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曉夫:當下中國衡量創業是否成功,必須走出「唯經濟指標論」
明年將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與社會的可持續性進步與發展,需要通過成功創業來實現,而經濟創業與社會創業的平衡發展,猶如鳥之兩翼,二者缺一不可。認識到這一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編者按】再過不到一周的時間,2017「雙創周」即將到來。近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業研究所所長斯曉夫教授在「上海財經大學社會創業論壇」上演講時提出,近年來我國創業趨勢令人鼓舞,但存在一種傾向,即重視經濟創業輕視社會創業,這種傾向造成了創業中的社會創業供給側不足,從而導致國民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並不同步等問題。他認為,經濟創業與社會創業必須平衡推進,二者兼顧的創業才是衡量創業在中國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
如果說,20世紀的管理學家談論的是管理,那麼,21世紀的管理學家談論的則是創業創新。創業創新已經成為新世紀管理髮展與實踐的核心。相比較上世紀的管理,本世紀以來的管理變化實在太大了,這種變化的根本特徵就是世界性地出現管理理論跟不上管理實踐的發展與變化,以及管理的主旋律從管理過程到創業創新管理的轉變。然而,這些變化和轉變也產生不少的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在創業創新領域中出現的重視經濟創業、輕視社會創業的傾向。
「創客」們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的3W孵化器內工作。
研究證明,創業要取得成功,一定要使更多的創業者與組織在經濟創業的同時,投入並進行社會創業,進而使更多的創業者認識到社會創業與美好社會之間的關係,才能更有效地認識到如何通過社會創業來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人民對美好社會嚮往的目標。那麼,什麼是社會創業?它與經濟創業的區別在哪裡?為何現階段要更倡導社會創業?
【什麼是社會創業?它與經濟創業有何區別?】
2012年,劉自鴻和幾個小夥伴成立了柔宇科技有限公司,在矽谷和深圳同時開始創業。圖為劉自鴻在深圳的柔宇科技總部展示應用了柔性感測技術的柔性鍵盤。
社會創業理論在當前的中國既萬分需要又可以說是幾近空白,和中國本土管理理論一樣,我國的社會創業理論發展顯然沒有跟上管理實踐與國家發展的速度,是一種典型的理論上的供給側不足,導致很多創業者是在主動試錯的過程中成長。
社會創業可以溯源到18世紀的「博愛事業」(philanthropic business)。從那時起,社會創業便與慈善機構、非營利部門、志願組織這些名詞聯繫在一起。至上世紀90年代後期,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這個名詞開始逐漸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社會創業有三點核心內涵:(1)社會性。社會創業關注的是自由市場體系和政府沒有解決的社會問題和沒有滿足的社會需要。社會創業的本質是為了創造社會價值,它需要發展一個更好、更均衡的社會,要照顧和顧及國家、地區中的弱勢群體。(2)創新性。創新性是社會創業的重要特徵之一,社會創業必須應用具有創新性和持續性的方式去使整個社會獲益。它涉及到社會福利系統等方面。(3)市場機會導向性。社會創業需要藉助而非抵制市場的力量。雖然社會創業不以經濟利益為目的,但是社會創業依然以社會績效為導向,同樣需要重視事業機會的發現。社會機會起始於發現一些未被解決的社會問題,當社會創業者把存在的社會需求和滿足這些需求的方法有機結合的時候,他們就可能發現創業機會。
根據近5年世界上發表在頂級創業創新期刊上面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創業有不同的層次。微觀層次社會創業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社會創業者的創業動機、創業機會識別以及社會創業中制度創業者三個方面。中觀層次社會創業的內容聚焦於社會企業成立和社會企業成長。目前在中觀層次對社會企業的關注重點已經從各國社會企業的成立轉到社會企業成長發展。宏觀層次社會創業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國家層面制度如何影響社會企業的成立與發展;其次是國家的政策制度(尤其是銀行業政策)通過對小額貸款機構的影響,進而影響受小額貸款機構資金支持的貧困人口自我僱傭與減貧。
綜上來看,社會創業是從一個可以察覺的社會機會開始,把社會機會轉化成社會創業理念,明確並獲取實施社會創業必須的資源,使社會企業發展成長,並實現創業目標的過程。
那麼,社會創業與經濟創業又有怎樣的區別呢?簡單地說,經濟創業與社會創業各有其側重的功能,經濟創業的側重點在於通過創業來增加創業者與社會整體的財富水平。比如,我國某些地區通過鍊鋼使財富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單就經濟指標來衡量,創業是成功的。但四處黃塵滾滾,創業者在追逐經濟財富的同時造成環保等社會問題,這顯然與創業者缺乏對社會創業的理解是高度相關的。而社會創業的根本目標是通過創業來建設一個美好社會,它包括山清水秀的環境、創業者的社會責任感等。社會創業重在通過創業來提升國民本身的進步與發展,而這種人的進步與發展可以進一步推動與實現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比如,浙江在經濟創業成功的同時,到處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城鎮與農村,這在根本上就是創業者兼顧經濟創業與社會創業的結果。這符合新發展理念,也應該是衡量創業在中國是否成功的關鍵指標。
明年將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與社會的可持續性進步與發展,需要通過成功創業來實現,而經濟創業與社會創業的平衡發展,猶如鳥之兩翼,二者缺一不可。認識到這一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you+創客社區的資深「+友」小草(左二)和朋友們在鄰居小桶(中)的房間里聊天。
【現在的中國為什麼特別需要社會創業】
