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話,太極求真

老話,太極求真

GIF/2K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與傳統哲學,醫學關係密切,具獨特的健身價值,作為國家戰略的第二體育,為健身而練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國家體委認定的五大流派,陳、楊、吳、武、孫式傳統太極拳,武術院又新編多種競賽套路,及近年自創門派也越來越多,造成了混亂。

大規模的普及推廣偏向外形動作規範化。大多以表演比賽為主。多年來湧現了無數冠軍,這些獲得冠軍的人,如今都已成了名家,他們傳播的仍是表演為主的太極拳,對太極拳的內涵真髓只是一知半解。還有很多人剛學會太極拳,就當了老師,難免以誤傳誤,很多武術太極拳的裁判也是速成培訓,亂判、誤判現象屢有發生。

商業炒作介入,互相吹捧,遍地大師。所以武術界要撥亂反正,去偽存真,還原太極真諦。學太極拳,先要識別真偽,不要迷信所謂大師。名氣響的不一定有功夫,沒名氣不一定沒功夫,也不要迷信什麼金牌冠軍,這年頭商業性比賽很熱鬧,只要你肯付錢參加,不管你水平如何,獎牌幾乎人人有份。看拳練的水平,不是看他腳踢的多高,下蹲的多低,動作多花巧,不要配合他,你要知道那是舞台表演,是在雜耍,你可以摸摸他的脊柱,腰背是否松沉,還是半吊子,推他一下,看他是否站得穩。

有些名家大腹便便,肚裡到底是內氣還是油脂?經常聽到中國武術博大精深,尚武精神,到處流行的是武術太極的舞操、套路表演,這能叫中國功夫嗎?

太極拳內涵應是具傳統文化思想的內功拳。評判一門拳的質量高低,主要看它的養生價值和技擊效果。技擊效果,第一是保護好自己的生命。從養生上是平衡陰陽修鍊精氣神,達祛病延年。技擊上是捨己從人,引進落空,達到以柔克剛的防衛功能,這就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無價之寶。

歷史上太極拳都具實戰功能,早期楊露禪曾打敗京城無敵手,當時清朝同治皇帝師父翁同龢曾描述:楊露禪的拳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如太極渾圓一體。清末民國初的武術宗師孫祿堂被譽為天下第一手,先後擊敗俄國和歐洲多國格鬥冠軍,擊敗日本天皇欽命的多名大內武士。

隨著社會發展,太極拳不斷演變改進,逐漸科學化。後期創立的楊、吳、武、孫等太極拳的門派都以柔化為主,取消了外家拳發勁剛猛,竄蹦跳躍,閃戰騰挪的動作。功夫的價值在於修身養性,強身保健,技擊防衛為主的太極之道。繼承傳統太極拳需拳法、功法、推手技擊法,三合一才是完整的太極拳,其核心是太極內功即太極內勁的質量。養生原理和技擊原理都是靠內勁來實現的。

內勁實際上是太極拳奧妙所在,究竟什麼是太極內勁呢?就是通過意氣訓練,練成似松非松、柔中寓剛、輕靈圓活而又沉重,富有彈性、韌性的螺旋勁。能在身上任何一個點,空間任何一個位置,受到任何阻力,都能使之落空的控制能力。最關鍵的也是重要的入門關口就是,練意練氣,從松沉入手。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的基本原則,所謂不用力是盡量少用力,不用蠻力、拙力。

用意是全神貫注用心打拳。太極功夫,從某種角度講,也可以說是松的功夫,松是為了內氣下降,也就是中醫講「降心火,心腎相交」。從精神意識放鬆,肌肉、筋骨舒展,放長到全身毛細血管開放。養生的主要方法就是大腦和軀體放鬆,它的功效超越其它體育運動和武術,這是不可掩蓋的事實。

太極拳內勁中的氣沉丹田、松沉勁、中定勁、輕靈勁、整體勁等,都是從松中訓練求得,而太極拳的倗、捋、擠、按、采、挒、肘、靠、聽勁、化勁、發勁等都是內勁的表現。

為何要氣沉丹田?很多人都習慣上肢用力而挺胸聳肩,雖看上去很神氣,但挺胸使胸部肌肉群緊張收縮,胸部肋骨擴張,容易造成氣機上逆。人的生理自然規律,是身體重力由地心引力向下沉的,當內氣上升重心也隨之上升,形成上實下虛,重心不穩,對身體沒什麼好處,而且容易跌跤。

而氣沉丹田是為了形成腹式體呼吸,橫膈膜上下活動度大,可提高呼吸功能,形成上虛下實,使重心穩定防跌跤。其實腹式呼吸是人生來就有的本能,從嬰兒期看都是腹式呼吸,隨著長大後環境影響,上肢習慣用力,逐漸改變成胸式呼吸,通過太極拳放鬆訓練,恢復自然的腹式呼吸。

對於「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句經典話大家都很熟悉,但真正能做到的並不多,關鍵就是上身不松,松就不可能沉到腳底。要做到松肩、松腰胯、垂臀。如袋內裝滿沙子,像流沙一樣自然下沉,你去按壓它,搖晃它,它就越密實。太極拳高手在和對方推手時,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重力,而仍能靈活運化,這就是太極內勁。

