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潮汕文化」潮汕國舅府——黃門第(陳北科)《第三節》

「潮汕文化」潮汕國舅府——黃門第(陳北科)《第三節》

本文為潮汕國舅府--黃門第-陳北科的事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主要描述黃門第的由來及建築風格。第二、三節為國舅陳北科的一些歷史事迹。建議兩節一起關注,才能更好的了解陳北科及國舅府的事迹。本號主做潮汕文化的傳承,人物、風情、建築,感謝大家欣賞。大家如有潮汕文化的事迹,也可以留言給小編,一起創造潮汕文化的傳承。

陳北科,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於潮陽縣桂山都貴嶼(現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華美村),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舉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正德八年(1513年)任吏科左給事中,奉旨管理全國官員升降,正德十一年(1516年)奉旨按查湖廣地方官員,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閣名臣」,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嘉靖六年(1527年)任黃門侍郎、御賜「黃門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專政,辭官還鄉,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中抑鬱而終。

當時,與陳洸同朝為官的貴嶼人還有陳江。他是陳洸的從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進士,後來任南京戶科給事中。為了便於區別,民間把在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洸稱為「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江,稱為「南科」。

陳北科是潮汕地區有名的先賢,他疾惡如仇,眷戀故土,明世宗褒其為「紫閣名臣」,後人則將其與林大欽、翁萬達並稱潮汕三傑。

「潮汕文化」潮汕國舅府——黃門第(陳北科)《第三節》

桂江春漲位於華美社區與南安社區交界的貴嶼大橋,河水每日朝漲夜退極具特色。

陳北科作為一位潮汕的先賢,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遺產,這其中最為寶貴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貴嶼街路棚了,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民居,有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等建築形式,這樣形式的民居全國只有兩個地方有,一個是北京,一個是潮汕,不過北京的四合院建築與潮汕民居相比,建築雖大於潮汕民居而精緻程度卻遠遠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門是開在房屋中軸線上的,這是四合院不能與之相比的。

潮汕民居出現於明正德年間,因潮汕舊時房屋簡陋,人民無法依靠房屋來躲避自然災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陳北科就向皇帝請求讓潮汕也能有堅固的住所,因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築方面大量運用石雕、木雕等進行裝飾,蓋上了黃瓦屋頂,如今潮汕民居已經成為了展現潮汕化的載體,也是潮汕人的一個精神寄託。「潮汕厝,皇宮起」,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也是對潮汕傳統民居最直接的概括。


陳國舅相關典故軼事

陳北科一次在京城與皇帝下棋,突然天空出現一道閃電,頃刻間下起了暴雨,與皇帝下棋的陳北科停止了手中的棋子,對著窗外嘆氣,鄒著眉頭,皇帝問他心想何事?陳北科答道:看到這雨我想到了家鄉的父老鄉親,現在有到了家鄉的雨季,不知又要倒多少房子又要死多少人了。皇帝問:為什麼不把房子加固?

北科答道:啟奏聖上,大明朝律令:房屋是有建築是有規定的,本來潮汕地區靠近海邊,那裡的百姓本可以用那裡的貝殼燒成白灰,加沙加土建起的房屋非常堅固,可是沒有聖上批准,老百姓們哪裡敢建這白灰屋,就算能建老百姓也不知道建什麼樣的才好,不過臣在京城看到這裡的房屋非常堅固也非常繁華。

皇帝說:心懷百姓疾苦,也罷,以後卿之家鄉的房屋就按京城的房子建。後來陳北科把京城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帶到潮汕地區來,並且根據南方地區雨多的特點進行改造,而潮汕地區的祠堂則按皇宮內的精美程度進行修建,並且潮汕地區的房屋按皇宮的開門方式開,而由於陳北科是潮陽人,所以潮陽地區的祠堂屋頂還用黃瓦,自此有句俗語:潮汕厝皇宮起。

