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口鄧庄:這裡,我終於找到了鄉村最樸素最真實的樣子……
圖:紅 艷
文:自留地
大家都在看
——————————————————————
筆者我曾經在熱門網站做過多年的兼職「寫手」,也一直喜歡寫林林總總的文章,但如果一段時間不讀書,真的會有理屈詞窮的感覺。有人說,一個人的氣質里藏著他所讀過的書,我要說,一個人的文采里,同樣藏著他所讀過的書!因此,為了有更好的內容呈現給讀者,我一直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至今天為止,愚伯的自留地在頭條號三農領域,已經做到全國前十,另外在UC大魚號社會領域,也基本維持在全國前四十的樣子,能夠有這樣的成績,和各位夥伴們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
拍寫鄉村,似乎對自留地而言,並不是件費心費力的事,但每次約拍,都會比較慎重,事實上,按照自留地的想法:如果去拍一個地方,就儘可能把當地的風土人情,以最好的形式展現出來,決不能以粗製濫造的樣子,否則,那樣的紀念,是一種摧殘,也是一種傷害。
「你給我一個微笑,我就渾身是力量;你給我一個眼神,我就找到了方向;你放開雙手,讓我翱翔知識的海洋。」一首《老師》,唱出了多少學生心聲。的確,老師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讓學生一直念念不忘、感恩在心,甚至可以改變很多人的人生走向。鄧聯歡,曾經鄧庄聯中的老校長,如今早已桃李滿天下,很多學生們在談到和他相伴的那幾年時,都會有述說不盡的懷念和回望。在此,也祝福剛剛退休的鄧老師:節日快樂,身體永遠康健,童心永遠未泯!
同時也向所有的教師們獻上祝福:老師,您還記得我嗎?那個曾經頑皮而不懂事的孩子。如今雖然離開了您好久,但漫漫歲月,您的叮嚀總在我的耳畔響起。您的教誨,是明朗朗的陽光,照在我的心田裡,讓我青春之花永遠開放。
面對這朵妖脆欲滴的花瓣,我的心中立刻充滿溫文爾雅的寧靜。那寧靜猶如藍天般的至純廣闊,稻田般的碧綠無際。
傍晚的時光,照在我從學校回家的臉上,村口那個伸著長長脖子在等我的,就是我的老母親,那一張臉讓我再熟悉不過,只是,久了,時間把曾經的笑容刻成了皺紋,放在那張我熟悉的臉上,一絲絲鬢髮慢慢的有些變蒼白。多年過去了,我的夢裡依然會看到村口那張期盼的臉……
農村的質樸美,彰顯在各個角落,而大家習以為常的「瓜景」,卻真實的反映了鄉村的另一番美好天地。不管它以什麼樣的方式存在,都是讓人嘆為觀止的一部作品。
眼前的這個院落,曾經種菜,餵雞,餵鴨,養貓,養狗。院子里日升日落,下雨起霧,開門關門,院門吱吱呀呀地響。
鄉村的老人,滿頭霜雪,一臉溝渠,演繹為鄉村一部無言的史志。
不管時光如何變幻,他們不褪綠的懷憶,是對田野終生的牽掛。以汗水和厚繭,丈量著稼穡的腴瘦。他貧窮過。但他把慾望、渴求和索取,傾注於土地和播植,莊稼的豐稔。人老了,犁耕的心不老。阡陌的腳印,依然儲積著莊稼拔節的雅韻。
家鄉的小路,逶迤的繞著各家的房子,如同即將離鄉的孩子般,對故土依依不捨,緩緩的延伸到前方的村莊。
村人們的一串串腳印,走出了長長的人生,卻走不出季節的輪迴,走不出鋤鐮的交響,走不出豐歉的歡悲,走不出心中的嚮往。因為,為了放飛自己的孩子,農耕已經成為他們一生的事業。
幸福是什麼,幸福不是大魚大肉,也不是高樓大廈。什麼是生活?生活就是——哪怕是懸崖峭壁,哪怕是戈壁荒漠,依然能堅強地透出一絲充滿希望的綠色。什麼是「家」?家就是——哪怕是簡陋的小屋,哪怕是粗茶淡飯,依然能勤勞地營造出一個充滿溫情的港灣。
豐腴的是思想,硬朗的是身骨,寬容的是胸襟,堅韌的是意志,柔曼的是情感。他用鄉村純樸的哲學,審視著兒孫抉擇的人生道路。
水,是生命的載體,在鄉村,無處不體現水和村人們的緊密聯繫。過去,村人共用一口水井,後來漸漸被它取代,但如今,它也被「束之高閣」,漸漸被自來水所取代。
我喜歡這淳樸的鄉情,只是看到老人和身旁的狗狗時,心裡總會湧出一股莫名的孤獨感,那種感傷有時會讓人心疼。
