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後究竟幹了些啥被誤認為暴政?
文:晨星 來源:晨言星語(chenxingspace)
人用水筆話財經,我用毛筆講歷史。
「天下苦秦久矣。」
——《史記·陳涉世家》
這句話因為是農民起義的領袖陳勝說的,加之秦二世而亡,所以很多人認為秦亡於暴政,老百姓日子過得很痛苦。何況修長城、修阿房宮、修驪山陵,的確徵用了大量的民力,因此暴政導致滅亡似乎「沒毛病」。
事實並非如此,「天下苦秦久矣」可以有兩層解釋。一、從秦國強大開始,列國爭雄過程中,秦長期處於強勢,兵鋒所指,列國震恐。不然秦朝才14年,二世在位僅僅3年,憑什麼說「久矣」?二、陳勝等人揭竿而起主要針對的是秦二世的亂政,這才是「苦」的根源。
秦統一之初,人民是歡迎的。春秋戰國打了幾百年,誰不渴望太太平平過日子?不管哪一國,只要有能力結束刀兵,老百姓都是歡迎的。統一之後,秦始皇究竟幹了些啥?到底是不是暴政?請看完再評判。
建立新制度
夏商周以來,王對於諸侯的統治都是相對鬆散的,不然也不會「王室衰微、諸侯並起」了。中央集權對於統治的好處在於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能有效地把控全國的權力系統。三公九卿—郡—縣—鄉—亭—里,層級分明、職事分明。
九卿中畫圈的職位直接彙報給皇帝
這樣的制度在當時無疑是非常先進的創新(請注意,兩千年前),所以被後世各代所沿襲,至於到了清末,顯然是不合時宜了。拿如今的民主政治去評兩千年前秦始皇專制豈非貽笑大方?
秦作為第一個統一的朝代,定立了國號是秦、「國慶」是十月、6為幸運數字、黑色為代表國家的顏色,創造了一些專有名詞:皇帝自稱朕、皇帝命叫制、皇帝令叫詔、皇帝印叫璽,書寫工具都叫筆……之後歷朝歷代都沿襲了秦制。
公路和水利建設
第一步:把六國年久失修的城池夷為平地。那些廢棄的城池矗立在交通要道簡直太礙事,所以先要把障礙物去除。
第二步:重新修築河堤、疏通堵塞的運河。趙魏齊三國經常上演河堤之戰,由於趙魏的地勢高,齊國的地勢低,齊國為了防止黃河泛濫的時候淹了自家的土地就修築了高高的河堤,河水遇到大堤又倒灌回趙魏兩國。於是趙魏也紛紛修高河堤,三國之間衝突不斷,秦統一之後同是「秦人」當然要重新籌劃,哪裡的百姓也不能吃虧了。戰國後期六國衰弱,運河就更沒能力去維護了,秦朝當務之急就是要疏通這些水系,恢復當地的水運和農耕。
第三步:全面整合天下道路
咸陽直通九原(今內蒙古包頭)的直道。這條線遇山開山,遇谷填平,幾乎呈直線。後來百餘年後西漢反擊匈奴的時候,靠的就是這樣一條直道,才能快速震懾匈奴。
咸陽通往舊六國的馳道。從咸陽到舊六國及吳越都城,一旦各國故地有什麼風吹草動,軍隊可快速到達。另外一條馳道也具有軍事目的,就是從咸陽通到桂林的「楊越新道」。之前的那幾條馳道在秦末混戰中都毀滅了,而楊越新道在趙佗封閉的命令下,遠離了中原戰火,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來。明末詩人鄺露提到:馳道兩邊載有松樹,後來歷代都會增補,景色蔚為壯觀。
直道與馳道
修復六國舊的官道,使之符合統一的車軌寬度。這就是所謂的「車同軌」,聽起來是車的事,其實要修整天下所有的道路,也是極大的工程。
打通原先各國不連通的郡縣道路。戰國時期,六國為了保護自己,人為設置了一些障礙,統一之後為了各地交通順暢把它們全部打通。
這樣兩千年前的全國路網就形成了,「高速公路」通達全國境內,簡直太壯觀!有木有!
全國人口大普查
這是建立新帝國之後人口與土地的重新登記和調整,涉及土地怎麼分配,以後交多少稅。關於秦的稅賦,最早的史料見於西漢董仲舒的言論「秦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
此後就像現在的病毒傳播一樣,大家都懷著各種目的傳播這樣的「事實」來證明秦的「暴政」。到底有沒有二十倍於古,到底什麼時候有了那麼高的稅賦並沒有切實的證據。二世時候的亂政畢竟不能代表他老子秦始皇時期的狀態。
後來發現《太平寰宇記》、《晉書》中分別有提及秦時巴郡和黔中郡的稅賦都是「人出錢四十」,(每人每年四十個秦半兩)由此證明至少在秦統一後的初期,確實是薄賦稅的。
統一文字、貨幣
大家可能記得《羋月傳》裡面羋月去買葯的場景,各國的文字不一樣,藥方看不懂,各國的度量衡不同,藥鋪不敢給抓藥。至於貨幣,雖然電視劇里沒說,顯然弱國的貨幣肯定沒有強國的貨幣好使,至少兌換時候的「匯率」就不划算。這些,在秦朝時候全都不是問題了。
戰國各國文字
從當時的各國文字圖可以發現,文字的差異太大了,有的簡直就是抽象畫。在統一文字這件事上得給一個人「平反」,趙高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只會弄權的宦官,趙高和李斯、胡毋敬三人一起,以大篆為基礎,寫出了小篆的文本。分別為李斯《倉頡篇》7章、胡毋敬《博學篇》7章、趙高《爰歷篇》6章,這三篇文章一共3300字,記錄了當時全部的常用字。確定文字的基準、核定現有的文字及常用字這是極大的一個工程。如今方塊字成為中華文明的標誌,秦朝統一文字的功績不可磨滅!
