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鄉村教師社會地位提高之道

鄉村教師社會地位提高之道

時下,鄉村社會與鄉村教育的發展程度,直接影響到城鄉社會的整體性進步和結構性轉型。鄉村教師是鄉村社會建設和鄉村教育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對於推動鄉村文化固本開新具有積極意義。因此,如何持續性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以建設一支有尊嚴感、有使命感且高質量的鄉村教師隊伍,極具社會與教育的雙重戰略性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無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在地方層面,無論是在社會層面,還是在教育系統內部,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均在不同程度上努力促進鄉村教師社會地位的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公共財政支出能力的提升,有關鄉村教師的優惠政策陸續頒布實施。從2001年頒布的《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到2015年頒布的《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對策越來越具有針對性、系統性與可操作性。

在社會運行結構中考察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

是什麼樣的深層性力量使得鄉村教師社會地位長期處於偏低的狀態?難道鄉村教師僅僅因「鄉村」二字才導致社會地位偏低?在鄉村社會全面且深入地捲入市場經濟、人口向城市流動加劇的當下,附著在鄉村教師身上的「鄉村」已經發生變遷,並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會走向何方?尊師重教的氛圍能否在鄉村社會復歸?

基於對鄉村教師社會地位的現代史考察,似乎可以得出結論:鄉村教師社會地位偏低是一種社會運行結構中的客觀事實。

社會地位本質上是群體(個體)參與社會活動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結果,是社會依據群體(個體)所具備的特質而做出的一種社會安排與規定,其高度凝練在對社會資源尤其是稀缺性社會資源佔有量上的差異。具體而言,群體(個體)對社會資源佔有量的多少決定著社會地位的高低程度。這種資源的獲取以及佔有方式包括自致性能力和先賦性條件。因此,社會地位可以在如下三種情境中加以理解:一是社會資源,獲得與區別社會地位的憑據;二是社會規章制度,支持與改變社會地位的力量;三是社會結構體系,產生與維護社會地位的場域。三者形成一種互相強化的關係,共同作用於社會地位的形成邏輯與運行機制。對於處在社會大分工和市場經濟下的某類職業而言,其社會地位的形成則是必須憑藉自致性能力,即依靠職業特質所體現出的職業能力參與社會比較與競爭,從而獲取和佔有社會資源,最終通過社會賦予標籤與屬性。具體到教師職業,其社會地位升降與否的根本依據在於其職業特質——教學性知識。教師憑藉教學性知識參與職業分工和社會分配,進而獲取社會資源與社會認可,並依此獲得相應的社會安排與位置。

提升鄉村教師社會地位要克服的難題

在此情況下,鄉村教師因「鄉村」屬性,以致其社會地位的提升面臨著兩大挑戰:

一是城鄉社會結構的空間束縛。我國自古業已形成城鄉社會等級結構——社會生產與管理的分區,而且城市對鄉村具有支配權。近現代以來,在工業化主導下的城鎮化過程中,城市加大對鄉村資源的吸附,以致進一步強化了城市對鄉村的支配關係。此種關係深嵌到我國社會結構之中,極大地影響著城鄉人口和資源的流動,從而使得鄉村場域中社會資源流失,導致「鄉村」在整體性社會結構中處於弱勢地位。

如此的城鄉社會結構,就決定了向城市流動是一種社會競爭與發展的正向選擇。因此,在鄉從教的教師,因在鄉村而遠離資源核心區,這種境況使鄉村教師獲取和佔有資源的可能性偏低。

二是教學性知識的先天性不足。在「能力本位、競聘上崗」的就業聘任模式下,准教師和在崗教師所具備的教學性知識的層次與質量就是參與就業市場的篩選信號,也是其職業競爭力的集中體現。儘管教學性知識會因教師對教育理解和教學實踐反思的深化而升華,但這種質變受制於教師的受教育水平和對教育事業熱愛程度的雙重影響。相對而言,前者是客觀可見的,也與教學性知識水準較為一致,而後者則是因人、因事而異。

