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常識的電視劇容易觸碰哪些雷區?

沒有常識的電視劇容易觸碰哪些雷區?

說起古裝劇,相信很多人又要吐槽了,雖然那個時代離我們已經很久遠了,但是劇組也不能因此忽悠觀眾,有些基本的歷史常識都沒有,更別說有什麼考究的地方。從稱呼、穿著、禮儀等等各方面常常都是漏洞百出,令人尷尬不已。

太醫如何看病

宮中太醫院的主要職責是給皇室看病,中醫講望、聞、問、切四診法,但是面對皇帝,太醫平跪著給皇上診脈,抬頭仰視是不太可能的,更別說讓皇上伸出舌頭,看看眼瞼,詢問一些身體的機能,一言不慎就有可能招致災禍。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診脈,那也得小心翼翼,儘力不讓自己的手抖。

給皇帝看診尚且如此困難,更別說後宮妃嬪。古時候確實有過所謂因男女授受不親的「懸絲診脈」,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這背後都是滿滿的套路。「懸絲診脈」本身是不可能作為看診的方式,沒有絲毫科學依據。而所謂的「懸絲診脈」其實也不過是通過詢問病人,以及花錢賄賂伺候病人的宮女太監,從而得知病人具體病症後的故弄玄虛罷了。

皇室稱呼

「哀家」是皇太后的自稱,「哀」本身就有不好的含義,意思是說:可憐之人,無夫之哀。先帝去世了,只剩下我在人世間,所以感到悲哀。一般皇后不能這樣自稱。皇后對皇帝一般都是自稱妾或妾某氏,對臣子自稱我或吾,當皇帝駕崩之後皇后才這樣稱呼。

關於君王的稱呼更是亂七八糟,「皇帝」、「陛下」這些稱謂從秦始皇開始,後來才發展出「萬歲」等稱呼,而「皇上」則是明清時代大臣對皇帝的稱呼。現在古裝劇里不管什麼朝代,大臣對皇帝的稱呼都用的「皇上」,絲毫沒有去考究朝代之間的差異。

信鴿傳書

通過對中國野鴿、馴鴿、信鴿、傳書鴿及海外舶鴿相關記載的詳細考證,現已確認中國信鴿通訊始自張九齡,是他獨自完成了中國第一隻信鴿的馴化和使用。張九齡,唐開元年間的中書令,生於公元678年,卒於740年,因而在張九齡之前用信鴿傳書都是不靠譜的,根本用不上信鴿。

在此之前傳遞書信,基本上只有驛站,而且驛站是官府的通信組織,只傳遞官府文書。一般老百姓傳遞信息,只有託人捎帶。但在中國歷史上有著不少「鴻雁捎書」的故事,都是古代人民通信艱難的產物,今天我們郵政通信的綠色圖標就是一隻大雁。

謚號廟號

謚號是君王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後,內務府根據他們的生前事迹而給的稱號,對他們的一生功績有一個總結和定論;廟號是君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可見,謚號和廟號都是死後才立的。

但劇里卻經常聽到唐太宗、秦惠王的稱呼,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在電視劇《康熙大帝》中,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皇后自稱「我孝庄」,算是這部經典作品中的一處敗筆了。

但皇帝還有個年號,比如康熙、光緒等等,這一般是由皇帝發起的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年號的使用是在皇帝生前就有的,但是在民間老百姓依舊不能直呼皇帝的年號。

古裝劇對我們的吸引,最根本是來自於我們想探究古人的內心世界與今天就和不同,產生這種不同的原因是否是人類文明的必然結果?

如果在裡面看不到從細節的考究中體現出來的古人風範,那這也不過是穿著古裝的現代人在演戲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