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消逝的文明:史書記載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阿房宮
儘管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起源很早,但大規模的帝王宮殿建築營造很可能始於完成大一統偉業秦代的初期:「秦成,則高台榭,美宮室,聽竽瑟之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而且:「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作信宮渭南已,更命信宮為極廟,象天極。自極廟道通驪山,作甘泉前殿,築甬道屬之。」
然而,見於史書記載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開始創建的咸陽上林苑內的朝宮前殿阿房宮。這一年是秦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之後的第10年,距離秦始皇駕崩僅3年,距離秦亡也僅6年。顯然,僅僅從時間上分析,這就是一個不大可能完成的工程。但從史料的描述中可以發現,這是一項曠古未有的宏大工程。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
這裡描述了阿房宮的大致位置、空間尺度、周圍建築格局及其基本的空間構想與象徵意義。從這篇文字中,可知道阿房宮建造於咸陽城外的上林苑中,是秦代朝宮(有可能是秦代天子的正朝所在?)的前殿,其地位大約相當於明清時代紫禁城內的前朝正殿——太和殿。換言之,朝宮前殿阿房宮很可能就是代表秦代帝王最高權威的前朝正殿——路寢之殿的所在。這座前殿周圍有閣道環繞,殿前遠對南山,高大的南山之巔恰好形成朝宮前的門闕。前殿之後設有復道,將阿房宮與渭河北岸的咸陽城連通。這座聯繫阿房宮與咸陽城的復道,如同是天漢中連接營室星的閣道,使前殿阿房及朝宮其他部分與南山、渭河以及渭河之北的咸陽城聯繫而成一個規模巨大、氣勢恢宏的整體空間,象徵了君臨天下大一統帝國皇帝的至高無上與帝國疆域的浩瀚無垠。
當然,最重要的是,《史記》中還具體記述了阿房宮的基本尺度:「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由秦代時的一步為6尺,一丈為10尺,一尺約為0.231米,可以大略推算出這座阿房前殿的台基摺合今日的尺度為:東西693米,南北115.5米,殿基面積約為8萬平方米。如此大的殿基面積,其大殿的建築體量無疑也會相當驚人,故《史記》中有雲,其上可以坐萬人,其下可以建五丈旗,實非虛語。
據考古發掘,秦朝宮前殿阿房宮確有遺址發現(圖1-8)。現存一座長方形夯土台基,實際探測台基的長度為1320米,寬度為420米(圖1-9),摺合秦尺:東西長570餘丈,南北寬180餘丈。還有一說,台基殘址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台基頂面距離周圍現狀地面高度為7~9米(約為秦代的3.9丈)。這似乎比文獻中所描述的長500步、寬50丈的殿基尺度要大出許多。
考慮到這一巨大基座有2000餘年的歷史,有可能遭到了自然或人為的剝蝕,其高度應該比3.9丈要高,假設其基座高約4.1丈(殘存3.9丈),其殿身台基高度參考歷代宮殿台基,假設為9尺,以取「九五之尊」的意義,兩者之和約為5丈。由此,可與《史記》中所謂「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的描述相契合,從而對阿房宮大殿台基最初的設計高度做一個猜測。
首先,可以將這個長近600丈、寬約180丈、高約5丈的秦代夯土台基遺址想像成是秦代朝宮前殿阿房宮的基座。而且,由於這一台座為東西長、南北寬,呈坐北朝南之勢,與文獻中記載的坐北朝南的前殿阿房宮是一致的。再將前殿阿房宮的長寬尺寸放在這一台座之上,可以發現兩者似乎十分匹配。換言之,秦代朝宮前殿阿房宮大台基的尺度,以考古發掘中所獲得的數值推算,大約為東西長1320米(約952步,接近前殿東西面廣長度500步的2倍),南北寬420米(約180丈,恰為前殿南北進深長度50丈的3.6倍)(圖1-10)。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台基之上,建造尺度如此巨大的殿堂,兩者之間在造型、結構乃至尺度邏輯上都是相互契合的。由如此巨大的基座遺址推想,或也可以大體上印證:司馬遷對於阿房宮基本尺度的記錄很可能就是最初的真實設計尺度。
此外,從朝宮前殿阿房宮的長寬比例進行觀察,也存在有某種令人難以捉摸的比例關係:其殿通面廣500步(693米,以秦代一尺為0.231米推算a,為300丈)恰好是其殿通進深50丈(115.5米)的6倍。說明這座大型殿堂的面廣與進深比,很可能存在有某種內在的結構與空間邏輯關係。
事實上,這一平面長寬比為6:1的比例關係絕非偶然,很可能是秦人刻意設計的結果。因為,按照秦代度量衡制度,1步為6尺,1丈為10尺,則500步恰好就是300丈。也就是說,《史記》行文中的「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也可以表述為「東西三百丈,南北五十丈」,如此,就能更為直觀地看出這兩者之間的比例關係。只是司馬遷在這裡分別用了兩個不同的長度單位——「步」與「丈」,來描述這一事實。在了解了這一奇妙的6:1的比例關係之後,不由得令人產生一個疑問:秦人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整齊的長寬比例來建造這座代表國家最高統治象徵的重要殿堂?這其中是否可能蘊含著某種象徵性意義?