巧拒貢品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陳洸陪明武宗游江南,正德皇帝因聽說嶺南盛產荔枝,還有潮陽名產膏蟹,便命他歸京時要多帶一些荔枝、膏蟹,作為貢品。陳北科心想:如果給正德皇帝嘗到了甜頭,那以後每年得為朝廷進貢這類食物,這必將加重潮州百姓的負擔。

他口頭上答應了,但回家鄉後一直擱下不予辦理,還故意拖延時間,等到超過假期好久才遲遲上京去。

進獻貢物那天,他懷藏一盤松果,用紅絲線縛了二隻田蟹,從午門外邊牽邊趕,鬧了半天才到達殿前。正德皇帝見他這副模樣,問道:「國舅為何來遲?」陳北科說:「啟奏萬歲,膏蟹此物必須鮮活的才可烹食,如果死了就不可食用。

臣為了保住活膏蟹,一路是趕蟹上京,致誤了期限。且路途遙遠,膏蟹經不住跋涉,幾百隻只存下這二隻,也越走越瘦小了。乞望我主恕罪、恕罪。」又奉上一盤松果,奏道:「這荔枝乃嶺南名產,玉液多津,香甜可口。

然臣聞晏子有『桔生淮南,枳生淮北』之說,故荔枝到了北方便變得又硬又澀,難以入口。」嘉靖皇帝拿起荔枝,剛咬了一口,不僅硬、澀、苦,又帶松香的臭味,一連吐了好幾口唾液;又望著那兩隻小得可憐的田蟹,很不滿意地說:「潮州的荔枝、膏蟹,從此免了。」陳北科立即跪下叩頭道:「謝主隆恩!」

「潮汕文化」潮汕國舅府——黃門第(陳北科)《第三節》

仙園夏雨位於華美社區仙景園,是唐宋潮州八大園林之一,園中池館亭台、奇石清泉、修竹香桂、綠柳高槐,造景與四周自然景物融合為一。

計抗徭役


陳北科告老還鄉以後,鄉親們紛紛向他訴說地方上徭役很重,如每年潮陽縣都得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潮州參加修治「竹竿山」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官府還要乘機敲詐勒索,弄得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

這一年陳北科心生一計,吩咐知縣不要派出民工,而他自己則邀了幾位老人,帶領一群兒童挑著工具去竹竿山。

潮州知府得知潮陽縣上竹竿山工地的人全是老弱之輩,大為惱怒,親往交涉。

知府出門,鳴鑼罷道,好不威風。陳北科率領了眾父老和孩童上前迎接。知府見陳北科親自上工地,不敢怠慢,連忙下轎施禮說:「國舅爺為何親自來竹竿山?」

北科說:「府尊大人有所不知,因連年來潮陽縣龜頭海發生隙崩為害極大,全部壯丁都出動參加堵塞隙口的工程,只剩下老弱在家,今因官府催迫甚緊,老朽雖手無縛雞之力,然不敢不前來,萬望府尊大人見諒、見諒。」

知府見他們老的老、少的少,實在不成樣子,便說:「竹竿山工程再緊,國舅爺您老人家也不必親自來。」

陳北科乘勢稱謝道:「承蒙府尊美意,潮陽縣今後就不再派人來修竹竿山了。」

說罷立即傳命眾人回縣。知府目瞪瞪地望著他們回去,不敢阻擋。從此,潮陽縣就不用再派工上竹竿山了。

陳北科與周不錯


陳北科告老回家,終日吟詩作賦,力所能及為人解厄。一天,原三邊總制已故翁萬達的夫人,哭哭啼啼來求見,說是翁萬達在官時與新任潮州知府侯天來有讎隙,現在侯天來要殺戮翁家,請求陳北科消災解圍。陳北科同情翁家,但苦無良策,整天在家中悶坐,恰好瞎子周不錯在府外敲鈴招卜,陳北科本是不信命卜,聽到周不錯招搖過市,就命人呼喚他進來,以求開心。周不錯不知此家是陳北科府第,信口開說陳北科有鐵鎖之厄。

