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西閃:在明清時代,醫患關係也是個大問題

西閃:在明清時代,醫患關係也是個大問題

文 |西閃

由生到死,疾病從來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作為保全自我救護親族的求生之道,醫術隨之而出現。不過起初並無醫生之專職,史前時代的所謂醫術,與巫卜雜糅,乃是薩滿、巫師和祭司的本事之一。

當定居文明興起,疾病蕪雜繁多,人們對醫術的要求也就變得複雜精細起來。就這樣,慢慢出現了專司救治的醫生。在西方,第一批俗世醫生出自希臘世界。而在中國這方面的歷史卻不那麼清晰。原因在於中國的醫學與巫術或道家從未斷過聯繫。例如漢魏南北朝,名醫多有道家背景,而「巫醫」與「道醫」的觀念,直到隋唐仍屬主流。

但從宋代開始,「儒醫」的觀念壓過巫醫或道醫的傳統,醫生與儒家的關係越來越近,跟巫道的關係反而變得隱晦了。人們開始相信范仲淹的說法:「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而這構成了《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一書的討論背景。

不過很顯然,《救命》的作者塗豐恩不想對儒醫觀念進行宏大的思辨,相反他精心挑選了兩位平凡的醫生,以他們的事迹為起始,像作鑲嵌畫一般,從細處著手,點點滴滴地描繪出明清三百年來複雜而微妙的醫療情境。書的篇幅很小,格局卻很大。

吳楚是作者筆下的第一個人。這位清代的醫生名不見經傳,生卒年不詳,對醫學理論幾無貢獻,也從來不入歷史學家的法眼,卻因自己記錄的上千條行醫記錄,倖免於從歷史長河中徹底消失的命運。吳楚出生於徽州的一個醫生世家,年輕時卻對醫道毫無興趣,家裡人談論醫理,他也充耳不聞。因為他覺得此乃「小道」,不可與崇高的儒學相提並論。雖說救治祖母之事觸動了他,讓他對醫道有了新的認識,然而他還是把科舉功名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直到理想幻滅,才頗不情願地轉行從醫。

孫一奎是作者著墨較多的第二人。此人是吳楚的同鄉,生活的年代卻早了約一百年。更重要的差別是,孫一奎名氣很大,乃是晚明徽州很重要的醫家。他也寫了不少醫案,還有多篇討論醫理的文章。這些作品在明清之際皆有出版,廣受歡迎。他的名聲遠播海外,甚至傳到了日本,受到當時江戶醫家的重視。

孫一奎著作《赤水玄珠》

可是兩位差異甚大的醫生也有共同之處。吳楚求功名未遂,孫一奎先是經商,如果不是碰到變故,從醫不會是他們首選的志向。他們的用藥習慣都有分明的地方性,例如愛用人蔘黃芪之類的「熱葯」。這些葯在其他地方的醫家眼中,「如畏蛇蠍」。當然更重要的共同點還在於他們對醫生這一職業的認識。這種認識包括了好幾個方面。譬如醫德與儒家倫理的關係,還有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救命》對這兩層關係的點撥我覺得很有意思。

除了以上兩位,《救命》還談到了好幾個出自徽州的醫生,既有全科大夫程茂先,也有幼科專家許豫和,還有喉科名醫鄭承瀚。作者也藉此自然而然地論及醫生之間的競爭生態——同行之爭、全科與專科之爭、內科與外科之爭、坐堂與遊方之爭等等。雖說都沒有詳盡展開,卻給人以直取要害之感。

《救命》也沒有忽略病人及其親屬在醫患關係中的角色。因為作者注意到,宋代以來,尤其是明清,發達的印刷業有助於知識更大範圍的傳播。稍識文字的普通人可以自主獲取與醫學有關的通俗知識,從而在醫療過程中取得不同以往的地位。那些文化水平較高、經濟狀況較好的民眾往往還有自我研習身體和疾病的習慣,甚至有自行診療的經驗。這樣的人在醫病關係中也更願意質疑和挑戰醫家的權威,給醫療帶來更多的活力與互動。

吳楚就曾寫道,他給一位病人開了有人蔘的藥方。沒想到病人非但質疑不從,還把藥方拿給另一位「名醫」裁判。那位醫生嚴肅地說,此病絕對不能服用人蔘。結果病人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吳楚對此也莫可奈何。

互動有良性也有劣質,醫病雙方脫不了權力關係的制約。不過在當時的醫療情境中,的確存在一些條件,使得醫病關係不至於像現在這麼突出。要知道明清之際的醫生都是「單兵作戰」,與西醫相比,既沒有行會,也沒有醫院。沒有組織,他們的社會地位相對而言就不會穩固。

除了坐堂,多數情形下醫生都得去病人家中問診。這種醫療方式對醫患關係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同的場域自然呈現出不同的權力關係,今天我們走進醫院,也就踏進了醫生的地盤,由不得自己做主。而那時候不一樣,再權威的醫生,只要他走進病人的家,就是客人,就得對主人家的意見表示尊重。醫者、病人與家屬,三方角力的情境,在《救命》一書中多有描述。

當時的一位醫家寫道,「人之死,誤於醫家者,十之三;誤於病家者,十之三;誤於旁人涉獨醫者,亦十之三。」現在讀來仍有發人深思之處。

一個醫療過程,無論生死,各方應該負有多大的責任,誰說今人就比古人看得清呢難怪塗豐恩在結語中說,在近代以前的醫病互動中,「病人對自己的身體與疾病更具有主導權,而醫病間協商似的關係,亦彷彿更接近於當代醫療社會學研究者的理想。」

當然,作者並非一味給古人唱讚歌。每個時代的醫療都自有其缺點與難處。正如之前我提到的,由於沒有組織,缺少規範,醫生的地位不尷不尬,病患的權利也少有制度保障,導致明清時期的醫療事業沒有變革的動力。可惜《救命》受限於篇幅,沒有深究這一議題。不過我倒是記住了塗豐恩這位作者,希望能讀到他更多的作品。

【作者簡介】

西閃|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獨立作家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王芫:隔靴搔癢的演講
「缺哪個神仙,隨便建一個」「各路神仙」簡直匪夷所思!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今醫患問題很嚴重,百年前的醫患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關於醫患關係:《我不是葯神》沒有拍出來的現實困境!
從曹操殺華佗看古代醫患關係,最終吃虧的是誰?
醫患矛盾的根源是什麼,面對當下的問題,醫患關係該何去何從?
關於醫患關係,又有了新焦點
也說醫患問題
醫患關係緊張成社會突出問題?學界:解決醫患交際問題是關鍵
醫患故事:幫患者買飯,為患者墊付藥費,我們就是那個你在困難時候能給你托底的人
醫患關係這麼惡劣,真的只是病人的問題?
如何看待現在的醫患關係
「芝麻滾成西瓜」的醫患衝突,也許差的是一句道歉
醫患矛盾是否真的存在?
你對現在的醫患關係有什麼看法?你有什麼可以解決醫患關係的建議
愈演愈烈的醫患關係,你是否也會像那隻「老虎」一樣心存感恩
醫患互毆醫生只能忍氣挨受嗎?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扁鵲與蔡桓公,醫患關係的小船說翻就翻,竟是因為望診太神奇?
醫患對話有困難,只因不知道癌症分類的這些講究
正確處理暨醫患關係,只要看這幾點!
醫患關係緊張,醫生和患者的心裡都在想……
是醫患也是朋友,大爺腳趾壞死,醫生一次次耳語助其戰勝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