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準90後老師對話00後學生:歷史系究竟是啥?
來源: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
周曲洋老師在開學典禮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
大家晚上好!我是歷史學系(珠海)的專職副研究員
周曲洋
,很榮幸能作為教師代表在此發言。系領導將此重任委交於我,大致出於兩個考慮:一方面,我於今年六月進入歷史學系(珠海)工作,和在座的同學一樣都是新人。新學期肇始,同學們從中學生轉變為大學生,我的身份也從學生變為教師,都步入了新的人生階段,面臨著新挑戰,在心情上與大家感同身受,希望在此能與各位老師和同學共勉,讓我們與歷史學系(珠海)共同成長。
另一方面,對於歷史系,抑或珠海校區而言,我又是一個老人,十年前的當下,我與各位同學一樣,在對歷史學科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懷揣著忐忑的心情來到珠海,進入中大歷史系學習。作為一個老學長,在此也想與各位同學分享一點人生的經驗。
剛才學系的各位領導已經向大家介紹了本系的情況。雖然我們的學系還很新,但是中大歷史學科在珠海校區的辦學素有傳統,現歷史學系(廣州)的系主任,著名青年史學家,00級的謝湜老師,就是珠海校區的第一屆拓荒者。
就我個人而言,
在珠海學習的兩年,也成為了我整個大學生涯中最寶貴的財富,
在這裡我打下了學術的基礎,收穫了感情,當然也增加了體重,這都直接影響到我現在的人生。正是對珠海校區難以割捨的感情,讓我畢業後選擇回到這裡就職,開啟新的人生階段。
珠海校區大概是這樣一個地方,它誕生於2000年,跟在座的你們剛好同歲,特質上也非常類似:
一方面背負著中山大學舊世紀的傳統,但又不為傳統所累,擁有著最多的可能性。
我們的社團文化非常豐富、團學組織也很活潑,就以前的經驗,珠海的企業對我們的社團也很支持,經常能夠拉到贊助,大家在這裡可以獲得充分的社會經驗。
珠海的學習條件也是十分優越的,這裡的老師們不似南校老師事務繁多、步履匆忙,
如果你誠心好學,往往能拉上一個老師聊個半天,收穫可能比你上好幾節課還大。
我還記得2008年,
中國社會史年會在珠海校區召開,大佬如雲
,我有幸旁聽了這次盛會,感觸頗深,後來在歧關車上我跟吳滔老師聊了很久,也確立了未來求學的方向。珠海氣候宜人,大佬們都很喜歡來這邊開會講學,相信未來的幾年內,同學們也會有這樣的學習機會。
更重要的是,我們坐擁著
號稱亞洲一流、海景無敵的圖書館。
如果大家參觀過我們的校園,看過圖書館,可能會注意到圖書館中間有一條樓梯直通教學樓,實際上是寓意著「書山有路勤為徑」
。我也希望同學們在大學裡養成勤讀書的習慣。每當我去某些熱門專業的同學宿舍,經常能發現他們書架上就是孤零零的放著幾本書,某某學概論、講義。大概他們四年的學習,就只讀了這幾本教材,應付通過了考試。這樣的學習相對中學來說,是不會有質的提高的。
就歷史系而言,好的學生,特別是考前幾名的很多都是不看課本的,後面會講到,歷史學是追求爭鳴的,沒有標準答案的。
課本只是經典研究的觀點彙編,不一定正確,也不是最前沿的,更關鍵的是,他直接告訴你們結果,而忽略了思辨論證
的過程。
人要形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和價值觀,一定是要有幾本好書打底的,這也是你說話的底氣所在。
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我還是相信有一種可稱為精神財富
的東西。比如說你外語學好了,可以上網海淘、可以看沒字幕組翻譯的生肉,這都使你比別人花費更少的物質付出而獲得更大的享受。我們還給大家開設了拉丁語的課程,學通以後,同學們甚至可以在整個西方古典文明的海洋中暢遊。人在精神層面積累的東西越多,接觸的世界也越大,未來的人生也越豐富。
