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肯尼迪:遇刺5年後其弟被槍殺,多年間11位家族成員死於非命
提起美國的名門望族,肯尼迪家族也許是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名門望族之一。
1968年6月5日,羅伯特·肯尼迪在競選總統候選人時被暗殺,而就在5年前的1963年,他的總統哥哥約翰·肯尼迪也慘遭刺殺。
圍繞兄弟二人先後遇害事件,催生了大量相關陰謀論。
▲肯尼迪三兄弟
羅伯特·F·肯尼迪遇刺案發生於1968年6月5日凌晨0點15分。時任聯邦參議員、前任聯邦司法部長的羅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大使酒店中遭人槍擊。
當時他剛剛贏得了加利福尼亞州和南達科他州初選而有望獲得民主黨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的提名。26個小時後,他在撒瑪利亞好人醫院逝世,享年42歲。
羅伯特也是繼1935年被刺殺的休伊·皮爾斯·朗以來首位被刺殺的聯邦參議員。
案發背景
▲羅伯特被暗殺前在洛杉磯競選
1948年,身為《波士頓郵報》記者的羅伯特在以色列宣布獨立1個月前到達當時英國託管的巴勒斯坦地區採訪,當時他年僅22歲。
在這一過程中,他對當地的猶太人居民產生了敬佩之情。當選參議員後,他也成為以色列堅定的支持者和擁護者。
1961年1月至1964年9月3日,羅伯特擔任聯邦司法部長,之後他辭去公職開始競選聯邦參議員,並於1965年1月3日成功當選紐約州參議員。
隨著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的臨近,國內反對越戰的呼聲越來越高,各地不斷爆發反戰和反政府示威遊行,許多大城市甚至發生了嚴重的騷亂。
現任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B. Johnson) 連任的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
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的遇刺導致全國多地發生了更為激烈的暴動,羅伯特於1968年3月16日宣布參加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競爭,4天前,另一位參議員尤金·麥卡錫(Eugene McCarthy)在新罕布希爾州的初選中獲得了42%的選票(總統約翰遜則為49%)。
兩個星期後,沮喪的約翰遜宣布他不會再尋求連任。
又一個月過後,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Hubert Humphrey)宣布參加總統競選,他沒有參加任何初選,但得到了許多民主黨代表的支持。
加利福尼亞州初選後,羅伯特以393名代表支持排在第2位,名列有561名代表支持的漢弗萊之後。
突遇刺殺
1968年加利福尼亞州總統初選於6月4日(星期二)舉行,投票結束4小時後,羅伯特宣布在該州民主黨總統初選中獲勝。
大約次日凌晨0點10分時,他在洛杉磯大使酒店的一個舞廳內對支持者們發表了演說。當時美國特勤局還只負責為現任總統提供保護,沒有考慮總統候選人的安全問題。所以羅伯特僅有的保護只是一位前聯邦調查局探員威廉·巴瑞(William Barry)和兩位前職業運動員。
競選期間,羅伯特總是對人民的貼身接觸表示歡迎,而人們也經常為能接觸到他而興奮不已。
羅伯特原計劃在演講結束後離開舞廳,前去酒店內另一個支持者聚集的地點。
但是現場的記者們要求召開一場新聞發布會,競選助理弗雷德·達頓(Fred Dutton)決定讓羅伯特先不要去第二個聚會地點,而是穿過舞廳後的廚房和儲藏室前去媒體等待的區域。