目前的中國為什麼特別需要社會創業?回顧過去,由於社會過分追逐經濟的發展,給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了很多後遺症,如環境污染、氣候變暖、貧富分化、霧霾等。儘管中國經濟近年來高速發展,但現有機制、體制以及現狀還不能夠滿足所有人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社會迫切需要創新的模式來填補市場的漏洞。而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經濟創業的單一模式很難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全國掀起創業高潮,但從創業動機到創業行動,基本上都是圍繞著經濟創業/商業創業,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個人,真正關心社會創業的個人和組織還不多,社會創業者與社會企業嚴重不足。然而,當國家與社會進入創業驅動整體發展時期,社會問題會日益增多。但在另一方面,社會創業的機會也在日益增多,這為我國的社會創業者與社會企業提供了客觀上的條件。
社會創業實踐需要相應的研究來支持。然而,我國的社會創業理論研究方面起步比較晚,2006年以前對於社會創業的研究幾乎是空白,人們對於社會創業的價值與關注度也不高。近年來,這種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有越來越多的創業研究者開始研究與探索可持續發展、減少貧窮、環境與生態保護等這些具有世界流行性的社會創業熱點問題,這些問題也是中國目前重要的社會創業內容。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創業研究者與實踐者開始從理論上對社會創業、社會創業者的概念、特徵以及內涵等方面進行中國式的研究,發現並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解決方案。比如如何通過激勵貧窮者本身的積極性,用多方協同的模式來減少我國的貧窮問題等。
根據我們最近的訪談結果可以發現,無論是創業者還是企業與政府,開始深刻認識到這樣一個現實,即當經濟創業通過它的功能不斷增加國家與創業者的經濟財富時,社會創業則需要通過它的途徑為社會發展提供價值,但二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事實上,讓一部分人通過經濟創業先富起來,貧困人口並不一定會因此減少,如果經濟創業的成果僅讓富人受益,可能導致的結果反而是使富裕人口與貧窮人口之間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造成更加嚴重的社會問題。貧富差距如何通過實施精準扶貧來得到解決,社會創業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因素。經濟與社會創業的平衡協調發展,才是減少貧窮的有效途徑。同理,經濟創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可能產生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之間的背離或不和諧,而環境保護與優化、可持續發展等則需要社會創業來協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另外,中國在目前階段特別需要社會創業者與社會企業來發現市場與政府相對失靈中的創業機會的缺失。用社會創業與市場、政府相結合的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社會的變革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可以增加社會信任,而且可以增加一個國家社會創業的比例。而一個國家的高比例社會創業,可以促進這個國家的社會資本,從而使這個國家有更多的個體去進行經濟創業。因此,從國家層面來說,在大力倡導經濟創業的同時發展社會創業,產生有建設性的社會創業者與社會企業,這是我國大眾創業成功的關鍵之一。
8名哈佛博士後歸國創業。劉青松、王俊峰、張鈉、任濤(上排從左至右)、劉靜(下排左)、張欣(下排右)、王文超(左側上)、林文楚(左側下)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為世界社會創業理論與實踐提供中國案例】
如何在我國發展與實踐社會創業? 一般會涉及到社會創業理論、研究方法與具體實踐三個方面。客觀地說,目前我國的社會創業理論尚未建立起來,西方的社會創業理論應用在中國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研究方法的本質是中性的,並不需要去強調西方的還是東方的,關鍵是哪一種方法可以更有效地達到研究目的。實踐則是在目前階段中國社會創業的切入點。因為這些年來,中國的管理與創業實踐產生了眾多成功的案例,它們的價值並沒有被開發出來形成相關的理論模型。然而,這些來自中國管理實踐的成功案例是為世界所關注的,他們來自於活生生的管理實踐,也是最貼近中國實際和反映出中國社會創業問題的土壤。因此,如果目前要馬上構建出中國本土的社會創業理論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從中國實踐中去發現社會創業的問題與機會是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途徑。美國斯坦福大學有「案例女皇」之稱的著名創業創新大師艾森哈特提出用案例來構建理論的設想,我覺得這一設想特別適合現階段的中國。目前階段努力通過案例來學習探索並實踐我國的社會創業,同時協同其它途徑如中國語境、黨建理論、經典文獻、中國情景、中國哲學文化傳統等來共同探索與構建中國本土的社會創業理論,若干年後,我們一定會形成越來越多的中國社會創業理論元素,在這一基礎上,構建中國的本土社會創業理論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過案例來學習探索與實踐社會創業,也是世界上很多發展中國家選擇的問題導向型的社會創業途徑。比如,著名的被人們稱為「窮人銀行」的孟加拉格萊珉銀行,其創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嘗試通過發放小額貸款給窮人,讓他們有資金從事生產勞動,改善生活狀況。至今,小額信貸的成功模式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得到推廣,數百萬貧困人口因此得益而改變貧窮狀況。孟加拉格萊珉銀行成功的關鍵要素在於建立信任關係,通過不斷實踐幫助人,人們的善良特質便會越來越顯露出來。格萊珉模式在亞非拉國家非常成功,它與無抵押小額貸款的模式有關,但它的成功更在於構建了所有窮人都值得信任的理念。這些本來完全沒有金融知識的貧窮村民,通過對管理自身的事務承擔起越來越大的責任,從而產生與提出創新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因為這與他們自身命運的改變密切相關,他們有強烈的內在動力去尋找新的途徑而使自己和其他成員儘快脫離貧困。這種社會創業的成功案例顯然是發展中國家學習與實踐社會創業的成功經驗。
