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菖蒲 —— 古典中國美!

菖蒲 —— 古典中國美!


來源 / 月印池文化







·










我似菖蒲草,稚駒不要嘗。


欣逢佳節日,出谷見陽光。






蒲草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國人種菖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

唐宋時期,文人將庭園中的菖蒲縮入案上山水,蒔幽石,侶清泉,但借一抹青碧。




小齋之中,幽裊之時,對一盆細草菖蒲,倒是有一絲孤清的古意,似乎有那麼一瞬可以與古人心意相通。汲泉承露養菖蒲,古人將這種植物奉為君子,案頭清供,欣賞菖蒲的幽姿,更看重菖蒲高潔的品性。









彼澤之坡,有蒲與荷。菖蒲帶著熱烈的氣息,與月令相宜。荷花漸開的五月,被稱作蒲月,采菖蒲與艾草簪門,是端午的習俗。這種菖蒲不是文人盆玩之中的細葉幽草石菖蒲,長如劍,韌如絲,寬大肥厚的葉片更有樸拙的味道。菖蒲、艾草、石榴、香蒲、蜀葵、梔子等都是初夏的蒔花,應時的花草帶著初夏的氣息,催得時序流轉,跌入夏日的燦然與蒼莽之中,始知歲月深。






菖蒲極愛清水,生長在溪澗之中,生根於白石之上,有山林之氣。菖蒲又名溪蓀,即溪邊香草,很有幽致。風和日麗,白雲報幽石,滿目蒼翠,山間雲霧繚繞,少有行人。溪水泠泠處,有菖蒲如青玉。蒼苔點點如畫,菖蒲枕石漱流,水氣瀰漫,清氣撲鼻。弄香草,移石盆,佐以蒼石,清泉,案上幽綠名目,寒碧入心,怡然不已。







菖蒲四時皆宜,正合幽人素心,宜明幾幽窗,宜雨入翠微,宜雪夜談禪,宜月沉碧梧,宜簾影悄靜,細葉淡寫,室如芝蘭,清氣淡而裊,薄薄的一層,朦朧地拂上心頭。








宋代是菖蒲盆景興盛的年代,文人極愛這種碧綠的香草,蘇軾是其中之一。北宋元豐七年,蘇軾離開黃州途經湖北大冶慈湖,曾採得菖蒲數本,寫下《石菖蒲贊》:「惟石菖蒲並石取之,濯去泥土,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於几案間,久而益可喜也。」不僅東坡愛菖蒲,弟弟蘇轍也很喜歡菖蒲。蘇轍蓄有一盆菖蒲多年,忽開花八九多,人以為瑞,蘇轍即寫詩吟詠:




石貧攢石養菖蒲,沮洳沙泉韮葉鋪。


世說華開難值偶,天將壽考報勤劬。


心中本有長生藥,根底暗添無限須。


更爾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




蘇軾立即寫詩唱和:




春荑夏英兩須臾,神葯人間果有無。


無鼻何由識薝蔔,有花今始信菖蒲。


芳心未飽兩蛺蝶,寒意知鳴幾蟪蛄。


記取明年十二節,小兒休更籋霜須。





金農畫石菖蒲




張耒《石菖蒲並序》云:「歲十月,冰霜大寒,吾庭之植物無不悴者。爰有瓦缶,置水斗許,間以水石,有草郁然,俯窺其根,與石相連絡。其生意暢遂,顏色茂好,若夏雨解籜之竹,春田時澤之苗,問其名曰,是為石菖蒲」。菖蒲四時皆綠,生於溪澗,耐苦寒,安淡泊,與文人追求的品德是相符的。






吳榖祥 《清供圖》




金農謂菖蒲「不逢知己不開花」,可見菖蒲少花,一旦開花,是很驚奇的事情。《梁書》記載的太祖皇后張氏曾在室內忽見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張氏十分驚訝,對侍者說:「你們見過嗎?」侍者都說沒有見過,張氏說:「聽說見到菖蒲花是祥瑞。」於是將菖蒲花取來食用,後來生下了高祖皇帝。







然而實際上菖蒲的確有可以食用,且有藥用價值。古人迷戀菖蒲,需要有諸多美好的附會。他們認為菖蒲是神仙之草,吃了可以長壽,菖蒲又被譽為壽草。這並不是無跡可尋的,但諸多故事聽起來十分縹緲。《道藏·菖蒲傳》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也。」取其根食用,味雖苦澀,不耐飲饌,然堅持數十年,即可長壽,有好顏色。《神仙傳》亦云:「咸陽王典食菖蒲得長生;安期生采一寸九節菖蒲服,仙去。」《抱朴子》:「韓眾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記萬言。」





如果你也喜歡養花,就關注我們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花之家 的精彩文章:

這些植物養在家裡,爆盆之後讓你成就感滿滿
當我們老了,就這樣過一輩子的花草生活...
碗蓮的種植方法
菖蒲——古典中國美!

TAG:養花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古典美的中國
古典美:陳逸飛畫中的中國美人
中國的極致古典美
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舞蹈中「氣」?
《古典的中國》,感悟古典漢語文學之美!
藻井,中國古典建築尊貴的美
中國古典舞《粉·墨》轟動中東歐
自古雅集:中國古典園林美學
中國古典園林鑒賞,一組精美的古典園林老照片!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茶文化
鑒賞|古典文化:中國銅活
中國摺扇,極致的古典美!
古典美女
中國最凄美的愛情古典詩詞
地緣看世界:古典陸權帝國蒙古、古典海權帝國英國
地緣看世界;古典陸權帝國蒙古、古典海權帝國英國
中國古典純音樂篇
影像里的中國古典夢境
中國古典音樂 走上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