在羅伯特演說完畢並準備離開時,保鏢巴瑞攔住他說:「計劃有變,我們走這邊。」達頓和巴瑞在前方為其開路,但羅伯特被包圍在人群中,於是開始跟隨酒店餐廳領班從後門退出。
領班帶領羅伯特穿過廚房,這一期間參議員仍然在與遇到的其他人握手。
兩人經過一台靠在右邊牆上的製冰機和左邊牆上的蒸汽表時,羅伯特向左轉身與餐廳雜工胡安·羅米羅(Juan Romero)握手,就在這時,一名瘦小的年輕男子走上前來,衝過餐廳領班身邊,使用手中的.22 口徑艾弗-約翰遜左輪手槍朝羅伯特連續開槍射擊。
羅伯特倒在了地上,隨之趕到的巴瑞看到兇手手中的槍後朝他面部猛擊兩拳,包括兩名酒店僱員、作家喬治·普林普頓(George Plimpton)、奧運會田徑十項全能金牌得主拉弗·約翰遜(Rafer Johnson)和橄欖球運動員羅西·格瑞爾(Rosey Grier)在內的眾人衝上前來制服還在拚命朝各個方向扣動扳機的男子,將其抵在蒸汽錶盤上繳下了槍。
▲眾人制服兇手(胳膊下)
另外還有5人在這一過程中受傷:美國廣播公司新聞台的威廉·威賽爾(William Weisel),汽車工人聯合會的保羅·沙拉德(Paul Schrade),民主黨活動家伊麗莎白·艾凡斯(Elizabeth Evans),大陸新聞服務社的艾拉·哥爾德斯坦(Ira Goldstein)以及肯尼迪競選活動的志願者厄爾溫·斯托爾(Irwin Stroll)。
一分鐘後,被制服的兇手掙脫眾人再次抓起自己的槍,但他早已打光了所有的子彈並很快被抓住。
▲嫌疑人被帶走
巴瑞走到羅伯特身邊並將自己的外套墊在他頭下,事後他回憶道:「我馬上就知道那是把.22小口徑,所以我希望情況不會太糟,但馬上我看到了參議員頭上的彈孔,然後我就知道(沒救)了。」
記者和攝影師爭先恐後地從各個方向沖向事發地點,現場一片混亂。
羅伯特受傷倒地後,服務員胡安抱著他的頭,並把一串念珠放在他手中。這時羅伯特問道:「大家都安全,都沒事吧?」胡安回答:「是的,是的,一切都會好的。」
這個鏡頭由《生活》的攝影師比爾·艾普里奇(Bill Eppridge)和《洛杉磯時報》的波瑞斯·亞羅(Boris Yaro)拍了下來,成為這一刺殺事件最具標誌性的照片。
▲羅伯特中槍後倒在地上,跪在他旁邊的是羅米羅,
槍擊發生時他正與羅伯特握手
羅伯特的妻子艾賽爾·肯尼迪(Ethel Kennedy)站在現場擁擠的人潮外尋求幫助,她被很快帶到丈夫身邊,羅伯特轉過頭,看起來也認出了她。
幾分鐘後,醫療人員到達並試圖將羅伯特抬上擔架,但是他卻很小聲地說:「不要抬我」,並失去知覺。羅伯特被送到一英里外的中央接收醫院時已經瀕臨死亡,一位大夫用力拍他的臉部並大聲呼喊他的名字,而另一位則在給其做心臟復甦。
在傷者終於恢復了一些心跳後,大夫將一個聽診器遞給了艾塞爾以便她能聽到自己丈夫的心跳聲,這讓她大為安心。
約30分鐘後,羅伯特被轉到幾個街區外的撒瑪利亞好人醫院進行手術。附近的一家體育館則被臨時用於接收和發布參議員最新情況的新聞媒體中心。
手術於凌晨3點12分開始並持續了3小時40分鐘。10個半小時後,也就是下午5點半,發言人弗蘭克·曼凱維奇(Frank Mankiewicz)表示情況仍然非常危急。
▲行兇男子
羅伯特一共被槍擊中了3次,第一槍在距他僅約兩厘米處開火,子彈從他的右耳後方擊中頭部,並與碎裂的頭骨碎片一起進入了他的大腦,另外兩顆子彈從他右手腋下擊入體內,一顆從胸部穿出,另一顆則卡在他的後頸。
此外還有一槍穿過了他的外衣。雖然醫生在手術中努力將子彈和頭骨碎片都取了出來,但羅伯特還是在被槍擊近26個小時後,即6月6日凌晨1點44分與世長辭。
收到參議員的死訊後,其發言人弗蘭克離開醫院走到了媒體聚集的體育館,於凌晨兩點走上講台,花了一小會兒讓自己鎮定下來,做出了以下正式聲明:
「我有,呃,一個簡短的……我有個簡短的聲明要宣布,而我現在……就會宣布。參議員羅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於今天凌晨1點44分去世,今天是 1968年6月6日。肯尼迪參議員去世時陪伴在他身邊的有他的太太艾塞爾,他的妹妹史蒂文·史密斯夫人和帕特麗莎·洛福德夫人,他的妹夫史蒂文·史密斯先生,以及他的大嫂約翰·F·肯尼迪夫人。他享年42歲。謝謝大家。」
兇手
行兇的男子名叫索罕·索罕(Sirhan Bishara Sirhan),24歲,是一位擁有約旦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基督徒,他出生於耶路撒冷並擁有強烈的反猶太復國主義信仰。
▲嫌疑人 索罕·索罕
案發後警方對他的家中進行搜查時發現了一本日記,上面寫道:「我決心剷除RFK(羅伯特·F·肯尼迪名字的縮寫)的信念已經變得越來越堅定。RFK必須死。RFK必須被殺死。羅伯特·F·肯尼迪必須要被刺殺……羅伯特·F·肯尼迪必須要在1968年6月5日前被刺殺。」
這一日期對他有重大意義,因為當天正是以色列及其周邊阿拉伯國家爆發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一周年紀念日,索罕也正是在這一天沖羅伯特開了槍。
▲日記節選
警方稱,索罕的「行刺動機」是羅伯特向以色列出售炸彈,當索罕被警察拘捕時,他們在其口袋中發現了一篇有關羅伯特支持以色列的報紙文章,之後在法庭上他也作證表示自己正是在知道羅伯特的這一支持後開始恨他的。
1989年接受採訪時索罕說:「我與羅伯特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他對以色列的支持以及他明顯是為了傷害巴勒斯坦人而故意派給以色列的那50架轟炸機。」
有學者認為,這一刺殺是由中東地區的阿以衝突在美國國內所導致的第一次重大政治暴力事件,有些人認為索罕的動機就是中東政治問題,但這樣的看法被批評過於簡單化,進而忽略了其更深層次的心理問題。
▲索罕
庭審期間,索罕的律師試圖以神智失常來進行辯護,但索罕先後幾次試圖直接認罪。索罕在作證時聲稱自己用「20年的蓄意謀劃」殺死了肯尼迪,但自他被定罪後卻又反覆聲稱,自己完全不記得曾經犯下這一罪行,他在法庭上的認罪並沒有被法官接受,並且之後也收回了。
▲索罕與他的辯護律師
索罕於1969年4月17日被陪審團判決有罪,並在6天後被法官判處死刑。1972年,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將死刑判決改為終身監禁。
2011年,索罕的假釋申請被第14次否決,目前仍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科靈加的歡樂谷州立監獄服刑。
媒體報導
槍擊事件發生時,美國廣播公司(ABC)正準備結束對選舉的報導,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則已經報導完畢。
直到槍擊發生21分鐘後,CBS才開始對這一事件進行報導。原來正在現場對羅伯特在初選中勝出進行報導的記者先是和一大群人一起擠進了事發的廚房,然後又差點被子彈打中,並且在槍手被制服後,他手中也只有錄音機和沒有現場直播功能的相機。
ABC則播出了數量不多的一些在廚房內拍攝的錄像。並且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國家廣播公司(NBC)不同的是,ABC在大使酒店拍攝的全部錄像都是黑白的,而另外兩家在廚房中拍下的錄像則都是彩色的,不過這些彩色錄像都要在事發兩個小時後經過處理了才得以播出。
▲羅伯特遇襲現場
洛杉磯當地一家名為KRKD廣播電台的記者安德魯·韋斯特(Andrew West)錄下了槍擊後的全部過程,唯獨沒有錄到槍擊時的聲音。他剛剛使用連接到話筒的錄音機錄下了參議員的獲勝演說,並詢問了以下問題:
