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他的畫像曾與毛主席畫像並列掛在天安門城樓? 來看看這個吧
1949年7月7日是抗戰12周年紀念日。
這一天,人們對天安門進行了精心布置,在城樓上懸掛出了毛澤東和朱德兩大偉人的畫像,兩幅畫像之間,是一顆巨大的紅星。
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同時出現兩位領袖畫像。
這一天,毛澤東平生第一次登上了天安門城樓,20萬群眾歡聲雷動,熱情沸騰。
在井岡山會師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毛澤東和朱德的畫像一直並掛在各黨政軍和群眾大會上,可以說,朱德的地位和威望僅此於毛澤東。
遙想1928年4月,當聽說朱德、陳毅帶領著南昌起義余部已經到了寧岡,毛澤東的心情是何等激動,他特地換下了穿慣的長布衫,找人連夜趕做了一身灰布軍裝,只為能夠穿戴得整整齊齊,出現在大名鼎鼎的朱德面前。
蕭克上將回憶井岡山鬥爭時也說,朱德在部隊中有很高的威信,部隊對朱德帶點神秘式的信仰。
彭德懷也曾回憶起1928年12月11日紅4軍和紅5軍在寧岡新城舉行會師大會的情景:戰士們熱烈交談著,等待毛澤東、朱德等人上主席台講話,可是,這主席台是新搭建的,會議還沒開始,就塌了。戰士因此議論紛紛,有人不安地說:「這不吉利呀!怎麼剛會師就塌台了呢!」朱德卻揮了揮手,大聲地笑著對指戰員說:「不要緊,台塌了搭起來再幹嘛!」就這麼看似平淡無奇的一句話,霎時穩定了大家的情緒,會議繼續熱烈開展下去。而朱德這從容雙關的話也給彭德懷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以後的長期戰爭中,彭德懷曾三次用朱德這句話來激勵部隊。一次是在1929年1月紅5軍從井岡山突圍,只剩下283人的艱難之際;一次是在1942年八路軍總部被日軍奔襲合圍,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後的危急關頭;一次是在西北戰場的西府戰役中遭胡宗南和馬步芳的騎兵夾擊,緊急撤出寶雞的驚險時刻。
彭德懷每到困難時刻,腦中都會想起比自己年長10歲的朱德總司令的形象,總司令那溫和、寬厚、穩重的神態,一直激勵著他昂然前行。
那麼,朱德這種「很高的威信」和「帶點神秘式的信仰」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在我軍廣大指戰員和官兵中出現的呢?
實際上,朱德最初申請入黨時,是遭到拒絕的。
話說,1919年五四運動後,朱德受到新思想的衝擊,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便走上了為救國救民尋找真理的道路,他不惜辭去軍職,開始了尋找黨和真理的歷程。
1922年6月,朱德在上海婉言謝絕了孫中山願以10萬元大洋委其組建新滇軍的請求,拜訪了當時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陳獨秀,並提出了入黨的要求。
陳獨秀回答說,像你這樣的舊軍隊高官加入共產黨,以前還沒有過。如果你真想加入的話,必須以工人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並且準備為它獻出生命,並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真誠的申請。
陳獨秀的回答使朱德感到痛苦。
朱德後來回憶說:「我感到絕望、混亂。我的一隻腳還站在舊秩序里,另一隻腳卻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
朱德走後,陳獨秀對身邊的同志講:「我們黨絕對不能讓軍閥參加。」顯然,陳獨秀是因為朱德曾經當過滇軍的旅長,把他歸入軍閥這一類了。
但朱德要參加革命的熱情不僅沒有泯滅,反而更加熱烈。
上海沒能入黨,朱德就遠渡重洋來到法國,後來又到德國,追旅歐支部,在中共旅歐支部負責人周恩來等人的介紹下,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這一年,朱德36歲,是共和國元帥中入黨時年齡最大的。
朱德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但當時他的地位並不重要。
在起義中,朱德沒有基本部隊。
起義軍主力十一軍轄八個團,由葉挺指揮。二十軍轄六個團,是賀龍部隊。朱德率領參加起義的,只有軍官教育團三個連和南昌公安局兩個保安隊,五百人不到,只能算一個營。
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前委書記是周恩來,前委委員裡面有張國燾,有李立三,有葉挺,有劉伯承,有聶榮臻,甚至郭沫若都是前委委員,而朱德並非前委委員,擔負的任務也簡單——在南昌起義前夜,他負責出面設宴邀請國民黨部分團級以上軍官喝酒打麻將,拖住這些人,以保證起義順利進行。