瘋長的梅豆秧,無所顧忌的爬滿了整個的門廊,不知道在秋意漸濃的時候,會不會結出累累果實,給主人一抹驚喜。
無論是我們離家還是回家的日子,都忘不了母親悲喜交集的淚光。
老人一言不發,目光堅定而沉靜。他的表情,酷似鄉村景仰的水稻,成熟時彎腰不語,把靈魂的金黃,呈交給鐮刀。
如此富有詩意的庭院,似乎只能出自文人的筆下。
我總覺得,那個位置,都為留守的孩子等爸爸媽媽回來準備的。
在鄉村,沒有真正的老人,只要身子骨能夠動彈,他們總不會給自己的孩子增加負累。
母親的微笑,象一盞永不磨滅的燈盞,照亮我人生之路的起點,也燃亮著我走向天涯的每一個腳步。正因為此,我始終沒有淡漠對故鄉的每一次回眸,每一次懷念。
有人問我,究竟什麼叫淳樸?什麼叫厚道?此刻,在這位大叔面前找到了答案。
鄉村是生命的源頭,只有真正根植於鄉村的人,才不會在人生的路上走失。
經歷坎坷的爺爺,臉上浮現出一抹醉人的微笑。更的時候,他和鄉村一樣,微酣靜卧,等著在外的孩子們回家。
鄉村總是能讓我想起無數的父親,他們都以其最耐勞、最純粹的肩膀,挑起養家糊口的重任,一代又一代,卻又隱忍安靜地承受著生活的枝枝蔓蔓。
我想,客居在外的遊子也會在夢中思念著鄉村,那安靜的,沉默的,懂得一切,承載一切,從不抱怨,永遠寬和慈愛的母親。
雨後的門口,已經生髮出絲絲縷縷的雜草。
車轍的印痕下面,還埋藏著我們兒時奔跑過的足跡。
現代的都市,烏煙瘴氣,彼爭我奪,人們的心靈在這種喧囂中繁忙,為功名、為地位、為錢財。這種環境下,只會增加人們的貪婪和慾望。而在鄉村,卻可以全然放下一切的纏累。
這樣,每天看著這個黑綠色的「小精靈」一天天長大,應該是件很幸福的事。
奶奶已年過古稀,還是勤勞依舊。她的勤勞,像縷縷溫暖的陽光,像涓涓清澈的小溪,更像陣陣涼爽的微風,營養著我的童年,也營養了我的記憶。
為何很多人都有老屋情結?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懷舊,尤其是你離開早年生活過的地方(老屋)後,無論你住在多麼豪華、多麼高檔的小區和居室里,你仍舊會深深地牽掛和留戀,因為老屋有著太多的回憶,太多的喜怒哀樂,太多難以釋懷的情結。
四世同堂的幸福老人。
老屋,一度為我們遮風擋雨,為我們的成長默默護航的老屋,就這樣被遺棄在了鄉下,像一個沒有兒女的孤寡老人,無言地站立在綠樹中,等待著時間的裁決,它們註定不會再有輝煌。除了我們偶爾回去看看它,就像今天一樣,我們在曾經熟悉的地方走動、凝思,回憶童年、少年時期的歡樂,回憶當年為了爭誰碗里多一節紅芋而鬧出的風波,還回憶那一場又一場大雨、大風,我們是如何在老屋的庇護下,笑看人間冷暖……
我們也經歷她們這樣的年齡,想想看,走過的歷程歲月,有太多的不容易。有的人,從一開始就選錯了前進的路程,有的人中途就會跌倒,也有的人,雖說滿是傷痛,但卻走到了終點。
孩子們害羞地看著我這個陌生人,也許,她們不知道自己的影像,已經被我定格在一瞬間,在教師節這天,會被很多很多人瀏覽賞析。
它們,從不挑剔,只要有適合自己成長的土壤,就會不遺餘力。
石榴紅了,今年中秋節前後,它們都將陸續成熟,遠方的你,有機會親自品嘗家鄉的這道美味嗎?
爺爺在鄉下,八十多歲了,嗓門洪亮,身體硬朗,還能參加各種勞動。站在他面前,我不由地凝神駐足。留守鄉村的爺爺生活在廣袤而豐盈的故鄉,心境總是豁然開朗。
我的目光,長久地地停留在它古舊的氣息里,用手輕輕地拭去它身上的塵土,禁不住好奇:它從何處來?走了多麼遠的路?它歷經怎樣的故事?為何如今,黯然地躺卧在這個犄角旮旯里?
擱置的石槽一樣能派上用場。
絲瓜藤上的黃花,它們也不是為我而綻開的,它們只是因為主人的殷勤和秋風漸緊時那一樹一樹碩大而甘美的果實。而一個人與一朵花的真正相遇,是靈魂與靈魂的一種相遇,是一種不能等待的偶然,是蒼茫歲月中一種似夢似幻的邂逅,是一種無法說清但也無法逃避的淵緣。
不論在哪裡,微笑總是最溫潤人心的力量。
母親熱愛鄉村,和我熱愛鄉村一樣,任何一個場面,都會讓我怦然心動。
慈愛的老人家,平和的心態,波瀾不驚。
依稀,我仍能看到車裡的孩子,向我投以好奇的目光。祝福!