安德魯·韋斯特:「參議員,你準備用什麼樣的策略來對目前還領先您的漢弗萊先生進行反擊?」
羅伯特參議員:「回去繼續努力奮鬥。」
在這短暫的交流之後,韋斯特關掉了錄音機並跟隨參議員及其隨行人員通過廚房儲藏室,幾分鐘後,參議員就被槍殺。韋斯特馬上重新打開錄音機並開始對這一突發事件進行報導。錄音中能聽見現場陷入了一場搏鬥之中,韋斯特朝其中一名保鏢大喊:「奪下槍,拉弗,奪下槍!」並告訴其他人「按住索罕的拇指,如果有必要的話就折斷它!按住他的拇指!……你不會想又碰上一個奧斯瓦爾德(Oswald ,5年前刺殺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嫌疑人)!」
紀念活動
6月6日進行驗屍後,羅伯特的屍體被送回紐約,並暫時停放在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數千人陸續前來瞻仰。
6月8日清晨舉行了悼念儀式,羅伯特的弟弟泰德·肯尼迪(Ted Kennedy)在儀式上做了如下致詞:
「我的哥哥不需要被理想化,也不需要在他死後將之描述為一個更偉大的人;我們只要記得他是一個善良而正直的人,他看到了錯誤,就試圖糾正,看到了苦難,就試圖幫助,看到了戰亂,就試圖停止。讓我們這些愛他並希望他安息的人們一起祈禱,讓那些曾打動過他或被他打動的人們一起祈禱,就像他已經在這個國家的許多地方對許多人說過,並希望有一天會傳遍世界的那樣,『有些人看到一件事情時會問為什麼,而我夢想著有一天人們都會說:為什麼不呢。』」
▲羅伯特的遺體被送往機場
悼念儀式後,羅伯特的遺體被送上了前往哥倫比亞特區的一輛慢速火車,成千上萬的人們走到車站和鐵軌兩旁,在列車經過時表示敬意。
前往墓地的路上,送葬隊伍經過了一個窮人運動抗議組織成員設立的棚戶居住區,他們在林肯紀念堂前停了下來,棚戶區的居民們紛紛加入其中一起高唱《共和國戰歌》。
最後,羅伯特被葬在阿林頓國家公墓,他哥哥約翰的旁邊,這也是這裡第一次有人在晚間下葬,而下一次則是他的弟弟泰德。
▲羅伯特·肯尼迪位於阿林頓國家公墓的墓碑
這一刺殺事件後,聯邦國會修改了美國特勤局的任務範圍,要求其也要對總統候選人提供保護。另外幾位候選人當時馬上根據林登·約翰遜簽署的行政命令給予了保護,又一次給當時人手、資金都嚴重不足的特勤局增加了工作壓力。
暗殺的陰謀理論
與羅伯特的哥哥、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於1963年遇刺一樣,參議員的被殺也是一個受到廣泛關注和分析的議題。
有些參與原本調查的人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也有些認為官方的結論存在嚴重的問題。
1、中央情報局(CIA)涉嫌理論
據英國《衛報》報道,多年來,社會上一直認為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和他的兄弟羅伯特·肯尼迪死於陰謀。
2006年11月20日在羅伯特·肯尼迪81歲誕辰之際,英國廣播公司的《夜間新聞》播出的一部紀錄片,卻披露了一個更為匪夷所思的陰謀——美國中情局在1961年發起入侵古巴的「豬灣事件」,死傷慘重,策劃「豬灣事件」的中情局特工,將這一慘敗歸咎於不肯進行空中支援的肯尼迪兄弟,對2人發起了秘密報復,正是他們一手導演了震驚世界的肯尼迪兄弟先後遇刺案。
▲被暗殺的第35任總統 約翰·肯尼迪
▲羅伯特·肯尼迪
(1)「豬灣事件」失利,CIA報復肯尼迪兄弟
在紀錄片中,介紹了一位名叫夏恩·奧薩利文(Shane O"Sullivan)的電影製作人所做的研究,這一研究指控有多位中央情報局官員出現在刺殺當夜現場。
奧蘇利文給出了一個匪夷所思、但卻更可信的解釋——所謂的兇手索罕根本就不是像官方所說的那樣獨自行動。殺死羅伯特的很可能是一些被仇恨驅使的中情局(CIA)高級特工!
