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追尋失落海外的神秘銀器,它們帶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晚清視界

追尋失落海外的神秘銀器,它們帶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晚清視界

中國製造的銀器被帶往西方,散落海外長達一個世紀,歷經世代流傳,一度被歷史塵封,甚至被誤認為是西方人所製造。直到1975年,學術著作《中國外銷銀器》出版,才使得「中國外銷銀器」這一概念產生,人們才知這些銀器是來自古老的中國。

在以瓷器為文化標誌的古代中國,銀器是個小眾化的物類,然而在古時的歐美卻反之,他們的貴族有使用繁複銀器的傳統,這樣界線分明的物質文化差異,至清代晚期被打破。

鴉片戰爭後,國門洞開,強勢的西方工商業佔領中國的同時,也將中國捲入了迅速發展的海洋貿易之中,刺激著中國傳統手工業的外向性發展。

隨著西人的到來,西式器物也大量湧入,西式禮儀習俗在中國的土地上也開始傳播。在以上海、香港為代表的港口貿易城市中,西方的僑民、中國的上層社會都使用著精緻的銀器,它們或是飯局上銀燦燦的餐具,或是花瓶、獎盃之類的物件,被用作社交贈禮、活動紀念品。

不斷旺盛的市場需求,刺激了中國本土踏實手巧的銀匠們,他們用中國古代純手工的方式,製造出了一件件驚艷的手工銀器。美國銀器研究力作《中國外銷銀器》一書中評價到:「晚清外銷銀器上一絲不苟的細節、極致精美的設計,可稱中國傳統銀器藝術的至上巔峰。」

中國的銀器,很快有了更大的市場——銷往西方。它們的熱銷,與器物價格的低廉不無關係。與西方高昂的銀器製造費用相比,中國外銷銀器的工藝非凡,卻又價格低廉,使西人大吃一驚,許多人通過來華商船遠距離訂購這些銀器。

銀器的中國製造,一開始是以純粹仿造西式銀器的模式為主,就連器物底部也要像模像樣地打上偽造的倫敦標識。

1885年後,由於電報的使用、輪船代替帆船、蘇伊士運河的開通等各種因素,大量西方遊客湧入中國,他們對於中國的古董和傳統工藝品十分有興趣,並將它們買下帶回國,以致各種帶有濃郁「中國風」的工藝品十分暢銷。

「中國風」的崛起,還有著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便是,歐美等國在經歷了18世紀繁縟的新古典主義裝飾風格之後,更傾向於將自然界的有機形式和曲線引入生活,這一點,與中國傳統美學所追求的「和諧於自然」正好契合。

在市場訴求的刺激下,中國銀匠將傳統的「梅蘭竹菊」「喜上眉梢」及一些戲曲故事或是國畫中的人物風景圖,搬到西式銀器上作裝飾,居然獲得了奇崛多姿的效果。

更晚一些的中國外銷銀器,連器形也逐漸變得中式。最具特色的是茶具,許多銀茶壺的設計借鑒了紫砂壺的造型和風格,將動物、植物等大自然中的物化形態融入到器具造型和裝飾中,有些更是直接模仿明代紫砂壺的造型,如南瓜壺、菱花壺等等。

這種深挖民族特色,融入現實需要的創新做法,帶動了整個西方世界對於中國銀器的需求,最終在對外貿易中取得一席之地。

喜上梅梢紋銀壺(如前圖)由提梁壺和酒精爐支架兩部分組成,通高30cm,總重1160g。壺的器形大體呈菱柱形,棱形蓋,菱形蓋鈕,竹節形流,竹節形外撇三足,竹節狀提梁把,把兩端鑲嵌象牙,用以隔熱。壺腹貼焊喜上梅梢紋,即喜鵲與梅枝的圖案。

「喜上梅梢」是我國清代流行的裝飾圖案之一,其構圖為喜鵲站在梅枝上,與詞語「喜上眉梢」巧妙諧音,有著吉祥美好的寓意。這一圖案的普遍應用,與清代(尤其是清晚期)流行以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裝飾題材,應用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

壺下有一竹節紋酒精爐支架,壺身有橫出的短節,架在酒精爐支架上。壺的底部打烙有中文和英文兩個底款,分別是「WOSHING」和「安昌」,可能是銀匠、作坊或是銀器商店的名字。

這件器物有浮雕感的壺壁紋飾,裝飾效果明顯,卻華而不俗,雅俗共賞。該壺本屬美國的弗蘭克女士所有,後被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納為藏品。

中國製造的銀器被帶往西方,散落海外長達一個世紀,歷經世代流傳,一度被歷史塵封,甚至被誤認為是英美等國人所製造。

直到1975年,克羅斯比(H.A Crosby Forbes)等人合著的學術成果《中國外銷銀器》出版,才使得「中國外銷銀器」這一概念產生,人們才知這些銀器是來自古老的中國。

西方學術界對於中國清代外銷銀器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們認為,這一時期,是中國銀器繼唐代以後的第二次巔峰,由於有貨幣白銀的材料支持和海洋貿易帶來的西方市場,清代才是真正的中國銀器大發展的時代。

中國外銷銀器的數量是巨大的,現在的英國、美國、南亞以及南美洲等國,都有那個時代中國外銷銀器的零散身影。

它們不同於西方機械製造的銀器,而是中國工匠用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傾力打造。其上精微有致的紋飾圖案,是熟練運用傳統手藝的傑出作品,洋溢著濃郁的中國趣味:梅蘭竹菊的自然清新、龍鳳鳥雀的活潑自在、戲曲故事的生動熱烈、人物風景的和諧洒脫……

這些銀器上,許多還鐫刻中英文字,或是家族族徽,或是人名,或是紀念性的銘文,那些蜷曲盤繞的古典英文字母或是剛硬工整的繁體字,至今清晰優雅。

中國外銷銀器,是舊中國開拓海外貿易的見證。這些銀器所代表的,是離我們既近又遠的帝國時代的餘韻,是中西方兩種不同藝術文化的交融,是中國傳統銀匠在那個時代里創造力與技藝的記錄與再現。

它們帶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晚清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不懂常識 的精彩文章:

天文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或可存在外星生命
我們為什麼會忘記別人的名字?
科學探秘:古代馬桶發展史
我們為什麼會咬指甲?
歷史趣事:帶你看看古代長安城的老外

TAG:懂不懂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