陳毅後來回憶說,朱德在南昌暴動的時候,地位並不重要,也沒有人聽他的話,大家只不過尊重他是個老同志罷了。
南昌起義之後,部隊南下。因為擋在前面的基本上都是滇軍,朱德以前當過滇軍的旅長,就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在前面開路。
朱德後來回憶說:「我從南昌出發,就走在前頭,做政治工作,宣傳工作,尋找糧食……和我在一起的有彭湃、惲代英、郭沫若,我們只帶了兩連人,有一些學生,一路宣傳一路走,又是政治隊,又是先遣支隊,又是糧秣隊。」
朱德對敵兵力分布的情況非常了解,又精心繪製南昌市區地圖,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前委書記周恩來因此說:「朱德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嚮導。」
三河壩分兵,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主力南下潮汕作戰,朱德率領部分兵力留守當地,阻敵抄襲起義軍主力的後路。
朱德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成為中流砥柱的。
朱德率領的這「部分兵力」,是十一軍二十五師和九軍教育團,共計4000餘人。經過三天三夜的阻擊,部隊傷亡很大,撤出三河壩時僅剩2000多人。
朱德完成了三河壩的阻擊任務,準備南下與主力會合。
這時候,南下一些失散的官兵跑回來,主力南下作戰失敗,只有1200餘人進入海陸豐地區,領導人分散突圍,周恩來、聶榮臻去了香港,葉挺去了南洋,賀龍去了湖南,劉伯承去了上海。
那些官兵是這樣說的:「主力都散了,我們不是主力還在這幹什麼?我們也散夥算了。」
部隊眼看就要潰散。
關鍵時刻,朱德穩定了局勢。
朱德說:「隊伍不能散,主力打散了,但我們不能散,我們還有人,還有槍,有人、有槍就有辦法。」
後來很多當時留在三河壩的同志回憶,部隊勉強聽取了朱德的意見,非常勉強。因為部隊不是他的,是葉挺的二十五師,朱德只是負責臨時指揮。葉挺主力在南下作戰全軍覆沒,二十五師走投無路,朱德提出隱蔽北上,穿山西進,去湘南,大家就嘗試跟他乾乾,隊伍這才勉強沒有散。
江西的天氣非常炎熱,部隊一路走來,不斷遭受地主武裝和土匪的襲擊,只好專擇山谷小道上穿行,在林中宿營。
10月16日,隊伍走到閩贛邊界的石經嶺附近的隘口,只剩下1500多人。朱德親率幾個警衛員從長滿灌木的懸崖陡壁攀緣而上,出其不意地在敵側後發起進攻。粟裕回憶說「當大家懷著勝利的喜悅,通過由朱德親自殺開的這條血路時,只見他威武地站在一塊斷壁上,手裡掂著駁殼槍,正指揮後續部隊通過隘口。」
然而,一兩場戰鬥的勝利並不能改變太多東西,情況仍然在惡化。
到了10月底,天氣開始轉涼,隊伍還是短衣短褲,沒有備裝、沒有食品、沒有藥品、沒有彈藥、沒有給養,越走人心越散,越走隊伍越散。
楊至成上將後來回憶說:「每個人都考慮著同樣的問題:現在部隊失敗了,到處都是敵人,我們這一支孤軍,一無給養,二無援兵,應當怎樣辦?該走到哪裡去?」
很多幹部離隊做了逃兵。
七十五團團長張啟圖後來在上海寫了一份《關於七十五團在南昌暴動中鬥爭經過報告》,向中央陳述當時情況:「師長、團長均逃走,各營、連長亦多離開。」
當時的林彪就帶著幾個黃埔四期畢業的連長找陳毅,說:現在部隊不行了,一碰就垮。與其等部隊垮了當俘虜,不如現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
隊伍走到江西安遠天心圩,師以上軍事幹部只剩朱德一人,政工幹部一個不剩;團級軍事幹部只剩王爾琢,政工幹部只剩陳毅,2000多人的三河壩隊伍只剩下800餘人,隊伍面臨一鬨而散之勢。
在這種人心渙散的情況下,朱德站出來說話了。
在天心圩的軍人大會上,朱德沉著鎮定地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只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
朱德的話語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重新鼓起了人們對革命的激情與信心。
陳毅後來說:「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裡,在群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眾的革命信念,這是總司令的偉大。」
朱德講話之後,陳毅也上去講了話。他說: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不僅經得起勝利的考驗,能做勝利時的英雄;也經得起失敗的考驗,能做失敗時的英雄!