教師職業市場主要考察教師的受教育水平,以替代對教學性知識的考察。如此,城鄉教師職業市場競爭程度的層級差異,導致城鄉教師在受教育水平和教學性知識的層級分布。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張源源副教授關於城鄉小學教師知識測試成績的調查表明,在「學科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上,省會城市為43.73和21.92,地級市為40.03和14.57,縣級市為36.16和12.23,鄉鎮為27.98和6.6,村屯僅為23.24和4.41。正是由於鄉村教師教學性知識的先天不足,導致無法在職業與社會結構的競爭中獲得優勢,進而使得其社會地位處境難以樂觀。

提升鄉村教師地位須著力於扭轉現有格局

「城強鄉弱」的結構和城鄉教師教學性知識的層級分布格局,是歷史性和現實性共同作用的結果。因而,僅以鄉村教師自身的能力,顯然無法改變局面和實現自我質變。只有依靠社會政策性力量,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幫助鄉村教師改變弱勢和實現資源佔有優勢。但是,若僅以提高工資收入的條件性刺激政策,不僅無法從根本上觸動業已形成的時代困局,反而會破壞城鄉教師隊伍發展秩序,乃至顛倒城鄉教育的發展邏輯。因此,提升鄉村教師社會地位須著力於扭轉現有格局。

首先,繼續加強對鄉村教師薪酬待遇的傾斜式供給。充分考慮鄉村社會環境與鄉校教育環境的雙重狀況,在工資待遇、職稱晉陞和進修培訓等方面給予鄉村教師以差異性支持,以增強不同艱苦條件下鄉村教師崗位的社會競爭力和職業吸引力。

其次,實施有效、有針對性且貼切的培訓,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教學性知識質量。教學性知識才是教師的職業根基。鑒於鄉村教師在此方面的全面落後,需要通過職後的培訓與再教育,鞏固與提高其教學性知識水平,尤其是側重於學科知識與教學藝術的優勢挖掘與素養培育,以促成其自我蛻變。

再其次,開展鄉校管理改進,依循尊重的教育理念,改造鄉村教師工作微環境。我們的調查表明,除卻物質層面的支持外,鄉村教師非常注重所在學校對其工作的尊重與支持。由此,應在鄉村學校乃至更大範圍內改進鄉村教師管理和評價體系,尊重其教學自主權,同時多方位為鄉村教師提供精神支持,為其營造良好的工作微環境。

最後,推動城鄉社會資源共享,助力鄉村社會進步,改善鄉村社會大環境。城鎮化使得城鎮成為資源聚集的窪地,鄉村成為整體性社會的附屬。然而,國家向農財政供給政策的實施,為鄉村再發展提供了契機。同時,轉型階段的諸多城市發展資源已經累積到一定程度,並開始產生外溢擴展的社會效益。我們可以藉助當前的政策支持和網路技術,引導社會資源向鄉村輸送,推進城鄉社會在教育、醫療、交通和物流等方面的資源共享,以此縮小城鄉社會的差距。

上述四重政策的驅動,會使鄉村教師社會地位的境況得到漸進式改善,並最終實現優質師資「留得住」和「引得進來」。(作者:周兆海,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本文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國家青年課題「西部鄉村教師激勵機制優化與政策供給的實證研究」[CHA170262]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7年08月06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面對孩子小聰明 家長要有大智慧
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線上線下結合促進混合教學改革
心有大我 家國情懷
逐步建立中醫藥師承教育制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五部門:保障和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為鄉村補充師資
為鄉村教師立傳
他們是鄉村教師
以鄉情促鄉村教師回歸鄉土
張鵬程:留塊教育聖地在鄉村
關注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百名鄉村教師齊聚三亞
鄉村教師鏡頭裡的農村教育 | 湃客年度視覺大賽
帶城市學生走進鄉村,「鄉村筆記」想立足於鄉村場景做教育服務平台
鄉村教育的脊樑
教育部: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認真落實各項津補貼政策
教育時評:找回鄉村教師管學生的「膽」
鄉村教師的「站點」突圍
鄉村庭院設計,教你玩轉鄉村田園風
英國鄉村之旅
山東首個「好家風鄉村講堂」落地省婦聯幫包村
振興鄉村教育的兩大關鍵:師資建設和鄉村教育模式改革
鄉村教師的「七點半夜校」
鄉村教師的十大孤獨
孫海泉:清代中葉直隸地區鄉村管理體制 ——兼論清代國家與基層社會的關係
「互聯網+教師」:鄉村校彎道超車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