇
TAG:歷史終會再現 |
※五子良將之首——于禁 末將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
※曹操的五子良將和劉備的五虎上將,誰家更強?
※曹魏五子良將的最後一戰:張郃戰死沙場,于禁全軍覆沒!
※蜀漢五虎將中的老大,為何會敗給曹魏「五子良將」中的最後一名?
※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中,為何于禁武力最差,地位卻高於張遼張郃?
※三國之中,五子良將到底誰排第一?于禁還是張遼?
※蜀漢有五虎上將,曹魏有五子良將,那東吳何以與之抗衡?
※曹操的五子良將最終歸宿如何?
※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到底哪個組合更強?
※曹操有五子良將,劉備有五虎上將,孫權依靠他們來三足鼎立
※他才是三國最厲害武將,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都一般
※蜀有五虎將,魏有五子良將,那麼誰可擔任東吳「五虎將」?
※劉備有五虎上將,曹操有五子良將,孫權也有五人,號稱江東五猛將
※五子良將中,于禁和樂進為何不受曹氏宗族大將指揮?
※曹魏「五子良將」,誰的官職最高?是張遼嗎?
※劉備的五虎上將,曹操的五子良將,孫權手下的這些猛將完勝他們!
※五子良將的兒子誰最出色,樂進兒子排在第一,于禁和張郃默默無聞
※五子良將,曹操最信任的是張遼還是于禁?對比之下一目了然
※曹魏五子良將,治軍最嚴的有兩位,除了于禁,另一個是誰?
※誰才是五子良將之首?曹操時期于禁當仁不讓,曹丕時期張遼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