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時候,夏天究竟有多熱?

古時候,夏天究竟有多熱?

古時候,夏天究竟有多熱

當時法國教士A.Gaubil(中文名「宋君榮」)正在北京,他在日後寄往巴黎的目擊報告中寫道:「北京的老人稱,從未見過像1743年7月這樣的高溫」;「7月13日以來炎熱已難以忍受,而且許多窮人和胖人死去的景況引起了普遍的驚慌。這些人往往突然死去,而後在路上、街道或室內被發現,許多基督徒為之禱告」。當時北京總共熱死多少人?宋君榮引用當時朝廷官員的統計稱,「7月14日至25日,北京近郊和城內已有11400人死於炎熱。

」。

古人消夏

《詩經》中有一首叫《七月》的詩,「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意思是把冰塊鑿下來,藏到冰窖里去。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跟蘆席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今年上海的夏天特別熱!2013年時,由於上海處在副熱帶高壓中心附近,曾出現連續4天日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的情況。時隔4年,副熱帶高壓又來了。

那麼,在古代,我國夏天有多熱?最熱的夏天出現在什麼時候?沒有空調的古人們又如何降暑呢?

熱災逢大旱杯水貴如油

在氣象學上,一般以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作為高溫的標準,如果多天在35℃及以上高溫,稱為「熱浪」,屬於氣象災害,古人稱為「熱災」。從《中國氣象災害大典·綜合卷》的統計分析來看,熱災相對其他自然災害並不是太多,與「霜災」並列,約佔總數的1%。

著名氣候學家竺可楨認為,在公元1900年以前,中國氣候史上出現過四個「溫暖期」,相應的也有四個「寒冷期」。除公元前1100年之前的第一個溫暖期持續時間很長外,其他三個總是交替出現。

相對來說,熱災多發生在氣候「溫暖期」內,明顯多於寒冷期。如從隋唐到北宋初年的第三個溫暖期內,夏季極端高溫天氣就較多。

唐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春夏大旱,粟麥枯槁」。《舊唐書·德宗紀》上稱,這一年「夏,熱甚」。通俗說來,就是這個夏天太熱了。

五代後梁開平二年六月辛亥(公元908年7月17日),《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四》記載,這天是「亢陽」,意思是太陽太厲害了,也就是老百姓說的「毒太陽」。

這樣的極端天氣在北宋初年較多,而且宋代詩中多有描寫。如孔武仲《伏中作二首》「酷暑已旬日,熏炙勢自如」;陳造《立秋日》「酷暑如酷吏,頃刻不可對」……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六月,大熱,民有渴死者」;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四月丁卯「隆暑」,六月壬午「人多渴死」。

在公元1400年以前,高溫熱浪天氣涉及範圍最大的一次,發生於南宋嘉定八年(公元1215年)。當時的皇帝是趙擴(寧宗),今河南、安徽、江蘇、湖南等省份均遭受熱災。這一年又恰逢大旱,災情嚴重。《宋史·五行志二》上有這樣的記載:「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燠」的本意是溫暖,史書上稱「大燠」,即「太熱了」。因為對水的需求過於旺盛,「行都斛水百錢,江淮杯水數十錢」。放在眼下,這一杯水能值10元人民幣,那時老百姓收入低,哪能喝得起「貴如油」的水?以致「渴死者其眾」。

乾隆八年夏最熱 京城熱死逾萬人

然而,嘉定八年並不是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史上最熱的夏天出現於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年。從《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第三卷「清代氣象記錄(上)」中可以看到,這一年高溫幾乎涉及半個中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等整個華北地區異常炎熱,可以說是超級酷暑。有關乾隆八年極端炎熱記錄,在所涉地的史志上均有記錄,茲錄幾條如下——

北京:「六月丙辰(7月25日)京師威暑。」(《續東華錄》)

天津:「五月苦熱,土石皆焦,桅頂流金,人多熱死。」(同治《續天津縣誌》)

河北高邑:「(五月廿八(7月19日)至六月初六日(7月26日)薰熱難當,牆壁重陰亦炎如火灼,日中鉛錫銷化,人多渴死。」(民國《高邑縣誌》)

山西浮山:「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乾隆《浮山縣誌》)

山東高青:「大旱千里,室內器具俱熱,風炙樹木向西南輒多死。六月間,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熱死。」(乾隆《青城縣誌》)

