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痰證」診治一:痰證病機與辨證
張景岳以重視真陰真陽、善用溫補而聞名醫林,他在痰病診治方面的論述也別具一格。其所著的景岳全書記載的痰病診治內容,筆者認為對中醫臨床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痰證病機與辨證
中醫:《景岳全書》
1痰出水谷,病由元氣
關於痰的來源,張景岳認為:痰即人之津液,由水谷之所化。但化得其正,則形體強,營衛充;而痰涎本皆血氣,若化失其正,則臟腑病,津液敗,而血氣即成痰涎。若脾虛胃弱,元氣不足,水谷不化則氣血反變痰涎。故虛勞之人必多痰,病至垂危,痰涎益甚,皆由脾虛不運所致。痰與津液血氣同源的這種認識,成為其重視人體正氣、反對濫攻痰邪的理論基礎。
2五臟生痰,本乎脾腎
張景岳認為,生痰之本在於腎與脾。腎與脾為先後天之本,分別主水主濕;濕動則為痰,水泛亦為痰,故脾腎與痰生成關係最為密切,並稱脾腎虧虛所生之痰為虛痰。張景岳雖言脾家之痰有實證,然在論治方面更重視虛損的一面。其所論脾虛,主要是指脾氣虛;所論腎虛則包括陰中之火虛即脾腎陽虛,及陰中之水虛即肺腎陰虛;所論脾家實痰,則指脾土濕勝,或飲食過度、或胃寒飲冷所生之痰;其餘臟腑病變雖能生痰,但都本於脾腎。
中藥
3痰非病本,而惟病標
張景岳持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之觀點,強調治痰當尋根源,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斷其生痰之源;對濫用攻痰化痰的時弊痛心疾首。其云:如因風因火而生痰者,但治其風火,風火息而痰自清也。因虛因實而生痰者,但治其虛實,虛實愈而痰自平也。未聞治其痰而風火可自散,虛實可自調者今舉世醫流,但知百計攻痰,便是治病。竟不知所以為痰,而痰因何而起,是何異引指以使臂,灌葉以救根者乎?標本誤認,而主見失真,欲求愈病,難矣,難矣。這一思想至今仍是醒世之言,正所謂見痰休治痰,痰病的治療還需尋源求本、標本分明才行,專務攻化實乃下策。
4痰性有別,不可不辨
對痰病性質的認識,張景岳在前人所論濕痰、郁痰、寒痰、熱痰的基礎上,又加深對痰性虛實的分辨。其判斷標準是虛實二字,全以元氣為言,凡可攻者便是實痰,不可攻者便是虛痰。並列舉以下幾種虛實痰證的情形:若年力猶盛、血氣未傷,或因肥甘過度,或因濕熱盛行,或因風寒外閉皮毛,或因逆氣內連肝膈,皆能驟致痰飲,只要形氣病氣都有餘,即是實痰;若形羸氣弱、年及中衰,或因多病,或因勞倦,或因憂思酒色,致成勞損、非風、卒厥等病,或脈見細數、臟無陽邪、時為嘔惡泄瀉、氣短聲喑等證,只要形氣病氣有不足,皆是虛痰。張景岳認為虛痰比實痰多見且較難治療。因實痰起病急,恢復快,病不深,所以易治療;脾腎虧虛是導致虛痰的根本原因,且虛痰發病緩慢,日積月累,逐漸加重,而難痊癒。
此外,張景岳指出痰、飲是不同性質的病邪:飲為水液之屬,是水谷未化之病,其病全由脾胃,質地清澈,多停積腸胃,可出現嘔吐清水,胸腹膨滿,吞酸噯腐,渥渥有聲等證;痰為水谷已化之病,五臟之傷皆能生痰,質地稠濁,無處不到,變證多端。
下期:《景岳全書》「痰證」診治二:痰證治則與治法之「保元氣,促自愈」
柳亞平,潘桂娟
※明代醫家用「黃連」一:痞證,脾胃的常見病證
※繆希雍治「泄瀉」獨到用藥一:安胃補脾,升清利尿
※《脾胃論》用「補中益氣湯」(四):李東垣的用方思路
※慢性胃病的中醫辨證與治療(三):活血化瘀、充足的療程
※《脾胃論》用「補中益氣湯」(三):方葯化裁,昇陽散火除濕益胃
TAG:神黃中醫說 |
※眩暈的辨證論治
※肺咳的辨證施治
※話說中醫的『辨證論治
※辨證不清咋治病?積食辨證及方法教給你!
※試述「尿毒症」的辨證論治
※感冒的辨證論治
※肺癌的中醫辨證治法
※脫髮的辨證論治
※頸椎病的辨證治療
※病機辨證的技術原則
※中醫辨證治甲亢
※食管癌探究與辨證治則秘籍
※中醫論治蛋白尿,辨證細講究
※中西醫結合辨證論治鼻腔病
※腎氣虛的辨證施治
※周靄祥老中醫談白血病的治療法則及辨證論治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
※中醫辨證證型西醫本質的探索
※疝痛的針灸治療辨證施治
※中醫兒科學辨證論治各證型首選代表方劑匯總!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