黃埔一期畢業的王爾琢這個時候蓬頭垢面、鬍鬚滿腮,他向大家發誓:革命不成功,堅決不剃鬚!
想想看,為了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中國共產黨人從1927年4月中旬的海陸豐農民起義開始,先後發動了包括南昌起義在內的八十餘次武裝起義,但最後保留下來的就只有天心圩這支僅有800人的隊伍。
當時能有多少人想到?共產黨人22年後能夠奪取全國政權,天心圩的這800人裡面會出現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帥之三的林彪、十大元帥之六的陳毅,名列十大將之首的粟裕!這支800人的部隊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重要基礎,戰鬥力的核心!
也就是說,朱德力挽狂瀾,穩定了局勢,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因此評價說,朱德「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朱德是當之無愧的「紅軍之父」!
井岡山會師後,紅軍在毛澤東、朱德的率領下,經過長期革命戰爭的錘鍊,逐步發展成為一支與人民血肉相連、堅不可摧的隊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保衛社會主義建設,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朱德的名字也因此與毛澤東的名字密切聯繫在一起。
朱德的畫像與毛主席的畫像一起並掛在各黨政軍和群眾大會上是眾望所歸,朱德的畫像與毛主席的畫像在1949年7月7日同時出現天安門城樓也是全軍全民熱切的希望。
建國後,朱德年紀大了,又兼淡泊名利,甚至1959年還拒絕出任國家主席。
在1957年4月30日,毛澤東就向黨外人士公布了他不準備擔任下一任國家主席的想法,並拱手拜託在座的諸位在各自的範圍內透露這個消息,幫他「刮點小風」。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國家主席,德高望重的朱德為副主席。毛澤東曾多次對朱德等人說:「去掉國家主席職務,專做黨的主席,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做一些黨所要求我做的事情。這樣對於我的身體狀況也比較適宜。」
1959年4月2日,中共八屆七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其中一項重要的議程就是向二屆人大推舉國家領導人的人選名單。按照慣常的做法,毛澤東不連任,就應該由上屆國家副主席朱德繼任了。可是,朱德卻說:「我提議劉少奇同志作為國家主席候選人更為適當……至於我的工作,歷來聽黨的安排,派什麼做什麼,祈無顧慮。」以後在一系列公開和私下場合,朱德多次說過自己比毛澤東年長七歲,由他接替毛澤東任國家主席不符合情理,更不利於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再三堅持舉薦劉少奇。
中共中央接受了朱德的提議。
於是,中央全會一致同意劉少奇為中共中央向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的國家主席候選人,而朱德為委員長候選人。
無怪乎毛澤東稱讚朱德是:「意志堅如鐵,度量大如海。」
※天安門城樓上除了毛主席的畫像,還掛過誰的畫像?
※天安門毛主席畫像,為何不管站哪主席都在看你?看到作者你就懂了
※除了毛主席,天安門城樓上還懸掛過這些人的畫像,你知道幾個?
※天安門毛主席畫像,每年更換一次,為何不管你站哪主席都看著你?
※天安門上的畫像,除了毛主席外,還有他們
※除了毛主席,這10個人的畫像也曾被掛在天安門城樓上,竟然包括斯大林!
※除了毛主席,天安門上原來還掛過這些人的畫像?有一位竟是外國人
※天安門城樓上毛主席畫像,每年更換的背後,原來隱藏著這樣的秘密
※除了毛主席,天安門上還掛過這些人畫像,還有一個外國人
※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為什麼每年更換一次,背後有重大意義
※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畫像,每年更換的背後,隱藏著這樣的秘密
※來看看醫生自畫像像什麼?你是不是這樣的?
※乾隆問哪個妃子最漂亮,這個老外畫師真狡猾!看畫像還是皇后第一
※天安門城牆上毛主席畫像為何年年都要換?其中有你不知道的秘密
※你知道嗎?天安門上不僅掛過主席畫像,還曾掛過老蔣的畫像呢
※外國人畫下乾隆的畫像,原來他長這樣?還真是顛覆想像!
※朱元璋醜陋的畫像是誰畫的,又是怎麼流傳出來?看相的說了四個字
※要求照鏡子畫「自畫像」,看了最後一個,網友:你是來搞笑的嗎?
※西遊記如來扮演者:去泰國買佛祖畫像,走近一看發現這不就是我?
※你第一眼看到了什麼?揭示你的氣質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