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美學源於東方

美學源於東方

秦漢的大氣磅礴、唐代的雍容華貴、宋朝的精緻典雅……我們曾多次把東方美學傳向世界,也曾一度在西方的浸入下喪失自己的文化語言。但今天,我們要再次回到東方,在繁雜的現代生活中尋回我們自己,找回古老的東方美學。

美學,從東方主義說起

巴基斯坦的「東方學家」薩義德曾在《東方學》這本書中提出,「東方主義」是西方世界抱著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帝國主義態度來理解東方世界,又或是指外來人對東方文化及人文的舊式及帶有偏見的理解。有時它指西方對近及遠東社會文化、語言及人文的研究,亦可譯為西方作家、設計師及藝術家對東方的模仿及描繪,也可以指對東方文化的同情欣賞。

這本如今已成為後殖民理論經典的《東方學》告訴我們,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是憑空相象出來的。他們對東方文化往往帶有一種強烈的偏見,這也使西方文化中對亞洲和中東長期錯誤和浪漫化的印象為歐美國家的殖民主義提供了借口。

受19世紀末以來的排華運動的影響,黃禍的化身「傅滿洲博士」開始活躍在美國影壇上。被塑造成擁有尖下巴、八字鬍、細長眼的奸詐邪惡的形象,總是幽閉在黑暗世界中,精通各種酷刑和毒藥,策劃種種邪惡勾當。他集當時西方人對東方華人所有最惡劣的想像於一身,是一種帶有文化偏見的「老東方主義」。在美國人眼裡,這些人來自於腐朽沒落的遠東,愚蠢野蠻、吸食鴉片、好賭成性,而電影塑造的形象將華人妖魔化到了極致,甚至導致當時在美華人受到非人的歧視和壓迫。

但同樣是在19世紀,比「傅滿洲」出現更早些時候,歐洲藝術界卻對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的東方美學情有獨鍾。

19世紀中期,歐洲藝術界興起了一股以日本浮世繪和中國青花瓷為主的「東方熱」,諸如莫奈、馬奈、德加等藝術大師也收藏了大量東方工藝美術品。在這股「東方熱」中,詹姆斯·惠斯勒可以說是東方藝術最忠實的愛好者。

從1863年開始,惠斯勒從巴黎搬往倫敦,並親自收藏了大量東方藝術品,其中有日本的版畫、漆具、屏風畫和中國的蘭花瓷,而且在他倫敦的住宅里,從天花板到牆上都貼滿了日本摺扇畫。他睡的也是中國式的床,使用的餐具則是藍白色的青花瓷餐具。

如果從古代哲學說起,西方的美注重比例,能被計算,由著名的黃金分割比,而東方的美卻是一種飄渺的意識,是在有形無形之間遊走與琢磨。「虛與實」,是東西方美學最大的區別。但19世紀的西方人,還不能完全理解這種不同。他們眼中的東方美學是概念式的,東方的元素被他們運用在西方式的藝術中,以代表一種時尚與潮流。

但今天不同了。不管是被西方造成心理陰影的「傅滿洲博士」,還是出現在油畫中的東方浮世繪、青花瓷元素,都已經是歷史的過去式。今天我們認識的「東方美學」,由代表東方的藝術家說出口。「東方」不再是一種裝飾元素,而是成為一種與世界平等對話的文化形式。

國內的「東方美學」也有一陣了,這說明我們在後殖民期以西方文化為主流的審美體系里開始覺悟。在此背景下,東方許多國家也希望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話語權,他們力圖在消費卷席全球化的助推下,輸出自己的文化價值。像中國的「反普世價值」、「集權主義」等,就是一種以東方自居,反西方主流思想的一種文化圈地現象。

在今天的全球化語境下,各個民族和國家的特色都變得互相包容與融通。其實已經沒有所謂「地域文化」的事了,現今全球文化都能透過互聯網流通,所以美學已經沒有國籍上的定義。

我們在面對「東方美學」時,既要沉澱與繼承,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唯有努力去追尋東方的文化源頭,才能找到新的東方美學。

中西文化其實並沒有衝突。我們不能照搬西方文化,但也不能對外面的世界充耳不聞。東方美學不應該孤立自己,今天的世界中,我們應該回顧自身的文化本源,找回擁有東方韻味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賈氏宗親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8月份有吉星庇佑,財運蒸蒸日上,福祿雙全的生肖!

TAG:賈氏宗親俱樂部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到盡頭是物哀,日本美學源流
被一眾追捧的詫寂美學源流竟是中國的禪宗?
EMUI10背後的故事:美學源自對每個細節的極致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