打手要言「氣沉丹田,氣宜鼓盪」,說明用腹式體呼吸的重要,有經驗的拳師都強調氣沉丹田,腳上根勁的訓練,根勁是腳底粘性和地面的摩擦力,使重心更穩固。勁起於腳,借地面反作用力和丹田內轉是太極內勁的動力源。

所謂丹田,主要是指下丹田:即人體解剖中,腰腹骨盆這個部位所產生的虛實轉換變化。要拿住丹田養生,拿住丹田練拳,氣為勁之體,勁為體之用。拳法之妙在於運勁。要培養習慣,不論大小動作都要以丹田為核心,由腳重心支撐大地帶動肢體傳導到手,力學上稱之為離心力和向心力。中醫稱氣歸於腎,活腰壯腎能強身。

太極拳用意放鬆訓練是一個長期無止境的工程,由於各人根性不同,松到一定程度會遇到坎,難以再上去。孫祿堂祖師曾講述:「當意、氣、力,能都松沉到腳底下,會自覺萌發一股能量升騰上來,就是內氣鼓盪,此時才真正體悟到虛靈頂勁,頂頭懸的境界。」

再講推手,是太極拳模擬實戰的一種安全訓練,內勁是練拳練出來的,而內勁的運用需推手才能領悟。實戰功夫還得增加散打對抗和體能訓練,如果認為練了幾十年套路不經對抗訓練就能防身,恐怕只是幻想。

歷史上太極拳名家大多具有外家拳的基礎,後再練太極拳深造。作為一個武術家跌、打、拿、摔都應懂得,再練上太極內勁,實戰時功夫就非同一般了。太極拳實戰原理與外家拳大力打小力,快打慢,完全不同,「尚勁而非用力」完全超越常理的。

在武術太極拳界中,拳師有長壽的,也有不長壽反而短壽的。太極拳是內功拳,要求內外兼練,練的是精氣神,練功時把精氣神要含蓄住。但在一部分拳師中,練外不練內,追求外形和力量,推手時好鬥爭勝,在練打人發勁時,將精氣神都發出去了,豈能不短命?孫祿堂祖師曾講:「太極拳主旨為頤養修身,延年益壽,絕不務取勝於人,如常求勝人為務,好勇鬥狠,終必死於其技。太極拳之要,不在拳招,練在靈氣,不能有絲毫殺氣。」孫祿堂祖師的武術覌也由早年強調技擊,到晚年改為強調修身養性,拳道合一,他說:「要健身跟我學,要學技擊另請高明」。這是由因他八卦掌師父程廷華(義和團總教頭)死於八國聯軍洋槍下,給他很大震動才認識到,功夫再高也經不起槍彈的攻擊。

中醫說,用力傷氣,努力傷血。靠力量體能消耗大,肝氣上逆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更有些人喜酗酒、抽煙、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造成元氣虧損而損壽。人生不過三萬天,人體氣血本來隨年齡不同變化。人生下來是很柔弱的,隨著生長發育,年輕時氣血旺盛,變得剛強。壯年後開始衰退,由剛強轉向衰老。看看牙齒與舌頭,牙齒堅強,但提早壞掉,舌頭柔軟壽命就長,所以練太極拳重視意氣訓練,專氣致柔,這是真諦。講力氣大不是太極拳的正道。太極內勁之妙,全在應用靈敏的觸覺去控制對方,以小力勝大力,以柔弱勝剛強,這才是學太極拳努力的方向。其實任何技擊,從根本上說都是培養一種靈活協調性的表現,如憑剛力取勝,武術也就失去意義了。

二百多年前,太極拳前輩用血總結的拳譜中說:「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若不相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貽嘆息。」太極拳不僅是一種智慧拳術更是一門哲學,不僅要鍛煉肉體,更要練意識內氣,而且教你如何做人,提高人的精神氣質,練太極拳實在是一種「道行」。

每天下午6點全是太極視頻與音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為了,為了,就是噩夢的開始!
閱讀他者,助人認識自己
保健中藥處方大全,100%的人看完收藏!
練功可以減少七情的干擾
道醫學堂丨性命雙修萬神圭旨·亨集(二)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老祖宗留下很實用的老話,句句都是真話,越品越有味道
一籮筐的老話,老話不老,讀讀也好!
老祖宗的老話,再不收藏好就真的沒了!
老話說:不吃鹽會沒力氣,這是真的嗎?
最經典的8句老話,話糙理不糙,至今仍適用!
台中的東青會主辦權得而復失,真的應驗了那句老話「不作不死」!
老話說「女美娘,男丑母」是真的嗎?孕媽別再「誤會」寶寶了
懷孕了不能走夜路?老話有老話的道理,可別以為是迷信
老話說:「老不管小,越過越好」,教人及時對孩子放手,有理嗎?
老話「吃飯看灶頭,穿衣看袖頭」,這話說的是什麼道理?真的很准
老祖宗的六句經典老話,雖不中聽,卻很現實!
老話「低頭娶,仰頭嫁」,這話如今並不適用,但是卻依舊存在
別再相信「七活八不活」,真實原因如此,老話未必可信
一代不管一代,孫子不管奶奶,有些老話還真的挺有味道
老話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想告訴什麼真相?
俗話說「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這些老話的生命力咋這麼長?
十句老話,話粗理不粗
老話說「狼狽為奸」,狼都認識,但是狽是啥玩意?你可能猜不到
老話說「男戴觀音,女戴佛」,寓意真的很實用?
老話「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個壞老三」,原來真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