CIA特工為何要刺殺肯尼迪?1961年,CIA曾炮製了著名的「豬灣事件」——也就是中情局企圖推翻卡斯特羅的「貓鼬行動」。
然而,那場「入侵行動」最終卻成了一場災難,至少100多名被中情局招募的古巴流亡分子被擊斃,1000多人被古巴軍隊逮捕。
參與事件的CIA特工將這一慘敗歸咎於當時的約翰·肯尼迪總統和他兄弟羅伯特·肯尼迪,因為美國許諾的空中支援根本就是空頭支票。
於是,那些中情局「倖存」的特工決定向肯尼迪兄弟發起報復。首先遭到不幸的是總統約翰,他於1963年11月22日在達拉斯遇刺。
調查發現,被認為是暗殺他的兇手奧斯瓦爾德正是「替罪羊」之一,他曾在CIA的安排下假裝「叛逃」前蘇聯,這一「叛逃」背景讓人相信,他是暗殺肯尼迪的最理想嫌疑犯。儘管奧斯瓦德可以在法庭上證明自己的無辜,但那些「陰謀策劃者」卻讓他在作證前被人槍殺了。
▲羅伯特遇刺報道
(2)純屬巧合?CIA高級特工現身暗殺現場
5年後,羅伯特也慘遭毒手。奧蘇利文稱,一批新發現的刺殺現場錄像和照片表明,至少3名CIA高級特工幕後參與了羅伯特·肯尼迪的暗殺,他們分別是——
大衛·桑切茲·默拉萊斯(David Morales):CIA資深特工,他曾參與CIA多次秘密行動,是一名傳奇人物。調查發現,他參與了「豬灣事件」,負責訓練古巴的流亡分子。
錄像顯示,在羅伯特·肯尼迪發表完演說直到遇刺期間,他一直悄悄站在舞廳後面的黑暗中。30分鐘後,他再次出現在那裡。
戈登·康貝爾(Gordon Campbell):他曾和默拉萊斯一起實施「豬灣事件」。他在遇刺事件發生後從廚房方向走進舞廳,與默拉萊斯會面。
喬治·喬尼得斯(George Joannides):他是CIA在「豬灣事件」中發動心理戰行動的主管。此人在暗殺發生前數小時,就站在酒店的中央舞台位置。
奧蘇利文稱,當時CIA並無執行國內任務的許可權,而默拉萊斯等人也已經被CIA派到寮國工作,然而這3名「豬灣事件」中的主力特工竟不早不晚,一起出現在肯尼迪刺殺現場。
莫非他們真的是在保護肯尼迪的安全?
