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東周,談談亂世的魅力
小時候家裡特別多手掌大小的連環畫,父輩們看的那種,而且以亂世起兵的居多。隋唐瓦崗起兵、戰國群雄起兵、元末朱元璋起兵、三國群雄起兵……。後來覺得像隋唐英雄傳這樣的歷史以附會的成分居多,李元霸宇文成都的神力,眾好漢的排名,明顯有些小兒科的味道,人物的臉譜並沒有經過很深很細緻的刻畫。如同吃一盒快餐,填飽肚子之後就不知道吃下去的是啥東西了。不像東周史、三國史、民國史那樣波瀾壯闊,蕩氣迴腸,讓人氣血上涌。
白話東周之亂世起兵
中國有句古語:寧做太平犬,莫做亂世人。沒有人喜歡動蕩混亂,但人們普遍對平淡乏味的生活存有或多或少的不滿足,因此亂世風雲總有一種無言的魅力。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男人們通常都盼著建功立業,通常都野心勃勃。
戰國英雄
亂世是催化劑,促成不同角色之間的蛻變,讓弱者成長,讓強者變得不可戰勝。三國時期許邵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和平昌盛的年代,他是能臣,是國家的棟樑;而到了動蕩的年代,他的權謀才能又足以讓自己在群雄爭霸中立於不敗之地。治世需要他的文韜安邦,讓萬民安居樂業;而亂世則需要他的武略來定國,用武力戡亂,以維持一個相對和平穩定的秩序。你想想,總得有人站出來收拾殘局吧,人人都懷著「臨危一死報君王」的心態,由著國家一直這麼動亂下去,那麼又把黎民百姓置於什麼樣的處境呢?相比之,司徒王允就在李傕郭汜之亂中做了忠臣。
攻城略地
在四川雅安,一男子從震墟中救出自己的女友,本來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卻博得了超高的點擊率。難道是因為現實中「夫妻本是林中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嗎?或者壓根用不著大難就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亂世才能辨忠奸,就像患難見真情那樣。忠臣、孝子、貞婦、烈女這些形象都是作為一種標杆被後人追捧的,時窮節乃現——是守節還是變節?是明哲保身還是迎難而上?亂世都為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演義舞台。
安史之亂爆發前,顏真卿是監察御史,張巡是七品縣令,許遠更是一低級的尉官。若沒有動亂,他們充其量只是國家的具臣、能臣,拿著國家的俸祿,做好自己的本分。等到殺身成仁後才換來了忠臣的名頭,博得後人為他們立廟並歲時祭祀。
在亂世,舊的規則沒有打破,新的秩序又沒有建立起來,平緩雄渾的歷史長河在這裡掀起了軒然大波,各色人等的本性獲得了寬闊的釋放空間。
士為知己者死之豫讓刺趙襄
當你看到「士為知己者死」那種義無反顧,看到生死存亡之際那種至情至性,看到高官厚祿、金錢美色面前的堅如磐石,看到大是大非面前的正氣凜然……,用現代社會的思維去度量他們,你會自慚形穢,你永遠承認自己的低下。在現實中,我們看到的更多是貪財好色,見利忘義,但讀完他們之後就可以宣告:一切的一切總會有例外,總有那麼一些瘦削的身影、一些奇倔、犟傲的精神觸動著你,那是一種清潔冷冽的感覺,是一種無法言傳的感覺。這樣的人物和故事在細細咂摸之後不忍割捨,心情久久難以平復…。
逝去的總是美好的,就好像回望霧緲中的遠景也會很美好一樣。這也只能僅限於回望,而不能對亂世有任何的憧憬。不能因為膜拜忠臣而希望國家來一次動亂,就像我們不能因為懷疑真愛而盼著雅安地震、泰坦尼克觸礁這樣的災難降臨到自個頭上一樣。我們只希望國家長治久安,只希望人民都能盡終天年。
※秦始皇統一六國最大的功臣不是王翦,也不是商鞅,而是他!
※當時玉是王權和身份的象徵,東西周玉璧欣賞
※雄安新區發現東周漢代遺址群 明年開展四項考古工作
※都是同一群人 為什麼商朝時稱為鬼方 東周后卻稱為犬戎?
※中國第一風水寶地,號稱地下天國,方圓500里全是古墓
TAG:東周 |