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立秋 | 秋風清爽送涼意,心情舒暢添歡喜

立秋 | 秋風清爽送涼意,心情舒暢添歡喜

點擊關注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












【立秋】



乳鴉啼散玉屏立,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月明中。

——

劉翰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

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左河水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







 踩著盛夏的末梢,不經意間就進入了立秋。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是秋季開始的節氣。



早在周代,逢立秋這日,天子就會率領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報奏。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另外,不論朝廷還是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後,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來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二來品嘗新秋收成的米穀,以示慶祝,足見古代先民對立秋之日的看重。






詩人們也會在立秋這天,吟詩寄懷。白居易《立秋日曲江憶元九》詩中有「故人千萬里,新蟬三兩聲」,這是他在立秋日惦念遠方的朋友元稹;清代喬崇烈《立秋日枕上》說「新涼滌殘暑,細雨作秋聲」,寫立秋之景,突出節候變涼。




 在古代的詩詞中,節令之秋往往隱喻著人生之秋,透著一種蒼涼之態。如晚唐詩人令狐楚的「平日本多恨,新秋偏易悲。燕詞如惜別,柳意已呈衰。事國終無補,還家未有期」;北宋詩人宋祁的「白髮光陰誠可惜,五年騷首問長安」。唐代詩人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覽鏡》最有代表性。詩云:「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作者聯繫自己一生為官,現如今兩鬢如雪,感慨系之,無限悲思。起句感嘆人生世事如過往雲煙,承句感懷鏡中之我已老態龍鍾,轉句自嘲一生所得惟鬢上白髮,結句惜時憐己,歲將暮矣,人將老至。




就在眾多詩人抒發光陰虛度感懷悲秋情結之時,唐代詩人劉禹錫卻獨樹一幟。他在《秋詞二首》的一首中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首詩一反往昔悲秋的文人時尚,表達了愛秋喜秋的新意境。儘管王維的《山居秋暝》已流露了「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尚秋情緒,但這還只是一種歸隱意識,而此詩卻獨闢蹊徑,氣勢豪放,立意更深刻了。



立秋後,會迎來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牛郎織女的凄美傳說,早在漢代就已定型了。千百年來,也讓詩人們為此留下了許多名句佳作。印象較深的是白居易的《七夕》,詩云:「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寫七夕秋色,抒七夕情懷,立意卓然,言簡意豐。




 立秋後,炎熱的暑氣還一時難消,常有「秋老虎」的餘威發作,民間有「秋後一伏熱死人」的俗語,但不管怎麼熱,天氣總的趨勢是逐漸轉涼,立秋後下一場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這便應了民間的一句歇後語:「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不過,這句歇後語,其內涵在不少的文字表述中又有了另一層面的外延。(文/徐廷華)






立秋三候






一候,涼風至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涼風是西風肅清之風,肅清是為收斂,秋為「揫」,「揫」就是斂聚。





二候,白露降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但露尚未凝滯,還能在陽光下滾動,非「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之露。東漢劉熙的《釋名》釋露為「慮」,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將凋零而憂,由此「露紅凝艷數千枝」,亦成一種壯美悲愴。



三候,寒蟬鳴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這是曹植詩。古人硬要分辨寒蟬小而青紫,其實應是蟬們秋涼後發聲困難,知生命將盡的變聲凄切。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此時「夜涼枕簟滑,秋燥衣巾輕」了。












?? 立秋習俗




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民間俗語說的好「立了秋,把扇丟」表示涼爽季節開始啦。








古代立秋的習俗





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見《禮祀·月令》)。




漢代仍承周俗。《後漢書·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於西郊,祭白帝蓐收,車旗服飾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並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薦宗廟之禮,名日軀劉。殺獸以祭,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書·禮樂志》:「立秋立冬祀五帝於四郊。」




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見《臨安歲時記》)




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




不論朝廷還是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後,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穀,以慶祝。








民間立秋習俗




立秋節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早在周代,逢立秋這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曬秋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每到立秋時,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曆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




