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在哪裡,道場就在哪裡
光嚴童子遇到維摩居士,向維摩居士致敬,問他∶老居士,你從哪裡來?維摩居士告訴他∶我從道場來。光嚴童子就問他∶「你道場在哪裡?」打聽打聽道場在哪裡,他從道場來。
老居士就告訴他,「直心是道場」,沒有虛假。所以我們看諸佛菩薩那種真誠、慈悲,經上講「遍一切處」。
世尊當年出現在世間是以出家身分示現成佛,諸位一定要曉得,同時還有一位以在家身分示現成佛的維摩居士,同時示現的兩尊佛。佛法是平等法,告訴你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就在你本行裡面就成佛了,不需要說"我學佛,大概要換一個身分".錯了,著相了。什麼樣的身分、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成菩薩、都成佛。"直心是道場",只要我們心地真誠,決定沒有虛偽,決定沒有虛假,以至誠心處事待人接物,你就是坐道場。
維摩居士又說,"發心是道場"。發心是什麼?發心修行,這個意思很廣。發心修行就是你要發心把你一切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能把事情辦好。辦哪些事情是修行?點點滴滴,日常生活當中統統都是。什麼叫修行?念念當中供養大家。我事情做好了,讓大家都得到受用,讓大家都生歡喜心,這就對了。
一切時、一切處,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做最好的樣子、最好的模範,這就是修行,就是維摩居士講的發行是道場。無論辦什麼事情,都能辦得很好,令一切眾生都滿意、都歡喜。
又說,「深心是道場」。深心,菩提心裏面的一分,直心、深心都是菩提心。深心是好善好德。要知道,好善好德不著好善好德之相,才是真正菩提心。如果好善好德,著了好善好德的相,只能算是個善心、好心人,不是菩提心。
不能覺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他所修的善行,善心善行感得三善道的福報,他修福,不能夠成為菩薩。所以好善好德不著好善好德的相,於好善好德裡面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深心,這樣能夠增長功德,能夠提升自己的境界。
又說,「菩提心是道場」,能離一切過失。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的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人能夠常存這個心,不但六道裡面的過失你沒有了,連四聖法界的過失也不會有。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十法界之內的過失都可以避免,菩提心的功德不可思議。
維摩居士說了這幾條之後,接著又說「布施是道場」。以清凈心布施,不求果報。如果我們凡夫布施,凡夫為什麼布施?希求果報。佛在經上講,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
你修財布施,你得財富。如果你有希求果報,你所得的很有限,得的不大,如果你沒有求報的這個意念,那這個果報是盡虛空遍法界。因為你所修決定跟你的心相應。你的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心量是等虛空法界,所以一絲毫的善,果報都是遍虛空法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你壽命到了,沒有了,到最後你的地位、財富是一場空。
所以要曉得,無分別心,那個果報不可思議。你這種布施生生世世,無論你在哪一道、無論你在哪一個佛國土,你的受用都不缺乏。衣食住行,我們今天講物質生活永遠不會缺乏,財施!所以你才曉得,無分別心,這個大,為什麼?沒有界限。我們應當要學。
「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這個願,滿足你自己的願望。持戒就是守法,事事都能夠守規矩、都能夠守法度,哪有不滿願的道理?所有的行願統統都具足,世間、出世間如理如法的去做。
「忍辱是道場」,能順一切眾生心。無論在世法,或者是佛法,你去做就沒有障礙,別人去做有障礙,你去做就沒有障礙。因為你修忍辱波羅蜜,你的心安住在忍辱上;安住在忍辱上,忍辱就是道場。你能夠忍受一切眾生,一切眾生怎麼會障礙你?
這一切眾生不僅僅是講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也包括在裡面。所以忍,講三種忍∶人為我們要能忍。譬如毀謗、障礙、為難,甚至於無故的陷害,沒有一樣不能忍。第二種是自然的災害。譬如寒暑,這個不是別人給我們的災難,這些自然的災變也能忍。第三個是修學。修學要有耐心,要常常親近善知識,讀誦大乘,求解經義,明白之後要依教奉行,克服自己煩惱習氣,才能成就。
「精進是道場「,精進就不會退步、不會懈怠。
「禪定是道場」,禪定是心裡能做得了主宰,不為外面境界所動搖。我們今天遇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如果你在外面遇到有個人說:「還有一個道場,還有一個法門,即身就成佛。你們修凈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成佛,那個地方立刻就成佛。」你如果沒有定功,就跟他走了,那你就上了大當。心裡有主宰,這一生當中決定得成,這是禪定是道場。
· END ·
點擊展開全文
TAG:品讀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