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天下無疾:十二經脈循行要穴及各部常見病症總結

天下無疾:十二經脈循行要穴及各部常見病症總結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無疾把十二經脈循行所過之處及各部常見病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如下,供大家參考。




按照《內經》對經絡的記載,雖然經脈的全程像一條入海的河流,一棵繁茂的樹木,但最為重要、備受重視的是河流未入海的部分,是樹根樹榦的部分,

也就是肘膝關節以下的部分

長期的臨床實踐同樣證明,此部分腧穴的治療作用,在整條經脈上,往往是最為突出的。

下面我們就逐一了解十二經脈的大體循行、主治等知識。






1




手太陰肺經——上肢內側前緣




主要循行部位:

拇指端,魚際穴處(赤白肉際,即手掌與手背的交界線),太淵穴處(寸口脈動處,即中醫診脈處),尺澤穴處(肘內側大筋橈側,即靠近大拇指側)。




無疾按:

在講述經脈循行部位時,無疾常以穴位作為定位參考。

一則以實用為目的

,所涉及腧穴往往都是大穴、要穴,可以在學習經絡循行的過程中,順便對這些腧穴有所了解;

二則今天針灸學的通俗讀本十分豐富

,網路腧穴資料更是隨手可得,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對腧穴的記載,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捷、更直觀地了解整個經脈的大體走向。




無疾這裡尤其強調一點,作為一名針灸醫生,要診斷和治療疾病,著眼點一定是更多的放在「經」,而非「穴」上。這點並不是對古人

「寧失其穴,勿失其經」

的老生常談。因為這句針灸界內耳熟能詳的古訓,核心放在「失」上,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無奈之選:穴位選起來不易,至少把經脈選對吧。無疾這裡所強調的是

在選穴前,一定要先重視經脈對疾病診治的指導價值。




主要診治病症:

肺臟疾病一一咳嗽,喘,咽喉疼痛等。



最常見疾病反應區:

①尺澤穴下方肌肉豐厚處;②魚際穴附近肌肉豐厚處。




無疾按:

無疾此處講反應區而不講反應點,是因臨床所見,很難像教科書中對某穴的定位描述一般精準。所謂點,經常是或上或下,因人、因時、因勢而變,難以精確度量。而所謂區域,看似模糊,難以把握,實則各種游移的點,多在本區範圍內。當我們面對的對象不是一台機器,一張桌椅,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發現:科學的精準,與感覺的靈敏相比,不一定能帶給我們更為「科學」的結果。




當肺臟發生疾病時,此兩區很容易出現異常反應。尺澤穴區與魚際穴區最常見到壓痛

;急性起病者,在尺澤穴下方常出現明顯壓痛;長期慢性的肺臟疾病,常可在尺澤穴下方沿肺經出現硬結或條索,伴有壓痛;肺臟陽氣不足,寒邪較盛者,常可在魚際附近見到較明顯的青筋。



最常用治療部位:


①列缺:止咳奇效。


②尺澤穴區敏感點:調治肺臟要穴。







2




手厥陰心包經——上肢內側中線




主要循行部位:

中指端,手心中線,腕橫紋內側中點,腕上兩筋見,肘內側大筋尺側(靠近小拇指側)。




主治病症:

①心臟疾病——心痛,胸痹;②胃腑疾病——胃痛,嘔吐。




最常用治療部位:

內關一一治療心臟疾病要穴;

按揉內關穴出現酸脹感對暈車有奇效。








3




手少陰心經——上肢內側後緣




主要循行部位:

小指端,神門穴處(手腕橫紋掌面尺側),少海穴處(屈肘,肘橫紋內側端處)。




主要診治病症:

本經無疾臨床應用較少,無太多經驗介紹。




無疾按:

《靈樞?邪客》雲

「手少陰之脈獨無腧」

,原因是

「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臟堅固,邪弗能容也」

,也就是說,邪氣不會輕易到達心臟的。如果萬一到了,會怎樣呢?

