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萬農民一年掙回400億,項城人佔領了中國三分之二的房頂
「在我們中國,你只要提起建築工程防水,沒有人不知道項城的!」。這是大實話,全國只要是有房子地方,都有項城防水的影子,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防水市場,被牢牢地控制在項城人手裡。這個人口只有121萬縣級市,搞防水的就有33萬人,每年帶來的產值可以達到400億元。你不會想到,最初因為貧窮離開家鄉闖蕩的項城人,靠一個鄉鎮糧管所的防潮技術,竟然催生出一個如此龐大的產業。
言蘇倫 | 文
你只要提起建築工程防水
沒有不知道項城的
項城在河南東南部的黃淮平原上,隸屬於周口,1993年,項城縣改為項城市(縣級)。曾經提起項城,大家想到的就是蓮花味精,但現在,這張名片被防水取代。
防水真的是一個很小的行業,除了建築領域的人,大多都不知道,這個容易被忽略的小活計卻在項城農民工手中翻成了大產業。
隨便問個項城建築工人,他們都會自豪地說:「在我們中國,你只要提起建築工程防水,沒有人不知道項城的!」。這是大實話,全國只要是有房子有人的地方,都有項城防水人的身影。
別以為項城是個小地方,像北京奧運場館、北京西站、北京奧運地鐵線、首都國際機場以及上海世博會場館等大工程的防水項目都是項城人做的。實力特別雄厚的公司還把業務發展到俄羅斯、阿聯酋等國家。
項城防水人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場館「世博演藝中心」施工現場
項城防水隊伍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從20世紀70年代的20個農民工起步,90年代就發展到20萬人了。
2008年,項城被授予「中國建設工程防水之鄉」稱號,2011年被授予「中國建築防水之都」稱號。
今天,121萬項城人中有33萬從事防水行業,佔據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撐起了中國建築防水的一片天。甚至還有一部分項城防水人走出了國門,去海外打洋工。
在項城六大經濟板塊中,防水是最牛的一塊。每年產值可以達到400億元,是全市年社會生產總值的近兩倍。僅一個鎮,農行、信用社一年的存款餘額都有12億,趕上一個縣了。
把項城防水跟女媧補天相提並論,貌似並不誇張。
發明防水防潮技術,帶領「十八羅漢闖天下」
項城防水不能忘了這個人
防水最早是從項城賈嶺鎮走出來的。賈嶺鎮是項城的南大門,也是項城第一大鎮。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賈嶺鎮黃培棟就研究出了防水防潮技術,開啟了建築防水防潮的先河,成為防水行業的奠基人。
1973年,黃培棟在賈嶺鎮糧管所工作。糧管所倉庫地面潮濕,儲存的糧食都發霉了,本來那個年代糧食都不夠吃,現在還因為這個損失一部分,無疑是雪上加霜。
黃培棟曾參加青海的支邊建設,練就了熬制瀝青的本領。他想到了用瀝青來防潮,於是就在一間20平方米的小屋子裡做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又進行了灌水和排水試驗,發現瀝青防水效果很好。
就這樣防水防潮技術誕生了,賈嶺鎮糧管所成為全省第一個達到「四無」(無水分、無霉變、無鼠害、無蟲蛀)糧倉標準的單位。
好事兒傳千里,離賈玲200多里的確山糧食局邀請黃培棟去幫他們修糧倉,接著整個駐馬店地區的糧食部門都來請黃培棟做防水防潮業務。
1975年,一場洪災席捲中原大地,賈玲鎮是重災區,洪水過後,本就窮得揭不開鍋的農民兄弟,這下子連鍋都沒了。
窮則思變,黃培棟帶著他的18個徒弟,拉著板車,扛著破棉被,走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剛開始他們只是在工地干一些笨重的體力活兒,後來他們發現,建築工程防水的活兒又臟又累,沒人願意干,於是就包攬了這項小業務。
從小項目到大項目,單子越來越多,黃培棟帶著「十八羅漢」轉戰各地,生意越來越紅火。家鄉的人看著都「眼饞」,親朋好友紛紛效法,加入到防水隊伍里來。很快,「建築防水打工熱潮」就從賈嶺鎮擴散到整個項城以及駐馬店平輿地區。