由此可見,當時的整個華北地區完全進入「燒烤模式」。《續東華錄》中使用了「威暑」來記錄當時的高溫,天氣熱得像發了威要吃人的老虎,來勢兇猛。

這一年夏天,以北京的情況最糟糕。當時法國教士A.Gaubil(中文名「宋君榮」)正在北京,他在日後寄往巴黎的目擊報告中寫道:「北京的老人稱,從未見過像1743年7月這樣的高溫」;「7月13日以來炎熱已難以忍受,而且許多窮人和胖人死去的景況引起了普遍的驚慌。這些人往往突然死去,而後在路上、街道或室內被發現,許多基督徒為之禱告」。

當時北京總共熱死多少人?宋君榮引用當時朝廷官員的統計稱,「7月14日至25日,北京近郊和城內已有11400人死於炎熱。」實際被熱死的人數當不止這些,加上其他地區,死人之眾可想而知。

史上最熱夏天的溫度到底有多高?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古氣候研究室主任、氣候變化研究首席專家張德二的研究換算,1743年7月20至25日下午的氣溫值,均高於40℃。其中以7月25日的溫度值最高,達到了驚人的44.4℃。

這一極端高溫紀錄至今未被超過,1942年和1999年夏季,華北先後出現了兩次極端高溫紀錄,分別為42.6℃、42.2℃,低乾隆八年2℃上下。

沒有空調風扇古人如何度夏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人們主要靠冰來降溫解暑。先秦時代,時人便利用天然冰來製冷,給食物保鮮、做冷飲。《周禮》記載,當時周王室為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了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負責人稱「凌人」。此部門的編製不小,共有80名「職工」。一般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工人開始採取天然冰塊進行儲存。

後來,人們想出辦法在冬天時把冰保存在地下室里。《詩經》中有一首叫《七月》的詩,講到奴隸們在冬天去鑿取冰塊,供貴族享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意思是把冰塊鑿下來,藏到冰窖里去。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鮮稻草跟蘆席鋪墊,把冰放到上面之後就覆蓋稻糠、樹葉等隔溫材料,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

由於這樣儲存,每年大概會有三分之二的藏冰會融化,所以古人常常將藏冰量提高到所需使用冰量的三倍。河南新鄭、河北易縣、陝西咸陽等地,都曾發現戰國時期的冰井。

在炎熱的南方地區常年氣溫都在零度以上,沒有冰怎麼辦?大約在唐朝末期,工匠們在生產火藥時開採了大量硝石。他們偶然發現硝石溶於水時會吸收大量的熱,能使周圍的水降溫直至結冰。於是一些能工巧匠便開始利用硝石製冰。工匠們將水放入罐內,取一個更大的容器,在容器內放水,然後將罐子放在容器內,並不斷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結果罐內的水結成了冰。

漢代時,皇宮裡設有冬夏兩用「空調房」。《水經注》記錄,建安十五年,曹操在河南鄴城大興土木,修建了銅雀、金虎和冰井三台的事情。「冰井台」挖深井採集冷氣,在廳內或是需要的房間挖一深井,上面用蓋子蓋妥,蓋子上鑿孔,夏天便有冷氣從下面出來,而冬天則有暖氣上來,保證廳堂溫度相對穩定、宜人。

當然,這些都是權貴階層的享受,古時候老百姓們在炎炎夏日裡的生活還是相當疾苦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和珅與乾隆關係到底有多好?曾經給和珅一道密旨,和珅臨死前才知道這個秘密!
康熙十六子允祿,躲過了康熙朝的九龍奪嫡,卻沒躲過乾隆朝的逆案

TAG:乾隆 |

您可能感興趣

古時候冬天有多冷?有詩為證
古時候沒有電,晚上的時間漫長難熬,天黑後女子們都在幹什麼?
貂蟬究竟有多美呢?古時候的容貌復原圖曝光後,網友:驚為天人!
古時候,連夏天都有詩意的名字
古時候晚上不像現在有狠多娛樂項目,那麼古代人晚上都做些什麼?
古時候雖然沒有電,但夜生活毫不枯燥,天天晚上辦大事!
古時候的秀才一年有多少俸祿?真相跟大多數人想的一樣!
如果古時候也有壓歲錢,你會收到什麼?
上古時候真有龍嗎?
古時候沒有電,晚上的時間非常難熬,天黑以後女人們都幹什麼
古時候有空調嗎?
古時候沒有電沒有燈,那古人們晚上一般做什麼?
古時候的「春凳」,為何現在幾乎每一個酒店都有?
古時候沒有洗髮露,當時的人多久洗一次頭髮?傳教士日記:都臭了
古時候的青樓,都有哪些娛樂項目?
詩詞丨古時候,連夏天都有詩意的名字
古時候那些奪嫡失敗的皇子,下場到底有多麼恐怖?
古時候,連風都有自己的名字!
關於古時候的自由潛水,你究竟知道多少?
古時候的這幾位男子有多好看?沒有畫像卻更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