「容之則傷心,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

邪氣如果在心臟停留,那麼人的生命也就要結束了。

「故諸邪之在於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

所以才有了「心包代心受邪」之說。按今天針灸臨床的實踐來看,心臟發生問題時,確實更多的會從手厥陰經來進行診治。此「心為君主,不可妄動」的觀點,深受廣東中山良師益友解語石兄的影響而成。








4




手陽明大腸經——上肢外側前緣




主要循行部位:

食指端,虎口合谷處,陽溪穴處(拇指後兩筋間凹陷處),曲池穴處(屈肘,肘橫紋外側端)。




主要診治病症:

①頭面官竅各種病症(以口鼻為主);②疹病。




最常見疾病反應區:

①曲池穴下方肌肉豐厚處;②虎口肌肉豐厚處。




無疾按:

曲池穴下方區域(手三里穴周圍)可用於判斷人體上部病情輕重

,適用範圍非常廣泛。此法出自世界針灸聯合會良師益友扶搖子。虎口合谷穴更是一身大穴,多種疼痛性疾病,都可以通過按壓合谷穴來判斷病情。




最常用治療部位:

①合谷一一頭痛,牙痛,口眼歪斜;②曲池一一解表熱要穴。




無疾按:

合谷穴主治範圍非常廣泛,除上述頭面部一些常見的病症外,

合谷還是治療全身各種疼痛的要穴

,解除表熱的要穴,調節汗出異常的要穴等等。既然主治範圍如此廣泛,豈不成了無所不治的「大力丸」嗎?無論何病,只取此穴即可。實際無疾臨證選用合谷的依據,仍是以局部按診有異常反應為準。

雖屬此穴主治病症,但合谷穴上無應者,效果就不會十分顯著了

。此「取應」思想,深受廣州董氏針灸傳人左常波老師影響而成。







5





手少陽三焦經——上肢外側中線




主要循行部位:

無名指端,無名指尺側赤白肉際,陽池穴處(腕橫紋上,小指後筋與無名指後筋之間凹陷處),手臂外側中線。




主治病症:

①耳病一一耳聾,耳鳴;②頭兩側病一一偏頭痛,外眼角糜爛,下頜關節疼痛; ③脅肋脹痛。




最常用治療部位:

外關(腕背橫紋中點上2寸)一一手少陽經代表穴。








6




手太陽小腸經——上肢外側後緣




主要循行部位:

小指端,赤白肉際(手掌與手背的交界線),腕尺側大骨處,肘外側兩骨間尺神經處(俗稱「麻筋」)。




主要診治病症:

①頸項肩背疾病一一頸椎病(頭暈目眩,頸項強痛等),肩周炎(肩後側病變為主者);②目疾一一視物不清(不分病因)。





最常用治療部位:

①後溪一一治療頸椎病要穴;②養老一一治療目疾要穴。







7




足太陰脾經——下肢內側中(前)緣




主要循行部位:

足大趾端,赤白肉際,內踝前,脛骨後緣。




無疾按:

足三陰經,尤其是足太陰脾經與足厥陰肝經的循行涉及交叉,記憶較複雜。無疾建議,從臨床實用的角度,只需牢記:

足太陰脾經循行於足內側赤白肉際上與小腿內側脛骨後緣;足厥陰肝經循行於足大趾與足二趾之間,以及小腿內側脛骨面上,即可將兩經分開。




主要診治病症:

脾臟疾病一一腹瀉,腹脹,腹痛,胃痛,嘔吐。




最常見疾病反應區

①地機穴附近;②三陰交穴附近。




無疾按:

脾病者,地機穴附近常可出現明顯壓痛;若脾虛日久,濕邪停滯者,此處常可觸及硬結,可大可小,可作為評價脾病輕重的標誌。脾腎皆不足者,三陰交上下常可見明顯壓痛。此處順便對三陰交穴作零星註解:按黃龍祥老師考證,三陰交之「三陰」本指足太陰,且位置在內踝上八寸;後世逐漸演變成,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之交會,位置在內踝上三寸。這是學術問題,無疾不想太多糾纏。從臨床觀察的結果來看,三陰交穴附近,向前到足厥陰肝經,向後到足少陰腎經,經常同時出現病理反應,很少單獨某經發病。治療時,從此穴進針,通過針尖方向的調整,很容易實現對其他兩經的同時調治,臨床效果較為滿意。