以黃培棟為代表的第一代項城防水人成了防水業界的傳奇。賈嶺鎮也成為全國聞名的防水防潮之鄉。
80年代末,項城防水大軍走向全國。項城李寨鎮的秦愛良曾經是一名鄉村教師,為了養家糊口,跑到大城市去搞防水事業,幹了20年,項城建委組建了河南省項城恆昌防腐防水有限公司,交給秦愛良管理。
短短几年,他就把分公司開到了全國各地,迅速佔領了國內的防水市場。
接著,項城孫店鎮的龔富強,把項城防水拉出了國門,走向世界。他17歲就到北京去打工,從防水工人開始,摸爬滾打多年,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他的防水業務不僅僅在北上廣等大中城市,還拓展到了俄羅斯、尚比亞、剛果、烏克蘭等國家。
500家防水企業抱團發展
項城防水產業鏈越拉越長
然而,項城防水一飛衝天之後,就開始樂極生悲了。除了項城人,平輿、山東山西等很多地方都湧進來,競爭激烈得無法形容。中國建築防水之鄉一時間冒出來好多個。
這貌似是行業發展的通病,本來很掙錢的行業,被擠得沒錢了。項城人把防水整得跟朝陽一樣,現在被擠得快落山了。
為了爭市場,各地方、各公司、各隊伍在價格上打得不可開交,沒有一個可以管事兒的,整個行業是無序的混亂狀態。施工企業大多數是散兵游擊隊,給其他地方的公司打工,也沒有國家審批的施工資質。
行業潛規則盛行,項城出去打工的防水人經常幹完活兒拿不到工資,時間長了,搞防水的也不幹了,價格往上提,材料越用越次,就算要不到全款也能賺不少。
此外,項城防水是自發地從下往上發展的,以勞務輸出為主,處於產業鏈上游。技術落後,活兒很辛苦。這種傳統的生產模式效率不高,成本卻不低。
以上種種讓項城防水亂象叢生,魚龍混雜。正規企業被散兵游擊隊整得很無奈,卻不能同流合污,知名度雖然高,信譽卻每況愈下。
2007年周口日報一篇題為《項城:20萬防水大軍亟待整編》的報道把項城防水的問題擺到了桌面上。然後,項城防水協會的籌建工作開始了,號召那些大企業的老闆們組團發展,走集團化道路,把品牌做大做強。
2013年,項城防水協會成立,分布於全國的500多家項城防水企業總算有了組織,防水協會就像居委會大媽一樣幫著企業排憂解難。
為了填補產業鏈空白,項城防水開始往產業鏈中下游延伸。很多企業把目光投向了建築防水材料生產,如河南彩虹、河南金固等。河南彩虹還建立了化學建材研究所,研究新型建築防水材料,河南金固則致力於新型瀝青防水材料的研發。
很快,項城人的建築防水材料生產企業發展到了全國各大城市,年產值過5000萬的有32家,防水產業鏈越拉越長。同時,防水施工企業在技術上也加以改進,培養技術人才。對一線的工人來說,機械化施工技術可以讓他們告別臟苦累的過去。
項城市政府還決定在產業聚集區設立2平方公里的建築防水產業園,要把項城打造成全國重要的防水總部基地。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項城防水又活了起來。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組建的專業防水施工企業有3600家,每年的工程合同額將近200億,給國家繳稅有4億多。
防水不但解決了項城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還富了一大批人,反哺家鄉,捐錢修路蓋房,讓老家也跟著換新裝。
項城防水人,最初都是因為貧窮才離開家鄉的,大多數人的想法很簡單,干幾年活兒,攢點兒錢,回去蓋個房子,娶個媳婦;或者就是讓一家老小過得好一點兒。當老闆開公司真的沒想過。
可小心愿卻長成參天大樹,他們的奮鬥很簡單,就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投機取巧,埋頭苦幹。
頂著烈日熬瀝青,扛幾十上百斤的油氈,每天在煙熏火燎中度過;一盒米飯可能是一天的口糧,一不小心就容易被瀝青燒傷,留下疤痕。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項城防水人平均每月能掙100多塊錢。
如今,項城防水工人一天的工資大概300到400元,雖然也辛苦,但比過去強多了。他們不管走到哪裡,身上始終帶著項城防水人的特質:不怕苦不怕累,樂觀踏實。
(圖片來源於網路)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