陳北科大怒反問周不錯:「那你自己有什麼厄運?」周不錯知道自己失口,忙說:「小人也有厄,幸有貴人相救。」陳北科覺得好笑。命家人將周不錯鎖於貴嶼大橋下,看看當潮汛漲起時,有誰人去救他。眼看水位漸漲,周不錯大聲呼救,正好陳北科的家兄陳南科路過,不知是誰惡作劇,忙將周不錯救起。

陳北科原想戲弄周不錯,卻觸悟起解救翁家的對策。第二天,他喬裝到潮州府,在大街上故意衝撞新任知府侯天來,侯天來不認識陳北科,命差役用鐵索將陳北科捆縛,按當時朝廷慣例,當朝要人被緝,龍頭炮便連天響至京城。龍頭炮一響,侯天來大驚,一打聽,才知原是鎖了國舅爺,連忙哀求陳北科諒情。

陳北科不允,堅持要同上金鑾,侯天來知道事情弄大了對自己不利,苦苦請求陳北科相救。陳北科大聲說:「小子有眼不識泰山,若依我三件事,此案不究」。侯天來滿口答應。陳北科提出三個條件:一是立碑向潮州父老反省,二是不私報翁家前仇,三是贈送一塊牌匾給周不錯,牌匾要大書「潮州名卜」四個大字。鑒於陳北科的威望和聲名,侯天來只得照辦這三件事。一場風波平息了。

「潮汕文化」潮汕國舅府——黃門第(陳北科)《第三節》

玉板秋風位於玉窖村千秋橋,橋始建於明景泰年間。

赴宴席

陳北科因任湖廣僉事時而在鄉居兩年,期間普寧有一大商人與其要好,喬遷新居,擺桌請親戚朋友前來赴宴,北科也在其中。

參加宴席的還有一位是新科舉人,因北科赴宴時並無鳴鑼開道而是帶二家丁徒步前往,外人並不知道其來歷。主人則安排北科坐宴席主桌的大位,新科舉人及主人在兩旁,舉人心想普通小民敢來坐這大位,就問北科:先生至今是有坐有幾次大位?北科則答:三次,一是我中了秀才父母設桌請我,二是我中舉人時先生請我,三是我上京認姐後皇帝設宴請我。新科舉人聽後立刻借故離開主桌。

後舉人打聽得知當時與其在主桌同坐之人乃當朝國舅、湖廣僉事陳北科。這新科舉人受北科的為人簡樸所影響此後再也不敢自以為是。

陳國舅宴鄉紳


潮汕民間流傳著一句咒罵官員魚肉鄉民、大吃大喝揮霍公款的俗語叫「食屎食尿」,據說它是出自明朝嘉靖年間潮陽國舅爺陳北科之口而傳播的。

陳北科性格詼諧,不拘小節,卻又愛僧分明,不入俗流。他對鄉里的鄉紳豪強和村外河邊碼頭官商船主坑害百姓的行為很不滿;加之豪紳們常常埋怨堂堂國舅爺從未宴請過他們一次,他就成竹在胸,想一箭雙鵰教訓他們。

一天夜裡,陳北科讓孫子到停泊碼頭的商船甲板上出恭,船主一見,不知是誰就破口大罵,其他商船的人也一齊湧上來,有的動手打他,有的說要推他落溪。陳北科說:「官司不如屎尿緊,你們打我何來?」大家聽聲看人,才知是國舅爺,一驚非小!「你們連我這國舅爺也敢打,真是目無朝廷,反了,反了!」眾人怕惹大禍,便同他私了,談妥由各船主合資聯辦幾桌酒席,於隔天中午在陳氏祖祠宴請眾鄉紳。

席間並沒有看見國舅到來,宴客之事全由管家料理。將散席時,陳北科才姍姍而來,對眾紳士們說:「你們知道我這些酒席的來歷嗎?那是我孫放屎撒尿換來的,大家吃的是什麼,便可想而知了。」祠堂外有群眾起鬨說:「食屎食尿呀!」「食屎尿」一語便這樣傳開了。