近年來,我國社會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民對美好社會的呼喚比任何時候都來得強烈。很多企業與創業者看到了這一點,開始投入社會創業,並試圖關注社會不足的方方面面,通過各種具有創造性的創業方案來實施與滿足社會的需要。許多企業同時關注著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成為社會創業的典範。比如,我國的深圳殘友集團,它是一個「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企業典範,是我國首批經過認證的社會企業,且發展歷史較長規模較大。在它的創新探索過程中,摸索出了一條企業以及公益兩條產業鏈條交相融合發展的路徑。「殘友」的價值主張是為促進殘障人士的社會參與及創造社會價值而不懈努力,推動殘障人士在新知識經濟時代的社會進程中成為卓越的發展力量。在殘友公司內部,有1100 多名殘疾人穩定就業,許多殘疾人具有本科以上學歷,都在各自的崗位中實現了人生價值,同時也幫助了成千上萬的受眾,在社會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聲譽。我國著名的公益組織恩派也是社會創業方面的佼佼者。恩派在2006年首創「公益孵化器」概念,並在上海浦東運作成功,後又通過發起「恩派」系列機構,使該模式在上海、北京、成都、深圳等地成功複製。至今,這一帶有全國示範作用的創新模式已獲得來自於政府、資助機構、媒體和各方專家的高度肯定,被譽為近年來公益領域的重要制度創新。
減少貧窮是世界上社會創業的重要內容。浙江大學曾實地研究義烏如何通過創業減少貧窮,並用英文在國際上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從義烏農民創造的著名的「雞毛換糖、以物易物」的商業模式,到一系列減少貧窮的措施得以實施,並被逐步接受和引導,使「貨郎擔」發展成為棚鋪和馬路市場。是創業使義烏農民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依靠自身的創業模式有效降低了貧窮。這一案例補充了世界上的草根創業理論,對世界貧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中國方案,受到世界的關注。
除了以上的社會創業案例,有很多問題與現象與社會創業高度相關。如我國近年來的城市化建設,到底在建設城市的同時如何發展農村?浙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社會創業案例。近年來,我國農村很多地方年輕人幾近全部離開,農村荒草叢生,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資源與政策過度傾向城市,忽略了農村的城市化建設。但浙江這些年的城市化建設不僅縮小了城鄉差別,也沒有出現年輕人大量離開到外地打工的情形,綠水青山在浙江農村依然到處可見。浙江這種經濟與社會創業兼顧的模式對我國其他一些省份應該是有借簽作用的,對於其他亞非拉國家的發展與建設也可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向世界分享這些浙商創業的經驗,也是中國對世界在創業理論與實踐方面的貢獻。
以上這些無論是社會創業案例,還是社會創業實踐,都可以幫助人們真正認識社會創業的價值,並通過它們來尋找解決方案。通過案例來學習,探索與實踐社會創業是一條符合現階段中國國情的、理論聯繫實際的途徑。如果我們可以不斷跟蹤社會創業者與社會企業的案例,從中不斷提煉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創業理論元素,逐步形成中國社會創業理論的基礎,那麼,構建中國本土的社會創業理論將從夢想變為現實。大眾創業也一定會在更高層面、更大範圍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思想者小傳】
斯曉夫,浙江大學求是講座教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創業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曾任上海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同濟大學講座教授、同濟大學全球創新中國創業研究所所長。先後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加拿大康大約翰莫爾森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布魯斯堡大學Zeigler商學院等,並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紐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多所知名大學講授過管理專題。在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創業創新研究期刊)、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戰略創業研究期刊)、《管理世界》等國際國內頂級管理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並在多個著名管理期刊擔任編委等。近期還擔任了美國百盛商學院(Babson)、麻薩諸塞州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管理學院終身教授評審專家、長江講座/特聘教授評審專家等。(作者照片由本人提供)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新華社責任編輯:王珍圖片編輯:周寅傑
點擊展開全文
※軍事專家陳虎點評朱日和大閱兵:我們會有更多能「掀桌子」的武器
※施一公獲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施一公、潘建偉、「80後」許晨陽獲未來科學大獎
※美國評級機構將矛頭指向交通銀行,客觀評價亦或「有色眼鏡」?
TAG: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