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源自日本野太刀的明代御林軍大刀,實戰性到底如何?

源自日本野太刀的明代御林軍大刀,實戰性到底如何?

前段時間,電影《綉春刀2》的上映,讓觀眾們對明代武器有了一個基本概念。其中陸文昭、丁白纓所持的雙手長刀讓觀眾印象深刻。這種雙手長刀和《綉春刀1》中,大師兄周一圍所持長刀都是同一種刀。對於這款刀,說法眾多,有叫苗刀的,有叫戚家刀的,還有叫斬馬刀的,但其實這些稱呼都不對。

電影中陸文昭、丁白纓所持大苗刀和戚家刀

首先,根據《武備要略》中的斬馬刀圖樣,可以看到斬馬刀其實就是長柄砍刀,跟雙手長刀根本不是一個種類。戚家刀這個名稱也並不準確,嚴格的來說並沒有戚家刀這個刀種。坊間一直傳說戚繼光仿照倭刀發明了戚家刀來抗倭。但實際上雖然戚繼光所著《紀效新書》中有記載一款長刀,戚繼光稱之「此自倭犯中國始有之。」但是這種長刀戚繼光僅僅拿來當做火槍手的防身武器。

丁白纓戚家刀

根據《紀效新書》的記載:「唯鳥銃手賊遠發銃,賊至近身再無他器可以攻刺,如兼殺器則銃重葯子又多,勢所不能,唯此刀輕而且長,可以兼用,以備臨身棄銃用此。況有殺手當鋒,故用長刀備之耳。」這種長刀的尺寸記載是:「長刀刃長五尺,後用銅護刃一尺,柄長一尺五寸,共六尺五寸,重二斤八兩。」根據考證,戚繼光在這裡用的是周尺,一周尺合今23cm,也就是全長149.5cm左右。因為如果是營造尺,每尺合32cm,全長就208cm,這個長度的刀並無實物出土,而且這麼長的刀只重二斤八兩,就只能是鐵片子了。

《紀效新書》中長刀插圖

而且這種長刀也並非戚繼光一家獨創。程宗猷的《單刀法選》中也有記載:「古云:快馬輕刀。今以倭刀為式,刀三尺八寸,靶一尺二寸,則長有五尺。」這裡就是正常的營造尺,單刀刃長約120cm,柄長約38cm,通長160cm。

目前,一米五到一米六左右尺寸的明代長刀出土很多。但是筆者本人還沒見過有入戚繼光記載的加了一尺銅護刃的刀條。所以這種長刀非要被稱作戚家刀顯然是不準確的。至於苗刀的名稱也並不準確,苗刀這個名字是民國時期才出現的。雖然民國時期的苗刀是明代長刀的直接傳承,但是尺寸已經縮短到一米四以下。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的《出警入蹕圖》中所繪御林軍大刀

其實,在兵器界,一般要麼稱這種明代長刀為明長刀,要麼稱之為明代御林軍大刀。這是因為明代御林軍大多配備這類長刀,這在明代古畫《出警入蹕圖》中就有描繪。筆者就根據存世的明代御林軍大刀,找刀匠專門訂做了一把仿明代御林軍大刀。首先我們看一下存世明代御林軍大刀原型。

這把存世明代御林軍大刀全長一米七,刀的原主人大約是一名高壯的軍漢。不過考慮到作者本人的身材,筆者還是選擇了按照程宗猷的《單刀法選》中所記載的尺寸來製作。因為筆者主要拿來習武所用,並不是單純收藏。按照自己身材來制定尺寸,這樣在日常練習刀法的時候會比較順手。

這柄仿明代御林軍大刀全長為159cm,刃長為118.8cm,刃最寬處為3.5cm,刃最厚處為0.8cm柄寬3cm,重心在護手前12cm左右處。刀凈重(不算鞘):1625g。《紀效新書》中長刀重二斤八兩,明代一斤約為594.6克,兩斤八兩就是1486.5克,不過《紀效新書》中的長刀全長是149.5cm左右,比這把刀短差不多10cm。這樣來算的話,這把刀的重量基本符合《紀效新書》中長刀的重量。

