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民國烈士陳天聽的死因謎題
劉以芬《民國政史拾遺》云:
當前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余留學日本,暑期乘輪歸國,抵門司時,波平如鏡,船中人群集艙面,或步或談。有閩人陳不浮者,新畢業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班,亦乘是輪歸,隅坐獨飲,微醺,忽起立演說,略云:「列強侵略中國甚急,滅亡之禍,迫在眉睫,而舉國醉生夢死,冥然罔覺。其稍有識者,亦無一肯為魯仲連、楚靈均,以喚起國魂,吾願首為之倡。」語及此,忽攀登船欄,一躍入海,眾阻之弗及。船主立命停輪,放舢板撈救,門司雖為內海,然海面甚闊,歷三十分鐘,卒無所獲。(《民國政史拾遺》,劉以芬著,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39-40頁)
作者劉以芬與死者陳天聽(字不浮)系小同鄉,都是福建福州人,都曾在晚清赴日本學法政:陳天聽入讀日本法政大學,劉以芬入讀早稻田大學。不過二人交情,似乎泛泛,劉以芬的這段記錄,更多以見證者的姿態——他只是碰巧撞見了陳天聽之死——而非朋友的姿態,未免有些疏漏。試以李伯元《南亭筆記》為補充:
陳天聽,福建人,卒業東京法政大學。與其同儕數十人,乘博丸返國,舟發神戶,因就其儕縱談中國大局。有閩商某者,歷舉日本窺閩之跡,述於陳前。陳則大憤,就眾討論救亡策。眾皆曰:「此國際交涉,權在政府,我輩手無斧柯,無能為也。」陳聞而憤甚,即語於眾:「吾今業成返國,將焉所用,顧能眼瞪瞪視他族入侵吾國乎?」語罷,奮然出登甲板,已決死志。適遇朝鮮人某,又相與論日本縣韓事,陳益郗歔慷慨眥裂。值日本人某,閑閑然立船首,睨視陳與朝鮮人談話,眼鼻之間,若甚揶揄者。陳因戟手前指是日本人而詈之曰:「曩者汝國,謂俄人為暴,假義聲以兵蹂我疆土,口血未乾,遂志亞東大計,而以暴易暴,且又加甚。汝僬僥細民,不知遠圖,徒知侵略吾無告之國,為歐美人倀,誠今日擾亂東方和平之賊也。」即奮拳擊此日人,並蹙之以足。比日人洶懼遁去,陳即大呼曰:「吾志不能遂,願齎恨死,望我同胞無忘敵寇,而急綢繆牖戶。」乃躍身入海以死。同船之學生五六十人,聞變,急趨,群集資要船主停機。下小艇覓其屍。海天冥冥,杳不可得。(《南亭筆記》,李伯元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頁)
先說一點疑問。李伯元因肺病卒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英年早逝,舉世同悲。陳天聽之死,則是後一年的事,居然出現在書中,這到底是作家未卜先知,抑或起死回生呢?其實書中還有一些細節,只可能發生在李伯元死後,如卷十四「陳中丞戳殺革命黨」一則,謂陳夔龍擔任漕運總督期間,夜中遇刺,刺客三名,悉遭擒殺,對外稱三人系太湖梟匪,「其實徐錫麟類也」(第302頁)。案,徐錫麟的革命黨身份曝光,當在刺殺恩銘之後,這同樣是1907年的事。故而我推測,《南亭筆記》記錄「陳天聽齎恨投海」等,並非李伯元親筆,極有可能系其遺著整理者所做的手腳(《南亭筆記》初版於1919年,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署名「武進李伯元著,涇縣胡寄塵校訂」)。
這則筆記,比之劉以芬,顯然詳實多了,尤其對陳天聽自殺心理的描繪,層層遞進,慷慨激昂之好男兒形象,躍然紙上,令人擊節。由於不能確認作者到底為誰,則難考證出處與真偽,只能姑妄聽之。不過,對照蔡人奇《藤山志》所載陳天聽事迹,可知《南亭筆記》縱有渲染,大體不誣。
蔡人奇和陳天聽同鄉、同庚,不僅是好朋友,還是親家:陳天聽之子與蔡人奇之女自幼便定下婚約。其所撰《藤山志》於民國三十八年(1949)付印刊行,卷三寫陳天聽,這應是關於陳氏最可信的史料:
陳烈士名天聽,字不浮,藤之塔亭人,進士自新仲子也。少聰穎不羈,博覽群書,尤眈乙史,上下四千年了如指掌。所為文多奇氣,不規矩於繩尺。性嗜酒,倚劍高歌,睥睨一世,脫有棖觸,繼之以哭。遇流俗齷蹉輩,輒面斥,不稍寬假,以故多所取忌於時。然生平仗氣節,重然諾。與人交,出肝膽相示,無少緣飾,人亦以此樂近之。民國前八年赴湘,以幕籍咨送日本,留學法政。民前五年畢業,四月十九日乘博愛丸歸國。二十夕,舟次遇一韓人,彼此交談,有同病相憐之慨,遂痛哭一夜。二十一日,舟發神戶,至播摩灘午餐,復與同歸人縱談強鄰壓迫,義憤填胸,淚如雨下,旋即默然,獨步艙面,俄而大呼曰:「中國竟無人耶!」一躍而下,時四月二十一日未時也。年三十有五歲。(《藤山志》,蔡人奇著,上海書店1992年版,第11-12頁)
把這三段話並置一處,陳天聽之死的因果與過程,大略可見。哪怕民國不曾追認他為烈士,他也符合古代烈士的定義,那是與忠臣並稱的烈士,忠臣孤憤,烈士死節,令人既悲且敬。
如陳天聽這般,因傷心國事而蹈海(江)自盡,那個時代,不乏其例,前有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自殺的陳天華和上海黃浦江自殺的姚宏業,後有在英國利物浦大西洋海灣自殺的楊毓麟(楊毓麟有一個別名叫「蹈海生」)。置身其中,無論生死,陳天聽都顯得黯淡無光,以致今天幾乎沒有人記得他的名字。我之所以寫他,用意不在翻案,把他抬到陳天華們的歷史高度,而著眼於他的死亡所激起的波瀾。
陳天華
陳天聽的死訊,傳到其家鄉,反響激烈,福州革命黨人在下渡十錦祠舉行追悼會,弔唁者盛極一時,彭壽松在會上慷慨演說,痛哭流涕,當場剪去髮辮,立誓推倒滿清。不過其死訊傳到日本東京,則在留學生界引來一些爭議。劉以芬記道:
時林宗孟(長民)方在東京,大不以陳之死為然,特挽以聯云:「無所效而逃,名曰逋戶;忍自戕其命,罪浮殺人。」所以責之者深也。句成以示其友人,咸以持論過激,力勸阻之,林慨然曰:「今日國勢危殆若此,全賴有識之士相與戮力,庶足以圖挽救,若人人皆以死了責,徒竊愛國之名,而不舉救國之實,前途尚可問乎?吾寧得罪死者,不願使生者群相效尤,至貽無形之大患!」其言亦殊有特見。一時留學界對陳之死,或譽或毀,莫衷一是。
林長民的輓聯,翻譯成白話,大意是:像陳天聽這樣逃避責任,一死了之,屬於典型的懦夫,他殺的雖是自己,罪過卻甚於殺害他人。如此立論,一來誅心,二來以大義責人,在古往今來關於自殺的爭論當中,並不鮮見。只不過古人往往以此批評百無一用之書生,爭議不大;林長民則在責備捨生取義之志士,不免被認為「持論過激」。
我們且來參看古人的批評。清儒顏元云:「吾讀《甲申殉難錄》,至『愧無半策匡時難,惟餘一死報君恩』,未嘗不泣下也,至覽和靖祭伊川『不背其師有之,有益於世則未』二語,又不覺廢卷浩嘆,為生民倉惶久之。」他還嘲諷道:「宋元來儒者,卻習成婦女態,甚可羞。『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即為上品矣。」
倘若不解此中深意,再看天醉居士洪允祥——他是林長民的同時代人——《醉余偶筆》所論:「《甲申殉難錄》某公詩曰:愧無半策匡時難,只有一死報君恩。天醉曰:沒中用人死亦不濟事。然則怕死者是歟?天醉曰:要他勿怕死是要他拚命做事,不是要他一死便了事。」顏元與洪允祥批評的都是儒者,後者立論尤為苛刻,他視儒者為「沒中用人」,既然無用,那麼其生死都於世無益。
洪允祥和林長民皆以事功為標尺,批評自殺者不該「一死便了事」「以死了責」,如果大家都死了,誰來做事,誰來救國?這樣的論調,不可謂不正大,不過從另一面看,卻顯得褊急。倘把亡國之人分作苟且偷生、自殺殉國與忍辱負重三種,可知自殺者固然不如忍辱者可敬,卻比苟活者可貴。須知臨危一死,已經是覺悟和勇氣的表現,何況他們的死亡,未必全是逃避,除了殉國、殉道,還有喚醒世人之意,如劉以芬等輓聯雲「一死嚇醒鼾睡人」;《藤山志》亦云,陳天聽願以一死,「冀國人聞風猛省,急起圖強」。
林長民