戰國各國貨幣
各種形狀的貨幣,齊國燕國也不嫌擱得慌?難道把錢做成刀的樣子緊急時刻可以防身?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是秦朝主要的經濟改革內容,其餘還有全面確立土地私有制度、重農政策,需要指出的是秦朝重農並不抑商,更不限制百工的發展。統一度量衡本身就是為了商業公平,而上世紀70年代出圖的雲夢秦簡中也顯示了秦法對工商業的推動:師傅教得好,能使學徒提前成為工匠,師傅和學徒都可以獲得法定的賞賜。
南化嶺南
嶺南原是楚國故地,楚國對其的管理相當鬆散,基本就是能承認楚王是最大的老大就自治去吧!秦對嶺南是花了很大的功夫的,滅楚之後要繼續南下首先遇到的就是戰線拉得太長補給跟不上的問題。
靈渠位置
建造靈渠溝通湘水和灕江可以很好解決這一問題,然而靈渠的修建並不容易,因為湘水過山是往上之勢,要讓水往高處流是一難;過了山往下水流太急又不利於行船又是一難。智慧的水工史祿想出了一個叫「循岩而上,建瓴而下」的辦法。具體是利用壘石逆分湘水,激水向上,另一邊再利用蜿蜒山勢減緩水的流速,使舟船平穩而下。其構思之巧妙令人驚嘆!成語「高屋建瓴」本身也是指利用地勢,居高臨下的意思。
同時,秦帝國還徵發了五十萬人口進入嶺南,人是傳播文化最好的使者。人口的遷移也使嶺南能更和平穩定地化入華夏文明圈。秦末農民起義,南海尉趙佗封閉了通往中原的楊越新道,正因為趙佗的此舉,西漢兵不血刃地召回了廣袤的南海諸郡,否則西漢是否依然有當年秦的實力打下「百越之地」還難說。這是後話了。
北擊匈奴
除了剛才說的直道可以直抵九原,有效震懾匈奴,長城也是秦時重要的防禦手段。
擊匈奴至北海
這裡要給秦始皇洗刷下冤屈,修長城的確耗費大量的民力,《孟姜女哭長城》這個鍋秦始皇可不背,人家本來哭倒的是齊的城牆,後來因為黑秦始皇的人太多就變成了哭倒了秦長城!而且戰國時期各國都修長城,秦朝只是把舊的長城修一修,連一連,目的還是抗擊匈奴的國防工程啊!
以上種種,秦朝的工程真的浩大!於是也給當時的復辟者和後世的攻訐者留了「不惜民力」的攻擊機會。這些工程哪個不是驚天地泣鬼神,哪個不是造福萬世、澤被萬民的?一定有人要說,阿房宮造了沒?驪山陵造了沒?的確是造了,這一點沒必要否認。兩千年前,一定是有其歷史局限性的,但這並不能掩蓋秦朝為之後奠定的萬世根基,這並不能否認秦朝是一個進取創新的時代。
參考資料:《中國原生文明啟示錄》中信出版集團
點擊展開全文
※不要輕易指責別人
※驢子的感悟
※一句話調侃各個國家,全世界笑翻了
※最偉大的佛教經典來了!
TAG:讀史開眼界 |
※你認為秦始皇是暴君嗎?
※秦始皇做的這五個事情,被人稱為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你認為呢?
※機場被誤認為是胡一天的他 一直沒辦法大紅大紫竟是因為這些事情!
※你們認為,這位將軍究竟到底該不該歸回漢朝呢?
※竇唯認為自己陷入了陰謀?那麼王菲陷入的又是什麼樣的陰謀?
※王莽究竟做了什麼,竟然被後人認為是現代人穿越回去的
※尉遲恭和秦叔寶曾經打過一仗,兩人誰厲害?你認為呢
※這些被誤認為混血兒的韓國人,你是不是也認錯了呢
※王莽曾被認為是能拯救西漢王朝的唯一人選,他的改革失敗在哪兒?
※四阿哥到底在甄嬛面前說了祺嬪什麼?為何讓甄嬛認為皇位註定是他
※教練說他累了,詹姆斯卻不認為自己累,拿下尷尬四雙只是決策錯誤
※產後被認為又懷孕了,這可能是腹直肌分離惹的禍!
※那些年被你誤認為「不舉」的原因,都是錯的!
※琅琊榜:梁帝認錯了嗎?他後悔自己信錯了人,卻不認為自己殺錯了
※夢姑認為一切都是夢,卻為何著急找到虛竹?她到底發現了什麼?
※真尷尬!袁姍姍的馬甲線都胖沒了,出門竟被網友誤認為只是穿了襪子?
※那些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你一定要知道!
※別再信了:那些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
※全是誤會!狗被誤認為天生應該啃骨頭,其實真不是…
※你認為黑洞真的是吞噬了物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