最常用治療部位:

①陰陵泉一一脾病要穴;②三陰交一一調肝脾腎三臟要穴。







8




足厥陰肝經——下肢內側前(中)緣




主要循行部位:

足大趾端,足大趾與二趾之間,小腿內側脛骨面上,內踝上八寸處向後與足太陰經交會。




無疾按:

按《靈樞?經脈》講法,足厥陰經在內踝上八寸處轉向前,不再行於頸骨面上。不過從無疾臨床觀察來看,一則八寸以上出現異常反應的機會本身較少,二則如果出現問題,從本經來考慮也多可獲效。所以不再對此八寸之說過於拘泥,將足厥陰循行理解為脛骨面正中,更實用一些。




主要診治病症:

①前陰疾病一一疝氣,小便異常;②婦科病一一月經、白帶異常;③肝臟病一一凡臟腑辨證中屬於肝臟問題者,常可從本經診治。




最常見疾病反應區:

①太沖穴區;②小腿內側脛骨面上(偏下段)。




無疾按:

長期肝鬱氣滯之人,可在太沖穴處摸到明顯條索,按之疼痛;生氣後,條索體積可增大。另前地機穴附近,長期脾病出現硬結者,生氣後,反應亦可顯著放大。肝脾不足者,脛骨面下段壓痛一般十分明顯。




最常用治療部位:

太沖一一調肝要穴。







9




足少陰腎經——下肢內側後緣




主要循行部位:

湧泉穴處(足心前方凹陷處),內踝下方,太溪穴(內踝後),內踝後直上至膝關節。




主要診治病症:

①腎臟病一一水腫,小便異常,腰痛等;②男科病一一陽瘺,早泄;③婦科病。




無疾按:

實際上,腎經可以診治疾病的範圍遠不止於此。上至咳嗽、氣喘、咽喉干痛,下至腹脹、腹瀉、便秘,腎經腧穴皆有所作為。北京針灸前輩張士傑老師,用太溪穴用到出神入化,幾乎全身各部,各個系統的問題,都可憑太溪穴為治,病隨針解,令人嘆服。那麼作為初學者,該如何把握選穴的分寸呢?左常波老師曾講到一個原則,無疾這裡推薦給大家,以為啟發之用。「

有病必有象,有象必有應,取應必有驗。




最常見疾病反應區:

內踝後上下區域。




無疾按:

腎不足之人,常可在內踝後(太溪穴)看到明顯凹陷(較正常凹陷深且大),按之酸痛。內踝以上區域,經常與足太陰、足厥陰兩經出現聯動反應,三經同病。內踝後下方,也是判斷腎臟病情的重要部位,腎虛者此處可見明顯壓痛。




最常用治療部位:

太溪一一調腎要穴。







10




足陽明胃經——下肢外側前緣(正前方)




主要循行部位:

足二趾端,足背二三趾之間,踝關節背橫紋中點,小腿正前方,足三里穴處 (外膝眼直下掌寬處),外膝眼。




主要診治病症:

①頭面官竅病症(尤其口鼻)一一鼻干痛,口生瘡;②胃腸疾病一一胃痛,嘔吐,腹脹,腹瀉,便秘。




無疾按:

相信一定會有朋友在這裡出現疑問,足太陰與足陽明都可以治療脾胃方面的問題,該如何在二者之間進行選擇呢?算作思考題,讓大家也開動下腦筋吧。




最常見疾病反應區:

足三里附近肌肉豐厚處。




最常用治療部位:

足三里附近壓痛明顯處。




無疾按:

穴是死的,還是活的?這個有意思的問題,可以從足三里穴上得到很好的解答。按標準所定的取穴方法,足三里的位置當在外膝眼直下三寸處。但臨床上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患者反應出的敏感點,可上可下,可內可外;隨患者病位、病情的不同,針刺取穴也當位置有異,深淺有別。








11




足少陽膽經——下肢外側中線(側方)




主要循行部位:

足四趾端,足四五趾之間,外踝前,小腿兩側正中,陽陵泉穴處(小腿膝外大骨前下方)




主要診治病症:

同手少陽經。




最常見疾病反應區:

①陽陵泉穴下方;②絕骨穴(又稱懸鐘,與三陰交相對,小腿外側,外踝上三寸處)附近。




最常用治療部位:

①陽陵泉一一疏利肝膽要穴;②足臨泣一一眼耳疾患要穴。







12




足太陽膀胱經——下肢外側後緣(正後方)




主要循行部位:

足小趾端,赤白肉際,崑崙穴處(外踝後),小腿正後方,委中穴處(胭橫紋中點)。




主要診治病症:

①身體後方病症一一頭痛,項背痛,腰腿痛;②小便異常;③痔瘡。




無疾按:

足太陽經與身體後部的關係最為密切,常作為診治頸腰椎病的主要經脈。




最常見疾病反應區:

①委中穴下方;②承山穴周圍(小腿後方中部);③足外踝下方。




無疾按:

今天社會發展的巨大壓力,分攤給每個人,讓頸腰椎病這樣的老年病,早早地發生在青年人,甚至是少年人的身上。足太陽經也就因此而顯得非常重要。以無疾臨床所見,現代人多在足太陽經上述三個區域內出現疼痛,對此區域的針灸推拿治療,可以有效緩解頸腰椎病痛苦。




最常用治療部位:

①委中一一治療腰痛,小便異常要穴;②崑崙穴處一一治療頭項部疾病要穴。




十二經脈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部分如江河,其功用大體如上所述。





文章內容

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

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本文來源

《零起點學中醫:帶你體驗中醫的

12堂課》天下無疾(人民軍醫出版社)

由中醫思維+編輯整理,轉載請聯繫授權。





特別提醒:歡迎添加專屬客服微信,享受實時諮詢服務


郝萬山傷寒傳承【

18511057796


諮詢團購【

18210107567


峨眉醫學傳承【

13552886976




更多團購信息,敬請關注中醫思維十服務號




點擊「

閱讀原文

」立即團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長在田園村頭的42種中草藥,你天天踩它,卻不知它的神奇功效
厲害了我的風油精|風油精的用途你只用了1%
大暑過後消暑理氣、化氣生津、除煩安神
艾主百病,「三伏天」艾灸正當時
「過午不食」有益健康長壽?

TAG:中醫思維十 |

您可能感興趣

患上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難忍,此二穴就是治療神經性皮炎的要穴
防治心病的第一要穴——心腧穴
頭部疾病要穴——列缺
足通谷穴:頸椎病的要穴,經常按一按,還可以調胃病呢!
「心血管病第一要穴」——內關
斑禿的發生,以肝腎不足型最為常見,這兩個穴位就是治療的要穴
如何保健前列腺?志室穴就是防治前列腺疾病、保健前列腺的要穴
經常失眠乏力,這是肝氣不舒造成的,輒筋穴就是養肝護筋的要穴
心臟問題不用著急,靈道穴就是專門治療心病的要穴
手臂腫脹疼痛怎麼辦?手三里穴就是緩解的要穴,還可治療腸胃疾患
足五里穴:通肝經的要穴,經常按一按,對肝好!
突感耳鳴怎麼回事?聽宮穴就是治療各種耳朵疾患,改善聽力的要穴
三叉神經痛的針灸療法,要穴都在這了
右上腹常常疼痛難忍,要警惕膽囊結石,中瀆穴就是排石的要穴
中醫說經絡內連五臟六腑,外通四肢百骸,分享一套經絡要穴保健操
常口腔潰瘍、心煩失眠,這是心火過旺導致,行間穴就是祛火要穴
指間穴為人體手部的重要穴道。主治疾病:指壓指間穴,可以治療手腳冰冷
承山穴:治療腰腿疼痛之要穴,還可祛濕
大椎穴不僅退熱消炎,而且是我們體內一個非常重要的保健要穴哦
旋手腕,防僵硬,可刺激心經的神門穴,肺經的太淵穴等重要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