在陳天聽之前,陳天華、姚宏業之死,已經激起一些爭議。湯增璧《崇俠篇》云:「長沙有兩士,葬清芬於魚腹,沉幽怨於滄流,志行荼苦,而不可以為訓。」陳天華和姚宏業雖非長沙人(陳是湖南新化人,姚是湖南益陽人),卻埋骨於嶽麓山,可稱「長沙有兩士」。湯增璧認為他們的抉擇不足為訓,正含批評之意。當然還有一種我們更熟悉的聲音,稱陳天華之蹈海,姚宏業之蹈江,目的是「不惜犧牲生命來激勵國人進行革命」。這兩種論斷,針鋒相對,從各自的立場與視角來講,皆可立足。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如林長民批評陳天聽,把生死強行對立開來,正落入了二元論的僵硬窠臼。更可取的態度,該是將生死視作一體,它們的區別——如果一定要區別的話——只在難易,或者說哪個更難。譬如為了保護趙氏孤兒,公孫杵臼問:「立孤與死孰難?」程嬰答:「死易,立孤難耳。」公孫杵臼道:「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彊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為了爭奪北上刺殺滿清重臣鐵良的任務,吳樾問:「舍一生拚與艱難締造,孰為易?」趙聲答:「自然是前者易而後者難。」吳樾道:「然則,我為易,留其難以待君。」「議遂定,臨歧置酒,相與慷慨悲歌」。所謂生死之辯,正當如此:生者與死者之間不是詰責,而是尊重,不是分道揚鑣,而是肝膽相照。
說到吳樾,遂想起晚清關於暗殺的爭論。1909年,汪精衛與胡漢民通信,討論暗殺。胡漢民持反對立場,一大原因是革命人才難得,清廷覆亡在即,「此時殺一虜首,失一精衛,等於以鼠首相殉」,說白了,就是不值得,不划算。看看這論調,與林長民、洪允祥何其相似。然而在汪精衛看來,革命人才為革命而死,屬於正道,如果說自己不是應該為革命而死之人,那麼「吾黨孰為可死之人」?相形之下,胡漢民考慮的是生的重量,汪精衛考慮的則是死的重量,生死之辯,糾結如斯。
這一年底,汪精衛進京行刺攝政王載灃,行前給南洋同志留有遺書,其中依然談及生死之辯,從他的調和論,反而折射了時代與人心的裂痕:「……然死者長已矣,至於生者,因將來革命之風潮日高,而其所負之責任亦日重,其勞瘁苦況必有十倍於今日者。弟不敏,先諸同志而死,不獲共嘗將來之艱難,此誠所深自愧恧者。望諸同志於死者勿寬其責備,而於生者則務為團結,以厚集其力。惟相信而後能相愛,惟相愛而後能相助。」
2017年5月12日
【作者簡介】
羽戈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青年學者、作家。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俞天任:為什麼說「不要去預測地震」?
※王永利:每一把剪刀都有剪不斷的故事,奶奶的更是
※姚遙:面對突發的地震,遊客該怎麼辦
※吳鉤:一場關於皇帝應怎麼稱呼生父的爭論
※西閃:在明清時代,醫患關係也是個大問題
TAG:騰訊·大家 |
※歷史謎題系列: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真的投降曾國藩了嗎?
※歷史謎題系列: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真的比其他將領高明嗎?
※《騎士拯救女王》:在謎題中開闢勝利之路
※歷史謎題系列:劉永福和他的黑旗軍
※千古謎題:唐朝滅亡後,從秦朝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究竟去哪兒了?
※通天狄仁傑:狄仁傑解開謎題,冷月為將軍後人!
※千古謎題,秦始皇的傳國玉璽最後去了哪裡?
※千古謎題:波斯王老婆被亞歷山大俘虜,兩年後懷上身孕,波斯王:感謝您的善待
※歷史謎題系列:明太祖朱元璋和清聖祖康熙,誰在中國的歷史地位更高些?
※困惑無數宇宙探索者的幾大謎題,愛因斯坦和霍金想到四個,你呢?
※中國近代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死前說了蹊蹺三字,留下百年無解謎題
※陳冠希又diss吳亦凡?揭曉S女士大婚的小謎題!撈金夫妻?
※海賊王和之國篇:尾田前期謎題解開,艾斯將在回憶里登場
※海賊王:喬巴身上有三個謎題,兩個讓喬巴實力匹敵大將
※男士護膚謎題:先洗臉?還是先刮鬍子?
※火影忍者的最大謎題,忍者之神究竟是怎麼死的,網友:令人震驚!
※海賊王:羅傑沒成為海賊王之前的稱號是什麼?最新劇場版或許能解開謎題
※世界謎題,愛因斯坦的生日和霍金的忌日是同一天?這是巧合嗎?
※歷史謎題——吳三桂當年起兵叛清真是因為他想當皇帝嗎?
※雍正生死謎題:被呂四娘刺殺?還是服丹藥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