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地震突襲九寨溝

地震突襲九寨溝

昨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強震發生後,餘震不斷。西安、蘭州、四川省內多地有震感。截至發稿,地震已造成19人遇難,247人受傷。

四川為何地震多發?地震發生越來越頻繁嗎?九寨溝地震後,我們又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回顧2008年6月的《中國國家地理》地震專輯,並結合一些最新的地震研究成果,希望和大家一起找到答案。

為什麼又是四川?

從2008年汶川大地震,到2013年雅安蘆山地震,再到剛剛發生的九寨溝地震,2008年至今,四川發生了三次震級超過7級的地震(要了解震級、烈度、震中、震源等概念,請點擊《地理知識 | 那一刻,地動山搖》),為什麼四川會成為地震多發地呢?

地震是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應力突然釋放,引起的地球表層的振動。在中國,這些應力來自於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作用,再加上歐亞板塊深部地球動力作用的影響,巨大的晚第四紀活動斷裂十分發育,這些斷裂正是大地震的溫床。有歷史記載以來,中國大陸幾乎所有的8級和80~90%的7級以上的強震都發生在這些斷裂的邊上。

《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6月 供圖 / 范曉

我國的南北地震帶北起鄂爾多斯地塊西緣,跨越秦嶺,穿過龍門山,再沿安寧河—小江斷裂帶向南延至緬甸境內,成為分隔中國大陸東部相對穩定的鄂爾多斯高原、四川盆地和華南地塊與西部強烈隆升的青藏高原之間的邊界活動構造帶。它集中了中國有歷史記錄以來一半的8級以上大地震,是中國大陸淺源地震最活躍、地震分布帶狀明顯的巨型地震帶,亦是中國大陸地應力場一級分區的邊界,從上圖可以看出,四川地區正位於南北地震帶的中南段。

《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5月

將目光進一步聚焦在四川地區,就會發現川西及其鄰近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緣川滇、巴顏喀拉和華南三大活動塊體的交接部位,發育著多組具有發震能力的活動斷裂,這就意味著發生地震的可能。圖中的巴顏喀拉地塊像一塊頂端伸向西北的楔子,底邊與龍門山斷裂帶重合,南邊與鮮水河斷裂帶重合,2008年的汶川地震,就發生在龍門山斷裂帶上。

九寨溝地震的發生地基本也位於這一地塊上,其所屬地震帶為岷山地震帶或稱松潘地震帶,歷史上多有強震在此發生,如1976年8月16日和8月23日的兩次7.2級地震(松潘地震)。

中國地震越來越頻繁?

九寨溝地震發生不到12個小時,8月9日7時27分,新疆博州精河縣就發生了6.6級地震,連續的地震讓很多人驚恐而疑惑——中國地震越來越頻繁嗎?

關於全球地震活躍期,有學者認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蘇門答臘發生的9.0級地震拉開了2004-2018年全球強震的序幕。

俄羅斯科學家還發現,大地震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動會加強。例如,20世紀所有4場特大地震都發生在一個很短的時期內:1952年堪察加發生9級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亞諾夫群島發生9.1級地震,1960年智利發生9.5級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峽發生9.2級地震。現在,在他們所研究的半徑3000公里範圍內的262個周期中,有124個地震周期出現活動加強的徵兆。

一般認為,全球地震有活躍期,也有平靜期。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以前,每個地震的活躍期延續3至4年,它們之間就是地震活動的平靜期,通常為3到5年,多的是10年。

同樣的,中國大陸地震活動也存在某種周期性,但是這樣的劃分也有地域性和相對性,平靜時間段內也可能發生強烈地震,活躍時間段內也不是每年都會有大地震,而且要準確判斷和把握一個地震活躍期的起止、長短、強弱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科學難題。

1900年以來全國5級以上的地震年頻次圖,圖自中國地震信息網

地震有預報嗎?

