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悼念李白的这首诗,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强烈的悲愤之情
李白(701年-76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是中唐时期的诗人。白居易晚于李白,李白去世时白居易还没有出生,白居易还有李白都是唐代诗人中的大师级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二十八岁的时候在李白墓地写了这首悼念李白的诗《李白墓》,这时候李白的墓还在龙山,还没有迁到青山,白居易看到李白墓的荒凉,也是感慨万千。
李白墓唐代:白居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李白的诗文虽然名垂千古,但生前命运坎坷,死后墓地萧条。诗人白居易凭吊之际,自然是感慨万千。诗中写出了李白墓地的荒凉,诗人白居易对李白诗文成就的推崇和钦慕,对其一生潦倒寄予的无限同情。
开头两句写出了李白墓地的简陋和荒凉,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中间两句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能越高则命越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最后两句没有,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整首诗采用七律变体。全诗把李白杰出的成就、李白坎坷的命运及死后墓地的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抒发了浓重的悲愤之情。
现代学者李济洲《全唐诗佳句赏析》:“可怜”、“曾有”的词语,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
※聽「白露」詩篇,觀別樣美景│漢谷教育
※香山居士白居易人氣最高的十首詩,篇篇經典值得收藏
※膾炙人口的「離離原上草」,原來只是白居易的考場作文!
※歷史上四大名士不為人知的一面
※白居易和李白的這四首詩,大家一定都讀過背過感慨過,至今難忘!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