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是沒人點贊,世界上還能剩下多少「旅行狂人」?

要是沒人點贊,世界上還能剩下多少「旅行狂人」?

我們通過手機和社交網路看到了越來越多環球旅行的小夥伴,我們的旅行「成果」也常常會發在朋友圈、微博、Ins,臉書等社交平台上。

GIF/758K

我們愛著眼中的風景,也愛著社交網路里的贊、評論和轉發。

GIF/98K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沒有社交網路手機相機,你還會出門旅行嗎?

《英國電訊報》就請來了兩方來回答這個問題,一位是《你有經驗嗎?》(Are You Experienced ?)一書的作者威廉·薩克利夫(William Sutcliffe),另一位是身為「千禧一代」 的夏洛特·約翰斯通(Charlotte Johnstone)。

Q: 沒有自拍和社交網路 你還會去旅行嗎?

答主1:威廉·薩克利夫

我至今記得那種感覺:我趕到郵局,期盼著能在裡面發現一封薄薄的航空信,等著從倫敦來的隻言片語。

我還記得拿到信之後的那種喜悅,那是的國際長途電話也貴得離譜,每分鐘的話費相當於我一晚的住宿費。

再看看現在的背包客們:他們在每一個山頂上自拍,每天甚至幾個小時就給家人、朋友、熟人更新旅行中的細節:去了哪裡、酒店房間如何、吃了什麼。

旅行的人們向來喜歡積攢一些行程中的奇聞軼事,好讓家鄉的人們感到驚奇或印象深刻。對我來說,這些趣事要等幾周之後才會被分享;但對現在的人而言,一段經歷如果沒有被分享在網上、被別人點「贊」,那就相當於沒發生過。

GIF/1096K

自17世紀以來,「大旅行」就成為英國文化的一部分。

大旅行,也叫the Grand Tour,流行於上流社會,是一種以修學求知為目的的漫遊式旅行。

長期以來我們都相信,為了修身養性、增長知識,離開家投入陌生語言和風俗中的長途旅行是十分必要的。

要想了解世界,你就必須離開自己出生的那一畝三分地,走出「舒適的泡泡」,用比一個普通遊客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體驗當地更多的風景。

對於年輕人來說,旅行應該是一種深刻的體驗,我們通過這種體驗把自己與以前熟悉的事物切斷,挑戰自己的信仰,從而以新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

但是如今,太多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都已經電子化,從馬丘比丘(Machu Picchu)到達蘭薩拉(Dharamsala),每個旅舍都提供Wi-Fi,對「千禧一代」而言,這和沒出家門又有什麼區別?

這對旅行的本質又有什麼影響?

20 年前,我曾出版小說《你有經驗嗎?》, 被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的印度游指南列為「背包客經典(儘管我在書中沒少嘲笑孤獨星球的旅行指南)。

這部小說諷刺了年輕的旅行者,講述了一對情侶,他們分別代表在印度旅行的、最普遍的兩種人:她愛那裡的一切,每一次在路上遇到故弄玄虛的嬉皮士,都會上當受騙;他恨那裡的一切,離開發達世界的吃穿用度就幾乎無法生活。

成為一名職業作家30年後,最奇怪的事情之一就是,你早期的作品讀起來已經像是歷史小說了。

當我試著向自己的孩子形容互聯網普及之前的世界時,我在他們眼中看到的神情,就和我的祖母當年向我講述如何用馬和馬車運送牛奶時,我的神情一樣。

我最近在為新版本的故事進行實地調研,於是我去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的幾家背包客旅舍里住了一陣。但在那些地方看到的情景使我黯然神傷。

在以前,「休假」和「旅行」是有顯著區別的:前者是讓你在日常生活中短暫休息一下;後者則是去到很遠的地方,停留很長的時間,期待回來的時候能成為一個新的自己。

答主2:夏洛特·約翰斯通

我反而覺得社交網路提高了我的旅行質量。

我的「間隔年」旅行是在幾年前。

出發之前,我沉迷於在Facebook上看其他人的照片:小麥色的雙足泡在清澈的水裡,在馬丘比丘上的樹式瑜伽姿勢,狂歡節上的舞姿等等。

一開始,我會嫉妒得抓耳撓腮,但過了一陣之後,它們激勵我不再拖延,讓我開始我自己的旅行。我很慶幸自己付諸實踐了,因為這改變了我自己。正如上面的答主威廉·薩克利夫一樣。

在印度和尚比亞度過的幾個月是我一生中最艱難也最有意義的時光。

儘管我在衣服口袋裡裝著智能手機,但我真的覺得自己沉浸在一種外國文化中,我對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了解得很多。

所以我認為薩克利夫先生低估了當今旅行者的體驗。當然,我們旅行的方式有所改變,我們身邊的世界也在變化。

很多變化是好的:有事發生時你可以立刻給家裡打電話,你可以用手機定機票,可以從自動取款機取錢,甚至通過Google地圖找到隱藏的廟宇。

而且我不認為遙遠的非洲撒哈拉村鎮的青少年們沒有Facebook賬號——他們有,你在離開那裡很久之後還能通過 Facebook 跟他們保持聯繫。

與他人保持聯繫絲毫不會影響旅行的質量——獨立並不意味著自我隔離,年輕人要探索更廣闊的世界、領會自己的價值也並不需要切斷與家的聯繫。

和我們父母那一代人一樣,我們「千禧一代」也想在佛的神聖足跡前看日出,分享自己迷失在菲律賓的故事,和想法相近的陌生人交朋友——他們連夜轉乘兩趟巴士,只為了能在荒無人跡的海灘上把腳浸入水中。我們的價值觀和渴望是一樣的。

我們也必須應對同樣的挑戰。存錢、計劃和實行間隔年旅行是項艱苦的工作——而那只是出發前的準備。

在旅行中,即便你和朋友家人之間只有「幾條簡訊的距離」,你依然需要學會如何省錢、如何解決問題、如何發展與人溝通的技巧。

儘管年輕人經歷了一天的遊歷回到旅舍之後會熱衷於上網,但在大多數旅舍里,你仍然能看到我們聊天,討論世界、規劃未來。

沉浸在過去的浪漫主義情懷中想必十分美好:那些此去經年的間隔年故事是玫瑰色的。

每一代人都認為自己是特殊的一代,但世界在不斷前行。我已經對自己做出了一個承諾——如果我有了孩子,我永遠不會戴著「年代濾鏡」對他們說:這跟我們當年不一樣

在上一代年輕的時候,只要搭上飛機,就能把整個生活拋在身後。而對於Wi-Fi一代來說,走到哪裡都有「家」在跟著。

即便身處爭吵、疾病、思鄉和絕望之中,也要拿出手機笑著自拍然後發到網上。

這些笑容的持續時間,僅僅是按下手機和相機快門的那一瞬間,對很多人來說,這就象 征著一個抓住年輕人的陷阱:旅行會伴隨著一種壓力,它在不斷敦促你展現出幸福且符合大家期望的一面

旅行不只是關於去哪裡,還關於你留下了什麼。

(英倫圈綜編,編輯:湯石林,顆粒,參考:歐洲時報英國版,英國電訊報,圖片均來自於網路,轉載請註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圈 的精彩文章:

大家都以為喬治今天入學最緊張,直到威廉講了個「笑話」…
領BRP、警局註冊…別慌,告訴你如何做個淡定的新生
新£10下周到!3萬人送她和女王平起平坐,卻被英媒尬評…
年薪10萬鎊給土豪做保姆6個月後,再缺錢我也不幹了!
2017年華時代全球短片節全球火熱征片中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