有人會問,既然強震周期無法確認,那是否能儘快研究出準確的地震預報呢?九寨溝地震發生後,就有網友提出:「最近附近發生了泥石流,還有地震雲,這不都是預警嗎?」

如今,公眾經常把科學意義上的能夠收到防震減災效應的、國際上公認的地震預測的界定,跟一般的含糊的說法相混淆。預測是科學家的個人行為,而預報則應該是政府行為。地震預報又包括發震時間、震中位置和震級大小三個要素。預報所依據的,就是科學家們對地震的預測。

顯然,對於人類防災備災來說,只有地震的三要素預測比較有把握時,發布預報才能有效。但比較準確的地震短臨預報能不能實現?這個問題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沒有解決。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曉東認為,有三大因素決定地震預測是世界性難題,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第二、地震孕律的複雜性;第三、地震發生的小概率性。因此,即便地震科學家努力進行高精度地殼活動監測,但限於當前的科學水平,無論如何也難以拿出絕對有把握的預測。

不過,目前通過在一定地域布設相對密集(例如,台站間距15公里)的地震觀測台網,在地震發生時,利用地震波與無線電波或計算機網路傳播的速度差,在破壞性地震波(橫波或面波)到達之前給預警目標發出警告,可以達到減少地震災害和地震次生災害的技術,也就是地震預警系統

目前,國內外有眾多單位在研究地震預警系統。

圖自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地震預警示意圖,本圖描述了地震預警系統中的地震發生、地震波傳播、地震波採集、信號傳輸、信號分析、預警信息產生、發布、人員應急避險及工程設施應用地震預警信號減少次生災害等過程。

截止目前,上圖所示的預警系統經過了上萬次實際地震的公開檢驗,連續預警38次造成了破壞的地震。

圖自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

預警的作用有多大?早在2002年,第12期《西北地震學報》就有數據顯示,預警時間3秒減少傷亡率達14%,預警時間10秒減少傷亡率達39%,預警時間20秒減少傷亡率達63%。

需要警惕次生災害

這次九寨溝地震發生後,抗震救災活動隨即展開,此時除了要提防可能出現的餘震,更要警惕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次生災害指,強烈地震發生後,自然以及社會原有的狀態被破壞,造成的山體滑坡、泥石流、海嘯、水災、瘟疫、火災、爆炸、放射性物質擴散等一系列災害。

很多震例表明,強烈地震引起的次生災害有時非常嚴重,甚至會超過地震本身造成的損失,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1923年發生的日本關東大地震中,有很多遇難者死於那次最為嚴重的次生災害——火災。1933年四川茂縣疊溪的7.5級地震,山崩堵塞岷江形成的堰塞湖在45天後潰決,傾瀉而下的洪水淹死下游上千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過後,由於災區所處的龍門山斷裂帶本就是地質不穩定區域,大地震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多種地質次生災害。

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6月 供圖/范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理縣於16日發生5.9級餘震,震中在理縣薛城鎮與通化鄉之間。這就是薛城鎮的雜谷腦河在餘震時山體發生大面積滑坡的情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不該被冷落的猛禽
華夏大遷徙
中洞:苗族人的洞穴部落
在哪裡,我能夠得到治癒
地理知識 東莞有奇香

TAG:中國國家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暴雨突襲大別山嶽西,路面坍塌河水暴漲
「山地戰神」重炮突襲高原峽谷
暴雨突襲 安徽大別山區多地受災
氣候異常!特大冰雹突襲墨西哥積冰兩米,城市變雪原街道變冰河
中東地區或爆發全面衝突?以軍連續8次突襲此國!伊朗為何震怒?
狂風暴雨突襲杭州 吹倒大柳樹「西湖葵燈」景觀遭殃
絕地反擊!土耳其裝甲勁旅突襲俄軍基地,敘利亞一反常態,炮火覆蓋
暴雨突襲!河水猛漲!岳西一處路段發生坍塌……
唐朝戰爭:蘇定方大雪突襲,徹底掃平西突厥
敘軍大舉壓境了!飛彈突襲土軍陣地,數十門火炮瞄準叛軍陣地狂射!
5.8級地震!強震突襲我國台灣,閩台兩岸多地震感明顯
斗羅大陸:四千年魂獸突襲,柳二龍怒撕蠍子王,七怪都驚呆了!
反對派武裝高興早了!美軍導彈突襲敘西北,大批頭目遭一鍋燴
45架戰機突襲俄羅斯基地!俄軍震怒,直接炸碎對方老窩
夢碎太平洋!四架戰鬥機低空突襲 戰艦猛烈開火遭擊穿側腹
僵局打破!美盟友一路直撲海濱重鎮 直升機突襲反遭瞬間打爆
大雨突襲三鄉!全市暴雨預警信號升級為橙色
怒海爭瘋之綠帽和平突襲黑暗船長 南太平洋戰五渣的作死大戰
突襲:魚鷹進行遠程突襲訓練
龍捲風突襲美國愛荷華州,房子被摧毀小鎮幾乎被夷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