曾在美國國務院工作25年的瓦尼·斯密斯曾與默拉萊斯一起工作多年,對此猜測他否認稱:「默拉萊斯是地球上最後一個願意保護肯尼迪的人,他憎恨肯尼迪兄弟,指責他們在『豬灣事件』中沒有提供空中支援,結果令行動失敗。」
節目採訪了默拉萊斯的前律師羅伯特·沃爾頓(Robert Walton),他表示默拉萊斯曾說過:「我在達拉斯的時候我們搞定了那個混蛋,而在洛杉磯的時候我們又幹掉了那個。」
奧蘇利文還在報導中說中央情報局官員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並指默拉萊斯對肯尼迪一家人有著深切的仇恨,因為他認為豬灣入侵的徹底失敗正是由肯尼迪的背叛造成的。
經過進一步調查後,奧蘇利文推出了一部名為《RFK必須死》的紀錄片,但是由於之後發現一開始被他指稱為戈登·康貝爾的男子實際上是一位手錶公司僱員邁克爾·D·羅曼(Michael D. Roman),當時他是在大使酒店參加公司的聚會。
因此其包括這部紀錄片在內的整個研究都受到了質疑。
然而,這些推測或許永遠無法得到證實了。默拉萊斯在1978年死於心臟病,喬尼得斯於1990年去世,而已經80多歲的康貝爾,現在下落不明。
2、第二槍手理論
(1)中槍位置
根據羅伯特中槍的位置推斷,槍手應該是站在他的身後,但一些現場目擊者表示,索罕與羅伯特是面對面站著的,由此就引出了現場還有第二個打出致命一槍兇手的推斷。
這一推斷也得到了驗屍官托馬斯(Thomas Noguchi)的支持,他表示致命的一槍是在右耳後方約兩厘米處開的槍。
同時他在羅伯特的頭髮和耳朵里發現殘留的火藥,這意味著羅伯特距離槍口不超過1.5英寸(3.8厘米)的位置,而當時索罕的槍距肯尼迪數英尺,索罕不可能從他所站的位置射出足以殺死肯尼迪的子彈。這也是為什麼托馬斯多年之後仍不認為索罕是殺害羅伯特的真兇的原因。
▲嫌疑人索罕
不過其他目擊者則表示,索罕從前方靠近時,羅伯特正向左轉身去與他人握手,因此索罕面對的是參議員的右側。
(2)8發子彈打十幾槍?殺手只是「替罪羊」
一份解密報告表明,現場發現了更多的彈孔。2007年法醫專家菲利普·凡·普拉格(Philip Van Praag)表示,根據他對當年一位自由撰稿人在現場錄製下來音頻的分析,現場一共開了13槍,但索罕的槍中只有8顆子彈。
他還表示錄音帶中有至少兩槍的間隔時間過短,從物理上來說根本不可能實現。
▲索罕使用的手槍
這表明,現場一定還有第二名槍手。更奇怪的是,儘管索罕的筆記本上明確記載有一些神秘的字句:「RFK必須被殺死,RFK必須在(19)68年6月5日之前被殺。」但案發後,索罕壓根就不記得他曾經去暗殺肯尼迪,很有可能被催眠。
2008年,當時的目擊證人約翰·皮爾格(John Pilger)聲稱他相信當時肯定有第二個槍手。1975年對這一案件進行重新審查期間,洛杉磯高等法院下令對現場是否有另一支開過火的槍存在予以調查,專家的結論是極少或完全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一理論。
2012年2月22日,索罕的律師向洛杉磯的聯邦地區法院提交了一份簡短聲明,聲稱是第二個槍手殺害了肯尼迪。這已經是他們自2010年10月開始後第4次也是最後一次向聯邦法院遞交申請人身保護令狀。
▲索罕(右)與他的辯護律師
在2011年的假釋聽證會上
1968年選舉
羅伯特去世前在民主黨代表中的支持率大幅落後於漢弗萊,但是很多人相信在贏得加利福尼亞州初選後,他將最終贏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當年只有13個州舉行初選,這意味著民主黨大會的大多數代表可以按個人喜好來選擇一位候選人。
歷史學家小阿瑟·施萊辛格(Arthur M. Schlesinger)認為羅伯特的個人魅力和親和力足以令其在1968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脫穎而出贏得提名。
羅伯特遇刺後,獲得提名的漢弗萊一度在民意調查中大幅落後對手,之後雖然還是站穩了腳跟,但在最終的選舉中仍然以微弱差距敗給了共和黨候選人理查德·尼克松。
▲羅伯特遇刺報道
肯尼迪家族的悲劇