「潮汕文化」潮汕國舅府——黃門第(陳北科)《第三節》

石塔冬溪位於北林社區東隴一帶。

陳北科作為一位潮汕的先賢,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遺產,這其中最為寶貴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貴嶼街路棚了,貴嶼街路棚被譽為天下第一街,其特點就是為期三日的露天書畫展覽,貴嶼街路棚創建於明嘉靖十二年,現今已經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國舅更多相關典故就不一一講訴了,這幾段史記都是傳述比較廣泛的典故。



歷史評價

據《潮陽縣誌》:陳洸職居掖署,亦兼內直,每逢議政,皆切中時弊,且辨事公正,遂得朝中大臣佩服。

據李三洲《志原子衣冢記》稱:「以故文敏(霍韜)少許可,今海內獨稱殿撰康海、邦君顏木,而吾鄉則稱太常彭澤、給事陳洸及原子(羅虞臣)。」

據王守仁《傳習錄》:世傑為人剛毅,勇於任事,敢作敢為。

據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田澍教授在他的著作《嘉靖革新研究》中寫到:陳洸﹙陳北科﹚是一光明磊落的官員,是個公正且頗具才幹的大臣....陳洸(陳北科)無需附黨,張璁不會結黨,他們都是光明磊落之人。

據陳微言《南越遊記》:北科其能言善辯,言辭流利、率真如此。

據《廣東通志》:陳洸(陳北科)雖其仕途生涯處於明朝大禮儀矛盾最尖銳時期,卻不受迂腐陳規的束縛,敢於藐視禮教,對當時社會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



「潮汕文化」潮汕國舅府——黃門第(陳北科)《第三節》

潮語電視連續劇《傳奇國舅陳北科》

如有朋友想看連續劇的,可搜索電視連續劇《傳奇國舅陳北科》。這是潮汕地區第一部自製的大型電視劇圖片潮語古裝電視連續劇,該劇以陳北科為主線,故事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寫陳北科從平民到進京當上國舅爺;第二部分寫陳北科在京為官智斗奸臣、巧拒貢品與建潮汕民居的事;第三部分則是寫陳北科辭官還鄉後在家鄉創建街路棚和解決翁侯兩家冤讎的事。本劇內容穿插潮汕本土的飲食、俗語等,既填補了潮汕影視在電視劇方面的空白,同時又是第一部獲得中國廣電總局頒發電視劇播出許可證的潮語電視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照然 的精彩文章:

天津老炮兒給我演示烤鴨的正確吃法,這麼多年都不知道,又學一招
不擅長點菜,店家為我們安排了這樣一桌,看了口水直流又有面兒!
跟風《戰狼2》別成「抗日神劇」,「愛國」不是爛片遮羞布

TAG:照然 |

您可能感興趣

「潮汕文化」潮汕十八怪(上集)
蘭陵家史|廣東潮汕第一祠:潮陽蕭氏四序堂大事(1)
「夏雲」潮汕紀行(一)——南澳海上漁村即影
「夏雲」潮汕紀行(三)——潮州古城裡的騎車人
【新春走基層】潮汕民間游神活動在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溪南鎮舉行(組圖)
「夏雲」潮汕紀行(六)——冬天到巽寮灣度假
西貢潮汕文藝節在港舉行 盡顯香港特色潮汕文化
廣東揭西:三山國王祖廟,紀念潮汕地區上千年歷史的「地頭爺」
潮汕十二時辰(下)
(夏雲)潮汕行攝,領略美麗的海灘風光
「潮汕第一祠」——潮陽蕭氏始祖祠
潮汕歪歌社:《十八摸》慧來藏
玉湖派之潮汕陳氏泰初公系
「夏雲」潮汕紀行(五)——把鏡頭對準平民百姓
潮汕超全攻略(汕頭,南澳島,潮州)
八一八香港明星的潮汕胃
潮汕四世同堂的家宴文化
茶室四寶:玉書、潮汕爐、孟臣罐、若琛甌
潮汕工夫茶文化使者張虹講茶中「情」、「禮」、「藝」、「道」
潮汕最古老的寺院:潮陽西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