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說說這老習俗「貼秋膘」 








為什麼要「貼秋膘」呢,因為夏季太熱人們沒胃口,嘛嘛不想吃,吃嘛嘛不香,吃不好當然就瘦啦,民間叫「不經夏」。而立秋之後,雖然天還是很熱,但風已變的涼爽,不粘身了,心情好了,胃口也開始好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麼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櫃檯前,選購肉食製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係。「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




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




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江蘇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裡的泥鰍就會在水裡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經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鰍放在水裡,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老南京人除了「啃秋」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後十八盆」,表示立秋後還有長時間的炎熱。



「秋後十八盆」有說十八盆的「盆」是指舊時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喻還有十多天炎熱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氣爽」還早呢。又一說天氣仍然炎熱,要洗澡沖涼18天,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後要下十八次雨,氣候才會真正涼爽,有「秋後一場雨一場涼」之說,總之秋熱難當,從夏至熱到立秋,還未見盡頭。




杭州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


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 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於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四川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山東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麼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範意識。







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立秋養生



  立秋之後,暑去涼來,但炎夏酷熱仍未消,天氣逐漸轉向乾熱,早晚涼爽,白天悶熱。此時,人易倦怠、乏力,清熱消暑要繼續,但相對炎夏要有變化。




潤肺柔肝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時易影響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氣血,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養陰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防治感冒




  立秋後,白天炙熱的氣溫到了晚上,就開始變得清涼起來,因此,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繁感冒。專家提醒,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盡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調養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卧早起,與雞具興」。早卧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

 


適量運動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晒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這是

秋天

秋天


風還該是溫軟;
太陽仍笑著那微笑,
閃著金銀,誇耀
他實在無多了的
最奢侈的早晚!


——林徽因







來自秋天的祝福




立秋,告別了烈日炎炎,


迎來了秋的清爽,辭去了舊日的煩躁,


秋風清爽送涼意,心情舒暢添歡喜,


立秋時節,輕風翻閱著歲月的記憶,


雲朵舒捲著無盡的情誼,


淡淡的心情,輕輕的問候,


願涼爽陪伴你左右,讓幸福日夜緊相隨。







素材來源:設計目錄 林杉聲音雜誌 央視新聞三九健康網等 ,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 綜合編輯整理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264期,主編微信gxjc03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合作QQ1511332864





▼ 點擊

閱讀原文

,收藏「

國粹美尚精品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的精彩文章:

我想養個女兒,親手栽種幸福
用最巧的方法,讀最妙的唐詩
亦舒 | 外遇
「詩魔」白居易膾炙人口的詩句,原來有這麼多!
汪曾祺:雞頭米老了,新核桃下來了,夏天就快過去了

TAG: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新淡雅的裝修風格——讓人心情愉悅
好清新的青綠上水,看的一天心情舒暢!
鄭爽新戀情曝光後心情大好,享受愛情笑意十足,網友:幸福是藏不住的!
祝夏季里您的心情如夏日的涼風般愜意
張柏芝最新動態:獻血後心情舒暢!
李小璐一身紅衣顯喜慶 滿面春風心情大好
特顯白撞色款腳美甲,風靡網路,做新甲為自己的爽秋帶來好心情吧
涼,涼,涼,涼,涼,涼!看完,心情爽,爽,爽,爽,爽,爽!
藍天好心情,靚麗搭配小傾心!
郭碧婷素顏出鏡心情好 闊腿褲配風衣詮釋初秋時尚
走出風波?網曝黃心穎曬美照心情好,逛街喝奶茶生活滋潤
李小璐立冬貼心發聲,溫柔提醒大家注意穿衣保暖疑透露心情好
清爽的草缸景,一份好心情。
鄭爽與助理逛街吃甜品超滿足,爽朗微笑難掩愉悅心情
酒駕風波後陳喬恩再度豪飲白酒,心情不佳疑和新劇換角有關
清新減齡的甜美范連衣裙,穿上讓人心情愉悅!
遠離口氣臭,心情好舒暢!
趙麗穎婚後首秀,滿面春光心情大好,暖心與粉絲互動!
強迫症最喜歡看到的圖,心情頓時舒暢許多
經典顏色看上去很高雅,真絲的面料舒適清爽,帶給滿滿的愉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