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歸依三寶(9):歸依三寶後之正行(1)

歸依三寶(9):歸依三寶後之正行(1)

歸依三寶(9):

歸依三寶後之正行(1)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四:

4、云何修行歸依之行?

歸依三寶是成為佛教徒的第一步。信受佛、法、僧三寶,依止三寶而得到解脫。

《佛垂般涅盤略說教誡經》云:「汝等比丘,於諸功德常當一心,舍諸放逸如離怨賊。大悲世尊所欲利益皆以究竟,汝等但當勤而行之。若在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閑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後致憂悔。我如良醫,知病說葯,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無得懷疑不求決也。」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是故,阿難!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云何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阿難!比丘觀內身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觀外身、觀內外身,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謂,阿難!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

《雜阿含經》卷第二.:阿難白佛:「世尊!云何自洲以自依?云何法洲以法依?云何不異洲、不異依」?佛告阿難:「若比丘,身身觀念處,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調伏世間貪憂;如是外身;內外身;受;心;法法觀念處,亦如是說。阿難!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異洲、不異依」。

歸依三寶,修行人必須親自去實踐佛法。皈依三寶之後,應該要做些什麼事?在《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四 <攝決擇分?聞所成慧地>說了八件事――兩個四種正行。

當知歸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若有成就此四正行乃名歸依。

當知復有四種正行。一諸根不。二受學學處。三悲愍有情。四應時時間於三寶所勤修供養。

當知歸依有四正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行。若有成就此四正行乃名歸依。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此雜染法相違因者,謂:出世間種姓具足,值佛出世演說正法,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及與一切菩提分法。」「此雜染法相違」,就是違反雜染法的事情,「謂出世間」,超越世間的「種性具足」,這位眾生,有無漏的種性。「值佛出世」,又遇見佛出現世間了,佛演說苦、集、滅、道,十二緣起的正法。「親近善士」,能夠親近佛、親近阿羅漢、親近菩薩、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又能夠修學聖道。「及與一切菩提分法」,一切四念處,乃至八正道。這就是「相違因」。眾生一直是在生死里流轉、惑業苦的流轉,忽然間遇見佛法,遇見三寶以後,思想改變了,那就不順於世間法了。

《雜阿含經》卷第三十.: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弗:「所謂流者。何等為流?」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說流者,謂八聖道。」復問舍利弗:「謂入流分。何等為入流分?」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有四種入流分。何等為四?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復問舍利弗:「入流者成就幾法?」舍利弗白佛言:「有四分成就入流者。何等為四?謂於佛不壞凈、於法不壞凈、於僧不壞凈、聖戒成就。」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說,流者,謂八聖道。入流分者有四種,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謂於佛不壞凈、於法不壞凈、於僧不壞凈、聖戒成就。」佛說此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四:「複次,如契經說:「人有四法多有所作,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若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多者名隨信行。若如理作意、法隨法行多者名隨法行。」

第一種之四種正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歸依佛與僧,不只是想「因信得救」,而是應該從善知識的教導中,增進自己的福德和智慧,依人生正道而向上,趣向解脫。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道德的規律,是佛弟子的理想界,也是能切實體現的境地,為佛弟子究竟的歸宿。

第一之四種正行:

一、親近善士

《雜寶藏經》卷第二:「應當遠離惡知識,親近善知識。善知識者,長夜與人安隱快樂,以是之故,應當親近善知識。惡知識應當遠離,所以者何?惡知識者,能燒燋然,今世後世,眾苦集聚。」

《增壹阿含經》卷第十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親近善知識,莫習惡行,信於惡業。所以然者,諸比丘!親近善知識已,信便增益,聞、施、智慧普悉增益。若比丘親近善知識,莫習惡行。所以然者,若近惡知識,便無信、戒、聞、施、智慧。是故,諸比丘!當親近善知識,莫近惡知識。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十四:「複次若愛親近善士、聽聞正法者,彼疑引生正見;若愛親近不善士、聽聞不正法者,彼疑引生邪見。」

《成實論》卷第十六:「又經中說:二因緣故能生正見:從他聞法、自正憶念。從他聞法,名聞慧;自正憶念,名思慧;能生正見名修慧。」

《成實論》卷第十六:「又偈中說:當習近善人、聽受正法、樂於獨處、調伏其心。是中習近善人、聽受正法,是名聞慧;樂於獨處,是名思慧;調伏其心,是名修慧。」

歸依後應當常常親近善知識。

在《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提出,善知識、善友應當具足八種條件:「云何名善友性?謂八因緣故,應知一切種圓滿善友性。何等為八?謂如有一,安住禁戒、具足多聞、能有所證、性多哀愍、心無厭倦、善能堪忍、無有怖畏、語具圓滿。」

延伸閱讀:

1、圓滿的善知識具有八種德相

2、具八德的善知識有五種功德

3、《瑜伽師地論》談親近善友之一:八種功德能為善友

4、仔細思惟,依法不依人

5、四種教授

6、如何教授來學習佛法的人

7、菩薩如理為眾生說法,能使令眾生斷諸惡行

8、《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 (上)

9、《瑜伽師地論》告訴我們師父要如何收徒弟 (下 )

二、聽聞正法

依止善知識學習佛法,必常常聽聞正法,要由聞法,聞法受持,依止這樣的因緣,調伏煩惱乃至解脫、得聖道。依止聖言量,能夠了知何者應斷,何者應修,不是懵懵懂懂就能修行的。

《正法念處經》卷第六十三:複次,第十一聞法功德,何等功德如是成就?以心善根常詣法會聽聞正法,聞法受持,思惟攝受。以是因緣,令心調伏,能滅煩惱,煩惱盡故,則得解脫。以解脫故,厭有為法,應作是念:「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一切皆由聞法功德,是故應當常聽正法。是名第十一聞法功德。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云何名為:聞思正法?謂正法者,若佛世尊、若佛弟子、正士、正至、正善丈夫,宣說開顯分別照了。此復云何?所謂契經、應頌、記別,廣說如前。十二分教是名正法。

如是所說十二分教,三藏所攝。謂或有素怛纜藏攝,或有毘奈耶藏攝,或有阿毘達磨藏攝。

當知此中,若說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是名素怛纜藏。若說因緣,是名毘奈耶藏。若說論議,是名阿毘達磨藏。是故如是十二分教,三藏所攝。如是一切正士正至正善丈夫共所宣說:故名正法。

聽聞此故名聞正法。此復云何?

謂如有一,或受持素呾纜、或受持毘奈耶、或受持阿毘達磨。或受持素怛纜及毘奈耶、或受持素怛纜及阿毘達磨、或受持毘奈耶及阿毘達磨。或具受持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如是一切名聞正法。

此聞正法復有二種:一、聞其文。二、聞其義。云何思正法? 謂如有一,即如所聞所信正法,獨處空閑,遠離六種不應思處:謂思議我、思議有情、思議世間、思議有情業果異熟、思議靜慮者靜慮境界、思議諸佛諸佛境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中觀義與唯識義之比較
得知悉達多王子夜半出城之後,王宮中發生了什麼事情?佛陀大傳
歸依三寶(8):齊四緣故,說能歸依(3)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虛雲老和尚:歸依三寶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歸依三寶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虛雲老和尚:此是仙人歸依三寶,求入伽藍為護法的一例
為什麼一定要歸依三寶?你還真得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