你們大學畢業步入社會,有很多機會去贏取物質財富,但是積累精神財富的時間可能就是在這四年內。
希望你們在這個優異的學習平台中,能夠珍惜這樣的機會。
然後我想再講一下關於歷史這個學科。很多同學初入學都會問,我記憶力不好、我對歷史不感興趣,怎麼學歷史。
我希望大家從今天開始拋棄中學時代留下的對歷史學的錯誤認識
(好在我們有信心能把大家糾正過來,考古學的同行們為向社會說明考古不是盜墓,已經奮鬥了很多年)。歷史學不是記誦
,
不是說你知道的歷史事件越多,你知道某個歷史名人生於某年某月、卒於某年某月,你的水平就越高。歷史學不是對知識機械的重複,而是知識的再生產。
歷史學也不是翻案,
不是說有些人講了一些課本沒告訴你的東西,或者跟課本觀點不一樣,就是大師。歷史學不注重孤立的結果或評價,而看中思辨的過程,人的聯想能力、邏輯推演能力尤為重要。
所以我們說歷史是有趣的,有時候歷史研究有點像探案。
在這裡舉個例子,大家在中學時可能接觸過一篇課文,《史記》的《項羽本紀》。裡面講了項羽小時候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他的叔父項梁就生氣了。項羽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也就是要學兵法。一般認為這段記載是想說明項羽小時候就具備了宏大的志向,裡面也暗示了項羽浮躁的性格是其最後失敗的一大原因。但是歷史學家會想得更多。項羽為什麼一開始要學書和學劍呢?
秦漢史的大家勞榦先生指出,學書與學劍代表著秦漢時期人們為官的兩條路徑,也就是文吏與武吏。
為什麼說學書只能記姓名呢?這裡說的不是記自己的名字。項羽名字就兩個字,不需要專門去學。秦漢時期,國家靠簡牘文書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百姓的名字登記在戶籍上,所以學書的目的是以後做文吏,編寫簡牘。武吏也是同理,劉邦就是做亭長出身,也就是底層的武吏,他們的職責也就是捉捕盜賊,也就是上面說的一人敵。這樣看來,學書與學劍就是秦漢時的兩門基礎學科。
項羽的話翻譯過來,就像今天一個小朋友拉著媽媽,說今天我不想學英語,也不想上奧數了。
今天我們面對歷史學這種基礎學科,很多人也有項羽學書學劍的感覺。
通過上述的例子,我想說明,歷史學教給大家是一種懷疑的精神,一種敏銳的觸覺、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一種縝密的思維方式,這比純粹的技術要更為難得。
像勞榦先生這種大家,完全有能力從十幾個字讀懂當時的整個社會。能理解古人意味著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當下。歷史系的學生看到網上的新聞報道,不會等反轉,第一反應就是自己先懷疑,從各種角度嘗試解答。
當代中國最好的調查記者,能從多個視角做出有深度報道的,很多都是歷史系出來的。
而理解和處理文獻的能力,基本上也是所有學科和行業的核心能力。
我們級的本科同學,有去騰訊、寶潔等大型企業的,有去各大銀行金融機構的,也有進入各類政府機關的,都做出了不錯的成績。最後,我想借用北大歷史系閻步克先生的一段話,作為給各位同學的寄語:
史學提供一種特有的訓練,我們從一些看似枯燥艱澀的東西開始,逐漸去領會一種學術的境界,去掌握一種求真的技能,去積累一種貫通今古的智慧、去培養一種對人類命運的關懷。那理性和良知的訓練,才是使人終身受益的東西,也是我們的校園為什麼會成為「精神家園」的東西。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孟浩然:你的任性,讓人心疼
※張騫踏出的絲綢之路
※老祖宗為何把秤的16兩定為1斤,筷子必須長7寸6分?
TAG:掌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