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館丨人生在世需要一點高於柴米油鹽的品相
審美,是一種高於柴米油鹽的力量。
不少人困惑,好好的感情或是家庭,走著走著就散了。
章詒和在《往事並不如煙》這本書中寫過康有為一家的生活:
即使在艱難的日子裡,他們也要按照老禮給章家送一盆水仙,每根花莖套上五分寬的紅紙圈,「水仙自有春意,而這寸寸紅,則帶出了喜慶氣氛」。
不管時事如何,該怎麼過日子,該如何講究,一點不落,這是舊時人的風度。
有人說,好品位好審美都是靠錢堆出來的,其實,有審美,真的和錢無關。
人該以怎樣的品相活下去?
許多人都對審美有一種誤解,好像穿著最新一季的華服,拿著限量版的包包名表,豪門豪宅豪車,享用著最頂尖的設計師們設計出來的一切,就足夠有品。
但這最多只是追逐潮流而非審美,審美是一種分寸感,一種對於生活的專註。
奢侈大牌的華服,米其林三星的美食,當然也有其精緻用心之處,車水馬龍的市井,古法手工的餡餅,也自有其美學。但若不懂欣賞,並不能算真正擁有它們。
審美,更像是一種對於生活品相的最低要求。
有審美的人生,是即使家境落魄,沒有豐盛的食物,依然會把桌布熨燙的平平整整。
審美,與奢華無關
日本茶道里對生活的審美有更為細緻的表達:
「屋不漏,腹不飢,即應知足。自己運薪、燒水、點茶。先供佛,後讓他,己亦飲。」
每時每刻應知足,一舉一動應鄭重,端茶聚精會神,對人生才能真正有體味有認知。延展到生活中去,是每一個舉動都優雅自在,不能讓身邊的人不適,姿勢、呼吸、飲食……將美貫徹到每一個細節。
如何為美?他們的回答是,認真對待生活的每一個時刻,細緻關切的為他人著想。
這種對於生活、對於自己認真的審美,是和奢華完全無關的。
如果對於生活有過這樣的愛和美,人會擁有一種強大和勇敢,抵擋世俗的粗糙。
詩和遠方,不會只存在在有錢人的眼裡
現在很多人窮,往往不是窮在物質,而窮在精神。因為窮,所以對付過日子,因為窮,所以任由生活露出最粗俗的一面。
詩和遠方,從來不會只存在在有錢人的眼裡,真正美好的東西,都是沒有附加條件的。
閱讀、聽音樂、看風景、與有趣的人交談,這些讓心靈豐富和充盈的事物,不需要代價,需要的只是多一些對於生活的體會。
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所謂南山,就是自己心中嚮往的事物,而這些,不需要別人來定義,更不需要在乎價格、飛行里程、限量……這些標籤無非是引起更多的不滿足而已。
重要的是,以審美,找回自己生活的意義。
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反過來說,許多人一生努力,最後就差在審美上。喬布斯發明了優雅簡潔的手機,梵高、畢加索繪製出截然不同的畫作,陶淵明一人走在詩的桃花源里,無一不是審美。
好的審美,不僅在於對生活有細膩的體會,更能經受住時間的損耗:
柴米油鹽的生活里,需要一些審美帶來詩和遠方,雞毛蒜皮的世界裡,需要一些審美來抵擋時間。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後台找國館君
※那些年,老師說過的話
※國館丨千年第一世家,因何培養出錢鍾書、錢學森這樣的名人
※富二代殺人案:那個為了4萬塊的包包被備胎扔下19樓的女孩
※婚姻里,女人最不需要的就是賢惠
※10歲男孩嫌家窮:你們不配有我這麼優秀的兒子
TAG:國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