有一點應該提及,秦人已經開始相信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的「五德終始」說,即由五行「木、火、金、土、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周而復始地循環流轉相生相剋。王朝更替也應該符合這一流轉生克規律。秦人認為周為火德,欲克火,代周而興的秦應取水德:「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
在古代《周易》的卦義之中,有「天一生水位乎北,地六成之」之說,且以《周易》後天八卦言之,北方為坎,為水,為黑。也就是說,五色中的黑色代表了水。換言之,數字「六」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水德的象徵,而尚水德者在色彩的取向上亦尚黑。因此,在秦始皇登基甫爾,即昭示天下:「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尚)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同時,秦人還「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顯然,這些與數字「六」有著密切關聯的法冠、車輿、丈量尺寸以及統一設定的全國郡縣數量與配置的殿前金人數量,應該都是秦人刻意而為的。
那麼,為什麼秦人又不直接將這座象徵帝王最高權力的朝宮前殿阿房宮作「東西三百丈,南北五十丈」這樣更能體現秦代「水德」之象徵意義的表述,而要令人費解地表述為「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甚至又特彆強調了「下可以建五丈旗」呢?顯然,這個刻意突出數字「五」的表述方式「:五百步」「五十丈」「五丈旗」,其內涵也一定有設計者當時所特別期待的某種象徵性意義。因為從戰國時興起的五行學說的數字象徵來看,數字「五」,其實象徵了五行中的「土」,從而也象徵了「東、西、南、北、中」大地五方之「中央」的地位,正與這座象徵「天下之中」的帝王宮殿正殿的地位相匹配。
此外,「五」與「六」所代表的土與水也還具有某種相輔相生的作用:「十一月冬至日,南極陽來而陰往,冬,水位也,以一陽生為水,數五月……三月春之季,季土位也,五陽以生,故五為土數,此其生數之由也。故五行始於水而終於土者,此也。」也就是說,無論是數字「五」和「六」,還是這兩個數字所代表的五行之中的「土」與「水」,都具有相互依存的作用。而據古代中國人的五行觀念,則五(土)為六(水)之生數,秦代朝宮前殿阿房宮採用的既合乎數字「五」又合乎數字「六」的長寬尺度應該可以理解為是當時人的一種刻意為之的設計。
書名:消逝的輝煌
作者:王貴祥, 著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128.00
※職場秘典:如何善待有見識但不聽話的人?
※新天鵝堡:童話國王的悲情人生
※准媽媽不良習慣容易懷上畸形兒
※帶著孩子去上班,你期待嗎?
TAG:書問科普 |
※中國宮殿建築的巔峰之作——大明宮
※西藏的廟宇宮殿為什麼建在山崖上?
※唐朝大明宮復原圖:當時全世界最輝煌的宮殿群,可惜毀於唐末戰亂
※印刷史上的里程碑:清宮殿版書
※瑞典的冰宮殿堂
※記憶宮殿與臆想倉庫
※清宮劇中皇帝寢宮是故宮最傳奇宮殿,見證清廷兩百年風雲歷史
※福原愛探望王楠,無意曝光冠軍豪宅,富麗堂皇堪比宮殿!
※唐帝國最宏偉壯麗的宮殿群唐朝的國家象徵,如今成為市民的公園
※它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 康乾盛世「以孝治天下」的代表
※布達拉宮:見證西藏歷史的宮殿
※《枕上書》「阿蘭若之夢」宮殿質樸清新,熱巴光叔高甜吻照首曝光
※大唐帝國的宮殿:大明宮
※山頂上的神奇宮殿遺址
※藝術|石頭裡的神聖宮殿
※宮殿和金字塔!高科技手段探究被叢林掩藏的瑪雅遺迹
※婚禮聖地,宮殿廟宇全都濃縮在這片島:巴厘島:森林海洋之間的治癒時光
※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
※發現中國最古老的宮殿!炎帝神農氏起源於此?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黃金和寶石打造的夢幻宮殿「泰國大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