比利時的一家報紙曾這樣說過:「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長串訃告,身為肯尼迪家族一員,你就不要指望躺在床上靜靜地死去。」從家族的奠基人——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再到他的兒子孫子,排列這個家族的悲劇讓人觸目驚心:
1、1944年,約瑟夫的長子、年僅29歲的海軍飛行員小約瑟夫·肯尼迪在二戰期間死於一起飛機墜毀事件。
2、1948年,約瑟夫的女兒凱瑟琳·肯尼迪在其夫於諾曼底戰役中犧牲後,也在法國一起飛機墜毀事件中罹難。
3、1963年,約瑟夫的次子、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身亡。
4、1963年,約翰的兒子派屈克因呼吸系統疾病夭折。
5、1968年,約瑟夫的三兒子、曾任美國司法部長的羅伯特在參加總統競選時在洛杉磯遭槍殺身亡。
6、1984年,羅伯特之子戴維因過量吸服海洛因致死。
7、1997年,羅伯特的另一個兒子邁克爾在科羅拉多滑雪時受傷,次日在醫院不治身亡。
8、1999年,約翰·肯尼迪之子、有「美國最性感男人」之稱小約翰駕駛的飛機在長島外海域失事墜毀
9、2009年,約瑟夫四子愛德華死於腦癌;
10、2011年,愛德華·肯尼迪的女兒卡拉突然心臟病死亡;
11、2012年,羅伯特的兒媳瑪麗·理查森·肯尼迪被發現死在紐約州寓所內自縊。
有人將肯尼迪家族的連鎖死亡事件歸結為「家族的詛咒」。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家庭成員遭遇不測?據稱在二戰時,約瑟夫曾拒絕幫助猶太人逃離納粹魔爪。
翻譯:七月,懸疑志簽約翻譯,來源:殺手百科。懸疑志微博主要是分享各類奇案、懸案、大案、重案、悍匪、局騙及基於真實的故事,歡迎關注!
往期精彩內容:
拍吻戲就是不忠!狂熱粉絲無法接受偶像「墮落」,不惜毀了她
被製造出來的兇手,兩次入獄堪比小說,入獄35年刑期還在繼續
綽號「冰人」的黑幫殺手:從業38年,殘忍殺害超200人
懸疑志
胡老濕
帶你走進二次元的世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他殺了約翰·列儂!開槍前曾索要簽名,開槍後坦然看書等待抓捕
※推理作家最愛的「恐怖村落」案件不是傳說,一夜屠村真的發生過
※歷史上最出人意料的遺言TOP5,沒辦法再直視炸薯條了
※一個笑臉圖案成為人們心中的恐懼,5年至少殺害160人的笑臉殺手
※【凝望深淵】最後的度假之旅
TAG:懸疑志 |
※1969年勃列日涅夫遭遇刺殺,23年後卻把自己想像成了俄羅斯英雄!
※1969年勃列日涅夫遭遇刺殺,23年後行刺者卻變成了俄羅斯英雄!
※1981年埃及總統薩達特遇刺身亡,2011年主謀出獄後這麼說
※古代最倒霉的皇帝,在位25年遭遇四次遇刺,最後死因讓人無奈
※曾被薩達姆列為死敵,他流亡23年返故國,身處亂局百天遇刺身亡
※1974年朴槿惠父親遇刺全過程,朴正熙躲過暗殺,妻子成替死鬼
※曾被薩達姆列為死敵,他流亡23年重返故國,身處亂局百天遇刺身亡
※27歲在中國留學,28歲任陸軍司令,30歲父親遇刺後臨危受命接總統
※2019年4月14日,當年今日,林肯遇刺身亡
※朴槿惠2006年遇刺老照片曝光:男子持刀刺殺,造成其臉部嚴重受傷
※1925年廖仲愷遇刺後,為何胡漢民被列為嫌疑對象?
※8月30日列寧神秘遇刺受重傷:女刺客是半盲人且身份至今不明
※納粹黨魁遇刺事件匯總1933年至1944年
※5月21日,28年前,甘地遇刺,印度「一個王朝結束」
※震驚!25歲花滑名將遇襲身亡 2奧運冠軍也曾遇刺 1人奇蹟生還
※9位總統遇刺4人喪生,特朗普得罪人太多,會不會成為第10個
※冬奧花滑名將遇刺身亡!年僅25歲,曾瘋狂示愛超模劉雯!
※1974年韓國第一夫人遇刺全過程,被在日本韓國人連開五槍射殺
※今天,3月15日,愷撒遇刺
※此皇帝一生遇刺4次,最後被雷劈死:死後做一口棺材,用了8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