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中觀義與唯識義之比較

中觀義與唯識義之比較

(十)

中觀義與唯識義之比較

如何修學根本佛法

文 / 胡曉光

若從佛法的世間流布上講,在印度歷史上確實存在著中觀學派和唯識學派。這兩個學派在各自文化背景下以各自的思維方式方法建構了各自的範疇體系。所以若從文化形態上比較,兩者之間的可比較性是很多的。

若從問題思想的實質上比較,則唯識學範圍內涵要遠比中觀學豐富實在。若從佛法的本位上講,中觀與唯識實為同源,法義無諍。若從文化思潮上講,歷史確實存在所謂空有之爭。一般反對唯識的中觀師認為,唯識宗還是一種「自性有」,是不了義的,只有中觀系是真了義教。唯識師認為這一類中觀師是誤解了唯識真義,唯識是反對惡取空的,若反對唯識就落入惡取空中了。

唯識學是否是「有自性」,只要看過《百法明門論》就會知道,二無我或二空所顯真如,或對無為法解釋都不存在所謂的「自性」實有義。另外,中觀學所講的八不其實都是不相應行法。唯識學認為這都是假立之法,非有自體,這與中觀是完全一致。再者,唯識學講八識而中觀僅涉及六識區宇,唯識三自性具有轉舍轉得二義,而中觀的二諦僅有轉舍之義,僅是唯識的破遍計所執自性的空觀而已。所以唯識廣於中觀,若依《解深密經》中講,唯識學才是真正的了義中道教也。

圖/ 如潤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得知悉達多王子夜半出城之後,王宮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佛陀大傳
歸依三寶(8):齊四緣故,說能歸依(3)
南北朝佛寺建築布局初探之帶有三重寺門的大殿
空」與「空性」的略析
歸依三寶(7):齊四緣故,說能歸依(2)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觀義大利文藝復興展覽
學修菩薩行和止觀義理的修法,收藏!
中國太倉市學生組團參觀義大利馬切拉塔警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