用簸箕篩選芝麻的母親,全神貫注於自己手中的活計,如果你是她的孩子或是鄰舍,有一天回家時,把這張照片給她老人家看看,好嗎?
一個人在白雲蒼狗的歲月里能同多少朵花相遇?一朵花在綻開和凋零之間能與多少人相遇?
一年到頭,這樣毫無拘束 休憩的機會,並不多。
這株令人驚艷的銀銀菜,真是出盡了風頭。
我知道,鄉村的母親極少被明亮的燭光所簇擁,我鄉村的母親習慣被昏暗瘦弱的煤油燈和幾十瓦的燈泡所沐浴。我更知道,當我在異鄉穿梭和奔波的諸多歲月里,我鄉村的母親是怎樣的望眼欲穿夜不能寐?這,就是愛我疼我的母親。
好傢夥,屋頂竟還有四隻眼睛。
路是締結村莊的藤蔓。一條歪歪扭扭的路東一扭,就結出一個瓜一樣的村莊;西一斜,就又結出了一個瓜一樣的小村莊。
這棵惹眼的樹,在城市裡,會賣出不菲的價格。而在鄉村,它的命運恐怕會多舛。
這個大鐵傢伙,有不認識的嗎?此刻,我把這些老物件用畫面的形式呈現,別無他,只想讓我們在光陰的罅隙里,每次回味,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感在裡面。
小小的後窗,是我們那一代的民居特色,初次到南方時,看到那裡鄉下寬大的玻璃窗時,非常的不習慣。有時候,孩提時代的生活方式,對我們的影響是一生的。
可愛的小懶貓,聽到異響,仍是假寐的樣子,沒了捕鼠的擔當,它們的生活,也變得漸漸空泛了。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正象趙詠華的歌曲里所唱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
在家鄉的中年人,越來越稀罕。而他們恰恰是鄉村發展的有生力量。
最溫馨的場景。
曲項向天歌。
春蕾幼兒園一隅。
勤勞的的主人把小院變成了小菜園。
是韭菜花吧,這麼美!
鄧庄春蕾幼兒園,窗明几淨,看起來設施、環境都蠻不錯的。
接送孩子,是鄉村永不落幕的序曲……
別具一格的籬笆園,能看出是什麼做的嗎?
大娘拉平車的樣子,很觸動人心,對我們農村長大的孩子而言,意義非凡。
看著這位和藹可親的奶奶,我心裡有很多話要說,但時間的緊湊,讓讓我無法做到這些,一句話:自留地祈願每位鄉村的老人每天平平安安。
時間如流水一樣,我原本打算詳盡描述的願望,卻在晚上11點鐘的時候,被鬧鈴終止,以下畫面,就由讀者們自行體會和欣賞吧。
鄉村的石子煤渣路。
滿院生輝,幸福之家。
這個東西,小時候吃過的夥伴們舉個手,至於滋味如何?一般人俺可不告訴他······
閑不住的老人家。
幹活拉呱兩不誤。
勤勞樸實的四叔。
青年連的帥哥。
豐收的玉米。
恩愛夫妻,攜手一生。
碩果累累的銀杏樹。
甘蔗越來越少見了。
煮毛豆……
獨自玩耍的孩童。
殷實整潔的庭院。
大方端莊的大嫂。
親家兄弟。
爺叄合影留念。
lou 柴禾去嘍……
鄧氏宗祠。
通往月河的小路。
一切的一切,都已時過境遷,月河,再也找不回往昔的模樣。
經過歲月的雕琢,橋樑已變為殘缺,斑駁著童年的回憶。
這條路,村裡人千萬遍在這裡走過,只是,土路早已不在了,再也不能像兒時一樣在大雨過後,蹲在土路上的水坑旁和稀泥玩了,但土路所帶來的快樂卻是永恆的,在曾經悠長的歲月里,土路為村裡做了不知道多少貢獻。
曾經名噪一時的鄧庄聯中,如今的豐縣歡口鎮創新小學。
校園的綠化休憩一新。
當年的印記依稀可辨。
如今,在我細數兒時村莊里的那些記憶時,我在想,或許是因為幼時的疼痛不曾留在心海里,我對村莊的印象,都是無以復加的美好。
此刻,透過枝葉間灑到老碌磙上的一縷光亮,再從光滑如鏡的碌磙上折射到四周,亮了那條小路,穿越籬笆牆,暖了青瓦房裡的童年時光。只是我不知道,將來,我可否還能再次觸摸到那個碌磙的溫度,再次觸摸我這個久盼的村莊……
點擊展開全文
※宋傳恩:算 計
※那時,父母給我們的傷害
※沿著蓮花盛開的方向行走
※父親最喜歡說的一句:在這個家裡,我說啥就是啥!錯的也是對的!
※一個人,其實永遠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