這裡要對比下明代御林軍大刀和其原型日本的野太刀。日本博物館中製作於貞治五年二月也就是1366年的一把刃長為124.5cm的野太刀,重量就為約2500克。雖然刃長比筆者這把刀要長6.5cm,但是重量幾乎重了近1千克。所以雖然明代長刀是仿照日本南北朝和室町時代流行的野太刀製作的,但實際上只是外形接近而已,厚薄以及刀刃剖面形狀,開刃角度等等都並不相同。

此為存世明代御林軍長刀實物的銅護刃細節圖,可以看到這把刀的銅護刃也就一寸多寬,遠沒有戚繼光《紀效新書》中所記載的一尺長的銅護刃那麼誇張。不僅如此,其他存世的明代御林軍大刀的銅護刃也都沒有那麼長。下圖就是另一把存世的明代御林軍大刀。

在程宗猷的《單刀法選》中記載拔刀出鞘勢是:「左手持鞘,右手陽持刀靶,先拔出少許,再用手掌托拏刀背,出離鞘口,以左手持靶,再換右手,共持刀靶砍殺。」很多人認為刀根這一段是不開刃的,不然不好拔刀。甚至還有你我拔刀勢:「此因刀長,遇急難時,難以出鞘,故以本陣中用刀者,你拔我刀、我拔你刀而用。」遇到緊急情況互相拔對方的刀用。

《單刀法選》插圖

由於筆者拔刀一氣呵成,並不需要握住一段刀刃二次拔刀。所以筆者的這把刀銅護手處也忠實地按照這把存世的明代御林軍大刀原型製作。

這種銅護刃現在稱之為吞口,這個結構的作用有幾種,首先是為了保護刀刃和使刀和刀鞘更好閉合。能讓刀劍入鞘後刀身或劍身不會直接與鞘口金屬裝具磨擦,同時兼有加大鞘口磨擦力以免刀劍脫鞘的作用。吞口還可以加固刀鐔,下有刀柄頂住刀鐔,上面吞口再卡住刀鐔,就可以使刀鐔在戰鬥中受到重擊也不容易鬆動。

最後一個作用就是它本身名字的意義,護刃。在實際戰鬥中,格擋是難以避免的,但是用刀刃格擋會非常傷刃。根據槓桿原理,手握刀柄處可是為支點,離手越遠的部分受力,需要對抗花費的力就越大。靠近手柄處來擋格對手攻擊,就可以輕鬆格擋對手的攻擊。筆者使用雙刀與人對抗的時候,一把刀主防守,一把刀主攻擊,運用護刃和刀鐔去格擋,可以用單手招架對方雙手刀的大力劈砍。另一把刀趁勢就可以殺傷對手。這並不是筆者單手力量強過對方雙手力量,只是槓桿原理的作用使得對方是一個費力槓桿的狀態,而是筆者招架對手的位置接近支點,比對手省力很多。這種情況下,護刃就可以承擔更多的衝擊。護刃多為銅製也是因為銅軟,能更好吸收衝擊力不會太震手。而且如果在經歷了多次戰鬥後,護刃被打壞了,作為一個配件來說也方便更換。沒有護刃保護的話,刀根處被打豁就對刀整體強度有很大影響了。

刀刃的刃材筆者選擇的是花紋鋼。現代的花紋鋼多是兩種不同含碳量的鋼摺疊鍛打因為色差不同形成花紋,這就導致具體使用哪兩種鋼來鍛打直接導致花紋鋼的性能。筆者這把刀使用的是65mn和T8摺疊鍛打。這是筆者比較偏愛的一種配比,保持性比單一鋼材要好。

最後上一下筆者持刀圖,這種長刀如果是表演的話轉起來舞比較好看,刀轉幾圈,然後人也跟著轉,刀光閃爍,刀繞人走。刺擊還可以使用長槍的滑把技巧,刀長砍對手下盤十分方便。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慘遭污名化的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跟他一比希臘人才是野蠻人!
金主就是受歡迎,清朝這個人國內罵死,國外受追捧
九頭蟲是個什麼鬼?蟲子?蛇?還是鳥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